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五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五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五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1. 材料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根据诗文内容,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①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是南宋诗人陆游。(    )
②本诗是诗人留给儿子的临终嘱托。(    )
③“九州”在诗中指南宋领土。(    )
④“但悲”表明诗人唯一的遗憾是国家没有统一,要读得低缓沉痛。(    )
⑤诗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的人生愿望。(    )
(3)用自己的话写出后两句诗的意思。
   
(4)按提示,填写诗句。
古人说“言为心声”,诗歌蕴含着诗人深沉的感情。从“暖风熏得游人醉,    。”中感受林升对南宋统治者不思复国的讽刺与不满:从虞世南的《蝉》“    ,非是藉秋风。”中感受诗人高洁的品性;从龚自珍《己亥杂诗》“    ,    。”感受诗人渴盼当政者广纳人才的愿望。
材料二
2. ①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尖牙利齿,目露凶光,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huǐ huài屋舍,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②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tán lùn着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gāo bǐng,并dīng zhǔ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待一夜,我一定把‘年’兽赶走。”老婆婆细细打量,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不像在shuō huǎng。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虽jiāo jí却也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③半夜时分,“年”兽chuǎng jìn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老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快到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噼噼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老婆婆家的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窜了。
④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xǔ nuò。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⑤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就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对原文有删改)
(1)读短文,用“√”给汉字选择正确拼音。
屋(wū wō)舍(shè shě) 问好(hǎo hào) 扶老携(xié qiè)幼
牲(shēng shèng)畜(xù chù) 躲避(bì pì) 收拾行(xíng háng)装
乞(qí qǐ)讨(dǎo tǎo) 逃窜(cuān cuàn) 鹤发(fà fā)童颜
战(zhàn chàn)栗(lì lī) 述(sù shù)说 臂(bì bèi)搭袋囊
(2)看拼音,写汉字。
(3)请给短文拟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横线上:   
(4)认真读要求,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写到对应括号里。
①下列对故事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年”兽虽长相凶恶,但性情和善。
B.人们开始就知道制服“年”兽的方法。
C.“年”兽在和乞讨老人的打斗中落败,才狼狈逃窜了。
D.“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所以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烛火通明,守更待岁。
②下列词语理解正确的是(    )。
A.“气宇不凡”指乞讨老人年岁大了,精神不好。
B.“安然无恙”是指人们发现村子并没有遭到“年”兽的破坏,还好好的,和原来一样。
C.“恍然大悟”意思是老婆婆心中很迷茫,不明白“年”兽为什么没有破坏村子。
D.“欣喜若狂”是指乡亲们回到村子看到“年”兽被撵走,非常伤心。
③下列对故事中人物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文中“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可以看出乡亲们决意和“年”兽抗争到底。
B.从文中“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可以看出乞讨老人一身狼狈,失魂落魄。
C.从文中“婆婆若让我在家待一夜.我一定把‘年’兽赶走。”可以看出乞讨老人对制服“年”兽已胸有成竹。
D.从文中“婆婆虽jiāo jí却也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可以看出老婆婆怪乞讨老人耽误了她的时间,很不耐烦。
(5)按提示填空。
这篇短文是一则民间故事,故事中的乞讨老人凭借智慧走了“年”兽,人们才得以欢天喜地过除夕、迎新年。民间故事的情节往往一波三折,如《牛郎织女》中,在    的帮助下牛郎织女结成夫妻,过上幸福生活;又在    的阻挠下被迫分开,一年只有“七夕”能见一次面;民间故事离不开奇妙的幻想,如    在救了小白蛇后得到了一颗宝石,含在嘴里就能够听懂动物说的话,为了救乡亲们,自己却变成了石头:民间故事又总是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希望好人获得幸福,坏人受到惩罚。我读过的民间故事还有《    》,里面的主要人物有    ,他(她)身上有的    特点。
材料三
3.
