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河北省沧州市部分学校五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河北省沧州市部分学校五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河北省沧州市部分学校五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一、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45分)
1.(6分)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画出来。
(1)为了得到和氏璧    (bì pì),秦王让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    (huá huà)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蔺相如看,并答应了蔺相如举行典礼。
(2)如果鸵    (tuó tóu)鸟和猎豹比赛,一点儿赢    (yíng yéng)的希望也没有。
(3)将军看了看他们桌子上的罐头,喉    (hóu huó)咙哽    (yē gěng)了一下,然后就要给大家分菜。
2.(6分)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1)光的速度更快,如果按照光速运动,我们一秒钟就可以沿着地球chì dào     转7圈多。
(2)为了救乡亲们,海力布不顾当初小白蛇的再三dīng zhǔ     ,没有说huǎng huà     ,而是zhèn dìng     地告诉乡亲们搬家的真相,随后他变成了一块石头。
(3)它是上天赐予人类的ēn huì     ,让人类不再gū dú     。
3.(3分)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①价钱低 ②不应得的利益 ③使得到便宜
(1)妈妈经常教育我不要占别人的便宜。    
(2)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    
(3)姐姐笑着对我说:“这本故事书送你吧,这下便宜你了。”   
二、选择题。
4.(2分)下列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B.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C.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D.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三、填空题。
5.(8分)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的填空。
震天             智     谋 美中        
    泰     安 诡     多             立业
以上成语中,形容诸葛亮的智慧可以用     ,形容敌人的奸诈可以用     。
6.(6分)按要求完成句子。
(1)选择下面的一组词语写一句话。
鼻子都气歪了 前怕狼后怕虎 盼星星盼月亮 吃水不忘挖井人
   
(2)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很香。(改为夸张句)
   
(3)圆明园中有民族建筑。圆明园中有西洋景观。(加上合适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7.(10分)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将相和》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写了完璧归赵、    、    三个故事。
(2)“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这句话运用     和     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     之情。
(3)我们不能虚度大好青春,等到白发苍苍了才后悔,正如岳飞所说:“    ,白了少年头,    ”。
(4)陆游临终前告诫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    ”;林升在人间天堂杭州却这样感慨:“山外青山楼外楼,    ?”
(5)乞巧节是每年农历的     ,这一天是牛郎和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
8.(4分)口语交际。
民间故事语言平实,情节生动,深受人们的喜爱。你知道哪些民间故事?选择印象最深的一个故事介绍一下它的主要内容,并写一写你喜欢它的理由。
   
四、第二部分:阅读(25分)
9.(12分)阅读。
搭石(节选)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俯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根据解释,从选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填在括号里。
①相互协调,有一定的先后顺序。    
②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    
(2)选文中画“ ”的句子是第1自然段的总起句,点明了走搭石的方式——    。
(3)选文中画“ ”的句子展现了乡亲们走搭石的     美和     美。
(4)选文第2自然段描绘了走搭石的哪两幅画面?体现了乡亲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10.(13分)阅读。
常常见到故乡
睡梦里,我常常见到故乡。
那五光十色、熙熙攘攘的山村,留给我多少天真的笑容;那欢乐奔腾的小河,流淌着我一串串童年的歌声;那漫山遍野的穿着红衣裳的杜鹃花,藏着我一个个神奇的梦;那黄昏响彻山谷的牛铃声,给我多少山村夜晚的情趣;那长满蘑菇的山沟里,留下我多少赤足的脚印……故乡的风、故乡的云、故乡的树、故乡的月、故乡的小路,它们是一组凝固了的彩画,紧紧嵌在我心里。
想起故乡,心上又自然浮起一行行熟悉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粼粼故乡水,依依旧人情”“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字里行间,渗透了多少深挚的乡情,流动着多少感人的乡音!
从诗句里,眼前又闪出一位位眷恋乡土的形象:诗人艾青在国难深重的时刻,用赤子之心反复呼唤“大堰河,我的保姆”;作曲家冼星海用悲壮激昂的旋律,谱出了“保卫黄河”的强音;生物学家蔡希陶无论走到哪里,总是那样深情地爱着边疆的一草一木;世界文豪高尔基流连在伏尔加河之滨,却久久不忍离去……
是的,故乡的一草一木长在心里,故乡的一泉一水流在心里。古往今来,谁不爱家乡?谁无乡土情?当你抚摸着故乡的每一片绿叶时,当你走过故乡的每一条小路时,你能不深深地爱恋着这片土地?你能不骄傲地说“我是故乡的儿女”?当点点滴滴的乡情把你紧紧拥抱时,你一定会因身为炎黄子孙而自豪!
