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第七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陕西省榆林市第七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5 ~ 2026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试题(卷)
八年级地理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共 8 页,满分 60 分,时间 60 分钟,学生直接在试题上答卷;
2. 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题 号 一 二 总 分
得 分
得分 评卷人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5 年 6 月 8 日,是第十七个“世界海洋日”。“向海而兴,开海而盛”,海洋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和资源保障。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建设海洋强国,是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下图为我国疆域简图。据此完成 1 - 2 题。
①巴基斯坦实际控制区
②印度实际控制区
1. 下列关于我国海洋国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我国近海海域自北向南依次是渤海、东海、黄海、南海
B. 我国领海宽度为 12 海里
C. 海南岛是中国第一大岛
D. 渤海和台湾海峡是我国的内海
2. 与我国既陆上相邻又隔海相望的国家是( )
A. 越南和朝鲜 B. 韩国和老挝 C. 越南和印度 D. 韩国和缅甸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的发源地。绿茶、红茶、黑茶、乌龙茶、黄茶、白茶为我国六大茶类。下图是我国黑茶主要分布区域图。据此完成3~5题。
3. 各类黑茶与所在省区简称对应正确的是( )
A. 边茶——渝 B. 老青茶——湘 C. 安化黑茶——鄂 D. 古黟黑茶——皖
4. 普洱茶所在省区的行政中心是( )
A. 南宁 B. 合肥 C. 昆明 D. 贵阳
5. “自古岭北不植茶,唯有咸阳泾阳出茯砖”。这里的“岭”指的是( )
A. 南岭 B. 秦岭 C. 太行山脉 D. 东南丘陵
2025年3月5日至3月11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会议在京召开,从各代表团全国人大代表所属的民族来看,西藏、新疆、广西、宁夏、云南这5个代表团少数民族代表人数占比超过50%,读5个代表团少数民族代表人数占比表,完成6~7题。
代表团 西藏 新疆 广西 宁夏 云南
少数民族占比 72.7% 62.1% 60.5% 56.5% 53.9%
6. 下列关于我国民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所有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
B. 宁夏代表团少数民族代表以朝鲜族为主
C. 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一律平等
D. 广西是中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
7. 到达西藏能看到的我国少数民族风貌主要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图1为中国部分城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图2为中国局部地区某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读图完成8~10题。
8. 图1中的①②③三个城市与图2中甲、乙、丙三地对应正确的是( )
A. ①—甲、②—乙、③—丙 B. ①—乙、②—丙、③—甲
C. ①—丙、②—甲、③—乙 D. ①—丙、②—乙、③—甲
9. 图2可以反映出( )
A. 冬季南北温差大 B. 夏季气温从东向西逐渐升高
C. 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D. 夏季气温从北向南逐渐降低
10. 据图推测,甲地所在区域( )
A. 天然植被以草原为主 B. 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
C. 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 D. 位于亚热带
“海绵城市”就是使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雨季时增强对雨水的吸收、存储净化功能,而在干旱时将雨水“释放”出来加以利用。下图为“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1 - 13题。
11. 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
A. 集中为夏季 B. 年际变化大
C. 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递减 D. 北方雨季长
12. “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大多位于( )
A. 高原山地气候区 B. 东部的季风区
C. 半湿润区 D. 西北内陆干旱地区
13. “海绵城市”的建设将有利于缓解当地的( )
①用地紧张 ②旱季缺水 ③雨季内涝 ④交通压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读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图,完成14~15题。
14.下列关于我国河流、湖泊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黄土高原多咸水湖
B.外流河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
C.额尔齐斯河向西北方向流入大西洋
D.澜沧江经东南亚流入太平洋
15.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群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群,以下哪个湖泊不属于该湖泊群( )
A.鄱阳湖 B.洞庭湖 C.太湖 D.青海湖
2024年5月11日,从浙江舟山港出发的万吨级货轮“创新5”号成功抵达重庆,标志着长江上游首条江海直达航线首航成功。传统江海联运需在长江中下游港口,由海船换乘江船再行至长江上游,全程需要35天左右,而本次江海直达只用了15天。下图为长江流域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6~17题。
○ 大型水电站
一 河湖
○ 上、中、下游分界点
○ 市、县
-- 流域界线
^^ 山脉
16.舟山至重庆的江海直达航线,航行可能遇到的困难是( )
A.河渠纵横,弯道众多 B.冬季结冰,缩短通航时间
C.汛期短,径流量小 D.含沙量大,航行速度慢
17.下列关于长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上游水能资源欠缺,水电站较多 B.中游河段多峡谷急流
C.中、下游分界处是宜昌 D.是中国第一大河
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且地形复杂,自然灾害多发。读某年福建省自然灾害发生频次示意图,完成18~20题。
