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地理中考一轮复习主题三 (四)居民与文化 发展与合作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年地理中考一轮复习主题三 (四)居民与文化 发展与合作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四)居民与文化 发展与合作
一、人口与人种
1.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
(1)2022年,世界人口达 。
(2)人口增长特点。
时间段 增长特点 增长指标
18世纪前 增长十分缓慢 人口自然 增长率= 人口出生率- 人口死亡率
工业革命后 大大加快
第二次世界 大战后 迅速增长
(3)地区差异: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的是 、北美;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是亚洲、 和拉丁美洲。
(4)人口问题。
2.世界人口的分布:
人口分布不均 分布成因
人口稠密区(中低纬度的平原地区) ①亚洲 部 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较早
②亚洲 部
③欧洲 部 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
④美洲 部
人口稀疏区 ⑤沙漠地区 极端
⑥雨林地区 气候过于
⑦高纬度地区 终年
⑧高原、山区 地势高峻
3.世界不同的人种:
人种 主要分布地区
白色人种 非洲 部、亚洲的 部、 洲、大洋洲东南部、北美洲中部、南美洲东南部
黄色人种 亚洲 部
黑色人种 非洲 部和 部
二、城镇与乡村
1.景观差异:
类型 城镇 乡村
人口 较 较
生产方式 工业、服务业等
建筑 密度 ,高楼众多,风格多样 密度 且低矮,风格基本一致
道路 纵横交错 狭窄、稀少
公共设施 较少
自然景观 大部分已被改造 保留较多
2.变化:
(1)乡村变为城镇。
(2)城镇 。
(3)乡村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改善。
三、多样的文化
1.语言:
(1)联合国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 、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2)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 。
2.宗教:
三大 宗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佛教
主要分布地区 洲、 洲、大洋洲(湘教版) 亚洲 部和东南部、非洲 部和东部 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微提醒】
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人种是白色人种,语言是阿拉伯语,宗教是伊斯兰教。
3.不同的文化习俗:
(1)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世界各地的 习惯、传统服饰、传统 方式、传统民居等差异很大。
(2)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连一连):
四、发展与合作
1.不同类型的国家:(湘教版)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1)划分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2)分布。
国家类型 分布
发达国家 西部(最集中)
日本、韩国(亚洲)
、新西兰(大洋洲)
、加拿大(北美洲)
发展中国家 非洲、南美洲、亚洲
(3)联系。
3.国际合作:
(1)例:中欧班列、一带一路。
(2)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3)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
4.重要的国际组织:(湘教版)
(1)国际组织的标志(连一连)。
(2)联合国。
①特点:世界规模最大、最有影响力的全球性国际组织,总部设在美国纽约。
②安全理事会的主要职能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中国、法国、英国、美国、俄罗斯,是其五大常任理事国。
(3)世界贸易组织。
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宗旨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和福利进步,主张贸易自由与公平。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考点一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情境示范题1:人口老龄化
  (2024·河北适应性试题)一般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即进入老龄化社会。欧洲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非常严重的地区,下表为某年欧洲部分国家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统计。据此完成1~3题。
国家 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
英国 18.6
法国 20.7
意大利 23.5
德国 22.0