夹竹桃
季羡林
①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来说,她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②不知道由于什么缘故,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在我故乡的那个城市里,几乎家家都种上几盆夹竹桃,而且都摆在大门内影壁墙下,正对着大门口。客人一走进大门,扑鼻的是阵阵幽香,入目的是绿蜡似的叶子和红霞或白雪似的花朵,立刻就感觉到仿佛走进自己的家门口,大有宾至如归之感了。
③我们家大门内也有两盆,一盆是红色的,一盆是白色的。我小的时候,天天都要从这下面走出走进。红色的花朵让我想到火,白色的花朵让我想到雪。火与雪是不相容的;但是这两盆花却融洽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韵味悠长。我顾而乐之,小小的心灵里觉得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④我们家里一向是喜欢花的:虽然没有什么非常名贵的花,但是常见的花却是应有尽有。每年春天,迎春花首先开出黄色的小花,报告春的消息。以后接着来的是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等,院子里开得花团锦簇。到了夏天,更是满院花。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等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夜来香的香气熏透了整个的夏夜的庭院,是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的。一到秋天,玉簪花带来凄清的寒意,菊花则在秋风中怒放。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
⑤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静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⑥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⑦这样的韧性,能这样引起我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⑧好多好多年,我就在这样的夹竹桃下面走出走进。最初我的个儿矮,必须仰头才能看到花朵。后来,我逐渐长高了,夹竹桃在我眼中也就逐渐矮了起来。等到我眼睛平视就可以看到花的时候,我离开了家。
⑨我离开了家,过了许多年,走过许多地方。我曾在不同的地方看到过夹竹桃,但是都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
(对原文有删改)
(1)文中的“韵”字,如果不认识,可用    查字法,先查    ,再查    ,它在词典中的解释有:A.好听的声音B.情趣。文中“韵味”应选解释    ;按照另一个意思可以组词    。“冠”有两种读音:A.guānB.guàn,文中“鸡冠花”中的“冠”应选的读音是    ,这个读音还可以组词    ;按照另一种读音可以组词   
(2)认真阅读选文,想一想“我”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至少写出两点)
   
(3)本文的描写对象是“夹竹桃”,而作者却用整个第④段描写了许多别的花,这样写的好处是?
   
(4)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写道:“对我来说,她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结尾又说:“我曾在不同的地方看到过夹竹桃,但是都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否矛盾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习作
4.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别钟爱的东西,像琦君笔下故乡的桂花,冯骥才眼中可爱的珍珠鸟.季羡林记忆中的夹竹桃….一花一鸟总关情,作者不是为写物而写物.而是情到深处的自然流露。想想你的心爱之物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你是怎么得到它的,它身上有着怎样的故事才会成为你的心爱之物?围绕“心爱之物”这一主题,写出自己的内心情感。
要求:(1)题目自拟。
(2)抓住“心爱之物”的特点,精选事例,融情于物,突出喜爱之情。
(3)不要出现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名和地名。
(4)字数不少于400字。
作文评分表
注:只是抄卷中短文、默写课文、歌词的,按0分处理。
2024-2025学年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五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 材料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根据诗文内容,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①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是南宋诗人陆游。( √  )
②本诗是诗人留给儿子的临终嘱托。( √  )
③“九州”在诗中指南宋领土。( ×  )
④“但悲”表明诗人唯一的遗憾是国家没有统一,要读得低缓沉痛。( √  )
⑤诗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的人生愿望。( √  )
(3)用自己的话写出后两句诗的意思。
 等大宋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你们举行家祭时千万别忘了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4)按提示,填写诗句。
古人说“言为心声”,诗歌蕴含着诗人深沉的感情。从“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中感受林升对南宋统治者不思复国的讽刺与不满:从虞世南的《蝉》“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中感受诗人高洁的品性;从龚自珍《己亥杂诗》“ 我劝天公重抖擞  , 不拘一格降人材  。”感受诗人渴盼当政者广纳人才的愿望。
