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阜新市实验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阜新市实验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无答案)

资源简介

八年级语文限时作业
时间:15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1. (本题2分)选出下列加点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履行(lǚ) 炽热(zhì) 瞥见(piě) 杳无消息(yǎo)
B. 篡改(cuàn) 锃亮(zèng) 翘首(qiǎo) 震聋发聩(kuì)
C. 绯红(fēi) 推崇(chóng) 镌刻(juān) 藏污纳垢(gòu)
D. 愚钝(yú) 解剖(pōu) 悄然(qiāo) 诚皇诚恐(huáng)
2. (本题2分)选出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居里夫妇能够集中精力用四年的时间提取镭,实在________。我们也要有用心专一的精
神。用心专一的人,就是在用心________光阴这棵美丽的树,等待树上开花结果,_____自己
享受不到自己苦心经营的树上的果实,________总有人能享受到。这就是人生境界的美好。
A. 难能可贵 浇注 也许 但 B. 弥足珍贵 浇灌 因为 所以
C. 难能可贵 浇灌 也许 但 D. 弥足珍贵 浇注 因为 所以
3. (本题2分)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现代气象学家们依靠尖端科学设备以及最先进的技术和技巧预测复杂多变的天气,比如
集合预报。②这种预测法,包含几种预测结果。③如果这些预测结果看起来基本相同,则天气状
况可能是 “乖宝宝”。④一旦预测结果出现严重分歧,天气状况就很可能出现 “恶劣顽皮”。
A. “包含”是动词,“基本”是副词,“严重”是名词。
B. “复杂多变”,“预测结果”和“天气状况”都是偏正短语。
C. “现代气象学家们依靠尖端科学设备以及最先进的技术和技巧预测复杂多变的天气。”这个句
子中,“依靠”充当此句谓语成分。
D. 第①句有语病,修改方法是在“恶劣顽皮”后面加上“的情况”。
4. (1)(本题2分)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及第,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反之科举考试考中的称为“落第”。
B. 律诗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如《野望》《黄鹤楼》《龟虽寿》《使
至塞上》等。
C.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六一居士,唐代诗人,我们学过他的《钱塘湖春行》。
D.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所撰《水经注》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2). (本题3分)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完成下面内容
“红星”1:他九岁离家闯荡世界,十七岁带领饥民攻打粮仓。他很喜欢并尊重孩子们,认真
向孩子们讲政治问题。
“红星”2:他打仗十年负伤多次,有一颗子弹从他眼下穿过他的脑袋又从他耳后穿出。蒋介
石不仅重金悬赏追杀他,还多次派人扫荡他的老家,导致他家族多人惨遭杀害。
“红星”3:游击战的基本战术包括产生“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必要时拉上队伍入山
打游击”,这种战术思想在他长期的军事生涯中逐步形成,成为人民军队克敌制胜的重要手段。
任务一:根据以上文段信息,写出这三位“红星”人物的姓名。
“红星”1:_______ “红星”2:_______ “红星”3:_______
5. (本题6分)古诗文默写
(1)树树皆秋色,________。
(2)________,志在千里;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__________。
(4)________,归雁入胡天。
(5)《三峡》中极尽夸张,从侧面烘托出山势雄浑高峻,给人以壮丽绚美之感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
南湖早春①
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②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③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释:①此诗为白居易被贬江州时所作。②水蘋:亦作水苹,水中浮萍。③不道:不是说。
6. (3分)选出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两首诗都描写了早春之景,诗中西湖、南湖的早春既有相同之处,又各具特色。
B. “早莺”“新燕”“碎红”“新绿”几个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早春之景,
C. 两首诗的颔联和颈联都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先静后动。
D. 两首诗都能准确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加以描绘。
(二)(14分)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①盘曲,不可
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②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
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③,俾④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
⑤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节选自元结《右溪记》)
【注释】①欹(qī)嵌:石块错斜嵌插在溪岸的样子。②邑(yì):城镇。③芜秽:丛生的杂草。
④俾(bǐ):使。⑤裨(bì):补助,增添。
7. (3分)下列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清流触石 回清倒影(《三峡》)
B. 为之怅然 念无与为乐者 (《记承天寺夜游》)
C. 植松与桂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D. 实是欲界之仙都 斯是陋室 (《陋室铭)
8.(5分)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
9. (2分)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在 人 间 则 可 为 都 邑 之 胜 境 静 者 之 林 亭
10. (4分)【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山水,【甲】文作者借山水表达他 A 、B
的情感;【乙】文则通过 “C ” 表现水流湍急的特点,并通过感慨 “D ” 寄托自己怀
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抑郁不平之情。(AB两处用自己的话回答,CD两处用原文语句回答)
三、现代文阅读(36分)
(一)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下面小题。(8分)
【材料一】
①说到朗读,我们常常会想起小学生早上的晨读课。然而,这种朗读的方式真的有助于学
习吗?是否朗读能让我们加深记忆呢?