如果说故乡是你生长的摇篮,那么祖国便是哺育你的母亲。在人的一生中,当浓郁乡情与爱国之情融合起来的时候,人的情操必然得到升华,生命也就变得无比充实,无比瑰丽了。
年轻的朋友,热爱你成长的摇篮,热爱哺育你的母亲吧!
(1)根据短文,把下面的词语搭配填写完整。
    的笑容
    的乡情
    的旋律
(2)第4自然段为了突出故乡在游子们心中的重要性,列举了哪些眷恋乡土的人物形象?
(3)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①文中引用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②将“古往今来,谁不爱家乡?谁无乡土情?”改为陈述句,所表达的感情更强烈些。    
③“它们是一组凝固了的彩画,紧紧嵌在我心里。”这句话中的“嵌”字形象地说明故乡的山山水水已经铭刻于作者的心里,永远不能磨灭。    
(4)读了短文,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第三部分:写作(30分)
11.(30分) 在生活中,我们认识的人有很多,选择印象最深的一个人来写一写。叙述要清楚,描写要具体,通过一两件事来突显他(她)的特点,注意写好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和外貌等细节,题目自拟,400字左右。文中不出现真实的姓名和学校名称。
2024-2025学年河北省沧州市部分学校五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小题)
题号 4
答案 B
一、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45分)
1.(6分)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画出来。
(1)为了得到和氏璧 bì  (bì pì),秦王让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 huà  (huá huà)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蔺相如看,并答应了蔺相如举行典礼。
(2)如果鸵 tuó  (tuó tóu)鸟和猎豹比赛,一点儿赢 yíng  (yíng yéng)的希望也没有。
(3)将军看了看他们桌子上的罐头,喉 hóu  (hóu huó)咙哽 gěng  (yē gěng)了一下,然后就要给大家分菜。
【解答】(1)划:读“huá”时意思有拨水前进;小船;合算;用尖利的刀在物体表面刻。读“huà”时意思有把整体分开;谋划;拟定做事的办法和步骤等。故“划归”的“划”应读“huà”。
故答案为:
(1)bì huà;
(2)tuó yíng;
(3)hóu gěng。
2.(6分)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1)光的速度更快,如果按照光速运动,我们一秒钟就可以沿着地球chì dào  赤道  转7圈多。
(2)为了救乡亲们,海力布不顾当初小白蛇的再三dīng zhǔ  叮嘱  ,没有说huǎng huà  谎话  ,而是zhèn dìng  镇定  地告诉乡亲们搬家的真相,随后他变成了一块石头。
(3)它是上天赐予人类的ēn huì  恩惠  ,让人类不再gū dú  孤独  。
【解答】故答案为:
(1)赤道;
(2)叮嘱 谎话 镇定;
(3)恩惠 孤独。
3.(3分)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①价钱低 ②不应得的利益 ③使得到便宜
(1)妈妈经常教育我不要占别人的便宜。  ② 
(2)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  ① 
(3)姐姐笑着对我说:“这本故事书送你吧,这下便宜你了。” ③ 
【解答】(1)“占别人的便宜”指获取不应得的利益,所以,选②。
(2)“价钱便宜”指价格低,所以,选①。
(3)“便宜你了”指让你得到了便宜,所以,选③。
故答案为:
(1)②;
(2)①;
(3)③。
二、选择题。
4.(2分)下列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B.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C.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D.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解答】A:有误。译文:所以今天的责任,不在别人身上,全在我们少年身上。正确停顿应为“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B:正确。译文:少年自由,国家就自由;少年进步,国家就进步。“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按照语义和语法结构划分,停顿正确。
C:有误。译文:美丽啊,我的少年中国,同苍天一样不会衰老!正确停顿应为“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D:有误。译文:少年胜过欧洲,国家就胜过欧洲;少年在地球上称雄,国家就在地球上称雄。正确停顿应为“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故选:B。
三、填空题。
5.(8分)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的填空。
震天  动   地   足  智  多  谋 美中  不   足 
 国  泰  民  安 诡  计  多  端   成   家  立业
以上成语中,形容诸葛亮的智慧可以用  足智多谋  ,形容敌人的奸诈可以用  诡计多端  。
【解答】震天动地:形容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能震动天地
足智多谋:指人富有智慧,善于谋划策略,形容才智出众。
美中不足:指事物整体美好,但存在小缺陷,不够完美。
国泰民安:指国家太平,人民生活安定,形容社会繁荣稳定。
诡计多端:指坏主意、狡诈的计谋非常多,含贬义。
成家立业:指建立家庭,创立事业,多用于形容人步入成熟阶段的目标。
“足智多谋”指富有智慧,善于谋划,是褒义词,符合诸葛亮智慧过人的形象。“诡计多端”指坏主意很多,是贬义词,适合形容敌人的奸诈。
故答案为:
动 地 足 多 不 足
国 民 计 端 成 家
足智多谋 诡计多端
6.(6分)按要求完成句子。
(1)选择下面的一组词语写一句话。
鼻子都气歪了 前怕狼后怕虎 盼星星盼月亮 吃水不忘挖井人
 我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周末,可以去郊外游玩了。 
(2)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很香。(改为夸张句)
