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 等式的性质 课件(共38张PPT)2025-2026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2 等式的性质 课件(共38张PPT)2025-2026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2024)

资源简介

(共38张PPT)
5.1.2 等式的性质
等式是数学中表示数量相等关系的基本形式,而等式的性质则是解方程的理论依据。掌握等式的性质,不仅能深入理解等式的本质,更能为后续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提供逻辑支撑。等式的性质看似简单,但其严谨性和应用的灵活性需要通过实例练习逐步体会。
一、等式的定义回顾
用等号 “\(=\)” 表示左右两边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例如:\(3 + 5 = 8\)、\(2x + 3 = 9\)、\(a + b = b + a\)都是等式。等式由左边的代数式、右边的代数式和连接它们的等号三部分组成,它反映了左右两边在数量上的等价关系。
二、等式的基本性质
等式的性质 1:
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用字母表示为:如果\(a = b\),那么\(a ± c = b ± c\)(\(c\)为任意数或整式)。
几何解释:若天平左右两边平衡(表示\(a = b\)),在两边同时添加或移除相同质量的物体(表示加或减\(c\)),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即\(a ± c = b ± c\))。
实例解析:
已知\(x + 5 = 12\),根据性质 1,两边同时减\(5\)得:\(x + 5 - 5 = 12 - 5\),即\(x = 7\);
已知\(a = b\),两边同时加\((c + d)\)得:\(a + c + d = b + c + d\),结果仍为等式。
等式的性质 2:
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用字母表示为:如果\(a = b\),那么\(ac = bc\);如果\(a = b\)(\(c 0\)),那么\(\frac{a}{c} = \frac{b}{c}\)(\(c\)为任意数,且除法中\(c 0\))。
关键提醒:除以的数不能为\(0\),因为\(0\)不能作为除数,否则等式无意义。例如:若\(a = b\),不能推出\(\frac{a}{0} = \frac{b}{0}\)。
实例解析:
已知\(3x = 15\),根据性质 2,两边同时除以\(3\)得:\(\frac{3x}{3} = \frac{15}{3}\),即\(x = 5\);
已知\(m = n\),两边同时乘\(-2\)得:\(-2m = -2n\),结果仍为等式;
已知\(4y = 12\),若两边同时除以\(4\)得\(y = 3\),但若除以\(0\)则无意义。
三、等式性质的拓展应用
等式的对称性:
如果\(a = b\),那么\(b = a\)。例如:由\(5 = x + 2\)可得\(x + 2 = 5\),这是等式左右两边的互换,本质上是等式性质的自然延伸。
等式的传递性:
如果\(a = b\)且\(b = c\),那么\(a = c\)。例如:若\(x = y\)且\(y = 3\),则\(x = 3\),这体现了等量之间的间接相等关系。
含括号的等式变形:
当等式两边含有括号时,可先利用分配律去括号,再应用等式的性质变形。例如:解方程\(2(x + 3) = 10\)时,先去括号得\(2x + 6 = 10\),再根据性质 1 两边减\(6\)得\(2x = 4\),最后根据性质 2 两边除以\(2\)得\(x = 2\)。
四、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等式的性质是解方程的核心工具,其目标是通过等式变形将方程转化为\(x = a\)(\(a\)为常数)的形式。基本步骤如下:
消除常数项:利用等式的性质 1,在方程两边同时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将方程左边化为只含未知数的项,右边化为常数项。例如:解方程\(x - 7 = 15\)时,两边加\(7\)得\(x = 22\)。
系数化为 1:利用等式的性质 2,在方程两边同时乘未知数系数的倒数(或除以未知数的系数),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例如:解方程\(5x = 40\)时,两边除以\(5\)得\(x = 8\)。
示例: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
(1)\(2x + 5 = 13\) (2)\(\frac{1}{3}x - 2 = 1\)
解:
(1)两边减\(5\)(性质 1):\(2x + 5 - 5 = 13 - 5\),即\(2x = 8\),
两边除以\(2\)(性质 2):\(x = 4\);
(2)两边加\(2\)(性质 1):\(\frac{1}{3}x - 2 + 2 = 1 + 2\),即\(\frac{1}{3}x = 3\),
两边乘\(3\)(性质 2):\(x = 9\)。
五、常见错误与规避方法
