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2方程的解及一元一次方程 课件(共28张PPT)2025-2026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1.2方程的解及一元一次方程 课件(共28张PPT)2025-2026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2024)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5.1.1.2 方程的解及一元一次方程
在方程的基础概念中,方程的解是连接未知数与等量关系的关键纽带,而一元一次方程则是最基础的方程类型,是学习更复杂方程的起点。深入理解方程的解的本质、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特征,对后续解方程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程的解的深化理解
方程的解的本质:
方程的解是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取值,它体现了未知数在特定条件下的 “满足性”。从数学意义上看,方程是一个关于未知数的条件等式,方程的解就是满足这个条件的未知数的值。例如:方程\(x + 3 = 5\)的解是\(x = 2\),因为只有当\(x\)取\(2\)时,等式才能成立。
方程的解的个数:
不同类型的方程,解的个数可能不同:
一元一次方程通常有且只有一个解;
有些方程可能无解(如\(x + 1 = x + 2\),无论\(x\)取何值,左右两边都不相等);
有些方程可能有多个解(如\(x^2 = 4\)有两个解\(x = 2\)和\(x = -2\));
有些方程可能有无数个解(如\(2x + 4 = 2(x + 2)\),无论\(x\)取何值,左右两边都相等)。
检验方程的解的步骤:
检验一个数是否为方程的解,需严格遵循以下步骤:
步骤 1:将待检验的数代入方程的左边,计算出结果;
步骤 2:将待检验的数代入方程的右边,计算出结果;
步骤 3:比较左右两边的结果,若相等,则该数是方程的解;若不相等,则不是。
示例:检验\(x = 4\)是否是方程\(3(x - 1) = 9\)的解。
解:代入左边:\(3 (4 - 1) = 3 3 = 9\),
代入右边:\(9\),
左边\(=\)右边,因此\(x = 4\)是该方程的解。
二、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核心概念: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并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次),等号两边都是整式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例如:\(5x + 7 = 22\)(只含未知数\(x\),次数为\(1\),整式方程)、\(3(y - 2) = 4y + 1\)(只含未知数\(y\),次数为\(1\))都是一元一次方程;而\(x + y = 5\)(含两个未知数)、\(x^2 - 4 = 0\)(未知数次数为\(2\))、\(\frac{1}{x} + 3 = 5\)(不是整式方程)都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构成要素:
一元一次方程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方程中所有的未知数是同一个字母,不含有其他字母。例如:方程\(2x + 3 = 8\)只含未知数\(x\),符合条件;方程\(2x + 3y = 8\)含两个未知数,不符合条件。
未知数的次数是\(1\):方程中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最高次数是\(1\),且未知数不能在分母中(否则为分式方程)。例如:方程\(3x^2 + 5 = 11\)中未知数的次数是\(2\),不符合条件;方程\(2(x + 1) = 5\)中未知数的次数是\(1\),符合条件。
等号两边都是整式:方程的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分母中不含未知数)。例如:方程\(\frac{x}{2} + 3 = 5\)是整式方程(\(\frac{x}{2}\)可化为\(\frac{1}{2}x\),是单项式);方程\(\frac{1}{x} + 2 = 5\)是分式方程,不符合条件。
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
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为\(ax + b = 0\)(其中\(a\)、\(b\)是常数,且\(a 0\))。
\(a\)是未知数的系数,\(b\)是常数项;
\(a 0\)是因为若\(a = 0\),则方程变为\(b = 0\),此时若\(b = 0\),方程有无数个解;若\(b 0\),方程无解,不再是一元一次方程。
例如:方程\(3x - 6 = 0\)是标准形式(\(a = 3\),\(b = -6\));方程\(2x + 5 = 3x\)可整理为标准形式\(-x + 5 = 0\)(\(a = -1\),\(b = 5\))。
三、一元一次方程的识别方法
判断一个方程是否为一元一次方程,需按以下步骤逐一验证:
检查是否为整式方程:方程的左右两边是否都是整式(分母中不含未知数)。若不是整式方程,则直接排除。
确定未知数的个数:方程中是否只含有一个未知数。若含有两个或多个未知数,则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判断未知数的次数: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最高次数是否为\(1\)。若次数大于\(1\)或未知数在分母中,则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示例:判断下列方程是否为一元一次方程:
(1)\(4x + 7 = 0\) (2)\(3x^2 - 2x = 1\) (3)\(x + y = 5\) (4)\(\frac{x}{3} + 2 = 5x\) (5)\(\frac{1}{x} + 3 = 7\)
解:
(1)是一元一次方程(整式方程,只含一个未知数\(x\),次数为\(1\));
(2)不是(未知数的次数是\(2\));
(3)不是(含有两个未知数\(x\)和\(y\));
(4)是一元一次方程(整式方程,只含一个未知数\(x\),次数为\(1\));
(5)不是(是分式方程,分母中含有未知数\(x\))。
四、方程的解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一元一次方程解的唯一性:
对于标准形式的一元一次方程\(ax + b = 0\)(\(a 0\)),它有且只有一个解,解为\(x = -\frac{b}{a}\)。这是一元一次方程区别于其他方程的重要特征。例如:方程\(2x - 6 = 0\)的解为\(x = 3\),且只有这一个解。
利用方程的解求参数值:
若已知某个未知数的值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可将该值代入方程,得到关于参数的新方程,进而求出参数的值。
示例:已知\(x = 2\)是方程\(2x + k = 7\)的解,求\(k\)的值。
解:将\(x = 2\)代入方程得\(2 2 + k = 7\),
即\(4 + k = 7\),
解得\(k = 3\)。
五、常见错误与规避方法
对一元一次方程定义理解不透彻:
常见错误:
认为未知数的次数是 “字母的个数”(如误将\(3xy = 6\)当作一元一次方程,实际含两个未知数,次数为\(2\));
忽略 “整式方程” 条件(如误将\(\frac{1}{x} + 2 = 5\)当作一元一次方程,实际是分式方程)。
规避方法:牢记一元一次方程的三个核心条件(“一元”“一次”“整式方程”),逐一验证,特别注意未知数不能在分母中。
检验方程的解时步骤不规范:
常见错误:检验时只计算左边或右边,或省略比较步骤(如检验\(x = 3\)是否是方程\(2x + 1 = 7\)的解时,只算左边\(= 7\),未算右边就得出结论)。
规避方法:严格按照 “代入左边→代入右边→比较结果” 的步骤进行检验,确保每一步都有依据。
混淆 “解” 与 “解方程”:
常见错误:将 “求方程的解” 描述为 “方程的解是\(x = 5\)的过程”,混淆结果与过程。
规避方法:明确 “解” 是数值结果,“解方程” 是求这个结果的过程,通过具体语境区分二者。
六、典型例题解析
识别一元一次方程:
例:下列方程中,属于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
A. \(x + 2y = 1\) B. \(x^2 - 4x = 3\) C. \(x = 0\) D. \(\frac{1}{x} + 2 = 5\)
解:A 含两个未知数,B 未知数次数为\(2\),D 是分式方程,只有 C 符合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答案:C。
利用方程的解求参数:
例:已知\(x = -1\)是方程\(3x - 2a = 5\)的解,求\(a\)的值。
解:将\(x = -1\)代入方程得\(3 (-1) - 2a = 5\),
即\(-3 - 2a = 5\),
移项得\(-2a = 5 + 3\),
合并得\(-2a = 8\),
解得\(a = -4\)。
根据条件列一元一次方程:
例:一个数的\(5\)倍减去\(3\)等于这个数的\(2\)倍加上\(6\),设这个数为\(x\),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解:等量关系:这个数的\(5\)倍 - \(3 =\)这个数的\(2\)倍 + \(6\),
列方程:\(5x - 3 = 2x + 6\)。
判断方程解的情况:
例:方程\(2x + 3 = 2x + 5\)有解吗?为什么?
解:无解。
理由:将方程两边同时减去\(2x\)得\(3 = 5\),该等式不成立,因此无论\(x\)取何值,原方程都不成立,即方程无解。
方程的解是满足方程等量关系的未知数的值,检验解的过程是验证等量关系的关键;一元一次方程作为最基础的方程类型,其 “一元”“一次”“整式方程” 的特征需准确把握。通过理解方程解的本质、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识别方法,可为后续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奠定坚实基础。在实际应用中,要学会利用方程的解的性质解决参数问题,进一步体会方程思想的逻辑性和严谨性。
2024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5.1.1.2方程的解及一元一次方程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a
i
T
u
j
m
i
a
N
g
1. 掌握方程的解的概念
2. 知道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已知甲粮仓有粮食 729 t,乙粮仓有粮食 384 t. 为了使甲粮仓粮食储量是乙粮仓粮食储量的 2 倍,需要从乙粮仓运送多少吨粮食到甲粮仓?
解:设需要从乙粮仓运送 x t 粮食到甲粮仓.
根据题意,列得方程 729 + x = 2(384-x).
列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要想得到实际问题的解,还需要求出方程中未知数的值.
那么,怎样求出符合方程的未知数的值呢?
估算方程 1700 +150x = 2450 中未知数 x 的值是多少?
x 1 2 3 4 5 …
1700+150x …
1850
2000
2150
2300
2450
当 x = 5 时,方程 1700 + 150x = 2450 等号左右两边相等.
x = 5 叫作方程 1700 + 150x = 2450 的解.
一般地,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作解方程.
