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模拟卷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期中模拟卷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年度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卷
分值:150 分 时间:150 分钟
考查范围:七上第一、二、三单元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古诗文名句含情蕴理。曹操在《观沧海》中借秋风中海浪滔天的壮阔景象来表达自己的阔大胸襟,“秋风萧瑟,____________”;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以秋天特有的晚景来渲染悲凉的气氛,“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____________家”;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明月表达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湾在《次北固山下》吟诵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们悟得新生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的哲理;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1) (3)题(13分)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大自然( ),四时景物( )。春风中,微rùn①的空气里酝niàng②着各种花香;夏夜里,满天的星星点缀着寂静的夜空 ;秋田中,一大片一大片成熟的稻谷就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金黄的地tǎn③;冬水里,水藻把终年( )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大自然真是多姿多彩,我们要热爱自然,热爱生活,亲近自然。
(1)根据拼音,依次书写规范的汉字。(正楷或行楷)(4分)
① ② ③ ④点缀
(2)在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生生不息 一览无余 贮蓄 B.生生不息 美不胜收 贮蓄
C.循环往复 一览无余 积蓄 D.循环往复 美不胜收 积蓄
(3)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改正并把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3分)
依据语境,填写一句构成排比句。(3分)
【(1) 润 酿 毯 zhuì
(2)B
(3)大自然真是多姿多彩,我们要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4)示例:满天的星星点缀着寂静的夜空】
3.根据以下《①朝花夕拾 》名著阅读任务单,补全表格中相关内容。(12分)
语段节选 人物及特点 选自篇目 篇目推荐理由
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② 人物:__________ 特点: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这篇散文写了作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童年生活,表现了儿童对自然对生活的好奇和向往,读来颇有情趣,倍感亲切。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人物:父亲 特点:③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朝花夕拾 ②寿镜吾(老师或先生) 极方正、质朴、博学又有些严厉。
③重视孩子读书,但对孩子严厉,不顾及孩子心理。
④五猖会
⑤示例:这篇散文写了童年鲁迅对五猖会热切向往,却因父亲强迫背书而扫兴、无奈和厌烦的感受,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文中心理刻画惟妙惟肖,值得推荐。】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一】23 分
春天的节奏
①北京的春天,总是从容不迫带着自己的节奏,农历二月、三月、四月,一步步走来,顾盼生辉。
②早春二月时,我路过公园的土坡旁,发现有亮眼的小花在悄然绽放,一点、几点,一小片、一大片……就像是一张张调皮的孩子的灿烂笑脸,天真无邪又肆无忌惮地惹逗你,似乎都能听见花丛中传出的咯咯的笑声。
③看远处,朝阳的柳树梢上,已有一抹亮色的鹅黄点染,像是高悬的米黄酒旗,又像是万千流苏迎风摆动,提醒人们春意已闹上枝头。北方的柳树多高大伟岸,看似粗粝豪放一些,却也呈现出潇洒妩媚的面相。柳色鹅黄新绿,也是春来的播报。
④时令进入三月,春意开始浩荡。草色一天比一天绿,也一天比一天深。园中的花木由爆蕾而发华,而生新叶,而成花海、成绿阵。所有这些,都不用等上多少天,变化好像就是瞬息之间的事,稍不留神便会错过。
