安徽省合肥八中教育集团铭传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合肥八中教育集团铭传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合肥八中教育集团铭传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1. 2025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第12个年头。我国众多瞩目的新技术惠及全球。下列新技术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 AI程序开发 B. 靶向抗癌药物的研制
C. 国产航母复合材料的研究 D. 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升级
2. 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化学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下列对化学学科的认识错误的是
A. 化肥和农药的合理使用提高了农作物产量,缓解了人类粮食危机
B. 合成药物研发和使用,保障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C. 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用,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D. 化学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3. “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云南建水人早在3500多年前就掌握了制陶技术。下列陶瓷制作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是
A 镇浆制泥 B. 拉坯造型
C. 高温烧制 D. 磨光上釉
4. 观察与描述蜡烛燃烧实验时,需要用到的安全图标不包含下列哪个
A. 护目镜 B. 热烫
C. 明火 D. 用电
5. 为了区别酱油和食醋,小光提出:“可以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陈醋。”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 猜想与假设 B. 设计实验 C. 收集证据 D. 解释与结论
6.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A. 试管洗涤干净后,将试管口向上放置在试管架上
B. 实验结束后,剩余的试剂不能随意丢弃,一定要放回原瓶
C. 实验完毕后,应及时洗涤所用的器皿,仪器、试剂归类整理,放在规定的位置
D. 与滴瓶配套的胶头滴管使用完毕,清洗后放回原瓶
7. 如果不慎碰倒酒精灯,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你采取的最佳措施是
A. 拨打119 B. 泼水 C. 逃跑 D. 用湿抹布盖灭
8. 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酒精能燃烧 B. 汽油有挥发性 C. 白糖易溶于水 D. 胆矾是蓝色晶体
9. 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了,造成试管破裂的可能原因有:
①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②加热前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④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⑤加热时没有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⑥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里液体地中下部。其中与之相关的是
A. ①③⑤⑥ B. ②③⑥ C. ②④ D. ③④⑤
10. 下列使用操作不正确的是
A. 连接仪器时,为了防止玻璃仪器破损、减小摩擦,接口处可以用水润湿
B. 如未指明用量,液体药品一般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C. 取少量液体试剂于试管中时,为了防止洒落,可以将胶头滴管放入试管内
D. 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明仪器已洗干净
11. 下面是实验室常见的玻璃仪器,其中能够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的是
A. B.
C. D.
12. 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中,你体会到化学学习的主要特点
①关注物质的变化;
②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③关注物质的性质;
④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比较,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A. ②④ B. 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13.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添加酒精
C.处理废弃药品 D.塞橡皮塞
A. A B. B C. C D. D
14. 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摆放平稳,且学生面对刻度,他首先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9mL,倾出一部分液体后,又仰视读数为1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为
A. 等于9mL B. 大于9mL C. 小于9mL D. 无法确定
15. 以下仪器名称书写正确的是
A.椎形瓶 B.长劲漏斗
C.水糟 D.烧杯
A. A B. B C. C D. D
16. 实验室加热约150mL的液体,可以使用的仪器是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②③④⑤ B. ②③⑤ C. ①③④⑥ D. ①③⑥
17. 可用推拉注射器栓塞的方法检查如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好,可观察到
A. 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B. 瓶中液面上升
C. 长颈漏斗下端口产生气泡 D. 注射器内有液体。
二、非选择题。
18. 下面是对水相关知识的介绍:①水通常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②水受热沸腾变成水蒸气;③水是常用的灭火剂;④在通电条件下,水可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⑤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⑥电石遇水发生反应生成乙炔气体和氢氧化钙。请用序号回答以下问题。
(1)水的物理性质:______。
(2)水的化学性质:______。
(3)发生化学变化的是______。
(4)发生物理变化的是______。
(5)水的用途:______。
19. 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请用图中仪器按要求填空。
(1)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_______(填仪器名称)。
(2)取用粉末状药品时一般选用_______(填仪器名称)。
(3)常用于给物质加热的仪器是_______(填仪器字母序号)。
(4)量取一定量液体所需要的仪器_______(填仪器字母序号)。
(5)用来收集和贮存少量气体时需用_______(填仪器字母序号)
三、实验题。