1.表中四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最高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意大利 D.德国
2.表中四国因人口老龄化导致的问题是( )
A.失业人口增多 B.社会负担加重
C.教育水平下降 D.居住条件变差
3.为应对人口老龄化,表中四国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提高人口素质 ②调整人口政策
③增加就业机会 ④健全养老机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考点二 传统民居与环境的关系
情境示范题2:“千脚落地房”
  (2024·云南学业考)“千脚落地房”是云南省怒江地区的传统民居。房屋通常建在向阳的斜坡或靠山处,底部竖立几十根木桩,像千百只脚一样支撑着整个房屋,屋顶覆盖茅草,建房时尽量少动土石。读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位置示意图和“千脚落地房”图片,回答4、5题。
4.“千脚落地房”反映了当地( )
A.全年炎热干燥
B.植被以热带草原为主
C.地形起伏较大
D.土层深厚,直立性强
5.当地人建房时尽量少动土石,主要目的是( )
A.保持坡体稳定
B.保持房屋美观
C.降低建房成本
D.减少地震发生
【规律总结】
1.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关系:
项目 “三多” “三少”
人口的分布 平原多 热带平原少
降水适中、气候适宜的中低纬沿海多 恶劣的气候区少
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多 崎岖的高原山区少
2.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1)一般来说,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缓慢,甚至出现人口零增长或负增长现象,如欧洲地区。
(2)经济落后的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迅速,如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国家。
全国题组
经典必考题组 精练常规题型(预习评估)
  (2025 苏州学业考)据联合国公布,2023年4月底,印度总人口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如图为中、印两国人口数量变化图。据此完成1、2题。
1.1951—2021年( )
A.中国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两国人口增长速度一致
C.印度人口数量持续增加
D.两国人口数量差异增大
2.目前,印度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 )
A.国防兵源不足
B.人口流失较严重
C.劳动力较短缺
D.资源环境压力大
  (2025·福建学业考)如图示意世界人口分布。据此完成3~5题。
3.世界人口密集区主要分布在( )
A.北半球中低纬度
B.北半球中高纬度
C.南半球中低纬度
D.南半球中高纬度
4.南半球比北半球人口数量少的原因是( )
A.海拔较高
B.海洋较深
C.陆地较少
D.冰川较多
5.北回归线附近的非洲西部人口密度特征形成的自然原因是( )
A.闷热潮湿 B.炎热干旱
C.高寒缺氧 D.台风频发
  (2024·河北学业考)2023年12月28日,塞尔维亚邮政局发行了“塞尔维亚—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主题邮票。首日封(下图)上展示了卡莱梅格丹堡垒和长城,并粘贴“贝尔格莱德中国文化中心大厦”和“塞尔维亚铜矿冶炼工人”邮票,彰显了中塞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据此完成6~8题。
6.首日封上展示中国长城,有利于塞尔维亚人民( )
A.了解中国文化 B.学习中国语言
C.体验中国习俗 D.保护中国文物
7.若塞尔维亚民众来中国游览长城,应选择的城市是( )
A.上海 B.广州 C.成都 D.北京
8.中塞两国合作开发铜矿资源属于( )
A.生态合作 B.交通合作
C.经济合作 D.文旅合作
省考预测题组 拓展命题视角(延伸训练)
考法1 发展与合作
  如图示意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对外贸易情况。读图文材料,完成1、2题。
1.据甲、乙两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类国家以出口工业制成品为主,对外贸易发达,经济发展水平高
B.乙类国家以出口木材、矿物等为主,对外贸易发达,经济发展水平高
C.甲类国家以进口初级产品为主,对外贸易欠发达,经济发展水平低
D.乙类国家以进口工业制成品为主,对外贸易发达,经济发展水平高
2.下列关于图中两类国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都为发达国家
B.甲、乙都为发展中国家
C.甲乙商谈叫“南北对话”
D.甲乙合作称“南南合作”
考法2 结合自然环境考查聚落的特征与分布
  (2024·河南学业考)位于群山中的皖南古村落,建筑风格和村落形式独具美感,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如图为皖南古村落景观图及当地气候统计图。据此完成3、4题。
3.关于皖南古村落建筑风格与当地气候特征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屋顶坡度大,便于雨天排水
B.窗户开口小,防止风沙侵扰
C.封闭式院落,利于存储雨水
D.房屋较高大,利于冬季保暖
4.皖南古村落注重选址布局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主要体现在( )
