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几何中的代数式求值 课件(共32张PPT)2025-2026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2几何中的代数式求值 课件(共32张PPT)2025-2026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2024)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3.2.2 几何中的代数式求值
在几何学习中,我们常常需要计算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等几何量。当图形的边长、半径、高等量用字母表示时,这些几何量可以用代数式来描述。几何中的代数式求值,就是将图形中字母的具体数值代入对应的代数式,计算出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等实际结果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能巩固代数式求值的基本方法,还能深化对几何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一、几何中代数式的表示
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等公式本身就是代数式的重要应用。用字母表示图形的边长、角度、半径等基本量后,可通过几何公式得到对应的代数式:
平面图形:
长方形:若长为\(a\),宽为\(b\),则周长\(C = 2(a + b)\),面积\(S = ab\)。
正方形:若边长为\(a\),则周长\(C = 4a\),面积\(S = a^2\)。
三角形:若底为\(a\),高为\(h\),则面积\(S = \frac{1}{2}ah\)。
圆:若半径为\(r\),则周长\(C = 2\pi r\),面积\(S = \pi r^2\)(\(\pi\)为圆周率,通常取\(3.14\))。
梯形:若上底为\(a\),下底为\(b\),高为\(h\),则面积\(S = \frac{1}{2}(a + b)h\)。
立体图形:
长方体:若长、宽、高分别为\(a,b,c\),则棱长总和\(L = 4(a + b + c)\),表面积\(S = 2(ab + bc + ac)\),体积\(V = abc\)。
正方体:若棱长为\(a\),则棱长总和\(L = 12a\),表面积\(S = 6a^2\),体积\(V = a^3\)。
圆柱:若底面半径为\(r\),高为\(h\),则侧面积\(S_{ §} = 2\pi rh\),表面积\(S = 2\pi r(r + h)\),体积\(V = \pi r^2h\)。
圆锥:若底面半径为\(r\),高为\(h\),则体积\(V = \frac{1}{3}\pi r^2h\)。
示例:一个长方形的长比宽多\(3\)厘米,设宽为\(x\)厘米,则长为\((x + 3)\)厘米,周长可表示为\(2[x + (x + 3)] = 2(2x + 3) = 4x + 6\)厘米,面积可表示为\(x(x + 3) = x^2 + 3x\)平方厘米。
二、几何中代数式求值的基本步骤
几何中的代数式求值需结合几何公式和代数式求值的基本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确定几何量与字母表示:
明确要求的几何量(如周长、面积),并用字母表示图形中的未知量(如边长、半径),根据几何公式列出代数式。例如:求半径为\(r\)的圆的面积,代数式为\(S = \pi r^2\)。
获取字母的具体数值:
根据题目条件,得到字母的具体取值(如已知长方形的宽为\(5\)厘米,即\(x = 5\))。注意单位需统一,若题目未明确单位,结果需注明单位。
代入代数式计算:
将字母的数值代入代数式,按照运算顺序计算结果。若代数式涉及几何公式,需确保公式应用正确,避免混淆周长与面积、表面积与体积等概念。
示例:已知长方形的宽\(x = 4\)厘米(长为\(x + 3\)厘米),求其面积。
面积代数式为\(x^2 + 3x\),代入\(x = 4\)得:\(4^2 + 3 4 = 16 + 12 = 28\)平方厘米。
验证结果的合理性:
结合几何图形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例如长度、面积、体积不能为负数,计算结果的单位需与几何量匹配(如面积单位为平方厘米,体积单位为立方厘米)。
三、常见几何场景的代数式求值
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求值:
示例 1: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a = 6\)米,求其周长和面积。
解:周长\(C = 4a = 4 6 = 24\)米;面积\(S = a^2 = 6^2 = 36\)平方米。
示例 2:一个梯形的上底\(a = 3\)厘米,下底\(b = 5\)厘米,高\(h = 4\)厘米,求其面积。
解:面积\(S = \frac{1}{2}(a + b)h = \frac{1}{2} (3 + 5) 4 = \frac{1}{2} 8 4 = 16\)平方厘米。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体积求值:
示例 1:一个正方体的棱长\(a = 2\)分米,求其表面积和体积。
解:表面积\(S = 6a^2 = 6 2^2 = 6 4 = 24\)平方分米;体积\(V = a^3 = 2^3 = 8\)立方分米。
示例 2: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r = 5\)厘米,高\(h = 10\)厘米,求其体积(\(\pi\)取\(3.14\))。
解:体积\(V = \pi r^2h = 3.14 5^2 10 = 3.14 25 10 = 785\)立方厘米。
含动态关系的几何求值:
当图形的边长或角度随某个量变化时,需先列出含变量的代数式,再代入具体数值。
示例:一个长方形的长为\(x\)厘米,宽为\(y\)厘米,若长增加\(2\)厘米,宽减少\(1\)厘米,求新长方形的面积当\(x = 8\),\(y = 5\)时的值。
解:新长方形的长为\((x + 2)\)厘米,宽为\((y - 1)\)厘米,面积代数式为\((x + 2)(y - 1)\)。
代入\(x = 8\),\(y = 5\)得:\((8 + 2) (5 - 1) = 10 4 = 40\)平方厘米。
组合图形的代数式求值:
组合图形的几何量可表示为基本图形几何量的和或差,列出代数式后再求值。
示例:一个由正方形和半圆组成的图形,正方形边长为\(a = 4\)厘米,半圆的直径等于正方形的边长,求该图形的面积(\(\pi\)取\(3.14\))。
解:正方形面积为\(a^2\),半圆面积为\(\frac{1}{2}\pi(\frac{a}{2})^2\),总面积代数式为\(a^2 + \frac{1}{2}\pi(\frac{a}{2})^2\)。
代入\(a = 4\)得:\(4^2 + \frac{1}{2} 3.14 (\frac{4}{2})^2 = 16 + \frac{1}{2} 3.14 4 = 16 + 6.28 = 22.28\)平方厘米。
四、几何中代数式求值的技巧与注意事项
公式记忆与准确应用:
熟练掌握各类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公式是求值的基础,避免混淆相似公式(如长方形面积与周长公式、圆柱侧面积与表面积公式)。例如:长方形面积是\(ab\),周长是\(2(a + b)\),不可将面积计算为\(2(a + b)\)。
单位统一与规范标注:
几何量的单位需统一,计算结果必须注明单位,且单位需与几何量类型匹配(长度单位:厘米、米等;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米等;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米等)。例如:计算圆的面积时,结果单位应为 “平方\(+\)长度单位”。
动态图形的变量关系分析:
当图形的部分量变化时,需明确变量之间的关系(如 “长增加\(m\)” 表示为\(a + m\),“宽减少到原来的一半” 表示为\(\frac{b}{2}\)),再列出代数式。例如:“一个三角形的底扩大到原来的\(2\)倍,高不变”,新面积代数式为\(\frac{1}{2} 2a h = ah\)(原面积为\(\frac{1}{2}ah\))。
组合图形的分解技巧:
组合图形求值时,先将其分解为基本图形(如三角形、矩形、圆),分别表示各部分的几何量,再通过加、减关系得到总几何量的代数式。例如:求圆环的面积,可表示为外圆面积减去内圆面积,即\(\pi R^2 - \pi r^2 = \pi(R^2 - r^2)\)(\(R\)为外圆半径,\(r\)为内圆半径)。
\(\pi\)的取值处理:
涉及圆、圆柱、圆锥等含\(\pi\)的图形时,题目通常会明确\(\pi\)的取值(如取\(3.14\)或\(\frac{22}{7}\)),若未明确可保留\(\pi\)在结果中(如 “面积为\(4\pi\)平方厘米”)。例如:半径为\(2\)的圆面积,未说明\(\pi\)取值时,结果可表示为\(4\pi\)。
五、典型例题解析
基础图形求值:
一个三角形的底为\(a = 10\)厘米,高为\(h = 6\)厘米,求其面积。若底增加\(2\)厘米,高减少\(1\)厘米,新面积是多少?
解:原面积\(S_1 = \frac{1}{2}ah = \frac{1}{2} 10 6 = 30\)平方厘米;
新底为\(10 + 2 = 12\)厘米,新高为\(6 - 1 = 5\)厘米,新面积\(S_2 = \frac{1}{2} 12 5 = 30\)平方厘米。
含字母关系的求值:
已知一个长方形的周长为\(24\)厘米,长比宽多\(2\)厘米,设宽为\(x\)厘米,求长方形的面积。
解:长为\((x + 2)\)厘米,周长代数式为\(2[x + (x + 2)] = 24\),
化简得\(2(2x + 2) = 24\),即\(4x + 4 = 24\),解得\(x = 5\);
长为\(5 + 2 = 7\)厘米,面积\(S = 5 7 = 35\)平方厘米。
立体图形求值:
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 = 3\)米,\(b = 2\)米,\(c = 1\)米,求其表面积和体积。若长、宽、高都扩大到原来的\(2\)倍,表面积和体积各变为多少?