20.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根据你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中水沸腾,试管口出现白雾,玻璃片上有______。
(2)实验2中石蜡由固体变为______。
(3)实验3向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产生______色沉淀。
(4)实验4中白色固体逐渐减少但不消失,固体表面有______产生,澄清石灰水变______。
(5)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______。
(6)在化学变化中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21. 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以下探究。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________溶于水,硬度________(填“大”或“小”,下同),密度比水的________。
(2)为探究蜡烛燃烧后生成物的成分,该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家庭小实验:
①操作Ⅰ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②操作Ⅱ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③结论: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 2025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第12个年头。我国众多瞩目的新技术惠及全球。下列新技术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 AI程序的开发 B. 靶向抗癌药物的研制
C. 国产航母复合材料的研究 D. 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升级
【答案】A
【解析】
【详解】A.AI程序的开发,属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专业方向,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故符合题意;
B.靶向抗癌药物的研制,属于研究、制取新物质,属于化学研究范畴,故不符合题意;
C.国产航母复合材料的研究,属于研究、制取新物质,属于化学研究范畴,故不符合题意;
D.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升级,属于研究、制取新物质,属于化学研究范畴,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
2. 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化学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下列对化学学科的认识错误的是
A. 化肥和农药的合理使用提高了农作物产量,缓解了人类粮食危机
B. 合成药物的研发和使用,保障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C. 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用,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D. 化学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确实能提高农作物产量,有效防治病虫害,从而缓解粮食危机,不符合题意
B. 合成药物(如抗生素、疫苗等)的研发显著改善了医疗水平,保障了人类健康,不符合题意。
C. 新材料(如塑料、合成纤维)的发明极大提升了生活便利性和品质,不符合题意。
D. 化学发展并非必然导致生态恶化,通过绿色化学、污染治理技术(如废水处理、可降解材料),可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符合题意。
故选D。
3. “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云南建水人早在3500多年前就掌握了制陶技术。下列陶瓷制作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镇浆制泥 B. 拉坯造型
C. 高温烧制 D. 磨光上釉
【答案】C
【解析】
【详解】A.镇浆制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拉坯造型,只是物质形状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高温烧制,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磨光上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4. 观察与描述蜡烛燃烧实验时,需要用到的安全图标不包含下列哪个
A. 护目镜 B. 热烫
C. 明火 D. 用电
【答案】D
【解析】
【详解】A、做蜡烛燃烧实验时,为避免伤害眼睛,应使用护目镜,所以需要护目镜图标,不符合题意;
B、做蜡烛燃烧实验时,为避免烫伤,应注意安全,以防热烫事故发生,所以需要热烫图标,不符合题意;
C、做蜡烛燃烧实验时,为避免火灾发生,应注意安全,以防失火,所以需要明火图标,不符合题意;
D、做蜡烛燃烧实验与用电无关,所以不需要用电图标,符合题意。
故选:D。
5. 为了区别酱油和食醋,小光提出:“可以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陈醋。”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 猜想与假设 B. 设计实验 C. 收集证据 D. 解释与结论
【答案】B
【解析】
【详解】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得出结论、实验反思与评价等,小光提出:“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陈醋”,这属于设计实验方案;
故选:B。
6.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A. 试管洗涤干净后,将试管口向上放置在试管架上
B. 实验结束后,剩余的试剂不能随意丢弃,一定要放回原瓶
C. 实验完毕后,应及时洗涤所用的器皿,仪器、试剂归类整理,放在规定的位置
D. 与滴瓶配套的胶头滴管使用完毕,清洗后放回原瓶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试管洗涤干净后,将试管口朝下放置在试管架上,防止灰尘污染,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实验结束后,剩余的试剂不能随意丢弃,也不能放回原瓶,应倒入指定容器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实验完毕后,应及时洗涤所用的器皿,仪器、试剂归类整理,放在规定的位置,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D、滴瓶上的滴管使用后直接插回原瓶,不能用水清洗,否则试剂瓶中的溶液将被稀释,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 如果不慎碰倒酒精灯,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你采取的最佳措施是
A. 拨打119 B. 泼水 C. 逃跑 D. 用湿抹布盖灭
【答案】D
【解析】
【详解】A、如果不慎碰倒酒精灯,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火势较小,无需拨打119,不符合题意;
B、如果不慎碰倒酒精灯,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能泼水,因为酒精的密度比水小,泼水后,酒精会继续燃烧,甚至会使火势扩大,不符合题意;
C、如果不慎碰倒酒精灯,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能逃跑,防止火势蔓延,不符合题意;
