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1有理数的加法 课件(共33张PPT)2025-2026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1.1有理数的加法 课件(共33张PPT)2025-2026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2024)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有理数的加法
有理数的加法,是有理数运算的基础,它与小学的加法运算有着本质区别,小学加法不涉及符号问题,而有理数加法运算始终围绕两个核心问题展开:一是确定结果的符号,二是求结果的绝对值。
有理数加法法则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例如,计算\(3 + 5\),因为\(3\)和\(5\)都是正数(同号),所以结果取正号,再将它们的绝对值\(3\)和\(5\)相加,即\(3 + 5 = 8\);又如\(-3 + (-5)\),\(-3\)和\(-5\)都是负数(同号),结果取负号,绝对值相加得\(3 + 5 = 8\),所以\(-3 + (-5) = -8\) 。
异号两数相加:
绝对值相等时,和为零。比如\(-3 + 3\),\(-3\)和\(3\)绝对值相等,它们互为相反数,所以\(-3 + 3 = 0\)。
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例如\(3 + (-5)\),\(3\)是正数,\(-5\)是负数(异号),\(\vert -5\vert = 5\)大于\(\vert 3\vert = 3\),所以结果取\(-5\)的符号负号,再用较大的绝对值\(5\)减去较小的绝对值\(3\),即\(3 + (-5) = -2\);再如\(-3 + 5\),\(5\)的绝对值大于\(-3\)的绝对值,结果取\(5\)的符号正号,\(5 - 3 = 2\),所以\(-3 + 5 = 2\)。
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例如\(a + 0 = a\),无论\(a\)是正数、负数还是\(0\),这个法则都成立,如\(5 + 0 = 5\),\(-2 + 0 = -2\),\(0 + 0 = 0\) 。
运算律
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 + b = b + a\)。例如\(2 + 3 = 3 + 2 = 5\),\(-5 + 8 = 8 + (-5) = 3\),交换律在简化计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以让我们根据数字特点灵活调整计算顺序。
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即\((a + b) + c = a + (b + c)\) 。比如计算\((-2 + 3) + 5\),先算括号内\(-2 + 3 = 1\),再算\(1 + 5 = 6\);而\(-2 + (3 + 5)\),先算括号内\(3 + 5 = 8\),再算\(-2 + 8 = 6\),结果相同。在多个有理数相加时,运用结合律可将便于计算的数先结合起来进行运算,提高计算效率。
运算要点及技巧
运算要点:在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时,务必牢记 “先符号,后绝对值”。拿到两个有理数相加的式子,首先判断两个加数的符号情况,是同号、异号还是其中有\(0\),以此确定该运用哪条法则。随着不断练习,熟练掌握这一要点后,就能准确无误地进行运算。
运算技巧:
互为相反数的先加(抵消):若式子中有互为相反数的数,可先将它们相加,结果为\(0\),从而简化计算。如计算\(3 + (-5) + 5\),可先算\((-5) + 5 = 0\),再算\(3 + 0 = 3\) 。
同号的先加:把符号相同的数先结合相加,这样可以减少运算过程中符号判断的复杂性。例如\(2 + (-3) + 5 + (-7)\),可先分别计算\(2 + 5 = 7\)和\((-3) + (-7) = -10\),最后再算\(7 + (-10) = -3\) 。
同分母的先加:对于分数相加的情况,若有同分母分数,先将它们相加。比如\(\frac{1}{3} + \frac{2}{5} - \frac{1}{3} + \frac{3}{5}\),先算\(\frac{1}{3} - \frac{1}{3} = 0\),再算\(\frac{2}{5} + \frac{3}{5} = 1\),最终结果为\(0 + 1 = 1\) 。
能凑整数的先加:观察式子中数字,若能通过组合凑成整数,优先进行这样的运算。像\(1.25 + 3 + (-0.25) + 2\),可先算\(1.25 + (-0.25) = 1\),再算\(3 + 2 = 5\),最后\(1 + 5 = 6\) 。
异分母分数相加,先通分,再计算:当遇到异分母分数相加时,如\(\frac{1}{2} + \frac{1}{3}\),先找到\(2\)和\(3\)的最小公倍数\(6\),将\(\frac{1}{2}\)通分为\(\frac{3}{6}\),\(\frac{1}{3}\)通分为\(\frac{2}{6}\),然后计算\(\frac{3}{6} + \frac{2}{6} = \frac{5}{6}\) 。
2024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2.1.1.1有理数的加法
第二章 有理数的运算
a
i
T
u
j
m
i
a
N
g
1.能叙述并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
2.会用有理数加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
新课导入
在第一章中,我们把数的范围扩大到了有理数. 根据小学阶段学习数的经验,接下来就要研究有理数的运算.
在实际问题中,我们也会遇到有理数的运算问题. 例如:
(1)北京冬季某一天的气温为 -3~3 ℃. 这一天北京的温差是多少?
(2)李明同学经常对家里的生活垃圾分类,并卖出积攒的可回收物. 这样既保护了环境,又增加了零花钱,下表是他某个月零花钱的部分收支情况.
这里,“结余12.0”和“结余-3.2”是怎么得到的?
日期 收入(+)或支出(-)/元 结余/元 注释
2日 3.5 18.5 卖可回收物
8日 -6.5 12.0 买中性笔,记号笔
12日 -15.2 -3.2 买科普书,同学代付
思 考
小学学过的加法运算涉及正数与正数相加、正数与 0 相加以及 0 与 0 相加. 引入负数后,在有理数范围内,加法有哪几种情况?
正数 0 负数
正数
0
负数
正数+正数
正数+0
正数+负数
0+正数
0+0
0+负数
负数+正数
负数+0
负数+负数
总 结
两数相加共三种类型.
