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第二十九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合肥市第二十九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合肥市第二十九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
1. 探索浩瀚宇宙,建设航天强国。2025年4月24日,搭载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4月27日,神舟二十号、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移交了空间站的钥匙。5月22日,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一次出舱活动。以下过程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 火箭点火发射 B. 航天员乘组移交钥匙
C 航天员打开舱门出舱 D. 航天员安装空间站碎片防护装置
2. 校园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的组装和使用,可以提高同学们保护环境的意识。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空气质量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B. 加强空气质量监测,有利于调控工业布局、减少环境污染
C.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等是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
D. 积极植树造林有助于提升空气质量
3. 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生活项目与所述的化学知识无关联的是
选项 生活项目 化学知识
A 用厨余垃圾自制花肥 厨余垃圾发生缓慢氧化
B 氢气密度小 可用于填充气球
C 鱼虾能在水中生存 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D 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A. A B. B C. C D. D
4. 2025 年 3月,我国发现储量巨大的钍矿,钍是一种潜力非常大的未来能源。钍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钍属于非金属元素 B. 钍原子核外有 142 个电子
C. Th 可以表示钍元素、1 个钍原子 D. 钍原子质量 232.0
5. 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不规范的是
A. 胶头滴管的使用 B. 洗涤试管时振荡
C.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 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试剂
6. 奥司他韦可用于甲型流感的治疗,其化学式为C16H28N2O4,下列关于奥司他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一个奥司他韦分子中含有一个氮分子
B. 奥司他韦属于氧化物
C. 奥司他韦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
D. 奥司他韦是由16个碳原子、28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4个氧原子构成
7. 物质都是由一些微观粒子构成的,下列对宏观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A. 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分子种类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B. 氢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C. 品红在热水中扩散的更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D. 柳絮飘扬——分子在不断运动
8. 对下列实验现象的叙述完全正确的是
A.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气体
C.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放热,产生大量的白烟
D.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9. 学习小组以“自制海水淡化器”为主题开展跨学科实践活动,甲、乙两组同学设计的作品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两个作品的设计都利用了蒸馏的原理
B. 水变为水蒸气过程中,水分子的体积和间隙都增大
C. 甲组的设计中,硬币将保鲜膜下压,有利于汇聚冷凝水
D. 乙组的设计不是密封装置,会导致水蒸气散发损失
10. 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化学模型不正确的是
A.物质分类 B.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C.反应之间的关系 D.粒子与元素的关系
A. A B. B C. C D. D
11.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实验方案、现象对应的结论错误的是
选项 A B C D
方案
现象 石蜡熔化 上方的棉花先变红 加入二氧化锰的试管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 石蜡的熔点不高于100℃ 分子在不断运动且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证明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中起催化作用 蜡烛燃烧后会产生二氧化碳
A. A B. B C. C D. D
12.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①表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 ②表示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C. ③表示给冰块加热至水变为气态,b→c过程中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D. ④表示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 兴趣小组开展以下两组“测定密闭容器中某种气体的体积分数”的探究实验。
(1)用如图1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中小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
(2)如何测定硬质玻璃管体积_______。
(3)实验测定了以下实验数据:
硬质玻璃管的容积 反应前注射器中气体的体积 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的体积
54 mL 24 mL 8 mL
根据该实验数据,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精确到0.1%)。
(4)图2所示装置,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过程中,连接数字传感器,测得实验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3所示,你对该实验的评价是_______。
14.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②_______。
(2)实验室用A装置制氧气文字表达式_______。若用E装置收集气体,观察到_______时才能收集。
(3)若各装置的连接顺序是:a→b→c→d,那么F装置内导管(“b”或“c”)应该怎样延伸?请在图中画出_______。
(4)若忽略氧气在水中的溶解性,当小安开始做实验时未将装置F装满水,则他最终测得的氧气体积将会_______。(填偏小、偏大或不变)
15. 某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来探究分子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实验探究】
(1)图甲实验中,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B烧杯中的液体变红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图乙实验与图甲实验相比,优点有___________。
(3)图丙实验中,右侧试管口润湿的棉花团起到什么作用?___________。
有同学好奇酚酞为什么会变红,于是兴趣小组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酚酞为什么会变红?