等式变形时两边操作不一致:
常见错误:
解方程\(x + 4 = 9\)时,只在左边减\(4\),右边不变,得到\(x = 9\)(错误);
解方程\(3x = 12\)时,左边除以\(3\),右边乘\(3\),得到\(x = 36\)(错误)。
规避方法:牢记等式变形的核心原则 ——“两边同时操作”,无论是加、减、乘、除,都必须在等式两边同时进行,确保左右两边始终保持相等关系。
忽略等式性质 2 中的 “除数不为 0”:
常见错误:解方程\(0x = 5\)时,错误地两边除以\(0\),试图得到\(x = \frac{5}{0}\)(无意义)。
规避方法:明确等式性质 2 中除法的条件(除数不为 0),对于\(0x = a\)的形式,若\(a 0\),方程无解;若\(a = 0\),方程有无数个解。
对 “同一个数或式子” 理解片面:
常见错误:解方程\(x - 3 = 5\)时,左边加\(3\),右边加\(5\)(不是同一个数),得到\(x = 10\)(错误)。
规避方法:等式性质 1 中的 “同一个数或式子” 要求两边加(或减)的对象完全相同,不能随意改变数值。
去括号或移项时符号错误:
常见错误:解方程\(2(x - 1) = 6\)时,去括号错误地得到\(2x - 1 = 6\)(漏乘常数项),进而变形为\(2x = 7\)(错误)。
规避方法:应用等式性质前,若有括号需先正确去括号(利用分配律),确保每一项都参与运算,避免漏乘或符号错误。
六、典型例题解析
利用等式性质判断变形是否正确:
例:下列等式变形正确的是( )
A. 若\(x = y\),则\(x + 2 = y - 2\) B. 若\(a = b\),则\(ac = bc\)
C. 若\(\frac{a}{c} = \frac{b}{c}\),则\(a = b\)(\(c 0\)) D. 若\(x = y\),则\(\frac{x}{a} = \frac{y}{a}\)
解:A 两边操作不同(加 2 与减 2),错误;B 符合性质 2,正确;C 需\(c 0\)才能成立,题目已注明,正确;D 未说明\(a 0\),错误。答案:B、C。
利用等式性质解方程:
例: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
(1)\(5x - 1 = 9\) (2)\(3 - 2x = 7\)
解:
(1)两边加\(1\):\(5x = 10\),两边除以\(5\):\(x = 2\);
(2)两边减\(3\):\(-2x = 4\),两边除以\(-2\):\(x = -2\)。
等式性质的实际应用:
例:已知\(2x + 3 = 11\),利用等式的性质求\(x + 1\)的值。
解:由\(2x + 3 = 11\),两边减\(3\)得\(2x = 8\),两边除以\(2\)得\(x = 4\),
因此\(x + 1 = 4 + 1 = 5\)。
含参数的等式变形:
例:已知\(ax + b = cx + d\)(\(a c\)),利用等式的性质证明\(x = \frac{d - b}{a - c}\)。
证明:两边减\(cx\)和\(b\)(性质 1):\(ax - cx = d - b\),
合并同类项:\((a - c)x = d - b\),
两边除以\((a - c)\)(性质 2,因\(a c\),除数不为 0):\(x = \frac{d - b}{a - c}\)。
等式的性质是等式变形的根本依据,其核心思想是 “平衡”—— 等式两边的操作必须完全一致。性质 1 适用于消除常数项,性质 2 适用于将未知数系数化为 1,二者结合可完成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在学习过程中,需通过大量实例练习,深刻理解性质的条件(如除数不为 0)和操作的严谨性,避免因步骤疏漏导致的错误。等式的性质不仅是解方程的工具,更体现了数学运算的逻辑性和等价转化的思想,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方程和代数知识奠定基础。
2024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5.1.2 等式的性质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a
i
T
u
j
m
i
a
N
g
1.能用文字和数学式子表达等式的两个性质.
2.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为了研究解方程,先来看看等式有什么性质.
你能说出 2x = 3,x + 1= 3 这样简单方程的解吗?
你能直接说出方程 2x + 13 -x -12 = 1 的解吗?
用等号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作等式.
我们可以用 a = b 表示一般的等式. 
下列各式中哪些是等式? 
① abc ② 3a + 2b ③ xy + y2-5 ④ 5
⑤ 2 + 3 = 5 ⑥ 3×4 = 12 ⑦ 9x + 10 = 19
×
×
×
×



首先,给出关于等式的两个基本事实.
等式两边可以交换. 如果 a = b,那么 b = a.
相等关系可以传递. 如果 a = b,b = c,那么 a = c.
思 考
在小学,我们已经知道: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同一个正数,同时乘同一个正数,或同时除以同一个不为
0 的正数,结果仍相等.
100g
100g
引入负数后,这些性质还成立吗?你可以用一些具体的数试一试.