【解答】(1)考查古诗文默写。《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原诗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考查诗歌内容概括。①正确。《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诗人的绝笔。②正确。《示儿》为陆游的绝笔诗,作于宋宁宗嘉定二年十二月(1210年1月)。此时陆游八十五岁,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给儿子们写下了这首诗。③错误。结合所学可知,“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意思是: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感到悲伤,没能见到国家统一。九州代指全国。故“指南宋领土”说法错误。④正确。“但悲不见九州同”描写诗人的悲怆心境。此句诗意是诗人向儿子们交代他至死也无法排除的极大悲痛的心境,那就是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深深感到遗憾。这一句中的“悲”字是句眼,诗人临终前悲怆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表明自己心有不甘,因为“不见九州同”。“但悲”强调唯一遗憾是国家未统一,朗读应低沉凝重。⑤正确。“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意思是: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表达了诗人陆游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以及对国家统一的殷切期望。
(3)考查诗歌词句理解。结合所学可知,“王师”指宋朝军队,“北定中原”是收复北方失地,“家祭”是家中祭奠祖先,“乃翁”即“你们的父亲”。故“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意思是:等到朝廷的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你们举行家祭时,千万别忘了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4)考查古诗文默写。结合“感受诗人渴盼当政者广纳人才的愿望。”可知,此处填“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其二百二十》意思是: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表达了诗人龚自珍对改变现状、振兴国家的迫切愿望,以及对选拔人才的深刻反思和强烈呼吁。
故答案为:
(1)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2)①√;②√;③×;④√;⑤√;
(3)等大宋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你们举行家祭时千万别忘了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4)直把杭州作汴州 居高声自远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材。
材料二
2. ①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尖牙利齿,目露凶光,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huǐ huài屋舍,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②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tán lùn着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gāo bǐng,并dīng zhǔ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待一夜,我一定把‘年’兽赶走。”老婆婆细细打量,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不像在shuō huǎng。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虽jiāo jí却也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③半夜时分,“年”兽chuǎng jìn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老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快到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噼噼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老婆婆家的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窜了。
④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xǔ nuò。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⑤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就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对原文有删改)
(1)读短文,用“√”给汉字选择正确拼音。
屋(wū wō)舍(shè shě) 问好(hǎo hào) 扶老携(xié qiè)幼
牲(shēng shèng)畜(xù chù) 躲避(bì pì) 收拾行(xíng háng)装
乞(qí qǐ)讨(dǎo tǎo) 逃窜(cuān cuàn) 鹤发(fà fā)童颜
战(zhàn chàn)栗(lì lī) 述(sù shù)说 臂(bì bèi)搭袋囊
(2)看拼音,写汉字。
(3)请给短文拟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横线上: “年”兽的故事。 