D、如果不慎碰倒酒精灯,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用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符合题意。
故选D。
8. 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酒精能燃烧 B. 汽油有挥发性 C. 白糖易溶于水 D. 胆矾是蓝色晶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A、酒精能燃烧的性质需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B、汽油有挥发性不需化学变化体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白糖易溶于水的性质不需化学变化体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胆矾是蓝色晶体的性质不需化学变化体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 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了,造成试管破裂的可能原因有:
①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②加热前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④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⑤加热时没有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⑥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里液体地中下部。其中与之相关的是
A ①③⑤⑥ B. ②③⑥ C. ②④ D. ③④⑤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应用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实验操作正确,不会造成试管破裂;
②加热前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容易导致试管受热不均匀使试管炸裂;
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由于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较低,使试管受热不均匀,容易导致试管炸裂;
④试管内的液体超过容积的,其后果是加热沸腾后液体喷出,不会造成试管破裂;
⑤加热时没有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试管内的液体受热不均匀会溅出,不会造成试管炸裂;
⑥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内的液体的中下部,这样会使试管受热不均匀使试管炸裂;
由上述分析可知,②③⑥会造成试管炸裂。
故选B。
10. 下列使用操作不正确的是
A. 连接仪器时,了防止玻璃仪器破损、减小摩擦,接口处可以用水润湿
B. 如未指明用量,液体药品一般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C. 取少量液体试剂于试管中时,为了防止洒落,可以将胶头滴管放入试管内
D. 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明仪器已洗干净
【答案】C
【解析】
【详解】A、连接玻璃仪器时,用水润湿接口处可减少摩擦,便于插入,避免破损,此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B、未指明用量时,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铺满试管底部,符合节约原则,此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C、胶头滴管应垂直悬空于试管口上方,不可伸入试管内,否则可能污染试剂或滴管,此操作错误,符合题意;
D、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是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此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 下面是实验室常见的玻璃仪器,其中能够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试管可以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故A正确;
B、量筒用来量取液体的一种玻璃仪器,不能加热,故B不正确;
C、烧杯加热要垫石棉网,故C不正确;
D、集气瓶不能加热,故D不正确。故选A。
12. 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中,你体会到化学学习的主要特点
①关注物质的变化;
②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③关注物质的性质;
④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比较,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A. ②④ B. 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化学学习的特点是:①关注物质的性质;②关注物质的变化及变化时伴随着的现象;③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对物质在变化前、变化中和变化后的现象,进行系统地、细致地观察和描述,而不是孤立地关注物质的某种性质或变化,经过比较和分析等思考过程,得出可靠的结论。故选C。
13.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添加酒精
C.处理废弃药品 D.塞橡皮塞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选项错误;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故选项错误;
C、废弃药品需要倒入指定的容器中,不能倒入水池,故选项错误;
D、连接仪器时,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4. 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摆放平稳,且学生面对刻度,他首先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9mL,倾出一部分液体后,又仰视读数为1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为
A. 等于9mL B. 大于9mL C. 小于9mL D. 无法确定
【答案】C
【解析】
【分析】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高。
【详解】该学生倾倒液体前俯视液面,其读数会比实际偏高,那么实际体积应小于19毫升;他倾倒液体后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小,实际体积应大于10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倾倒的液体体积小于9毫升。
故选:C
15. 以下仪器名称书写正确的是
A.椎形瓶 B.长劲漏斗
C.水糟 D.烧杯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该仪器为锥形瓶,书写错误,不符合题意;
B、该仪器为长颈漏斗,书写错误,不符合题意;
C、该仪器为水槽,书写错误,不符合题意;
D、该仪器为烧杯,书写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16. 实验室加热约150mL的液体,可以使用的仪器是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②③④⑤ B. ②③⑤ C. ①③④⑥ D. ①③⑥
