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苏教版新教材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期中练习卷及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苏教版新教材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期中练习卷及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 学年苏教版新教材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期中练习卷
(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
填空题(每空 1.5 分,共 30 分)
土壤是由沙、黏土、(______)、水分和空气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根据颗粒大小,土壤可分为沙土、壤土和( ),其中( )的保水性和透气性都较好,适合大多数植物生长。
植被能保护土壤,防止( )流失,还能为土壤增加( ),让土壤更肥沃。
像石头、木块这样有固定形状和体积的物体叫做( );像水、牛奶这样没有固定形状但有一定体积的物体叫做( )。
把沙子和白糖混合后,它们的( )发生了变化,但物质本身没有改变,这种变化叫做( )变化。
分离沙子和食盐的方法是:先把混合物放入水中搅拌,使食盐( ),再通过( )的方法分离出沙子,最后蒸发水分得到食盐。
地球上的水体主要包括海洋、河流、湖泊、( )和地下水等,其中( )占地球总水量的绝大部分。
地下水是重要的淡水资源,我们可以通过(______)、水井等方式获取地下水。
固体和液体混合后,有些能均匀分散,比如盐溶于水;有些不能均匀分散,比如沙子放入水中,这种现象叫做(______)。
为了珍惜水资源,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做到( )、( )等。
判断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土壤里只有植物的根,没有其他生物。(______)
黏土的颗粒最小,保水性最强,但透气性最差。(______)
植物生长只需要肥沃的土壤,不需要阳光和水分。(______)
空气既不是固体,也不是液体,它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______)
把铁粉和木屑混合后,无法用简单的方法分离。(______)
所有固体都能溶解在水中。(______)
河流和湖泊的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和地下水。(______)
海洋水是咸水,不能直接用于农业灌溉和生活饮用。(______)
洗手时一直开着水龙头,不会造成水资源浪费。(______)
土壤的肥力越高,植物生长得就越好。(______)
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下列哪种物质不是土壤的组成成分?(______)
A. 沙 B. 石头 C. 塑料 D. 腐殖质
下列土壤类型中,最适合种植花生、红薯的是(______)
A. 沙土 B. 黏土 C. 壤土 D. 以上都可以
下列做法中,能增加土壤肥力的是(______)
A. 乱扔垃圾 B. 种植绿肥 C. 过度浇水 D. 砍伐树木
下列物体中,属于液体的是(______)
A. 冰块 B. 牛奶 C. 石头 D. 粉笔
分离盐和水的最佳方法是(______)
A. 过滤 B. 沉淀 C. 蒸发 D. 搅拌
下列哪种固体不能溶解在水中?(______)
A. 白糖 B. 食盐 C. 面粉 D. 小苏打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主要储存在(______)
A. 海洋 B. 河流 C. 湖泊 D. 冰川
下列哪种行为属于珍惜水资源的做法?(______)
A. 用淘米水浇花 B. 工业废水直接排放 C. 洗衣服时用大量水 D. 水龙头漏水不修理
关于固体和液体的混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 混合后体积一定不变 B. 混合后物质种类一定改变 C. 有些混合后能分离,有些不能 D. 所有混合后都能均匀分散
下列关于土壤和植被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 植被能保护土壤 B. 土壤肥力影响植被生长 C. 植被越多,土壤越贫瘠 D. 土壤类型决定适合种植的植被
简答题(每题4分,共 8 分)
1.请写出两种判断土壤肥沃程度的方法。
2.固体和液体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各写两点)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分析题(共 9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水资源污染和浪费现象依然存在,这使得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更加突出。
材料二: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但是近年来,由于过度开垦、乱砍滥伐等行为,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土壤沙化、水土流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和生态环境。