【猜想与假设】关于酚酞变红的原因,兴趣小组同学提出以下三种猜想:
猜想一:从A烧杯中蒸发出水蒸气,部分水分子运动进入B烧杯,水使酚酞变红;
猜想二:从A烧杯中挥发出氨气,部分氨气分子运动进入B烧杯,氨气使酚酞变红;
猜想三:从A烧杯中挥发出氨气,部分氨气分子运动进入B烧杯与水结合形成氨水,氨水使酚酞变红。
【交流讨论】
(4)同学们经过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一不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_。
【进行实验】
(5)为了探究另外两种猜想,同学们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一张滤纸浸入酚酞溶液中,1分钟后取出,悬挂在通风处晾干,用剪刀将其剪成两片 将一片干燥滤纸放入收集满氨气的集气瓶中 ___________ 猜想二不成立
___________ 滤纸变红色 猜想三成立
16. “天宫课堂”点燃科学梦想。空间站是利用电解水制氧系统来制取氧气,某兴趣小组在教材实验(右图)的启发下,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制作了微型梨状水电解器(左图)。如左图,通电一段时间后,断开电源。
(1)请你完成以下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下右边注射器上方泡沫块,将带有火星的木条放在针头处 _______ 右边注射器中产生的是_______
取下左边注射器上方泡沫块,用燃着的木条靠近针头处 气体燃烧。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_______ 左边注射器中产生的是_______
【反思与总结】
(2)写出电解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
通过以上实验可得到关于水的组成的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继续探究】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发现电解纯水速率较慢。查阅资料获知,调节电压或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都会改变电解速率。于是他们进行了多次实验,将实验数据取平均值记录如下。(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每次实验收集10 mL氧气)
氢氧化钠溶液浓度 反应时间
6 V 9 V 12 V
5% 26 min 26 s 12 min 14 s 7 min 30 s
10% 17 min 8 s 9 min 26 s 6 min 22 s
(3)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
(4)分析上表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写一条)
(5)该实验采用的方法是比较收集相同体积的氧气所需时间的长短,还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17. 钙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所必需的元素,有时需要服用补钙剂满足人体需求。如图分别为两种补钙剂说明书的一部分。请根据提示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葡萄糖酸钙片【主要成分】每片含葡萄糖酸钙()0.5g【用法】口服【用量】每日3次,一次一片 金钙尔奇主要原料】碳酸钙氧化镁硫酸锌硫酸铜维生素等【含量】含钙280mg镁99.7mg锌3.08mg铜0.51mg等【用量】每日2次,一次1片
(1)葡萄糖酸钙由_____种元素组成(填数字)。
(2)一个葡萄糖酸钙分子中共有_____个原子(填个数)。
(3)葡萄糖酸钙()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4)现有4.3克葡萄糖酸钙,则其中含有钙元素的质量是_____克。
(5)按照金钙尔奇说明书每日的补钙量,若改服用葡萄糖酸钙片,一日3次,一次应服用_____片。
答案和解析
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
1. 探索浩瀚宇宙,建设航天强国。2025年4月24日,搭载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4月27日,神舟二十号、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移交了空间站的钥匙。5月22日,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一次出舱活动。以下过程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 火箭点火发射 B. 航天员乘组移交钥匙
C. 航天员打开舱门出舱 D. 航天员安装空间站碎片防护装置
【答案】A
【解析】
【详解】A、火箭点火发射,发生了燃烧,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航天员乘组移交钥匙,移交钥匙仅是物体位置的转移,钥匙的组成和性质未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C、航天员打开舱门出舱,舱门开关是机械运动,未改变物质组成,属于物理变化;
D、航天员安装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装置属于物体位置或结构的调整,未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2. 校园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的组装和使用,可以提高同学们保护环境的意识。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空气质量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B. 加强空气质量监测,有利于调控工业布局、减少环境污染
C.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等是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
D. 积极植树造林有助于提升空气质量
【答案】A
【解析】
【详解】A、空气质量指数越高,空气中的污染物越多,空气质量越差,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加强空气质量检测,有利于调控工业布局、减少空气污染,故选项说法正确。
C、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D、积极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可以净化空气,有助于提升空气质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3. 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生活项目与所述的化学知识无关联的是