解:原表面积\(S_1 = 2(ab + bc + ac) = 2(3 2 + 2 1 + 3 1) = 2(6 + 2 + 3) = 22\)平方米;
原体积\(V_1 = abc = 3 2 1 = 6\)立方米;
扩大后长、宽、高为\(6\)米、\(4\)米、\(2\)米,
新表面积\(S_2 = 2(6 4 + 4 2 + 6 2) = 2(24 + 8 + 12) = 88\)平方米(是原表面积的\(4\)倍);
新体积\(V_2 = 6 4 2 = 48\)立方米(是原体积的\(8\)倍)。
组合图形求值:
如图,一个正方形内有一个最大的圆,正方形边长为\(a = 8\)厘米,求阴影部分(正方形减去圆)的面积(\(\pi\)取\(3.14\))。
解:正方形面积为\(a^2 = 8^2 = 64\)平方厘米;
圆的直径等于正方形边长,半径\(r = 4\)厘米,圆面积为\(\pi r^2 = 3.14 4^2 = 50.24\)平方厘米;
阴影面积\( = 64 - 50.24 = 13.76\)平方厘米。
几何中的代数式求值是代数方法与几何知识的结合,其核心是用代数式表示几何量,再通过代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习过程中,需熟练掌握几何公式,明确图形中各量的关系,规范处理单位和运算顺序。通过解决不同类型的几何求值问题,不仅能提高代数式求值的技能,还能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直观,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几何知识和代数应用奠定基础。
2024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3.2.2几何中的代数式求值
第三章 代数式
a
i
T
u
j
m
i
a
N
g
掌握几何中的代数式求值
有些同类事物中的某种数量关系常常可以用公式来描述.
面积:
体积:
周长公式
正方形:
长方形:
C = 4a(a 为正方形的边长)
C = 2(a+b)(a,b 分别为长方形的长、宽)
圆:
C = 2πr(r 为圆的半径)
面积公式
正方形:
三角形:
长方形:
圆:
梯形:
S = ah(h 为底边 a 上的高)
S = a2(a 为正方形的边长)
S = ab(a,b 分别为长方形的长、宽)
S = πr2(r 为圆的半径)
S = (a+b)(a,b,h 分别为上底、下底、高)
体积公式
长方形:
正方形:
V = abc(a,b,c 分别为长方体的长、宽、高)
V = a3(a为长方体的棱长)
新知探索
例 3 如图,某学校操场最内侧的跑道由两段直道和两段半圆形的弯道组成,其中直道的长为 a,半圆形弯道的直径为 b.
(1)用代数式表示这条跑道的周长;
(2)当 a = 67.3 m,b = 52.6 m 时,求这条跑道的周长(π 取 3.14,结果取整数).
跑道的周长是两段直道和两段弯道的长度和. 由圆的周长公式可以求出弯道的长度
解:(1)两段直道的长为 2a;
两段弯道组成一个圆,
它的直径为 b,周长为 πb.
因此,这条跑道的周长为 2a + πb.
(1)用代数式表示这条跑道的周长;
(2)当 a = 67.3 m,b = 52.6 m 时,求这条跑道的周长(π 取 3.14,结果取整数).
(2)当 a = 67.3 m,b = 52.6 m 时,
2a + πb = 2×67.3 + 3.14×52.6
≈ 300(m)
因此,这条跑道的周长约为 300 m.
(1)用代数式表示这条跑道的周长;
(2)当 a = 67.3 m,b = 52.6 m 时,求这条跑道的周长(π 取 3.14,结果取整数).
例 题
【教材P81】
例 4 一个三角尺的形状和尺寸如图所示,用代数式表示这个三角尺的面积 S. 当 a = 10 cm,b = 17.3 cm,r = 2 cm 时,求这个三角尺的面积(π 取 3. 14)
r
a
b
分析:三角尺的面积 = 三角形的面积 - 圆的面积.
根据三角形、圆的面积公式可以求出三角尺的面积.
解:三角形的面积为 ab,圆的面积为 πr2,
这个三角尺的面积(单位:cm2)S = ab = πr2.
当 a = 10 cm,b = 17.3 cm,r = 2 cm 时,
因此,这个三角尺的面积是 73.94 cm2.
r
a
b
S = ×10×17.3 - 3.14×22 = 73.94(cm2).
巩固练习
如图是一个长为 x,宽为 y 的长方形休闲广场,在它的四角各修建一块半径为 r 的四分之一圆形的花坛(阴影部分),其余部分作为休闲区.
(1)用代数式表示休闲区的面积;
(2)若长方形休闲广场的长为 50 m,
宽为 20 m,四分之一圆形花坛的半径为 8 m,求休闲区
的面积(π 取3.14,结果取整数).
数量关系
休闲区的面积 = 长方形休闲广场的面积-花坛的面积
花坛的面积=4× 圆的面积
(1)用代数式表示休闲区的面积;
(2)若长方形休闲广场的长为 50 m,宽为 20 m,四分之一圆形花坛的半径为 8 m,求休闲区的面积(π 取3.14,结果取整数).
解:(1)休闲区的面积为 xy - πr2.
(2)当x = 50 m,y = 20 m,r = 8 m 时,
xy - πr2 = 50×20 - 3.14×82 ≈ 799 (m2).