一般地,等式有以下性质:
等式的性质 1
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如果 a = b,那么 a±c = b±c.
等式的性质 2
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 0 的数,结果仍相等.
如果 a = b,那么 ac = bc;
如果 a = b,c ≠ 0,那么 .
例 题
【教材P116】
例 3 根据等式的性质填空,并说明依据:
(1)如果 2x = 5-x,那么 2x + ______= 5;
(2)如果 m + 2n = 5 + 2n,那么 m = ______;
x
根据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 x,结果仍相等.
5
根据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减 2n,结果仍相等.
例 题
【教材P116】
(3)如果 x = -4,那么 ______·x = 28;
(4)如果 3m = 4n,那么 m = ____·n.
-7
根据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 -7,结果仍相等.
2
根据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除以 2,结果仍相等.
巩固练习
根据等式的性质进行变形,下列变形错误的是( )
A. 若 x-a = y-a,则 x = y
B. 若 ac2 = bc2,则 a = b
C. 若 2x = x + y,则 x = y
D. 若 ,则 x = y
B
知识点睛
(1)只有等式两边进行同一种运算时,等式才仍然成立.
(2)当等式两边除以同一个式子时,若确定该式子不为 0,则变形正确,若不确定,则变形错误.
例 4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
例 题
【教材P116】
(1)x + 7 = 26;(2)-5x = 20;(3) x - 5 = 4.
解:(1)方程两边减 7,得
x = 19.
于是
x + 7 - 7 = 26 - 7
小结:解一元一次方程要“化归”为“x = a”的形式.
例 4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
(1)x + 7 = 26;(2)-5x = 20;(3) x - 5 = 4.
(2)方程两边除以 -5,得 .
于是 x = -4.
例 题
【教材P116】
例 4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
(1)x + 7 = 26;(2)-5x = 20;(3) x - 5 = 4.
例 题
【教材P116】
(3)方程两边加 5,得
化简,得
方程两边乘-3,得 x = -27.
一般地,从方程解出未知数的值以后,通常需要代入原方程检验,看这个值能否使方程的两边相等.
检验:将 x = -27 代入方程 的左边,则
左边 =
右边 = 4
左边 = 右边
所以 x = -27 是原方程的解.
及时巩固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
(1)x + 5 = 7; (2)0.4x = -2;
解:(1)方程两边减 5,得 x + 5-5 = 7-5. 于是 x = 2.
(2)方程两边除以 0.4,得 . 于是 x = -5.
(3) x -6 = -9; (4)-2-2x = 5.
(3)方程两边加 6,得 x-6 + 6 = -9 + 6 . 得 x = -3.
方程两边乘 2,得 x = -6.
(4)方程两边加 2,得 -2-2x + 2 = 5 + 2 . 得-2x = 7.
方程两边除以 -2,得 x = - .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1)利用等式的性质 1,先把一元一次方程逐步变形成等号一边只有含未知数的项,另一边只有常数项的形式;
(2)利用等式的性质 2,把一元一次方程转化为 x = m(常数)的形式.
【选自教材P117 练习 第1题】
1. 根据等式的性质填空:
(1)如果 x = y,那么 x + 1 = y + _____;
(2)如果 x + 2 = y + 2,那么 ____ = y;
(3)如果 x = y,那么 ____·x = 5y;
(4)如果 3x = 6y,那么 x = ____·y .
1
x
5
2
2.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并检验:
(1)x - 5 = 6; (2)0.3x = 45;
解:(1)方程两边加 5,得 x - 5 + 5 = 6 + 5.
于是 x = 11.
【选自教材P117 练习 第2题】
检验:将 x = 11,代入 x - 5 = 6的左边,则
左边 = x - 5 = 6,右边 = 6,左边 = 右边
所以 x = 11 是原方程的解.
(2)方程两边除以 0.3,得 .
于是 x = 150.
2.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并检验:
(1)x - 5 = 6; (2)0.3x = 45;
检验:将 x = 150,代入 0.3x = 45的左边,则
左边 = 0.3×150 = 45,右边 = 45,左边 = 右边
所以 x = 150 是原方程的解.
(3)5x + 4 = 0; (4)2 - x = 3.
(3)方程两边减 4,得 5x + 4 - 4 = 0 - 4.
化简,得 5x = -4.
方程两边除以 5,得 x = - .
检验:将 x = - ,代入 5x + 4 = 0的左边,则
左边 = - ×5 + 4 = 0,右边 = 0,左边 = 右边
所以 x = - 是原方程的解.