选项 生活项目 化学知识
A 用厨余垃圾自制花肥 厨余垃圾发生缓慢氧化
B 氢气密度小 可用于填充气球
C 鱼虾能在水中生存 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D 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厨余垃圾自制花肥过程中,垃圾中的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发生缓慢氧化,逐渐分解转化为肥料成分,二者存在关联;
B、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很多,充入气球后能使气球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从而升空,所以氢气密度小这一性质决定了它可用于填充气球 ,存在关联;
C、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水中溶解有一定量的氧气,能供给呼吸,而不是因为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二者无直接关联;
D、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利用这一特性可将其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如霓虹灯等 ,存在关联。
故选:C。
4. 2025 年 3月,我国发现储量巨大的钍矿,钍是一种潜力非常大的未来能源。钍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钍属于非金属元素 B. 钍原子核外有 142 个电子
C. Th 可以表示钍元素、1 个钍原子 D. 钍原子质量是 232.0
【答案】C
【解析】
【详解】A、钍的汉字名称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原子中,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钍的原子序数为90,因此核外电子数为90,不是142,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元素符号“Th”可以表示钍元素、1个钍原子,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D、232.0是钍的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 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不规范的是
A. 胶头滴管的使用 B. 洗涤试管时振荡
C.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 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试剂
【答案】A
【解析】
【详解】A、胶头滴管使用完后,不能平放在桌面上,因为这样会使残留的液体倒流进胶头,腐蚀胶头,图中操作不规范,故选项符合题意;
B、洗涤试管时,振荡试管的操作是用手腕力量摆动,使试管左右小幅度摆动,图中操作规范,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检查装置气密性时,用手紧握试管,若导管口产生气泡,且松开手后导管口上升一段稳定的液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图中操作规范,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试剂时,先将试管横放,把盛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再使试管直立,图中操作规范,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 奥司他韦可用于甲型流感的治疗,其化学式为C16H28N2O4,下列关于奥司他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一个奥司他韦分子中含有一个氮分子
B. 奥司他韦属于氧化物
C. 奥司他韦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
D. 奥司他韦是由16个碳原子、28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4个氧原子构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A、分子由原子构成,一个奥司他韦分子(C16H28N2O4)中含有2个氮原子,不含氮分子,该选项错误。
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奥司他韦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该选项错误。
C、由化学式C16H28N2O4可知,奥司他韦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该选项正确。
D、奥司他韦是由奥司他韦分子构成的,一个奥司他韦分子是由 16 个碳原子、28 个氢原子、2 个氮原子、4 个氧原子构成的,该选项错误。
故选C。
7. 物质都是由一些微观粒子构成的,下列对宏观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A. 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分子种类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B. 氢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C. 品红在热水中扩散的更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D. 柳絮飘扬——分子在不断运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分子种类不同,不同分子导致化学性质差异,不符合题意;
B、氢气压缩储存是因加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气体分子间隔大,加压后体积缩小),不符合题意;
C、品红在热水中扩散更快是因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加快,不符合题意;
D、柳絮飘扬是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受风力作用),而分子运动是微观、自发的(如扩散现象),柳絮由大量分子组成,其运动与分子自身运动无关,符合题意。
故选D。
8. 对下列实验现象的叙述完全正确的是
A.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气体
C.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放热,产生大量的白烟