①依山而建,减轻水患
②面山而居,便于采矿
③傍水结村,取水方便
④窄巷高墙,节约土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四)居民与文化 发展与合作
一、人口与人种
1.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
(1)2022年,世界人口达80亿。
(2)人口增长特点。
时间段 增长特点 增长指标
18世纪前 增长十分缓慢 人口自然 增长率= 人口出生率- 人口死亡率
工业革命后 大大加快
第二次世界 大战后 迅速增长
(3)地区差异: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的是欧洲、北美;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4)人口问题。
2.世界人口的分布:
人口分布不均 分布成因
人口稠密区(中低纬度的平原地区) ①亚洲东部 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较早
②亚洲南部
③欧洲西部 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
④美洲东部
人口稀疏区 ⑤沙漠地区 极端干旱
⑥雨林地区 气候过于湿热
⑦高纬度地区 终年严寒
⑧高原、山区 地势高峻
3.世界不同的人种:
人种 主要分布地区
白色人种 非洲北部、亚洲的西部、欧洲、大洋洲东南部、北美洲中部、南美洲东南部
黄色人种 亚洲东部
黑色人种 非洲中部和南部
二、城镇与乡村
1.景观差异:
类型 城镇 乡村
人口 较多 较少
生产方式 工业、服务业等 农业
建筑 密度大,高楼众多,风格多样 密度小且低矮,风格基本一致
道路 纵横交错 狭窄、稀少
公共设施 齐全 较少
自然景观 大部分已被改造 保留较多
2.变化:
(1)乡村变为城镇。
(2)城镇扩张。
(3)乡村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改善。
三、多样的文化
1.语言:
(1)联合国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2)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英语。
2.宗教:
三大 宗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佛教
主要分布地区 欧洲、美洲、大洋洲(湘教版) 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 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微提醒】
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人种是白色人种,语言是阿拉伯语,宗教是伊斯兰教。
3.不同的文化习俗:
(1)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世界各地的饮食习惯、传统服饰、传统交通方式、传统民居等差异很大。
(2)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连一连):
四、发展与合作
1.不同类型的国家:(湘教版)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1)划分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2)分布。
国家类型 分布
发达国家 欧洲西部(最集中)
日本、韩国(亚洲)
澳大利亚、新西兰(大洋洲)
美国、加拿大(北美洲)
发展中国家 非洲、南美洲、亚洲
(3)联系。
3.国际合作:
(1)例:中欧班列、一带一路。
(2)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3)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
4.重要的国际组织:(湘教版)
(1)国际组织的标志(连一连)。
(2)联合国。
①特点:世界规模最大、最有影响力的全球性国际组织,总部设在美国纽约。
②安全理事会的主要职能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中国、法国、英国、美国、俄罗斯,是其五大常任理事国。
(3)世界贸易组织。
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宗旨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和福利进步,主张贸易自由与公平。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考点一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情境示范题1:人口老龄化
  (2024·河北适应性试题)一般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即进入老龄化社会。欧洲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非常严重的地区,下表为某年欧洲部分国家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统计。据此完成1~3题。
国家 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
英国 18.6
法国 20.7
意大利 23.5
德国 22.0
1.表中四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最高的国家是(C)
A.英国 B.法国 C.意大利 D.德国
2.表中四国因人口老龄化导致的问题是(B)
A.失业人口增多 B.社会负担加重