②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是人最基本的智慧之一,联结着我们
的过去与现在。一切经验都要经过编码、储存和提取才能形成完整的记忆过程。
③记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以背古诗为例,“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出现在我们面前的
时候,我们知道了这是一句古诗,但这只是一个感觉记忆,大概只能保持0.25~2秒。如果我们
想记住它,将感觉记忆转化为更长时间的记忆,就要对它进行编码。编码的过程带有很多个人色
彩,有些人可能会根据诗句内容来想象画面加以记忆,有些人可能会根据诗句读音来加以记忆、
如果没有转化为长时记忆,那么记忆的死敌——“遗忘”马上就会将它带走。
④短时记忆有两种编码方式: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通过图像
依次呈现B、C、P、E、V、F几个字母后,再要求被试者按照顺序进行回忆。结果发现,视觉
呈现条件下,发音相似的字母,如B和V,容易发生混淆;而形状相似的字母,如E和F之间
很少混淆。这说明听觉也是很重要的编码方式。由此看来,边看边读是一个双编码的过程,既区
别了语音也区别了语义,对信息进行深加工,更有助于记忆的巩固。朗读在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
转化的过程中充当了刺激物的角色。在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记忆的
信息上,也更能帮助我们记住它。
⑤关于如何改善自己的记忆力,除了朗读这种深加工之外,还有一些简单易学的方法。如
利用大脑觉醒状态的时间规律。心理学家已经发现,上午11点到12点之间的记忆效率最高,下
午6点到8点效率最低。
【材料二】
遗忘曲线
【材料三】
①形成长期记忆的第一步是付出注意力。如果你对周围的世界关注度不足,大脑根本不会
把你体验到的感觉存储下来。大脑通过连接神经细胞形成长期记忆,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越强,
你的记忆就越鲜明。神经连接的大网将所有感觉交织在一起,形成一段记忆:某个场景看起来是
什么样子,摸起来是什么感觉,闻起来是什么气味。但是,如果你没有付出注意力,外部信息甚
至没有进入你的短期记忆,那么你的大脑自然无法形成长期记忆。
②心理学家坦普尔顿表示,“相机会让人分心,让我们无法专注于当下的体验,所以记不
住那些本应专心欣赏的东西。现今无所不在的智能手机就像是插入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个巨大干扰
源”。
11. (2分)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记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将感觉记忆转化为更长时间的记忆,就要对它进行编码。
B. 一切经验都要经过编码、提取和储存才能形成完整的记忆过程。
C. 边看边读既区别了语音也区别了语义,对信息进行深加工,更有助于记忆的巩固。
D. 智能手机,像是插入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个巨大干扰源,让注意力无法集中。
12. (3分)怎样才能保持更长久的记忆?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回答。
13. (3分)小宜在记忆本学期学习的古诗时觉得很困难。作为课代表的你,请结合三则材料和生
活经验从背诵时间和方法方面给予他一些建议。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5-18题(13分)
棱角屠呦呦(节选)
①科学研究冷静理性,科学家却各有各的性情。人们更愿意用诗意的方式来描述女科学家
和青蒿素的相遇:青蒿一握,痴迷一生。
②痴迷科学、执着不休,这固然是屠呦呦的性情之一,但她还有更多立面:她不是海归,
只是本土的、中国式的学者;不是院士,只是一个纯粹的科学家;不是完人,只是一个耿直的知
识女性。
③屠呦呦的故乡在浙江宁波。她是一个殷实之家的掌上明珠。当父亲以《诗经》中的“呦
呦鹿鸣,食野之蒿”为其取名时,便已注定了屠呦呦与青蒿的缘分。
④屠家楼顶有个摆满各类古典医书的小阁间,这里是屠呦呦童年时的阅览室:《黄帝内经》