D.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的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而不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的是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是“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并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是结论不是现象,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放热,产生大量的白烟,叙述正确,符合题意;
D、铁丝在空气中只能发红发热,只有在氧气中才能剧烈燃烧,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 学习小组以“自制海水淡化器”为主题开展跨学科实践活动,甲、乙两组同学设计的作品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两个作品的设计都利用了蒸馏的原理
B. 水变为水蒸气过程中,水分子的体积和间隙都增大
C. 甲组的设计中,硬币将保鲜膜下压,有利于汇聚冷凝水
D. 乙组的设计不是密封装置,会导致水蒸气散发损失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两个作品的设计都利用了蒸馏的原理,该选项说法正确;
B、分子间隔:气体>液体,则水变为水蒸气过程中,水分子的间隔变大,但水分子的体积不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硬币将保鲜膜下压,有利于汇聚冷凝水,使其滴入碗中,该选项说法正确;
D、由图可知,乙组的设计没有密封,则水蒸气可能会散发损失,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0. 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化学模型不正确的是
A.物质分类 B.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C.反应之间的关系 D.粒子与元素的关系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物质可以分为混合物、纯净物,纯净物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包含氧化物,该化学模型正确;
B、物质在宏观上是由元素组成的,在微观上是由分子或原子或离子构成的,该化学模型正确;
C、氧化反应是指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如甲烷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氧化反应,但不是化合反应,两者属于交叉关系,该化学模型不正确;
D、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氧原子得到电子形成氧离子,但质子数不变,所以氧原子、氧离子都属于氧元素,该化学模型正确。
故选:C。
11.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实验方案、现象对应的结论错误的是
选项 A B C D
方案
现象 石蜡熔化 上方的棉花先变红 加入二氧化锰的试管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 石蜡的熔点不高于100℃ 分子在不断运动且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证明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中起催化作用 蜡烛燃烧后会产生二氧化碳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沸水的温度为100℃,石蜡在沸水中熔化,说明石蜡的熔点不高于100℃,A选项正确;
B、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氨气溶于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上方的棉花先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且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B选项正确;
C、右侧带火星木条复燃,说明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若要证明二氧化锰是反应的催化剂,在反应中起到催化作用,还需验证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C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蜡烛燃烧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知蜡烛燃烧后会产生二氧化碳,D选项正确。
故选:C。
12.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①表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 ②表示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C. ③表示给冰块加热至水变为气态,b→c过程中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D. ④表示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答案】B
【解析】
【详解】A、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中,占空气体积约五分之一的氧气被消耗,因此最终装置内剩余的气体应为原体积的五分之四,故选项错误;
B、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开始加热时由于未达到反应的温度,高锰酸钾未分解,质量不变,反应开始后由于生成了氧气,固体质量开始减少,反应停止后固体质量不再变化,故选项正确;
C、给冰块加热至水变为气态,a→b的过程中冰熔化,水分子间隔变大,b→c的过程中水由液体变成气体,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错误;
D、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加与不加催化剂完全分解生成的氧气的质量相等,故选项错误;
故选:B。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 兴趣小组开展以下两组“测定密闭容器中某种气体的体积分数”的探究实验。