(1)同号两个数相加;
(2)异号两个数相加;
(3)一个数与 0 相加.
下面我们借助具体情境和数轴来讨论有理数的加法.
一个物体沿着一条直线做左右方向的运动,我们规定向右为正,向左为负.例如:将向右运动 5 m 记作 5 m,向左运动 5 m 记作-5 m.
思 考
如果物体沿着一条直线先向右运动 5 m,再向右运动 3 m,那么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什么?可以用怎样的算式表示?
0
5
6
7
8
1
2
3
4
5
3
5 + 3 = 8
思 考
如果物体沿着一条直线先向左运动 5 m,再向左运动 3 m,那么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什么?可以用怎样的算式表示?
-8
-3
-2
-1
0
-7
-6
-5
-4
-3
-5
(-5) + (-3) = -8
总 结
5 + 3 = 8
(-5) + (-3) = -8
(+5) + (+3) = +(5+3)
(-5) + (-3) = -(5+3)
符号相同的两个数相加,和的符号不变,且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的绝对值的和.
探 究
(1)如果物体沿着一条直线先向左运动 3 m,再向右运动 5 m,那么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什么?如何用算式表示?
-3
2
3
4
5
-2
-1
0
1
-3
5
(-3) + 5 = 2
(2)如果物体沿着一条直线先向右运动 3 m,再向左运动 5 m,那么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什么?如何用算式表示?
探 究
-2
3
4
5
6
-1
0
1
2
3
-5
3 + (-5) = -2
总 结
(-3) + 5 = 2
3 + (-5) = -2
(-3) + 5 = +(5-3)
3 + (-5) = -(5-3)
绝对值不相等、符号相反的两个数相加,和的符号与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相同,且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的绝对值中较大者与较小者的差.
如果物体沿着一条直线先向右运动 5 m,再向左运动 5 m,那么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什么?
探 究
0
5
6
7
8
1
2
3
4
5
-5
5 + (-5) = 0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结果为 0.
如果物体第 1 s 向右(或左)运动 5 m,第 2 s 原地不动,那么 2 s 后物体从起点向右(或左)运动了 5 m. 如何用算式表示呢?
5+0=5 (或 (-5)+0 = -5).
一个数与 0 相加,结果仍是这个数.
同号两数相加
异号两数相加
一个数与 0 相加
和取相同的符号,且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的绝对值的和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和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且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的绝对值中较大者与较小者的差.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 0
仍得这个数
有理数加法法则
思 考
按照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正数及 0 的加法运算,它和小学学过的正数及 0 的加法运算一致吗?
例 题
例 1 计算:
【教材P27】
(1)(-3) + (-9); (2)(-8) + 0; (3)12 + (-8) ; (4)(-4.7) + 3.9; (5)( ) + (+ ).
解:(1)(-3) + (-9) = -(3 + 9) = -12;
(2)(-8) + 0 = -8;
(3)12 + (-8) = +(12-8) = 4;
例 题
例 1 计算:
【教材P27】
(1)(-3) + (-9); (2)(-8) + 0; (3)12 + (-8) ; (4)(-4.7) + 3.9; (5)( ) + (+ ).
(4)(-4.7) + 3.9 = -(4.7 - 3.9) = -0.8;
(5)( ) + (+ ) = 0.
在运算过程中,“先定和的符号,再算和的绝对值”,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思 考
任何一个数加上一个正数,和与原来的数有怎样的大小关系?加上一个负数呢?请你先借助数轴直观地得出结论,再利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说明.
-3
2
3
4
5
-2
-1
0
1
设 a 为任意数,则 a + 1 > a
设 a 为任意数,则 a - 1 < a
练 习
【教材P28】
1. 用算式表示下面的结果:
(1)温度由-4 ℃ 上升 7 ℃;
(2)收入 7 元,又支出 5 元.
解:(1)(-4) + 7 = 3;
(2)7 +(-5) = 2.
2. 口算:
(1)(-4)+(-6); (2) 4+(-6); (3)(-4)+6;
(4)(-4)+4; (5)(-4)+14; (6)(-14)+4;
(7) 6+(-6); (8) 0+(-6); (9)(-8)+ 0.
-10
-2
2
0
10
-10
0
-6
-8
3. 计算:
(1)15+(-22); (2)(-13) +(-8);
(3)(-0.9) +1.5; (4) .
解:(1)原式 = -(22 - 15) = -7;
(2)原式 = -(13 + 8) = -21;
3. 计算:
(1)15+(-22); (2)(-13) +(-8);
(3)(-0.9) +1.5; (4) .
(3)原式 = +(1.5 - 0.9) = 0.6;
(4)原式 = - = .
1. 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
D
A.
B.
C.
D.
返回
2. 在学习有理数的加法时,为了更加直观
地展示加法的运算原理,可以用 表示, 表示 .小
明画出如图解释了一个式子,这个式子及其结果是( )
D
A. B.
C. D.
返回
3. 若是最小的正整数,是最大的负整数,则, 两数之
和为( )
A
A. 0 B. 2 C. 1 D.
返回
4. 有理数,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关系中正确
的有( )
;; ;
;; .
C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5. 手机移动支付给生活带来了便捷,如图
是黄老师2025年3月25日微信账单的收支明细(正数表示收
入,负数表示支出,单位:元),黄老师当天微信收支的最
终结果是( )
B
A. 收入21元 B. 收入4元
C. 支出5元 D. 支出12元
返回
同号两数相加
异号两数相加
一个数与 0 相加
和取相同的符号,且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的绝对值的和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和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且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的绝对值中较大者与较小者的差.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 0
仍得这个数
必做作业: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选做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