(4)认真读要求,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写到对应括号里。
①下列对故事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D  )。
A.“年”兽虽长相凶恶,但性情和善。
B.人们开始就知道制服“年”兽的方法。
C.“年”兽在和乞讨老人的打斗中落败,才狼狈逃窜了。
D.“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所以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烛火通明,守更待岁。
②下列词语理解正确的是( B  )。
A.“气宇不凡”指乞讨老人年岁大了,精神不好。
B.“安然无恙”是指人们发现村子并没有遭到“年”兽的破坏,还好好的,和原来一样。
C.“恍然大悟”意思是老婆婆心中很迷茫,不明白“年”兽为什么没有破坏村子。
D.“欣喜若狂”是指乡亲们回到村子看到“年”兽被撵走,非常伤心。
③下列对故事中人物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C  )
A.从文中“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可以看出乡亲们决意和“年”兽抗争到底。
B.从文中“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可以看出乞讨老人一身狼狈,失魂落魄。
C.从文中“婆婆若让我在家待一夜.我一定把‘年’兽赶走。”可以看出乞讨老人对制服“年”兽已胸有成竹。
D.从文中“婆婆虽jiāo jí却也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可以看出老婆婆怪乞讨老人耽误了她的时间,很不耐烦。
(5)按提示填空。
这篇短文是一则民间故事,故事中的乞讨老人凭借智慧走了“年”兽,人们才得以欢天喜地过除夕、迎新年。民间故事的情节往往一波三折,如《牛郎织女》中,在 老牛  的帮助下牛郎织女结成夫妻,过上幸福生活;又在 王母娘娘  的阻挠下被迫分开,一年只有“七夕”能见一次面;民间故事离不开奇妙的幻想,如 海力布  在救了小白蛇后得到了一颗宝石,含在嘴里就能够听懂动物说的话,为了救乡亲们,自己却变成了石头:民间故事又总是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希望好人获得幸福,坏人受到惩罚。我读过的民间故事还有《 孟姜女哭长城  》,里面的主要人物有 孟姜女  ,他(她)身上有的 坚韧、执着  特点。
【解答】(1)考查汉字读音。
舍,shè,房屋;住所;旅馆;谦称自己的亲属(一般用于比自己辈分低或年纪小的人)。shě,放下;放弃;除开;停止;施舍。屋舍:wū shè,指代房屋、房舍,故选“wū shè”。
好,hǎo,优点多的;使人满意的。hào,嗜爱、喜爱。问好:wèn hǎo,向他人表达关切、询问安好的问候行为,故选“hǎo”。
扶老携幼:fú lǎo xié yòu,指搀扶老人、带领孩童,形容民众成群结队而行,故选“xié”。
畜,chù,禽兽,多指人所饲养的禽兽。xù,饲养(禽兽)。牲畜,读音shēng chù,为某种用途所饲养的家畜;尤指菜畜、奶牛和役畜,故选“shēng chù”。
躲避:duǒ bì,故意隐藏或离开他人视线以避免接触,故选“bì”。
行,háng,道路;行列;排;排行;某些营业机构;行业;职业。hàng,树行子。héng,道行僧道修行的功夫,比喻本领技能。xíng,走;古代指路途;运行;前进;出行;旅行;跟出行有关的。行装:xíng zhuāng,外出所携衣物及装备,故选“xíng”。
乞:qǐ,向人讨;乞求;qì,给;给与。乞讨:qǐ tǎo,向人要钱要饭等,故选“qǐ tǎo”。
逃窜:táo cuàn,逃跑流窜,故选“cuàn”。
发,fā,发射;把箭、枪弹、炮弹等射出去;发生;产生;引起或开始行动;显现出;显露(感情)。fà,头发。鹤发童颜:hè fà tóng yán,像鹤的羽毛那样白的头发,像儿童面颊那样红润的脸色。形容老人气色好,精神旺,故选“fà”。
栗:lì,栗子树,落叶乔木。果实包在多刺的壳斗内,味甜,可吃。叶子可喂柞蚕,木材坚硬,可制器具。也指这种植物的果实;这种植物的果实;因害怕或寒冷而发抖。liè,剖析,裂开。战栗:zhàn lì,战抖,故选“zhàn lì”。
述说:shù shuō,叙述说明,故选“shù”。
臂:bì,胳膊;bei,见“胳臂”。胳膊。结合所给语境,袋子搭在胳膊上,故选“bì”。
(2)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根据拼音和语境,依次写出的汉字是:毁坏、谈论、糕饼、叮嘱、说谎、焦急、闯进、许诺。
(3)考查给文章加标题。
阅读文章可知,短文围绕“年”兽展开,讲述了“年”兽的危害以及人们如何驱赶“年”兽的故事,所以拟题为《“年”兽的故事》很合适。
(4)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字词理解与赏析。
①A.错误。文中说“年”兽“吞食牲畜,毁坏屋舍,伤害人命”,性情并不和善。
B.错误。人们一开始是躲避“年”兽,后来才知道制服它的方法。
C.错误。“年”兽是因为害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而逃窜,不是和乞讨老人打斗落败。
D.正确。
故选:D。
②A.错误。“气宇不凡”是说人气质、风度出众,不是精神不好。
B.正确。
C.错误。“恍然大悟”是老婆婆明白是乞讨老人赶走了“年”兽,不是迷茫。
D.错误。“欣喜若狂”是乡亲们因为“年”兽被赶走而非常高兴,不是伤心。
故选:B。
③A.错误。乡亲们的行为是躲避“年”兽,不是抗争。
B.错误。文中对乞讨老人的描写体现的是他的不凡,不是狼狈。
C.正确。
D.错误。老婆婆是担心乞讨老人,不是怪他耽误时间。
故选:C。
(5)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在《牛郎织女》中,是老牛帮助牛郎织女结成夫妻,王母娘娘阻挠他们,使他们被迫分开。海力布救了小白蛇后得到宝石,后来为救乡亲变成石头。以《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例,主要人物是梁山伯与祝英台,他们有着对爱情执着追求的特点。
故答案为:
(1)wū、shè;hǎo;xié;
shēng、chù;bì;xíng;
qǐ、tǎo;cuàn;fà;
zhàn、lì;shù;bì;
(2)毁坏 谈论 糕饼 叮嘱;
说谎 焦急 闯进 许诺;
(3)“年”兽的故事;
(4)①D;
②B;
③C;
(5)老牛 王母娘娘 海力布 孟姜女哭长城 孟姜女 坚韧、执着。
材料三
3.