⑤才几天不见,草地新绿已是无边蔓延,明亮晃人眼。每一根小草都挺直了腰肢,像花枝招展的小姑娘,通体新鲜闪亮,是努力生长的样子。而抬眼远望,几片小树林集体着了春衫。最惹眼的是春阳照耀之下,一树树的新叶也一天天长大不少,发出油亮而柔和的光泽。而各种花儿这时候已次第盛开,红的桃花,白的梨花、杏花,还有各种粉的不知名字的什么花,一树树,一丛丛,高高低低盛开,各自乐此不疲。园中湖泊和池塘都是水清见底,倒映着周围的绿树杂花,居然还有偶尔几声零星的虫鸣,呈现出一种幽远静谧之美。林间、花丛,河边、路上,有各色各样好看的小鸟落下、飞起、掠过,三五成群,啾啾啁啁,叽叽喳喳,七嘴八舌很热烈的样子。
⑥四月春深,已至暮春。绿色的规模和程度都大大地推进,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境界,所有的空间乃至所有的空白都被绿色充满。满坑满谷的绿意足够盛大,在地上膨胀溢出,还想往天上去。于是,看到那些遍地铺陈、漫无际涯的绿意真的就飞上天了。一树一树成排连片,腿脚扎进绿色的海洋,挺拔的腰身向空中延伸,披挂茂盛的绿叶连天蔽日。暮春是春之盛。此时的春天,是青春勃发、是风华正茂,热情迸发,活力彰显。
⑦春意最浓,花事也最盛,大地就是一座大花园。这个时候,有花开,也有花落,一茬接着一茬。这边厢,花开正欢;那边厢,落英缤纷。花有花期,不过,大可不必伤春,在当下尚是脉脉温情,在前方更有炙人的热情,新陈代谢更加频繁,生命也会加速成长。
⑧也该说说春雨了。春雨贵如油,是对春雨的夸赞,也透露出人们对春雨的期盼之情。悠闲的人在春燥时盼春雨,是为了让春雨滋润心田,给生活添加诗意;四季忙碌的农人在春耕时也盼春雨,是为了让春雨滋润禾苗,给一年好收成打下基础。“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经过雨水洗染的大地,花木扶疏,草色新绿,水汽氤氲于天地之间,不外是浓浓的春天的气息。
⑨人们在春天之初做出各种计划,播种希望的种子,心心念念全是向着前方和未来。一年又一年,人们盼春、迎春、惜春,是因为春天总是激励着一整年的奋斗与创造。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5月11日,有删改)
4.文章是以什么顺序展开行文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文章是以时间顺序展开行文的,这样写可以清晰地呈现出北京春天由早春二月到四月春深逐步变化的过程,条理清楚,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答案:文章是以时间顺序展开行文的,这样写可以清晰地呈现出北京春天由早春二月到四月春深逐步变化的过程,条理清楚,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解析:这是一篇散文,作者细致描写了北京春天从容不迫的节奏:早春二月,小花、柳树梢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消息;三月,小草、花木、虫、鸟等,呈现出浩荡的春意;四月春深,春意最浓,花事最盛。所以文章是以时间顺序展开行文的,这样写清晰地表现了北京春天的节奏。这种行文顺序使得文章结构清晰、条理分明,同时也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5.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结尾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①内容上,升华主题。点明人们盼春、迎春、惜春的原因,春天是激励人们奋斗与创造的季节,体现了春天对人们的激励作用,让人们对未来充满希望。②结构上,总结全文。收束前文对北京春天景色的描写,将对自然之春的描绘引向春天对人们生活的激励,使文章结构完整。
【答案:①内容上,升华主题。点明人们盼春、迎春、惜春的原因,春天是激励人们奋斗与创造的季节,体现了春天对人们的激励作用,让人们对未来充满希望。②结构上,总结全文。收束前文对北京春天景色的描写,将对自然之春的描绘引向春天对人们生活的激励,使文章结构完整。
解析:内容上:结尾段揭示了人们重视春天的深层原因,即春天象征着希望与新生,激励人们奋斗与创造。突出了人们对春天的期待和珍惜,升华文章的主题。结构上:结合文章内容可知,文章先写春天来了,自然界在春天这一温暖的时节里焕发出勃勃生机,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然后作者由自然界的春天写到人们的春天,表现出自然界的春天对人们的生活的激励。由此可见,此段总结全文,将自然界的春天与人们的春天紧密结合起来,使文章结构完整。】
6.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⑤段画横线的句子。(4分)
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小草比作小姑娘,形象地描绘出小草鲜嫩、充满活力的样子;“挺直了腰肢”赋予小草以人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小草蓬勃生长的姿态,体现出了阳春三月大地万物的蓬勃生机。
【答案:(示例)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小草比作小姑娘,形象地描绘出小草鲜嫩、充满活力的样子;“挺直了腰肢”赋予小草以人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小草蓬勃生长的姿态,体现出了阳春三月大地万物的蓬勃生机。】
7.请你从重音、语气两个角度为文章第⑧段画框的句子进行朗读设计,并简要说明理由。(6分)
①朗读设计:重音落在“贵如油”“夸赞”“期盼”上,语气是赞美的、充满期待的。②理由:“贵如油”强调春雨的珍贵,“夸赞”体现人们对春雨的赞美之情,“期盼”突出人们盼望春雨到来的急切心情,用赞美的、期待的语气能够更好地传达出作者对春雨的赞美之情和人们对春雨的期待之感。
