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甘肃省张掖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 年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七年级历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计 50 分)
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
2.2023 年 11 月,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河姆渡遗址发掘 50 周年考古成果特展,重现 7000 多年前
的“江南水乡”,下列最有可能出现在展览会上的是 ()
A.打制石器 B.干栏式建筑复 原想象图 C.刻有文字的 甲骨 D.青铜面具
3.中华民族同根同源同祖。被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A.炎帝和蚩尤 B.炎帝和黄帝 C.尧和舜 D.舜和禹
4.我国原始社会末期,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被称为( )
A.分封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宗法制
5.“任用管仲为相,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
五霸之首伟业”的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秦穆公 D.楚庄王
6.2022 年 9 月 26 日至 28 日,山东曲阜迎来了第八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本届论坛在儒学圣地、
孔子故里探讨文明交流与互鉴;更凸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照亮未来的历史意义。下列选项体现
孔子思想的是 ( )
A.“为政以德” B.“无为而治” C.“以法治国” D.“兼爱”“非攻”
7.考古人员在殷墟遗址发现大量青铜器,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这些青铜器的主要用途是()
A.农业生产工具 B.日常饮食器具 C.祭祀和军事 D.交通运输工具
8.下图中的文物是 19 世纪末在河南安阳发现的“龙骨”,“龙骨”上刻有符号,经学者研究,
认定这些符号就是商朝的文字。这些文字被称为
A.耒耜 B.青铜器 C.甲骨文 D.“夏历”
9.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之一、铁制农具和
牛耕出现于()
A.商朝 B.西周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10.《诗经》是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的《国风》部分收录了各地的民歌。这些民歌反
映了()
A.奴隶社会的阶级矛盾 B.远古时期的神话传说
C.春秋战国的战争场景 D.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
11.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 )
A.李自成起义 B.黄巾起义 C.陈胜、吴广起义 D.太平天国运动
12.“秦筑长城比铁牢,番戎不敢过临洮。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及尧阶三丈高。”这则材料表明
秦长城的作用在于()
A.宣扬国威 B.彰显功绩 C.军事防御 D.便利交通
13.判断人类进入文明社会标准的“中国方案”是()
A.私有制、阶级、贫富分化 B.文字、私有制、阶级的产生
C.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 D.传说、史书和文字的佐证
14.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是“分土封侯”制,或谓之“封诸侯,建藩卫”。该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
15.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是
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处应是()
A.东周的建立 B.西周的建立 C.夏朝的建立 D.商朝的建立
16.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A.巩固统治,分封诸侯 B.成就辉煌,多元一体
C.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D.铁犁牛耕,发展经济
17.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在学习“秦朝统一中国”时,搜集了下列文物图片。这组图片的主题可
以被确定为()
A.巩固统一的措施 B.统一度量衡 C.推行统一的货币 D.铁制工具的出现
18.成语典故“纸上谈兵”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A.长平之战 B.桂陵之战 C.阪泉之战 D.马陵之战
15.“战国七雄”是指齐、楚、燕、韩、赵、魏、秦。其中在战国初年,被韩、赵、魏三家大夫
瓜分的诸侯国是()
A.齐 B.楚 C.晋 D.燕
16.支持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的国君是()
A.秦孝公 B.秦始皇 C.秦穆公 D.秦二世
17.商鞅变法中,鼓励农民生产的措施是( )
A.奖励军功 B.建立县制 C.鼓励耕织 D.承认土地私有
18.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是()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汉朝
19.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规定的标准文字是()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20.半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
