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2 线段的长短比较 课件(共29张PPT)2025-2026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华东师大版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5.2 线段的长短比较 课件(共29张PPT)2025-2026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华东师大版2024)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幻灯片 1:封面
课程名称:3.5.2 线段的长短比较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
授课班级:[具体班级]
配图建议:包含不同长度线段的场景图(如不同长度的铅笔、绳子等)
幻灯片 2:目录
情境引入:生活中的线段长短比较
线段长短比较的方法
线段的和与差
线段中点的概念及应用
典型例题讲解
课堂互动:操作与练习
课堂总结与归纳
课后作业布置
幻灯片 3:情境引入:生活中的线段长短比较
生活中的实例:
比较两支铅笔的长短,判断哪支更长。
比较两根绳子的长度,确定哪根更短。
比较黑板的长和宽,看看哪个更长一些。
引入意义:在生活和学习中,经常需要比较线段的长短,掌握科学的比较方法能帮助我们准确判断。
思考问题: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呢?
配图:对应生活实例的图片,突出线段长短对比
幻灯片 4:线段长短比较的方法 —— 叠合法
方法定义:把两条线段的一个端点重合,另一个端点落在同一侧,通过观察另一个端点的位置来比较长短。
操作步骤:
将线段 AB 和线段 CD 的端点 A 与端点 C 重合。
使线段 AB 和线段 CD 落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点 B 和点 D 在点 A(点 C)的同侧。
观察点 B 和点 D 的位置:
若点 B 与点 D 重合,则 AB = CD。
若点 B 在线段 CD 上,则 AB < CD。
若点 B 在线段 CD 的延长线上,则 AB > CD。
注意事项:重合端点,同侧放置,确保公平比较。
配图:三种情况的叠合示意图,标注线段和端点位置关系
幻灯片 5:线段长短比较的方法 —— 度量法
方法定义: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出两条线段的长度,再根据长度数值比较长短。
操作步骤:
用刻度尺的 0 刻度线与线段的一个端点重合。
使刻度尺与线段重合,读取线段另一个端点对应的刻度值,即为线段的长度。
比较两个长度数值的大小,数值大的线段长,数值小的线段短。
优点:能准确得出线段的长度,便于进行精确比较。
注意事项:刻度尺要放正,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垂直。
配图:用刻度尺测量线段长度的示意图,标注刻度和读数
幻灯片 6:线段的和与差
线段的和:
定义:若线段 AC 是由线段 AB 和线段 BC 拼接而成,且点 B 在线段 AC 上,则 AC = AB + BC。
示意图:线段 AC 上有一点 B,标注 AB、BC、AC 的长度关系。
线段的差:
定义:若点 B 在线段 AC 上,且 AB < AC,则 BC = AC - AB。
示意图:线段 AC 上有一点 B,标注 AC、AB、BC 的长度关系(突出差的计算)。
实例说明:若 AB = 3cm,BC = 2cm,则 AC = AB + BC = 5cm;若 AC = 5cm,AB = 3cm,则 BC = AC - AB = 2cm。
幻灯片 7:线段中点的概念及应用
概念定义: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
数学表达:若点 M 是线段 AB 的中点,则 AM = MB = \(\frac{1}{2}\)AB,或 AB = 2AM = 2MB。
几何意义:中点将线段平均分成两部分,是线段上的一个特殊点。
应用场景:在解决线段长度计算问题时,中点是重要的等量关系依据。
配图:线段 AB 及其中点 M 的示意图,标注 AM = MB
幻灯片 8:典型例题讲解(一)
例题 1:已知线段 AB = 6cm,线段 CD = 4cm,用叠合法比较 AB 和 CD 的长短。
解题步骤:
将点 A 与点 C 重合,使 AB 和 CD 在同一直线上,点 B 和点 D 在同侧。
观察可知点 B 在线段 CD 的延长线上,因此 AB > CD。
例题 2:用度量法比较线段 EF 和线段 GH 的长短,经测量 EF = 5.2cm,GH = 4.8cm,试比较它们的长短。
解题步骤:
比较数值大小:5.2cm > 4.8cm。
因此 EF > GH。
幻灯片 9:典型例题讲解(二)
例题 3:已知点 M 是线段 AB 的中点,AB = 10cm,求 AM 和 BM 的长度。
解题步骤:
因为点 M 是 AB 的中点,所以 AM = MB = \(\frac{1}{2}\)AB。
代入 AB = 10cm,可得 AM = MB = \(\frac{1}{2}\)×10 = 5cm。
例题 4:线段 AB = 8cm,点 C 在线段 AB 上,AC = 3cm,点 D 是 BC 的中点,求 AD 的长度。
解题步骤:
先求 BC 的长度:BC = AB - AC = 8 - 3 = 5cm。
因为点 D 是 BC 的中点,所以 CD = \(\frac{1}{2}\)BC = \(\frac{1}{2}\)×5 = 2.5cm。
则 AD = AC + CD = 3 + 2.5 = 5.5cm。
配图:例题 4 的线段示意图,标注各点位置和已知长度
幻灯片 10:课堂互动:操作与练习
活动一:动手操作:
用叠合法比较同桌两人手中直尺的长度(将直尺一端对齐,观察另一端位置)。
用度量法测量课本的长和宽,并比较长短。
活动二:课堂练习:
练习 1:已知线段 a = 5cm,线段 b = 7cm,比较 a 和 b 的长短,并用式子表示。
练习 2:点 P 是线段 MN 的中点,MN = 12cm,求 PM 的长度。
练习 3:线段 AB = 15cm,点 C 在 AB 的延长线上,BC = 5cm,求 AC 的长度。
反馈方式:学生完成后举手回答,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幻灯片 11:课堂总结与归纳
知识要点回顾:
线段长短比较的两种方法:叠合法(重合端点,观察位置)和度量法(测量长度,比较数值)。
线段的和与差:AC = AB + BC(点 B 在线段 AC 上),BC = AC - AB(点 B 在线段 AC 上)。
线段中点:将线段分成相等两部分的点,AM = MB = \(\frac{1}{2}\)AB。
方法总结:比较线段长短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叠合法或度量法;涉及中点的计算要抓住中点的等量关系。
注意事项:使用叠合法时要保证端点重合、同侧放置;测量时要正确使用刻度尺。
幻灯片 12:课后作业布置
书面作业:课本 [具体页码] 习题 [具体题号],完成线段长短比较和中点相关的计算题。
实践作业:在家中找三根不同长度的小棒,用叠合法和度量法分别比较它们的长短,并记录结果。
拓展作业:已知线段 AB = 10cm,点 C 是线段 AB 上一点,AC = 4cm,点 D 是 AC 的中点,点 E 是 BC 的中点,求 DE 的长度。
2025-2026学年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3.5.2 线段的长短比较
第3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
a
i
T
u
j
m
i
a
N
g
记得你和同学是怎样比较个子高矮的吗?