【(示例)朗读设计:重音落在“贵如油”“夸赞”“期盼”上,语气是赞美的、充满期待的。理由:“贵如油”强调春雨的珍贵,“夸赞”体现人们对春雨的赞美之情,“期盼”突出人们盼望春雨到来的急切心情,用赞美的、期待的语气能够更好地传达出作者对春雨的赞美之情和人们对春雨的期待之感。】
8.本文能不能作为朱自清的《春》的拓展阅读篇目?请你从两篇文章的主题方面简要说明理由。(5分)
本文可以作为朱自清的《春》的拓展阅读篇目。理由如下:从主题方面来看,两篇文章都聚焦于春天,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珍视,这种主题上的相似性使得两篇文章在内容上具有关联性和互补性;读者在阅读《春》之后,可以通过阅读《春天的节奏》,进一步加深对春天的了解和感受,从而拓宽阅读视野,丰富阅读体验。
【(示例)本文可以作为朱自清的《春》的拓展阅读篇目。理由如下:从主题方面来看,两篇文章都聚焦于春天,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珍视,这种主题上的相似性使得两篇文章在内容上具有关联性和互补性;读者在阅读《春》之后,可以通过阅读《春天的节奏》,进一步加深对春天的了解和感受,从而拓宽阅读视野,丰富阅读体验。】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
我们人类有“三个大脑”。约3.6亿年前,地球进入属于爬行动物的时代。为了适应陆地生活,爬行动物演化出了最初的“本能脑”。本能脑的结构简单,可以让爬行动物对环境快速做出本能反应。
到了大约2亿年前,哺乳动物开始登场。它们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进化出了情绪。
比如恐惧情绪可以让自己远离危险,兴奋情绪可以让自己专注捕猎。相应地,哺乳动物的大脑里也发展出一个独特的情感区域,脑科学家称之为“情绪脑”。
直到距今250万年前,人类才从哺乳动物中脱颖而出,在大脑的前额区域进化出了“新皮层”。这个新皮层让我们产生语言,创造艺术,发展科技,建立文明。我们把这个新的脑区称为“理智脑”。
亿万年来我们的祖先一直在危险、匮乏的自然环境中生活,本能脑和情绪脑的基因一直被生存压力塑造着,所以它们的天性自然成了目光短浅、即时满足,不过在现代社会,用避难趋易和急于求成来指代它们显然更加贴切。因此,我们在生活中做的大部分决策往往来自本能和情绪,而非理智。
学习能力是三个大脑博弈的结果。克服天性带来的阻力并不意味要抹杀本能脑和情绪脑,因为本能脑强大的运算能力和情绪脑强大的行动能力,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同样训练理智脑变强,也不是为了对抗或取代本能脑和情绪脑,理智脑不是直接干活的,干活是本能脑和情绪脑的事情,因为它们的“力气”大;上天赋予理智脑智慧,是让它驱动本能和情绪,而不是直接取代它们。
材料二:
材料三:
间歇专注,就是只要开始学习就全力以赴,尽量保持极度专注的状态,一旦发现自己开始因为精力不足而分心走神,就主动停下来调整片刻。这背后的原理是研究者们发现的:在短时间投入100%的精力比长时间投入70%的精力要好。
那我们应该如何培养这一行为模式呢?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就是采用番茄工作法。其核心就是先极其专注地学习25分钟,然后休息5分钟,如此再继续学习。只要坐下学习,就全力以赴;一旦开始分心走神,就主动休息。千万不要长时间坐在位置上不温不火地“磨洋工”。
可灵活掌握学习时间。如果你只能集中注意力5分钟,那就在5分钟后适当休息。如果你进入了状态,25分钟后还想继续学习,也完全没有问题。关键在于,这些超级工作者专注工作时,他们专心致志;而他们休息时,他们也真的是在休息。
材料四:
“有目的的练习”是我们通向刻意练习的第一步。
“有目的的练习”具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比如学习音乐的学生如果确定了“连续三次,不犯任何错误,以适当的速度弹完曲子”的练习目标,可能会比他漫无目的的练习要成功得多。
“有目的的练习”是专注的。要想取得进步,必须完全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任务上。
“有目的的练习”包含反馈。不论你在努力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反馈来确定你在哪些方面还有不足,以及怎么会存在这些不足。
“有目的的练习”需要走出舒适区。对于任何类型的练习,这是一条基本的真理,反之,便永远无法进步。
9.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为了更好地适应陆地生活,哺乳动物演化出了最初的“本能脑”。
B.只要理智脑取代了本能脑和情绪脑,我们在学习上就能“大步快跑”。
C.要想让学习快速进步,必须让自己处于困难区,挑战难题,迎难而上。
D.番茄工作法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极度专注+主动休息+循环往复。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推断材料内容的能力。A项,结合材料一第1段“为了适应陆地生活……最初的‘本能脑’”可知该项错误。B项,根据“上天赋予理智脑智慧,是让它驱动本能和情绪,而不是直接取代它们”可知,该项理解错误。C项,根据材料二可知,处于拉伸区可以让学习快速进步,该项理解错误。】
10.结合材料一,分析以下行为产生的原因。(3分)
这会儿也看不了几页书,不如玩会儿游戏轻松一下。
因为本能脑和情绪脑具有避难趋易的天性特点,在“这会儿也看不了几页书”的情况下,自然会产生“玩会儿游戏轻松一下”的想法。