夹竹桃
季羡林
①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来说,她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②不知道由于什么缘故,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在我故乡的那个城市里,几乎家家都种上几盆夹竹桃,而且都摆在大门内影壁墙下,正对着大门口。客人一走进大门,扑鼻的是阵阵幽香,入目的是绿蜡似的叶子和红霞或白雪似的花朵,立刻就感觉到仿佛走进自己的家门口,大有宾至如归之感了。
③我们家大门内也有两盆,一盆是红色的,一盆是白色的。我小的时候,天天都要从这下面走出走进。红色的花朵让我想到火,白色的花朵让我想到雪。火与雪是不相容的;但是这两盆花却融洽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韵味悠长。我顾而乐之,小小的心灵里觉得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④我们家里一向是喜欢花的:虽然没有什么非常名贵的花,但是常见的花却是应有尽有。每年春天,迎春花首先开出黄色的小花,报告春的消息。以后接着来的是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等,院子里开得花团锦簇。到了夏天,更是满院花。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等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夜来香的香气熏透了整个的夏夜的庭院,是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的。一到秋天,玉簪花带来凄清的寒意,菊花则在秋风中怒放。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
⑤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静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⑥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⑦这样的韧性,能这样引起我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⑧好多好多年,我就在这样的夹竹桃下面走出走进。最初我的个儿矮,必须仰头才能看到花朵。后来,我逐渐长高了,夹竹桃在我眼中也就逐渐矮了起来。等到我眼睛平视就可以看到花的时候,我离开了家。
⑨我离开了家,过了许多年,走过许多地方。我曾在不同的地方看到过夹竹桃,但是都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
(对原文有删改)
(1)文中的“韵”字,如果不认识,可用 部首  查字法,先查 音  ,再查 4画  ,它在词典中的解释有:A.好听的声音B.情趣。文中“韵味”应选解释 B  ;按照另一个意思可以组词 琴韵  。“冠”有两种读音:A.guānB.guàn,文中“鸡冠花”中的“冠”应选的读音是 A  ,这个读音还可以组词 王冠  ;按照另一种读音可以组词 冠军 
(2)认真阅读选文,想一想“我”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至少写出两点)
 ①让人有宾至如归之感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③有韧性④能引起我的幻想。 
(3)本文的描写对象是“夹竹桃”,而作者却用整个第④段描写了许多别的花,这样写的好处是?
 本文的描写对象是“夹竹桃”,而作者却用整个第④段描写了许多别的花,这样写的好处是:突出了夹竹桃有韧性的特点。 
(4)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写道:“对我来说,她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结尾又说:“我曾在不同的地方看到过夹竹桃,但是都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否矛盾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不矛盾。因为在“我”心中夹竹桃就是家乡的代名词,是“我”的“家乡之花”,别的地方的夹竹桃再美也比不上家乡之物在“我”心目中的位置。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事物的喜爱之情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解答】(1)本题考查查字典、词语解释、多音字及组词。
不认识这个字,要用部首查字法。“韵”部首是“音”,共13画,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音”部,再查4画。
“韵味”表示含蓄优雅的风味,常用于描述诗文、音乐、艺术等作品中的独特魅力。“韵”指情趣,故选B。
指“好听的声音”可组词琴韵、韵白;
冠:guān,帽子;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guàn,把帽子戴在头上;超出众人,居第一位。
鸡冠花:jī guān huā,鸡冠花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通常为红色,形状像鸡冠。读“guān”可组词:衣冠、树冠;