探索新知
问题 如图,已知线段AB,CD,你知道谁长谁短吗?
A
B
C
D
度量法:用刻度尺量出有关线段的长度,再比较大小.
方法一
线段AB比线段CD短,记为:
AB<CD(或CD>AB)
A
探索新知
问题 如图,已知线段AB,CD,你知道谁长谁短吗?
B
C
D
叠合法:把其中的一条线段移到另一条线段上去加以比较.
方法二
线段AB比线段CD短,即AB<CD
①B点在线段CD的内部时,AB < CD.
②点B、点D点重合时,AB=CD.
图①
图②
图③
③当点B在线段CD的延长线上时,AB >CD.
用叠合法比较线段的长短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两条线段要放在同一条直线上.
一个端点重合,另一个端点要放在公共端点的同侧.
图①
图②
图③
如图,MN为已知线段,你能用直尺和圆规准确地作一条与MN相等的线段吗?
做一做
画射线AB
用圆规量线段MN的长
在射线AB上截取AC=MN.
A
B
C
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
如图,AB = 6cm,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点D是线段CB的中点,那么AD有多长呢?
A、B、C、D四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随堂练习
1. 根据所示图形填空:
(1)AB+BC=( );
(2)AD= ( ) +CD;
(3)CD=AD- ( );
(4)BD=CD+ ( ) =AD- ( );
(5)AC-AB+CD= ( ) =BC+ ( ).
A
B
C
D
AC
AC
AC
BC
AB
BD
CD
【教材P150 练习 第1题】
2. 如图,已知点C是线段AD的中点,AC = 1.5 cm,
BC= 2.2 cm,那么AD=( )cm,BD=( ) cm.
A
B
C
D
3
BD = BC-CD
0.7
【教材P150 练习 第2题】
3.请通过直接观察,分别比较下列三组图形中线段a、b的长短.再用刻度尺量一量,看看你的观察结果是否正确.
(1)
a
b
(2)
b
a
a = b
a = b
【教材P150 练习 第3题】
(3)
a
b
a = b
3.请通过直接观察,分别比较下列三组图形中线段a、b的长短.再用刻度尺量一量,看看你的观察结果是否正确.
【教材P150 练习 第3题】
4.已知线段MN和线段OP,用直尺和圆规作一条
线段AB,使AB =MN +OP.(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M
N
O
P
A
B
【教材P150 练习 第4题】
知识点1 线段的长短比较
1.[2025朔州期末]如图,用一支角度固定的圆规比较线段, 的长短,
则( )
A
(第1题)
A. B.
C. D.无法确定
返回
2. 体育课上,小明在点 处投了四次铅球,铅球分别落在
图中,,, 四点,则表示他最好成绩的点是___.
返回
知识点2 线段的尺规作图
3.(8分)如图,已知线段,, ,用直尺和圆规作图
(保留作图痕迹),并用字母表示出所作线段.
(1)作一条线段,使它等于 ;
解:如图①,线段 即为所求.
(2)作一条线段,使它等于 .
解:如图②,线段 即为所求.
返回
知识点3 线段的和与差
4.[教材P150练习T1变式]如图所示,完成填空.
(1) ____;
(2)____ ;
(3)____ ____;
(4)____ .
返回
5. 线段,是直线上的一点,,则
______________.

返回
6.如图,已知,,,则 的长是___.
3
返回
知识点4 线段的中点
7.如图,已知是的中点,下面结论中不是根据“是 的中点”推
出来的是( )
B
A. B.
C. D.
返回
8.[2025成都期末]如图,点为线段的中点,点在线段 上,如
果,,那么线段 的长是( )
B
A.2 B.3 C.4 D.5
返回
9.[2025西安期末]如图,,是线段上两点,若 ,
,点为的中点,则___ .
6
返回
10.(4分)如图,已知线段,为线段上一点,是
的中点,是的中点.若,求 的长.
解:因为是的中点,且, ,
所以, ,
又因为是的中点,所以 ,
所以 .
返回
课堂小结
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两条线段的和与差仍是线段.
线段的中点定义及相关计算.
线段的大小比较
必做作业: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选做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