A.水稻 B.粟 C.小麦 D.玉米
21. CCTV 大型纪录片《天府的记忆》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最完美、最科学、最先进、独一
无二的无坝引水工程”,解说词中提到的“引水工程”指的是()
A.灵渠 B.郑国渠 C.都江堰 D.长城
22..某班在组织学习经验交流会时,使用了以下知识结构图,你认为本次研习的主题是()
A.发达的青铜文明 B.精准的天文历法 C.灿烂的科技文化 D.优美的诗歌文学
23.《祭大禹》“黄河滚滚波浪翻,九曲蜿蜒十八湾;三过家门皆不入,后人仰瞻会稽山。”这
首诗歌颂了大禹的哪一功绩 ()
A.治理洪水 B.建立夏朝 C.讨伐纣王 D.大败蚩尤
24.有人评价商鞅变法的某项措施:“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这项措施是()
A.加强刑罚 B.奖励生产 C.推行县制 D.奖励军功
25.李白诗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反应了秦灭六国统一
中国的英雄壮举。但秦王朝很快就走向灭亡,其根本原因是()
A.陈胜吴广起义 B.秦朝的残暴统治 C.秦二世无能 D.匈奴进攻
二、史林释义(本题共三小题, 26 题 19 分, 27 题 13 分, 28 题 18 分,共 50 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分别对两幅图片进行介绍。(从房屋样式名称、居住的原始居民、以及种植的农
作物三方面进行介绍。)(6 分)
材料二:他带领人们用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治水 10 多年,二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消除了
水患,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
材料三:他在岷江流域修建了大型的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2)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 (2 分)他被尊称为什么 (2 分)
(3)材料三中的“他”指的是谁 (2 分)他修建的水利工程是什么 (2 分)该水利工程有哪些
作用 (写出三点)(3 分)
(4)上述材料中的人物为什么会受到人们的爱戴 (2 分)
27. (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同学参观周口店遗址博物馆时拍摄了大量有研究价值的照片(下图)。
材料二 文物识别
(1)观察材料一中的照片二,可以发现北京人使用的是什么石器 (2 分)照片三为北京人使
用火的情景。火的使用对原始人类的生存和进化有什么作用 (3 分)
(2)请将材料二的文物对号入座。(6 分)
①山顶洞人 ②河姆渡原居民 ③半坡原始居民
(3)通过文物古迹,我们可以触摸历史,感受历史。请你举出两条我们了解文物的途径。
(2 分)
28.材料一: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的先人们早在 2500 多年前就认识到:“苟利于民,不必法古,
不必循俗”。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
(1)战国时期,以秦国的变法成效最大 这场改革是什么 (2 分)当时的统治者是谁 (2 分)这
场变法的作用是什么 (4 分)
(2)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2 分)
材料二:毛泽东有词云:“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秦始皇、汉武帝均为我国历史上影响巨大
的封建帝王,请你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3)秦始皇何在地方上采取了什么制度 (2 分)为防备匈奴南下骚扰,秦始皇派人建造了什么
工程 (2 分)
(4)《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秦始皇规定
的全国标准字体和标准货币分别是什么 (4 分)
甘肃省张掖市第一中学 2025-2026 学年七年级上学期 11 月期中历史
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
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 A B B C A A C C C D C C C A B C A A C A C C A D B

二、非选择题(共 50 分)
26.(19 分)
(1) 图 1: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居住的原始居民是半坡居民,种植的农作物是粟;(3 分)图 2:干栏式
房屋,居住的原始居民是河姆渡居民,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3 分)
(2) 大禹;(2 分)人文初祖(或治水英雄)。(2 分)
(3) 李冰;(2 分)都江堰;(2 分)作用:防洪、灌溉、水运(每点 1 分,共 3 分)
(4) 他们都为人民解决了实际困难,造福百姓,具有无私奉献、坚持不懈的精神。(2 分)
27.(13 分)
(1) 打制石器;(2 分)作用: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赶野兽,提高了原始人类的生存能力,促进了
人类进化。(3 分)
(2) ①—C;②—A;③—B。(每点 2 分,共 6 分)
(3) 参观博物馆、查阅历史书籍、网络查询等。(2 分,答出 2 点即可)
28.(18 分)
(1) 商鞅变法;(2 分)秦孝公;(2 分)作用: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
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4 分)
(2)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要勇于变革创新等。(2 分,合理即可)
(3) 郡县制;(2 分)长城。(2 分)
(4) 标准字体:小篆;(2 分)标准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2 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