18. 福建受灾频次最多的地级市是( )
A. 南平市 B. 漳州市 C. 宁德市 D. 龙岩市
19. 对福建西部地区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
A. 台风灾害 B. 洪涝和地质灾害 C. 风雹灾害 D. 低温灾害
20. 台风是沿海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应对台风的合理措施是( )
A. 关紧加固门窗 B. 跑到空旷地带 C. 树下躲避风雨 D. 跑到地势低洼处
得分 评卷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21. 2025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2周年,“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最早由我国倡议,旨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图1为“一带一路”示意图,图2为中国疆域图,图3为某民族表演场景,图4为中国民族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1分)
(1)中国幅员辽阔,陆地总面积约______万平方千米,领土最南端和最北端约跨纬度______度。(2分)
(2)“一带一路”提出和实施可充分发挥我国______(填“经纬度”或“海陆”)位置的优越性,并描述这种位置条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3分)
(3)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共有 个民族。根据图3和图4判断,乌鲁木齐所在的省级行政区主要分布的少数民族是 ,并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4分)
(4)汉族的分布遍布全国各地,简述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地区。(2分)
22.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开展关于中国人口的探究学习活动。图1示意2015~2024年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2示意中国人口分布及“胡焕庸线”。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1分)
【人口数量】
(1)读图1,描述我国2016~2024年人口数量的变化特点。(2分)
【人口分布】
人口分布受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和开发时间(文明程度)等因素影响,在一定时期内人口分布密度呈现地区差异。
(2)读图2,“胡焕庸线”指的是 A__________—B__________一线,青海省比江苏省的人口密度__________(填“大”或“小”),并说明其自然原因。(5分)
【人口发展】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7%时,意味着进入“老龄化社会”;达到14%,为深度老龄化社会;超过20%,则进入超老龄化社会。图3示意中国2013年~2023年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及比重变化。
(3)我国在__________年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举例说出一项该人口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2分)
【人口政策】
从2016年1月的“全面二孩”政策到2021年5月的“三孩生育”政策,我国人口政策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
(4)简述我国人口政策不断调整和完善的根本目的。(2分)
23.某校地理小组借鉴《航拍中国》,以中国山川之美、家园之美等主题开展了“云航拍”。图1为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图2为中国沿32°N地形剖面图。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9分)
【山川之美】
(1)举例说明大兴安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1分)
【色彩之美】
(2)白色——A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__________(填地形区名称),高山终年积雪,有“世界屋脊”之称;红、紫色盆地——C是__________(填地形区名称),地表多裸露紫红色砂页岩;绿色——D是__________(填地形区名称),以地势低平、河网纵横、水田连片为特色,被美称为“鱼米之乡”。(3分)
【起伏之美】
(3)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我国的地势特点,并简析该地势特点对我国气候的影响。(3 分)
【家园之美】
哈尼族在云南山区,历经千年,巧妙地将山地改造成梯田,实现了山、水、林、田与人的和谐共生。山顶植树造林,涵养水源,促进林业发展;半山腰适宜人居,阳光充沛,为人文旅游提供良好条件;山脚梯田层层,引水灌溉,利于农作物生长。图 3 为哈尼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图 4 为哈尼梯田景观图。
(4)基于哈尼族的成功案例,请为山区经济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至少答出两点)(2 分)
24.2024 年 9 月 12 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指出,黄河治理与开发要量水而行,上下游统筹谋划。随着人们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黄河水愈发清澈。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是黄河上游的重要农业区。黄河流域各地政府在科学理念引领下,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工作。如今的黄土高原,绿水青山已成为它的新"皮肤"。下图为黄河流域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9 分)
○上中下游分界处 ○水电站 一 河流 一一 级域界值
(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 山脉,曲折东流注入 海。(2 分)
(2)黄河的水能集中于 (填"上"或"中"或"下")游河段,建设了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等一系列水电站。请从地形角度分析该河段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3 分)
(3)分析造成黄河流经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地区时流量明显减小的社会经济原因。(2 分)
(4)请在黄河的上、中、下游中任选一个河段,为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出一条有效措施。(2 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