(1)用如图1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中小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
(2)如何测定硬质玻璃管体积_______。
(3)实验测定了以下实验数据:
硬质玻璃管的容积 反应前注射器中气体的体积 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的体积
54 mL 24 mL 8 mL
根据该实验数据,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精确到0.1%)。
(4)图2所示装置,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过程中,连接数字传感器,测得实验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3所示,你对该实验的评价是_______。
【答案】(1)平衡装置内外压强,防止塞子飞出##便于空气流动,实验结果更准确##密闭装置
(2)向硬质玻璃管注满水,再将水倒入量筒中,量筒水的体积即为硬质玻璃管体积
(3)20.5% (4)用红磷燃烧的方法不能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是因为红磷消耗氧气不彻底
【解析】
【小问1详解】
铜粉燃烧会放出热量,实验中小气球作用是平衡装置内外压强,防止塞子飞出、便于空气流动,实验结果更准确等;故填:平衡装置内外压强,防止塞子飞出或便于空气流动,实验结果更准确或密闭装置。
【小问2详解】
测定硬质玻璃管体积的方法是向硬质玻璃管注满水,再将水倒入量筒中,量筒水的体积即为硬质玻璃管体积;故填:向硬质玻璃管注满水,再将水倒入量筒中,量筒水的体积即为硬质玻璃管体积。
【小问3详解】
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空气的体积为54 mL+24 mL=78 mL,反应前后注射器中减少的体积为铜粉消耗氧气的体积,则氧气的体积为24 mL-8 mL=16 mL,因此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故填:20.5%。
【小问4详解】
由图3的数据可知,最终集气瓶中剩余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8.6%,用红磷燃烧的方法不能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是因为红磷消耗氧气不彻底;故填:用红磷燃烧的方法不能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是因为红磷消耗氧气不彻底。
14.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②_______。
(2)实验室用A装置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若用E装置收集气体,观察到_______时才能收集。
(3)若各装置的连接顺序是:a→b→c→d,那么F装置内导管(“b”或“c”)应该怎样延伸?请在图中画出_______。
(4)若忽略氧气在水中的溶解性,当小安开始做实验时未将装置F装满水,则他最终测得的氧气体积将会_______。(填偏小、偏大或不变)
【答案】(1)集气瓶 (2) ①. ②. 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
(3) (4)不变
【解析】
【小问1详解】
标号②仪器的名称是集气瓶,故填:集气瓶。
【小问2详解】
A装置是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且试管口有棉花,用于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即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其文字表达式为:;
用E装置(排水法)收集气体时,需观察到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时才能收集,避免收集到装置内的空气,导致收集氧气不纯。
故填:; 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
【小问3详解】
连接顺序是a→b→c→d,F装置作用是收集并测量氧气体积,需“短进长出”(氧气从b进,将水从c压入量筒),因此应将导管c延长至瓶底。
故填:
【小问4详解】
F装置未装满水,瓶内原有空气,但氧气进入后会将水排出,排出水的体积等于氧气体积(忽略溶解性),原有空气不影响排出水的体积,因此最终测得的氧气体积不变。
故填:不变。
15. 某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来探究分子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实验探究】
(1)图甲实验中,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B烧杯中的液体变红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图乙实验与图甲实验相比,优点有___________。
(3)图丙实验中,右侧试管口润湿的棉花团起到什么作用?___________。
有同学好奇酚酞为什么会变红,于是兴趣小组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酚酞为什么会变红?
【猜想与假设】关于酚酞变红的原因,兴趣小组同学提出以下三种猜想:
猜想一:从A烧杯中蒸发出水蒸气,部分水分子运动进入B烧杯,水使酚酞变红;
猜想二:从A烧杯中挥发出氨气,部分氨气分子运动进入B烧杯,氨气使酚酞变红;
猜想三:从A烧杯中挥发出氨气,部分氨气分子运动进入B烧杯与水结合形成氨水,氨水使酚酞变红。
【交流讨论】
(4)同学们经过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一不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_。
【进行实验】
(5)为了探究另外两种猜想,同学们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一张滤纸浸入酚酞溶液中,1分钟后取出,悬挂在通风处晾干,用剪刀将其剪成两片 将一片干燥滤纸放入收集满氨气的集气瓶中 ___________ 猜想二不成立
___________ 滤纸变红色 猜想三成立
【答案】(1)浓氨水中的氨分子不断运动,进入 B 烧杯中,与水结合形成氨水,氨水使酚酞试液变红
(2)更环保、操作更简便
(3)吸收氨气,防止氨气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4)B 烧杯中本来就有水,若水分子能使酚酞变红,B 烧杯中的液体一开始就应该变红,而实际并非如此
(5) ①. 滤纸不变红 ②. 将另一片干燥滤纸用水润湿,放入收集满氨气的集气瓶中
【解析】
【小问1详解】
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在不断运动,从 A 烧杯运动到 B 烧杯,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小问2详解】