1.结合材料一,说说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有哪些?(3 分)
2.材料二中提到的土壤沙化、水土流失问题,与植被破坏有什么关系?(3 分)
3.针对材料中提到的水资源和土壤问题,我们小学生可以做些什么?(3 分)
综合应用题(共 13 分)
小明在实验室做了 “固体混合与分离” 的实验,请根据实验过程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沙子、食盐、铁粉、水、烧杯、漏斗、滤纸、磁铁、蒸发皿、酒精灯。
实验步骤:
把沙子、食盐、铁粉放入同一个烧杯中,搅拌均匀,得到混合物;
用磁铁靠近混合物,分离出一种物质;
向剩余混合物中加入适量水,搅拌后静置一段时间;
用漏斗和滤纸过滤,分离出另一种物质;
把剩余的液体倒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得到第三种物质。
1.步骤②中,用磁铁分离出的物质是什么?为什么能分离出来?(4 分)
2.步骤④中,过滤后留在滤纸上的物质是什么?为什么?(4 分)
3.这个实验说明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是由什么决定的?(5 分)
2025-2026 学年苏教版新教材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期中练习卷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 1.5 分,共 30 分)
1.腐殖质
2.黏土;壤土
3.土壤;腐殖质(或有机质)
4.固体;液体
5.形态(或外观);物理
6.溶解;过滤
7.冰川;海洋水
8.机井(或钻井,合理即可)
9.不溶解(或沉淀,合理即可)
10.随手关水龙头;用洗菜水冲厕所(或用淘米水浇花等,合理即可)
二、判断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1.×(土壤里有细菌、蚯蚓、昆虫等多种生物)
2.√
3.×(植物生长需要土壤、阳光、水分、空气等多种条件)
4.√
5.×(可用磁铁吸引铁粉,实现铁粉和木屑的分离)
6.×(如面粉、沙子等固体不能溶解在水中)
7.√
8.√
9.×(洗手时一直开着水龙头会造成水资源浪费)
10.×(土壤肥力需适宜,并非越高越好,部分植物适合在肥力中等的土壤中生长)
三、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1.C(塑料是人工合成材料,不是土壤天然组成成分)
2.A(沙土透气性好,适合花生、红薯等块根类植物生长,避免根部腐烂)
3.B(种植绿肥可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A、C、D 均会破坏土壤)
4.B(冰块是固体,石头、粉笔均为固体,牛奶是液体)
5.C(盐溶于水后,蒸发水分可让盐重新析出,过滤、沉淀无法分离盐和水)
6.C(白糖、食盐、小苏打均能溶解在水中,面粉放入水中会形成悬浊液,不能溶解)
7.D(地球上淡水资源约 68.7% 储存在冰川中,是淡水资源的主要储存形式)
8.A(用淘米水浇花可实现水资源重复利用,属于珍惜水资源的做法;B、C、D 均会浪费或污染水资源)
9.C(固体和液体混合后体积可能变化,如沙子和水混合体积略大于两者之和;混合后物质种类不变;部分混合能均匀分散,部分不能,且部分混合后可分离)
10.C(植被越多,根系越发达,能固定土壤,且落叶等可增加土壤腐殖质,让土壤更肥沃)
四、简答题(每线 1 分,共 8 分)
1.①观察土壤颜色:颜色较深(棕褐色、黑色)的土壤,通常腐殖质含量高,肥力较强;
②观察土壤中生物:土壤中有较多蚯蚓、昆虫等生物,说明土壤肥力较好(或观察植物生长:生长在土壤上的植物茂盛,说明土壤肥力较高,合理即可)。
2.相同点:①都有一定的体积;②都是由物质组成的(合理即可);
不同点:①固体有固定形状,液体没有固定形状;②固体不能流动,液体能流动(合理即可)。
五、材料分析题(共 9 分)
1.①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②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导致水资源需求量增加;③存在水资源污染和浪费现象(每点 1 分,共 3 分)。
2.植被的根系能固定土壤,减少雨水对土壤的冲刷;植被的落叶可增加土壤腐殖质,提高土壤抗侵蚀能力(2 分);植被破坏后,土壤失去保护,易被雨水冲刷,导致水土流失,长期则会引发土壤沙化(1 分)(共 3 分,合理即可)。
3.①珍惜水资源:随手关紧水龙头,用洗菜水冲厕所、用淘米水浇花等;②保护土壤:不随意踩踏草地,参与植树种草活动,不乱扔垃圾污染土壤(每点 1.5 分,共 3 分,合理即可)。
六、综合应用题(共 13 分)
1.分离出的物质是铁粉(2 分);因为磁铁具有磁性,能吸引铁制品,而沙子和食盐不能被磁铁吸引,所以可通过磁铁分离出铁粉(2 分)(共 4 分)。
2.留在滤纸上的物质是沙子(2 分);因为向剩余混合物(沙子和食盐)中加水后,食盐会溶解在水中,形成盐水,而沙子不能溶解,过滤时盐水能通过滤纸,沙子则被滤纸截留,留在滤纸上(2 分)(共 4 分)。
3.混合物的分离方法由混合物中各物质的特性决定(2 分);如铁粉具有磁性,可利用磁铁分离;食盐能溶解在水中,沙子不能溶解,可利用 “溶解 + 过滤” 分离沙子,再利用 “蒸发” 分离食盐(3 分)(共 5 分,核心答出 “物质特性”,并结合实验举例说明,合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