读“guàn”可组词:冠军、夺冠等。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文中直接提到“我爱上了夹竹桃”的原因集中在第⑤、⑥、⑦段,第⑤段:从“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可知强调夹竹桃的韧性(从春到秋持续开花,无惧风雨)。第⑥段:从“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可知描写月光下夹竹桃的妙处(香气浓烈、花影引发幻想)。第⑦段:总结因“韧性”和“引起幻想”而爱上它。
示例:因为夹竹桃有韧性,从春到秋持续开花,无惧风雨;月光下的夹竹桃香气浓烈、花影迷离,能引发作者丰富的幻想。
(3)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理解。
文章第⑤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是“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作者想表达夹竹桃韧性可贵。它从春到秋一直开放,与只在特定季节开放的迎春花、玉簪花和菊花相比,更显坚韧,这种韧性让它与众不同。迎春花代表春的开始,玉簪花和菊花是秋的典型花卉,它们花期明确,有鲜明季节性,能作为参照突出夹竹桃的特性。与这些花对比,更凸显夹竹桃不受季节限制、不间断开花的韧性。这些花很常见,读者容易联想其开放特点,通过对比能更好理解夹竹桃的韧性,增强感染力,引起共鸣。
示例:作者除夹竹桃还写了其他的花,不仅写出了“我”家院子里的花多,还表现出对夹竹桃默默无闻品格的赞美。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题目要求分析文章开头与结尾看似矛盾的表述是否真的矛盾,并阐述个人看法。需要结合全文情感脉络和作者写作意图进行解答。
作者强调夹竹桃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是因为它陪伴了自己的童年,与家乡的生活、家门口的记忆紧密相连,是情感和记忆的象征。
结尾的“没有留下深刻印象”作者在别处看到的夹竹桃,缺少了童年时的陪伴和情感寄托,它们只是普通的花,而不是承载着个人故事的花。
这种写法其实是强调夹竹桃在“我”心中的独特地位——它不仅是花,更是回忆和情感的载体。别处的夹竹桃没有这些意义,所以印象不深,故不矛盾。
示例:不矛盾。开头“最值得留恋”特指故乡家中伴随作者成长的夹竹桃,承载着童年记忆与情感;结尾说其他地方看到的“无印象”,是通过对比强调唯有故乡的夹竹桃因寄托特殊情感而珍贵。这种看似矛盾的表述,恰恰突出了故乡夹竹桃的独特价值,深化了文章怀念故乡的主题。
故答案为:
(1)部首 音 4画 B 琴韵 A 王冠 冠军;
(2)①让人有宾至如归之感 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③有韧性 ④能引起我的幻想;
(3)本文的描写对象是“夹竹桃”,而作者却用整个第④段描写了许多别的花,这样写的好处是:突出了夹竹桃有韧性的特点。
(4)不矛盾。因为在“我”心中夹竹桃就是家乡的代名词,是“我”的“家乡之花”,别的地方的夹竹桃再美也比不上家乡之物在“我”心目中的位置。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事物的喜爱之情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习作
4.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别钟爱的东西,像琦君笔下故乡的桂花,冯骥才眼中可爱的珍珠鸟.季羡林记忆中的夹竹桃….一花一鸟总关情,作者不是为写物而写物.而是情到深处的自然流露。想想你的心爱之物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你是怎么得到它的,它身上有着怎样的故事才会成为你的心爱之物?围绕“心爱之物”这一主题,写出自己的内心情感。
要求:(1)题目自拟。
(2)抓住“心爱之物”的特点,精选事例,融情于物,突出喜爱之情。
(3)不要出现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名和地名。
(4)字数不少于400字。
作文评分表
注:只是抄卷中短文、默写课文、歌词的,按0分处理。
【解答】范文:
我的心爱之物——毛绒小熊
在我的房间里,有一个特别显眼的位置,那里摆放着一个我心爱的毛绒小熊。它并不是什么名牌玩具,也没有华丽的外表,但对我来说,它却是无价之宝。
这只毛绒小熊有着棕色的毛发,摸起来软绵绵的,让人感到非常舒服。它的眼睛大大的,圆圆的,总是笑眯眯地看着我,仿佛在告诉我:“别担心,有我在呢!”它的鼻子小巧而精致,嘴巴微微上扬,似乎在对我诉说着无尽的故事。小熊的脖子上还系着一个红色的蝴蝶结,为它增添了几分可爱与俏皮。
记得那是我五岁生日的时候,妈妈送给我的生日礼物。当时,我一看到这只小熊就爱不释手,立刻把它紧紧地抱在怀里,生怕它会跑掉。从那以后,小熊就成了我最好的朋友,陪伴我度过了无数个日夜。
每当我感到孤独或难过的时候,我都会抱起小熊,跟它分享我的喜怒哀乐。小熊总是静静地听着,从不抱怨,仿佛真的能理解我的心情。有时候,我还会给它讲故事,或者跟它一起玩角色扮演的游戏,这些时光总是那么美好而难忘。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渐渐长大了,但我对小熊的喜爱之情却从未改变。它不仅仅是一个玩具,更是我成长路上的伙伴和见证者。每当我看到它,都会想起那些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心中充满了温暖和感激。
毛绒小熊,你永远是我的心爱之物,感谢你一直陪伴在我身边,带给我无尽的快乐和安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