图乙实验是在密闭装置中进行,相比图甲,能防止氨气逸散到空气中,更环保,且操作也相对简便。
【小问3详解】
浓氨水挥发出的氨气会污染空气,右侧试管口润湿的棉花团可吸收氨气,避免其逸散到空气中。
【小问4详解】
B 烧杯中是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若水分子能使酚酞变红,B 烧杯中的液体应一开始就显红色,但实际开始时 B 烧杯液体无色,所以猜想一不成立。
【小问5详解】
将干燥滤纸放入收集满氨气的集气瓶中,氨气不能使干燥的酚酞滤纸变红,所以滤纸不变红,说明猜想二不成立。
要验证猜想三,即氨气与水结合形成的氨水使酚酞变红,将另一片干燥滤纸用水润湿,放入收集满氨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到滤纸变红色,从而证明猜想三成立。
16. “天宫课堂”点燃科学梦想。空间站是利用电解水制氧系统来制取氧气,某兴趣小组在教材实验(右图)的启发下,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制作了微型梨状水电解器(左图)。如左图,通电一段时间后,断开电源。
(1)请你完成以下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下右边注射器上方泡沫块,将带有火星的木条放在针头处 _______ 右边注射器中产生的是_______
取下左边注射器上方泡沫块,用燃着的木条靠近针头处 气体燃烧。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_______ 左边注射器中产生的是_______
【反思与总结】
(2)写出电解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
通过以上实验可得到关于水的组成的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继续探究】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发现电解纯水速率较慢。查阅资料获知,调节电压或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都会改变电解速率。于是他们进行了多次实验,将实验数据取平均值记录如下。(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每次实验收集10 mL氧气)
氢氧化钠溶液浓度 反应时间
6 V 9 V 12 V
5% 26 min 26 s 12 min 14 s 7 min 30 s
10% 17 min 8 s 9 min 26 s 6 min 22 s
(3)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
(4)分析上表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写一条)
(5)该实验采用的方法是比较收集相同体积的氧气所需时间的长短,还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答案】(1) ①.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②. 氧气 ③. 水雾 ④. 氢气
(2)
(3)探究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和电压对电解水速率的影响
(4)在氢氧化钠溶液浓度相同的情况下,电压越高,电解水的速率越快(合理即可)
(5)相同时间内,比较收集氧气的体积大小
【解析】
【小问1详解】
电解水时的结论是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图中可知。右边注射器产生气体较少,是氧气,带火星的木条靠近时,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左边注射器产生的是氢气,氢气燃烧生成水,所以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故填: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氧气;水雾;氢气。
【小问2详解】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其文字表达式为:。
【小问3详解】
根据数据可知,在不同的电压和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作用下,电解水,所用的时间不同,故实验目的是:探究电压和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对电解水速率的影响。
故填:探究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和电压对电解水速率的影响。
小问4详解】
根据数据可知,在氢氧化钠溶液浓度相同时,电压越高,电解水的速率越快(或在电压相同时,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越高,电解水的速率越快)。
故填:在氢氧化钠溶液浓度相同的情况下,电压越高,电解水的速率越快(合理即可)。
【小问5详解】
该实验采用的方法是比较收集相同体积的氧气所需时间的长短,还可采用的方法是:相同时间内,比较收集到氧气的体积大小。
故填:相同时间内,比较收集氧气的体积大小。
17. 钙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所必需的元素,有时需要服用补钙剂满足人体需求。如图分别为两种补钙剂说明书的一部分。请根据提示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葡萄糖酸钙片【主要成分】每片含葡萄糖酸钙()0.5g【用法】口服【用量】每日3次,一次一片 金钙尔奇【主要原料】碳酸钙氧化镁硫酸锌硫酸铜维生素等【含量】含钙280mg镁99.7mg锌3.08mg铜0.51mg等【用量】每日2次,一次1片
(1)葡萄糖酸钙由_____种元素组成(填数字)。
(2)一个葡萄糖酸钙分子中共有_____个原子(填个数)。
(3)葡萄糖酸钙()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4)现有4.3克葡萄糖酸钙,则其中含有钙元素的质量是_____克。
(5)按照金钙尔奇说明书每日的补钙量,若改服用葡萄糖酸钙片,一日3次,一次应服用_____片。
【答案】(1)4 (2)49
(3)9:14 (4)0.4
(5)4
【解析】
【小问1详解】
葡萄糖酸钙化学式为,可知其由4种元素组成,故填:4。
【小问2详解】
葡萄糖酸钙化学式为,可知1个葡萄糖酸钙分子由12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14个氧原子、1个钙原子,共49个原子构成,故填:49。
【小问3详解】
葡萄糖酸钙中碳元素和氧元素质量比为,故填:9:14。
【小问4详解】
4.3克葡萄糖酸钙中含有钙元素的质量为,故填:0.4。
【小问5详解】
每天服用金钙尔奇药品所含有钙元素质量为,每片葡萄糖酸钙片中钙元素质量可表示为,则服用葡萄糖酸钙片,一日3次,一次应服用的片数为,故填:4。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