【答案】C
【解析】
【详解】加热约150mL液体,加热的容器应选择烧杯,还需要提供热源的仪器酒精灯,固定支撑仪器铁架台,烧杯不能直接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要垫上陶土网使其受热均匀,综上所述可以使用的仪器是①③④⑥。
故选C。
17. 可用推拉注射器栓塞的方法检查如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好,可观察到
A. 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B. 瓶中液面上升
C. 长颈漏斗下端口产生气泡 D. 注射器内有液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当缓慢推活塞时,锥形瓶内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入长颈漏斗内,因此如果装置气密性好,可观察到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故选:A。
二、非选择题。
18. 下面是对水相关知识的介绍:①水通常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②水受热沸腾变成水蒸气;③水是常用的灭火剂;④在通电条件下,水可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⑤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⑥电石遇水发生反应生成乙炔气体和氢氧化钙。请用序号回答以下问题。
(1)水的物理性质:______。
(2)水的化学性质:______。
(3)发生化学变化的是______。
(4)发生物理变化的是______。
(5)水的用途:______。
【答案】(1)① (2)④
(3)⑤⑥ (4)②
(5)③
【解析】
【小问1详解】
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挥发性、吸附性、溶解性等,水通常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属于水的物理性质。故填:①。
【小问2详解】
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可可燃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腐蚀性、毒性等,水在通电条件下可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水的化学性质。故填:④。
【小问3详解】
化学变化是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电石遇水发生反应生成乙炔气体和氢氧化钙,都属于化学变化。故填:⑤⑥。
【小问4详解】
水受热沸腾变成水蒸气,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填:②。
【小问5详解】
水的用途是可用做灭火剂。故填:③。
19. 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请用图中仪器按要求填空。
(1)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_______(填仪器名称)。
(2)取用粉末状药品时一般选用_______(填仪器名称)。
(3)常用于给物质加热的仪器是_______(填仪器字母序号)。
(4)量取一定量液体所需要的仪器_______(填仪器字母序号)。
(5)用来收集和贮存少量气体时需用_______(填仪器字母序号)。
【答案】(1)胶头滴管
(2)药匙 (3)f (4)aj
(5)k
【解析】
【小问1详解】
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故填:胶头滴管;
【小问2详解】
药匙用于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故填:药匙;
【小问3详解】
常用于给物质加热的仪器是酒精灯;故选f;
【小问4详解】
量取一定量液体时要用到量筒和胶头滴管。故选aj;
【小问5详解】
用来收集和贮存少量气体时需用集气瓶;故选k。
三、实验题。
20.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根据你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中水沸腾,试管口出现白雾,玻璃片上有______。
(2)实验2中石蜡由固体变为______。
(3)实验3向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产生______色沉淀。
(4)实验4中白色固体逐渐减少但不消失,固体表面有______产生,澄清石灰水变______。
(5)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______。
(6)在化学变化中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答案】(1)小液滴 (2)液体
(3)蓝 (4) ①. 气泡 ②. 浑浊
(5)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6)一定
【解析】
【小问1详解】
实验1中水沸腾变为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液滴,故试管口出现白雾,玻璃片上有小液滴;
【小问2详解】
实验2中石蜡熔化,由固体变为液体;
小问3详解】
实验3向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产生蓝色沉淀;
【小问4详解】
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实验4中白色固体逐渐减少但不消失,固体表面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小问5详解】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小问6详解】
在化学变化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21. 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以下探究。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________溶于水,硬度________(填“大”或“小”,下同),密度比水的________。
(2)为探究蜡烛燃烧后生成物的成分,该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家庭小实验:
①操作Ⅰ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②操作Ⅱ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③结论:________。
【答案】(1) ①. 不 ②. 小 ③. 小
(2) ①. 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 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于蜡烛很容易被切下,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不溶于水,硬度小,密度比水小;
【小问2详解】
①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凝结为水雾,操作I中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操作 II中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③由①现象可知,蜡烛燃烧生成了水,由②现象可知,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故结论为: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