【答案:因为本能脑和情绪脑具有避难趋易的天性特点,在“这会儿也看不了几页书”的情况下,自然会产生“玩会儿游戏轻松一下”的想法。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材料一中介绍,本能脑和情绪脑容易使人避难趋易和急于求成。所以在“这会儿也看不了几页书”的困难情况下,自然会产生比较容易完成的“玩会儿游戏轻松一下”的想法。】
11.七年级准备举办以“科学提升学习力”为主题的学习经验分享会,邀请小语同学分享。他想在自己的分享中,运用材料一、二、四的内容,请帮他提取关键信息。(4分)
科学提升学习力 认识大脑特性:训练理智脑,让它驱动本能脑和情绪脑
了解学习进展规律:①
② :明确特定的目标、专注、反馈、走出舒适区
【答案:①处在拉伸区,反复经历上升期、平台期以获得最快进步;②有目的的练习
解析:本题考查提取材料信息的能力。①根据材料二的图1可知,学习是一个反复经历上升期、平台期的过程;由图2可知,处在拉伸区,学习进步最快。据此分析作答即可。②根据材料四“‘有目的的练习’是我们通向刻意练习的第一步”等内容,可得出答案;有目的的练习。】
12.小文同学听了初语同学的分享后,找到小语交谈,诉说自己学习成绩不进反退的情况。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的相关内容,根据情境,补全对话,为小文指出原因,并帮助他迅速调整。(6分)
小文:小语,你好!我语文阅读的知识点都背熟了,但做灵活的、难度高的阅读题还是力不能及。
小语:①
小文:我整天都在学习,哪怕精疲力竭也要强打精神再逼自己多学一点,可效果却不理想。你是怎么平衡学习和休息的?
小语:②
小文:以前我只是一味地苦学,今天听了你的分享和你交流之后,我才意识到善于学习是多么重要!谢谢!
小语:③
(总结+鼓励语)
【答案:①你这种情况应是处于学台期,是正常现象,加强练习会得到提高的。②我运用番茄工作法,即只要开始学习就全力以赴,尽量保持极度专注的状态,一旦发现自己开始因为精力不足而分心走神,就主动停下来调整片刻。专注和休息的时间可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③我们要了解学习发展的规律,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从而获得进步。加油,同学,你一定行!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材料内容和语言表达的能力。①根据材料二的图1的信息,再结合小文“语文阅读的知识点都背熟了,但做灵活的、难度高的阅读题还是力不能及”的情况推断,他应是处于平台期。指出他的情况是处于平台期的正常现象,提醒他加强练习即可。②根据材料三“间歇专注,就是只要开始学习就全力以赴,尽量保持极度专注的状态,一旦发现自己开始因为精力不足而分心走神,就主动停下来调整片刻”“那我们应该如何培养这一行为模式呢?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就是采用番茄工作法”“可灵活掌握学习时间”等语句,概括作答。③根据“总结+鼓励语”的提示,从了解学习规律、掌握学习方法的角度进行总结,最后鼓励小文运用好的方法,提高成绩。】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
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①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②也,尽力致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③。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④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⑤。王贤⑥其母,说其义,即舍⑦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诗》⑧曰:“宜尔子孙,绳绳⑨兮。”言贤母使子贤也。
(选自韩婴《韩诗外传》,有删改)
[注]①镒(yì):古代重量单位,一说二十两为一镒。②事亲:侍奉父母。③馆:这里指家。④去:送还。⑤就狱:接受处分。⑥贤:以……为贤。⑦舍:同“赦”,赦免。⑧《诗》:这里指《诗经》。⑨绳绳:众多的样子。
13.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粗词语的意思。(3分)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则是无信 词语推断法:背信弃义
田子为相 课内迁移法: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2)
造朝还金 查阅词典法:①至,到。②作,制造。③虚构,捏造。④容纳,盛放。 (3) (填序号)
【(1)诚信;(2)担任;(3)①】
14.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在相应的位置用“/”标出。(2分)
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
【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
15.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正午已过,(朋友)仍没到,陈太丘就丢下(他)而离开了,(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母曰:“子安得此金?”