C.教育水平下降 D.居住条件变差
3.为应对人口老龄化,表中四国可采取的措施有(C)
①提高人口素质 ②调整人口政策
③增加就业机会 ④健全养老机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考点二 传统民居与环境的关系
情境示范题2:“千脚落地房”
  (2024·云南学业考)“千脚落地房”是云南省怒江地区的传统民居。房屋通常建在向阳的斜坡或靠山处,底部竖立几十根木桩,像千百只脚一样支撑着整个房屋,屋顶覆盖茅草,建房时尽量少动土石。读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位置示意图和“千脚落地房”图片,回答4、5题。
4.“千脚落地房”反映了当地(C)
A.全年炎热干燥
B.植被以热带草原为主
C.地形起伏较大
D.土层深厚,直立性强
5.当地人建房时尽量少动土石,主要目的是(A)
A.保持坡体稳定
B.保持房屋美观
C.降低建房成本
D.减少地震发生
【规律总结】
1.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关系:
项目 “三多” “三少”
人口的分布 平原多 热带平原少
降水适中、气候适宜的中低纬沿海多 恶劣的气候区少
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多 崎岖的高原山区少
2.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1)一般来说,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缓慢,甚至出现人口零增长或负增长现象,如欧洲地区。
(2)经济落后的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迅速,如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国家。
全国题组
经典必考题组 精练常规题型(预习评估)
  (2025 苏州学业考)据联合国公布,2023年4月底,印度总人口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如图为中、印两国人口数量变化图。据此完成1、2题。
1.1951—2021年(C)
A.中国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两国人口增长速度一致
C.印度人口数量持续增加
D.两国人口数量差异增大
2.目前,印度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D)
A.国防兵源不足
B.人口流失较严重
C.劳动力较短缺
D.资源环境压力大
  (2025·福建学业考)如图示意世界人口分布。据此完成3~5题。
3.世界人口密集区主要分布在(A)
A.北半球中低纬度
B.北半球中高纬度
C.南半球中低纬度
D.南半球中高纬度
4.南半球比北半球人口数量少的原因是(C)
A.海拔较高
B.海洋较深
C.陆地较少
D.冰川较多
5.北回归线附近的非洲西部人口密度特征形成的自然原因是(B)
A.闷热潮湿 B.炎热干旱
C.高寒缺氧 D.台风频发
  (2024·河北学业考)2023年12月28日,塞尔维亚邮政局发行了“塞尔维亚—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主题邮票。首日封(下图)上展示了卡莱梅格丹堡垒和长城,并粘贴“贝尔格莱德中国文化中心大厦”和“塞尔维亚铜矿冶炼工人”邮票,彰显了中塞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据此完成6~8题。
6.首日封上展示中国长城,有利于塞尔维亚人民(A)
A.了解中国文化 B.学习中国语言
C.体验中国习俗 D.保护中国文物
7.若塞尔维亚民众来中国游览长城,应选择的城市是(D)
A.上海 B.广州 C.成都 D.北京
8.中塞两国合作开发铜矿资源属于(C)
A.生态合作 B.交通合作
C.经济合作 D.文旅合作
省考预测题组 拓展命题视角(延伸训练)
考法1 发展与合作
  如图示意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对外贸易情况。读图文材料,完成1、2题。
1.据甲、乙两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甲类国家以出口工业制成品为主,对外贸易发达,经济发展水平高
B.乙类国家以出口木材、矿物等为主,对外贸易发达,经济发展水平高
C.甲类国家以进口初级产品为主,对外贸易欠发达,经济发展水平低
D.乙类国家以进口工业制成品为主,对外贸易发达,经济发展水平高
2.下列关于图中两类国家的说法正确的是(C)
A.甲、乙都为发达国家
B.甲、乙都为发展中国家
C.甲乙商谈叫“南北对话”
D.甲乙合作称“南南合作”
考法2 结合自然环境考查聚落的特征与分布
  (2024·河南学业考)位于群山中的皖南古村落,建筑风格和村落形式独具美感,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如图为皖南古村落景观图及当地气候统计图。据此完成3、4题。
3.关于皖南古村落建筑风格与当地气候特征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A)
A.屋顶坡度大,便于雨天排水
B.窗户开口小,防止风沙侵扰
C.封闭式院落,利于存储雨水
D.房屋较高大,利于冬季保暖
4.皖南古村落注重选址布局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主要体现在(C)
①依山而建,减轻水患
②面山而居,便于采矿
③傍水结村,取水方便
④窄巷高墙,节约土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巩固提升,阶段测评,请使用“校本作业”
“阶段质量检测(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