《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千金方》《四部医典》《本草纲目》《温热论》《临症指南医
案》……虽然因识字不多且读得磕磕绊绊,但这里是她医学梦想萌发的温床。
⑤1945年,屠呦呦不幸染上肺结核,被迫暂停了学业。那时得此病,能活下来实属不易,
经过两年多的治疗调理,她得以好转并继续学业。也就在这时,屠呦呦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⑥读中学时,屠呦呦“成绩在中上游,并不拔尖”。效实中学至今还保留着屠呦呦高中的学
籍册和成绩单。她当时的学号是A342。据学校一位老师说,当时屠呦呦的学习成绩不是非常突
出,成绩单上有90多分的,也有60多分的。但屠呦呦那时就有个特点,只要她喜欢的事情,就
会坚持下去,努力去做。
⑦1951年春,屠呦呦考入北京医学院,选择了生物药学。她觉得这个专业可以接近具有悠
久历史的中医药领域,又符合自己的志趣和理想。大学期间,屠呦呦学习非常勤奋,在大课上表
现优异,后来在实习期间跟从生药学家楼之岑学习,在专业课程中,她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
物分类学有着极大的兴趣。1955年,屠呦呦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卫生部直属的中医研究院(现
中医科学院)从事中药生药和炮制研究工作。
⑧1965年,屠呦呦转而从事植物化学研究,这成为她能参加“523”任务的原因之一,也促
使了她与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神草”相遇。“在做青蒿素研究的时候,屠呦呦真可以称得上是坚
韧不拔。”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姜廷良告诉记者,“没有待过实验室的人不会明白,成百上千次
反复的尝试有多么枯燥、寂寞,没有非凡的毅力,不可能战胜那些失败的恐惧和迷茫,不可能获
得真正的成果。”
⑨在生活中,她被同事们评价为“为人低调,而且是长期低调”。效实中学北京校友会的会
长陶瑜瑾告诉记者:“只有在谈到科研工作的时候,她才会滔滔不绝,但说到其他话题,她就很
少发表看法。”令陶瑜瑾印象深刻的是屠呦呦曾对他说过的一番话:“我是搞研究的,只想老老实实做学问,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把课题做好,没有心思也没有时间想别的。我这把年纪了,身体
又不太好,从来没有想过去国外,更没想到要得什么奖。”陶瑜瑾记得,那是在2011年,屠呦呦
获得拉斯克奖的那天晚上,他给屠呦呦打电话道喜。屠呦呦很平静,诚恳地表达了谢意,并说了
上述这一番话。
⑩获得诺贝尔奖后,屠呦呦家中挤满了赶来采访的媒体和赶来祝贺的领导。“家乡领导也
想来看望屠呦呦,但是说了两次都被她拒绝了。最终因为家乡人的关系,屠呦呦见了他们一面,
谈了20分钟。看得出她身体不好,十分疲倦,但还是坚持把家乡的客人送到电梯口。有人说,
她是不是拿了诺贝尔奖就瞧不起人了?家乡人来了还三番四次拒绝?其实不是的。她一向直爽,
我们以前想去看她,她都直接问,我们在电话里多说一会不行吗?这种性格,理解她的人自会理
解。”陶瑜瑾说。
(有删改)
【注】拉斯克奖:由纽约的阿尔伯特·玛丽·拉斯克基金会设立,旨在表彰医学领域做出突出贡献
的科学家、医生和公共服务人员。素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
14. (4分)文章用诗意的方式来描述屠呦呦和青蒿素的相遇,请简要概括。
15. (2分)文章多处引用别人对屠呦呦的评价,这样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16. (3分)屠呦呦“为人低调,而且是长期低调”,请结合文中画线句简要分析。
我是搞研究的,只想老老实实做学问,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把课题做好,没有心思也没有
时间想别的。
17. (4分)致敬功勋楷模,争当时代新人。请你结合文章内容拟写一段人物小传,在班会课上宣
讲共和国功勋人物屠呦呦的崇高精神,传承榜样力量。
(三)阅读选文,完成各题。(15分)
窗台那棵向日葵
①莫艳挥展开信,“要做莫老师那样的向日葵,籽实埋在土里,花盘朝着娃们”。信是考上
大学的学生写来的。
②广东西北部有个瑶族自治县叫连南,连南从前有个乡叫盘石。许多年前,莫艳辉转学到盘石小学读三年级时,父亲是那所小学的语文老师。小艳辉没见过父亲上课,父亲也没给她上过课,但隐隐的,她就想像父亲一样当老师,玩“过家家”时总扮先生。母亲打趣:“用丝瓜花搓手,长大就能当老师。”她当真,夏天总攥着丝瓜花,指甲缝里渗着黄汁,晚上睡觉都不肯洗。