(4)方程两边减 2,得 2 - x - 2 = 3 - 2.
化简,得 - x = 1.
方程两边乘 -4,得 x = -4 .
(3)5x + 4 = 0; (4)2 - x = 3.
检验:将 x = -4,代入 2- x = 3的左边,则
左边 = 2- ×(-4) = 3,右边 = 3,左边 = 右边
所以 x = -4 是原方程的解.
习题5.1
1. 列等式表示:
(1)比 a 大 5 的数等于 8;
(2)b 的三分之一等于 9;
(3)x 的 2 倍与 10 的和等于 18;
(4)x 的三分之一与 y 的差等于 6;
(5)比 a 的 3 倍大 5 的数等于 a 的 4 倍;
(6)比 b 的一半小 7 的数等于 a 与 b 的和.
a + 5 = 8
2x + 10 = 18
3a + 5 = 4a
2. 根据下列图形中标出的量及其满足的关系,列出方程:
(1)
(2)
(3)
x + 2
x + 3
x
周长是14


(3x)°
x-1
x
面积是6
x + x + 2 + x + 3 = 14
3x + x + x = 180
3. x = 3,x = 0,x = -2 分别是下列哪个方程的解?
(1)5x + 7 = 7-2x; (2)6x- 8 = 8x - 4;
(3)3x - 2 = 4 + x; (4)2x - 3 = 5x - 6.
x = 3
x = -2
x = 0
4.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
(1)x - 4 = 29; (2) x + 2 = 6;
解:(1)方程两边加 4,得 x -4 + 4 = 29 + 4.于是 x = 33.
(2)方程两边减 2,得 x + 2 - 2 = 6 - 2 .
化简,得 x = 4.
方程两边乘 2,得 x = 8.
(3)3x + 1 = 4; (4) 4x - 2 = 2.
(3)方程两边减 1,得 3x +1-1 = 4 - 1. 化简,得 3x = 3.
方程两边除以 3,得 x = 1.
(4)方程两边加 2,得 4x -2+2 = 2 + 2. 化简,得 4x = 4.
方程两边除以 4,得 x = 1.
综合运用
列方程(第 5 ~ 10 题):
5. 某校七年级(1)班共有学生 48 人,其中女生人数比
男生人数的 多 3,这个班有男生多少人?
解:设这个班有男生 x 人.
根据题意,得 .
6. 把 10000 元奖学金按照两种奖项奖给 20 名学生,
其中一等奖每人 800 元,二等奖每人 400 元. 获得
一等奖的学生有多少人?
解:设获得一等奖的学生有 x 人.
根据题意,得 800x + 400(20-x)= 10000.
7. 去年某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30438 元,比前年
增长了 6.8%,前年这个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多少元?
解:设前年这个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x 元.
根据题意,得 (1 + 6.8%)x = 30438.
8. 一辆汽车已行驶了 12 000 km,计划每月再行驶 800 km,
几个月后这辆汽车行驶的总路程为 20 800 km?
解:设 x 个月后这辆汽车行驶的总路程为 20800 km.
根据题意,得 12000 + 800x = 20800.
9. 一个圆柱形包装盒(厚度忽略不计)的高 12 cm,
表面积是 108.5π cm2. 这个包装盒的底面半径是
多少厘米?
解:设这个包装盒的底面半径是 r cm.
根据题意,得 2πr2 + 2πr·12 = 108.5π.
10. 某校号召学生用零花钱为地震灾区捐款.七年级(1)班
全体学生一共捐款 428 元,七年级(2)班平均每名学
生捐款 10 元,七年级(1)班的捐款数比七年级(2)
班少 22 元. 七年级(2)班有多少名学生?
解:设七年级(2)班有 x 名学生.
根据题意,得 10x - 428 = 22.
拓广探索
11. 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字是 1,十位上的数字是 x.
把 1 与 x 对调,新的两位数比原两位数小 18,x 的
值是多少?请你用方程解决这个问题.
解:根据题意,得 10x + 1-18 = 10 + x,
即 10x -17 = 10 + x,故 x 是 10x -17 = 10 + x 的解.
方程两边加 17-x,得 10x -17 + 17-x = 10 + x + 17-x.
化简,得 9x = 27.
方程两边除以 9,得 x = 3.
如果 a = b,那么 a±c = b±c.
等式的性质
性质1
性质2
应用
如果 a = b,那么 ac = bc;
如果 a = b,c ≠ 0,那么 .
运用等式的性质把方程“化归”为最简的形式“x = a”.
必做作业: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选做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