说一说当 x 等于几时,方程 1.2x + 1 = 0.8x + 3 左、右两边的值相等?
x 1 2 3 4 5 …
1.2x + 1 …
0.8x + 3 …
2.2
3.8
3.4
4.6
4.6
5.4
5.8
6.2
7
7
当 x = 5 时,
左边 = 1.2×5 + 1 = 7,
右边 = 0.8×5 + 3 = 7,
这时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
例 题
【教材P114】
例 2 (1)x = 2,x = 是方程 2x = 3 的解吗?
解:当 x = 2 时,方程 2x = 3 的左边 = 2×2 = 4,
右边 = 3,
方程左、右两边的值不相等,
所以 x = 2 不是方程 2x = 3 的解.
例 题
【教材P114】
例 2 (1)x = 2,x = 是方程 2x = 3 的解吗?
右边 = 3,
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
当 x = 时,方程 2x = 3 的左边 = 2× = 3,
所以 x = 是方程 2x = 3 的解.
(2)x = 10,x = 20 是方程 3x = 4(x - 5) 的解吗?
当 x = 10 时,方程 3x = 4(x-5) 的左边 = 3×10 = 30,
右边 = 4×(10-5) = 20,
方程左、右两边的值不相等,
所以 x = 10 不是方程 3x = 4(x-5) 的解.
(2)x = 10,x = 20 是方程 3x = 4(x - 5) 的解吗?
当 x = 20 时,方程 3x = 4(x-5) 的左边 = 3×20 = 60,
右边 = 4×(20-5) = 60,
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
所以 x = 20 是方程 3x = 4(x-5) 的解.
特别提醒
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区别及联系:
类型 方程的解 解方程
区别
联系 是一个具体的数,是解方程的结果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
方程的解是通过解方程求得的
思 考
x = 60 是方程 x2 = 4000 的解吗?x = 80 呢?
解:当 x = 60 时,方程的左边 = ×602 = 2250,
右边 = 4000,
方程左、右两边的值不相等,
所以 x = 60 不是方程 x2 = 4000 的解.
思 考
x = 60 是方程 x2 = 4000 的解吗?x = 80 呢?
当 x = 80 时,方程的左边 = ×802 = 4000,
右边 = 4000,
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
所以 x = 80 是方程 x2 = 4000 的解.
解题策略
检验一个数是否是方程的解的方法:
把这个数分别代入方程的左、右两边,
当左边=右边时,这个数是方程的解,
当左边 ≠ 右边时,这个数不是方程的解.
思 考
观察方程
1.2x + 1 = 0.8x + 3
3x = 4( x-5 )
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只含一个未知数的等式
未知数的次数都是 1
0.52x-(1-0.52)x = 80
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整式
一元一次方程
一般地,如果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且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都是 1,这样的方程叫作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的三个要素:
①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②未知数的次数都是 1;
③是整式方程
三者缺一不可
及时巩固
下列式子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1+4 = 2+3; ② x + y = 1;③ = 3;
④x2 -2x-1 = 0;⑤ = 3; ⑥6 + 5y = 2y -3.
不含未知数
含有两个未知数

未知数最高次数是2
不是整式

③⑥
识别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观察方程是否是整式方程
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方程是否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方程中未知数的次数是否都是1
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是一元一次方程






溯 源
用“元”表示未知数,源于我国宋元时期的“天元术”.天元术指的是用“天元”表示未知数,进而列出方程,现存的使用天元术的最早著作是这一时期我国数学家李冶(1192-1279)于1248年所著的《测圆海镜》,书中的“立天元一”相当于现在的“设未知数x”。后来在研究涉及多个未知数的问题时,又引入“地元”“人元”“物元”等表示多个未知数.
【选自教材P115 练习 第1题】
1. 判断 x = 2 和 x = 4 是不是方程 2x-3 = 5.
解:当 x = 2 时,方程 2x -3 = 5 的左边 = 2×2-3 = 1,
右边 = 5,方程左、右两边的值不相等,
所以 x = 2 不是方程 2x -3 = 5 的解;
当 x = 4 时,方程 2x -3 = 5 的左边 = 2×4-3 = 5,
右边 = 5,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
所以 x = 4 是方程 2x -3 = 5 的解.
2. 下列等式中哪些是方程?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1)2+3 = 3+2; (2)8y-9=9-y;(3)x2+2x+1=4.
解:(2)(3)是方程,
(2)是一元一次方程.
【选自教材P115 练习 第2题】
1. 下列各式, ,
,,, ,
中,为一元一次方程的有( )
C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返回
2. 母题教材P118习题 下列方程中,解是 的方程是
( )
C
A. B.
C. D.
返回
3.已知是方程的解,则 的值是____.
返回
4. 请写一个未知数的系数是 且方程的解是
1的一元一次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唯一)
返回
5. 若方程是关于 的一元一次方程,
则 ____.
一元一次方程的次数为1,且系数不能为0.
返回
一般地,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作解方程.
一般地,如果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且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都是 1,这样的方程叫作一元一次方程.
必做作业: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选做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