③1992年那年夏天,不满20岁的莫艳辉从师范毕业,哪儿都不愿去,只想去盘石——连南最偏远的角落,也是父亲守了一辈子的地方。她被分配到盘石中学,离盘石小学不过一里路。下班回家很方便,家就是小学校园的一间平房,虽小却温暖。父亲已是盘石小学的校长。
④“妹,瑶山孩子读个书不容易,要好好教。”父亲语重心长。她使劲点点头。
⑤瑶乡的课堂总比别处静些。山里的孩子腼腆。近半瑶族孩子说普通话时,该送气的声音总含在喉咙里——瑶语本无送气音。她不急,慢慢磨。每日课前腾三分钟练嘴皮子。顺口溜打头阵,“四足四,十足十”脆生生响满屋;接着有孩子红着脸讲新闻,或说段瑶寨传说。渐渐地,朗读声漫出教室,孩子们的脸像初春的杜鹃,一茬茬红起来。
⑥学生们都喜欢她。20多年前,莫艳辉调到县民族中学教书。一个初二的女孩在本子上写:“莫老师念课文时,声音像清泉敲响我的心田。”一个初三毕业班的孩子留言:“不知往后能否再相遇,此刻只想说:谢谢你,老莫。”她捧着这些本子抹眼泪。
⑦父与女,均出类拔萃。2016年春天,莫艳辉被评为“特级教师”,这年秋天,父亲获“乡村学校从教30年”荣誉证书。因为教得好,珠三角的学校来请,她总说:“瑶乡孩子更需要我。”有私立学校开几倍工资“挖”,她指指操场边的桂花树:“挪了根,这花就不香了。”行政部门要调她,她头摇得像拨浪鼓,转头去带年轻教师。
⑧担任副校长那年,兰花开得早。校长说:“管初中部就够忙了。”她攥着课程表,执拗地说:“我喜欢教语文!”最后讨价还价,从两个班减到一个班。
⑨她的办公桌抽屉里总备着小零食。发现有男生蹲在办公室门口,她牵他:“来,别怕,吃块糖,这里就是你的加油站。”学生有心事,总爱找她倾诉。周末,即使下雨,她也深一脚浅一脚走一两个小时山路去家访。一次她生病,在邻县住院,十几个学生跋山涉水来看她,带来枇杷花,说这花煮水止咳,一旁的病友无不羡慕。
⑩“她是一缕光,让我对未来充满希望。”学生们说。“用青春丈量父辈走过的山路,被需要的感觉很幸福。”她说。师生情像寨子里的火塘,暖洋洋。有一年中考前,一名学生因家庭矛盾欲弃考,她得知后立即赶往调解,母女和好,学生参加考试,以语文满分的成绩摘取全县桂冠。
期末改试卷,年轻教师嘀咕:“莫校怎么还跟咱们一起?”她笑:“咱是流水线上的‘小伙伴’。”红笔尖沙沙划过3000多道题,有人抱怨眼花,她摸出小盒:“含片薄荷糖,当年改作业全靠它提神。”
莫艳辉52岁生日那天,女儿给她寄来新钩的毛线向日葵,花盘有碗口大,金黄金黄的,茎叶绿油油。她摆在办公室窗台上。女儿说,妈妈特别像这棵向日葵。
18. (3 分)简析文章标题的作用。
19. (4 分)第②段写莫艳辉童年想当老师的经历,有什么作用?
20. (2 分)说说第⑤段中两处“红”的原因是什么?
21. (3 分)从修辞角度,赏析选文第⑦段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有私立学校开几倍工资“挖”,她指指操场边的桂花树:“挪了根,这花就不香了。”
22. (3 分)选文中“父亲”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
四、写作
23.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本题 50 分)
(1)“世界赠予我虫鸣,也赠予我雷霆。赠我弯弯一枚月,也赠予我晚星。”2025年央视春晚的一首《世界赠予我的》深入人心,引发无数观众的共鸣。世界是广袤无垠的舞台,我们都是舞台上的行者。在这场盛大的人生旅途中,每一次邂逅、每一段经历,都是世界赠予我们的珍贵礼物。
请将《_______赠予我的》补充完整,作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②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
③不少于600字。
(2)在电影《哪吒》中,主角哪吒身处“魔丸转世”的既定命运,却凭借坚定意志和无畏勇气,迎来新生。他的一句“我是谁只有我自己说了才算”喊出了无数青少年的心声。
请结合以上材料,联系你的自身经历,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②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
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套作、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