【母亲问他说:“你怎么得到这些金子的?”】
16.[甲]文与[乙]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阐述了什么道理?[甲]文中的“友人”和[乙]文中的“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么共同点?(5分)
①道理:[甲]文阐述了做人要讲诚信的道理;[乙]文阐述了为官不贪,忠于国家,才能尽孝的道理。②相同点:虚心接受批评,知错就改。
【答案:①道理:[甲]文阐述了做人要讲诚信的道理;[乙]文阐述了为官不贪,忠于国家,才能尽孝的道理。②相同点:虚心接受批评,知错就改。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和人物形象的分析。根据[甲]文中的“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可知,本文阐述的道理是做人要讲诚信。根据[乙]文中的“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致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可知,本文阐述的道理是为官不贪,忠于国家,才能尽孝。根据[甲]文中的“友人惭,下车引之”和[乙]文中的“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可知,两人的相同点是虚心接受批评,知错就改。】
[乙参考译文]
田子当宰相,三年后休假回家,得到金子两千两献给他的母亲。母亲问他说:“你怎么得到这些金子的?”他回答说:“这是我当官应得的报酬。”母亲说:“当宰相三年就不吃饭么?做官像这个样子,不是我所希望的。孝顺的儿子侍奉父母,应该努力做到十分诚实,不应当得到的东西,不要拿进家门。当国家的大臣不忠诚,也就是当儿子的不孝顺。你去送还它。”田子很惭愧地走了出去,到朝廷退还金子,下朝就请求接受处分。君王认为他母亲很贤明,喜欢她的深明大义,就赦免了田子的罪,叫他还担任宰相,把金子赏给了他的母亲。《诗经》上说:“你的子孙众多是应该的。”说的是贤明的母亲使子孙贤德。
三、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贮满诗意的春,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真实写照;温晴的济南冬天,让老舍寄托对古城别样的温情;雨的四季,把作家刘湛秋对生命与自然的热爱具象化……季节之景恒在,却会因你的经历不同带给你独有的记忆与感悟。
请以“走过那个季节”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③不得抄袭。
例文:
走过那个季节
——秋的沉淀与回响
深秋的黄昏,我独自踏上那条通往老屋的梧桐小道。风起时,枯叶如蝶纷飞,在地上铺成一条金黄色的毯子。每一步落下,都能听见叶片碎裂的细响,像时光在耳边轻轻叹息。这个季节,总是让人忍不住回望来路,也让我想起那个改变我的秋天。
老屋院前的柿子树早已果实累累,橙红的柿子像一盏盏小灯笼,在夕阳下泛着暖光。记得童年时,祖父总在此时架起梯子,小心地剪下枝头的柿子。他常说:“秋是收敛的季节,果子熟透了就要摘,人也一样,得意时得知道低头。”那时的我懵懂不解,只顾着啃柿子满嘴甜腻。直到多年后,我才明白那句话的重量。
那个秋天,我因中考失利陷入消沉。终日躲在房间里,看窗外梧桐叶一天天凋零,觉得自己的梦想也如落叶般腐烂在泥土里。直到某个午后,母亲拉我走进院子,指着柿子树说:“你看,叶子掉光了,树却站得更直了。因为它知道,春天还会再来。”她递给我一个柿子,果皮上带着霜斑,入口却异常清甜。我突然想起祖父的话:秋的丰收,从来不是偶然,而是历经风雨后的沉淀。
自那以后,我学会了在沉寂中积蓄力量。像秋天的田野,看似荒芜,实则藏着待发的种子。我重新捧起书本,在晨光中背诵古诗,在深夜里演算习题。偶尔抬头,见月光如水洒在枯枝上,竟觉得那是一种倔强的美——如同岑参笔下“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冬景,荒凉之下藏着生机。
再回首那个秋天,它已不仅是一个季节,更成了我心中的一枚书签。标记着从浮躁走向沉静的转身,从索取走向理解的成长。如今,我依然偏爱秋天。爱它的通透,爱它教会我的道理:繁华落尽见真淳。
走过那个季节,我终是懂得——
秋的凋零,是为了更厚重的重生;
人的成熟,是学会在寂静中聆听自己的回声。
而今,每当秋风再起,我仍会想起老屋的柿子树,想起祖父的话。那抹橙红,始终暖着人生的凉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