因此,休闲区的面积约为 799 m2.
用代数式解决与图形面积有关的问题时,通常将图形分解成几部分,根据它们的构成利用和差关系求解.
对于不能直接求得的图形面积,常运用转化思想将其转化成其他规则图形面积的和或差进行求解.
练 习
【教材P81】
1. 填空题.
(1)若 a,b 分别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则面积
S =_____;当 a = 2 cm,b = 3 cm 时,S =____cm2.
ab
6
(2)若 a,b 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和下底,h 表示梯形的高,则面积 S =_________;当 a = 2 cm,b = 4 cm,h = 5 cm 时,S =________cm2.
(a + b)h
2
15
2. 一个长方体纸箱的长是 a,宽与高都是 b,用代数式表示这个纸箱的体积 V . 当 a = 60 cm,b = 40 cm 时,求这个纸箱的体积。
解:这个纸箱的体积 V = ab2 .
当 a = 60 cm,b = 40 cm 时,
V=ab2 = 60×402 = 96000 (cm3).
因此,这个纸箱的体积是 96000 cm3 .
3. 如图,用代数式表示圆环的面积. 当 R = 15 cm,r = 10 cm 时,求圆环的面积(π 取 3.14).
解:圆环的面积为 πR2 - πr2 .
当 R = 15 cm,r = 10 cm 时,
πR2 – πr2 = 3.14×152 - 3.14×102 = 392.5 (cm2).
因此,圆环的面积为392.5 cm2 .
习题3.2
1. 填空题.
【教材P82】
(1)当 a = -1 时,代数式 2-a 的值是______;
(2)当 b = - 时,代数式 1-b2 的值是______;
3
2. 已知 a = 12,b = -18,求下表中代数式的值:
代数式 a+b a-b ab
代数式的值
-6
30
-216
3. 根据下列 a,b 的值,分别求代数式 a2 + b2 与
(a + b)2 的值:
(1)a = 3,b = -2;(2)a = -3,b = 2.
解:(1)当 a = 3,b = -2 时,
a2 + b2 = 32 + (-2)2 = 13,
(a + b)2 = [3 + (-2)]2 = 1.
3. 根据下列 a,b 的值,分别求代数式 a2 + b2 与
(a + b)2 的值:
(1)a = 3,b = -2;(2)a = -3,b = 2.
(2)当 a = -3,b = 2 时,
a2 + b2 = (-3)2 + 22 = 13,
(a + b)2 = (-3 + 2)2 = 1.
4. 求下列代数式的值:
(1) ,其中 n = 4;
(2)(a-c)2 + b,其中 a = 7,b = 3,c = 5.
(2)当 a = 7,b = 3,c = 5 时,
(a-c)2 + b = (7-5)2 + ×3 = .
解:(1)当 n = 4,
5. 已知圆锥的体积 V = πr2h,其中 r 为底面半径,
h 为圆锥的高. 当 r = 15 cm,h = 16 cm 时,求圆锥
的体积(π 取 3.14)
解:当 r = 15 cm,h = 16 cm 时,
V = πr2h = ×3.14×152×16 =3768(cm3).
因此,圆锥的体积为 3768 cm3.
综合运用
6. 一段钢管的形状和尺寸如图所示,如果大圆的半径是 R,小圆的半径是 r,钢管的长度是 a,用代数式表示这段钢管的体积 V. 当 R = 30 mm,r = 15 mm,a = 120 mm 时,求这段钢管的体积(π 取 3.14).
解:V = πa(R2-r2).
当 R = 30 mm,r = 25 mm,a = 200 mm 时,
V = πa(R2-r2) = 3.14×200×(302 -252) = 172700(mm3).
因此,这段钢管的体积为 172700 mm3.
7. A,B 两地相距 s km,甲、乙两人驾车分别以 a km/h,b km/h 的速度从 A 地到 B 地,且甲用的时间较少.
(1)用代数式表示甲比乙少用的时间;
解:甲比乙少用的时间为 h.
(2)当 s = 180,a = 72,b = 60 时,求(1)中代数式的值,并说明这个值表示的实际意义.
当 s = 180,a = 72,b = 60 时, .
这个值表示甲比乙少用 0.5 h.
8. 摄氏温标与华氏温标是两种计量温度的标准,它们分别用摄氏度和华氏度(℉)来计量温度,二者可以互相转换,请你查阅有关资料,解决下列问题:
(1)将 25 ℃ 转换成华氏度;(2)将-4℉ 转换成摄氏度.
拓广探索
解:查阅资料可得华氏温度 = 摄氏温度×1.8 + 32.
(1)25 ℃ = 77 ℉;(2)-4 ℉ = -20 ℃.
在实际生活中,经常将数值代入到几何图形的公式中进行求值,从而解决相应的问题.
必做作业: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选做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