 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香气能飘到几百里之外。 
(3)圆明园中有民族建筑。圆明园中有西洋景观。(加上合适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圆明园中不但有民族建筑,而且有西洋景观。 
【解答】(1)选择一个情景,进行写话。“盼星星盼月亮”是一个常用的俗语,意思是非常急切地盼望某件事情的发生,心里充满了期待,就好像盼着星星和月亮出现那样,形容盼望的心情极为迫切。比如“我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等到了偶像的演唱会门票”,体现出对演唱会门票的急切渴望。
(2)将所给句子改写为夸张句。
(3)原句前后句子间是递进关系,据此填写符合要求的关联词连接句子即可,
故答案为:
(1)我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周末,可以去郊外游玩了。
(2)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香气能飘到几百里之外。
(3)圆明园中不但有民族建筑,而且有西洋景观。
7.(10分)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将相和》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写了完璧归赵、 渑池会面  、 负荆请罪  三个故事。
(2)“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这句话运用  反问  和  比喻  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  喜爱与赞美  之情。
(3)我们不能虚度大好青春,等到白发苍苍了才后悔,正如岳飞所说:“ 莫等闲  ,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  ”。
(4)陆游临终前告诫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林升在人间天堂杭州却这样感慨:“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
(5)乞巧节是每年农历的  七月初七  ,这一天是牛郎和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
【解答】(1)出自课文《将相和》,这篇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展现了蔺相如和廉颇由不和到和的过程,体现了蔺相如的机智勇敢、顾全大局和廉颇的知错能改。
(2)“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运用了反问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这里强调白鹭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比喻是把白鹭比作优美的歌,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3)出自《满江红 写怀》(南宋岳飞所作)。“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意思是不要虚度年华,等到少年的黑发变白,只能白白地悲伤后悔,劝诫人们要珍惜时光,奋发有为。
(4)第一句古诗文题目:《示儿》(南宋陆游所作)。“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是陆游临终前对儿子的嘱托,表达了他至死不忘收复中原的爱国情怀。
第二句古诗文题目:《题临安邸》(南宋林升所作)。“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描绘了南宋统治者在临安(今杭州)纸醉金迷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统治者的不满。
(5)乞巧节是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牛郎和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民间有女子乞求智巧的习俗,比如穿针乞巧等,少女们会通过各种方式祈求自己能像织女一样心灵手巧。
故答案为:
(1)渑池会面 负荆请罪;
(2)反问 比喻 喜爱与赞美;
(3)莫等闲 空悲切;
(4)家祭无忘告乃翁 西湖歌舞几时休;
(5)七月初七。
8.(4分)口语交际。
民间故事语言平实,情节生动,深受人们的喜爱。你知道哪些民间故事?选择印象最深的一个故事介绍一下它的主要内容,并写一写你喜欢它的理由。
 民间故事有:《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
《白蛇传》讲述了一位修炼成人形的千年蛇精与人类的曲折爱情故事。故事包括篷船借伞、盗灵芝仙草、水漫金山、断桥相会、雷峰塔等情节,表达了人民群众对男女自由恋爱的赞美和对封建势力束缚人性的憎恨。 
【解答】民间故事有:《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其中《白蛇传》是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源自于唐代洛阳巨蛇事件等,初步定型于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中,成熟盛行于清代,是中国民间集体创作的典范。讲述了一位修炼成人形的千年蛇精与人类的曲折爱情故事。故事包括篷船借伞、盗灵芝仙草、水漫金山、断桥相会、雷峰塔等情节,表达了人民群众对男女自由恋爱的赞美和对封建势力束缚人性的憎恨。
故答案为:民间故事有:《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
《白蛇传》讲述了一位修炼成人形的千年蛇精与人类的曲折爱情故事。故事包括篷船借伞、盗灵芝仙草、水漫金山、断桥相会、雷峰塔等情节,表达了人民群众对男女自由恋爱的赞美和对封建势力束缚人性的憎恨。
四、第二部分:阅读(25分)
9.(12分)阅读。
搭石(节选)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俯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根据解释,从选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填在括号里。
①相互协调,有一定的先后顺序。  协调有序 
②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  理所当然 
(2)选文中画“ ”的句子是第1自然段的总起句,点明了走搭石的方式—— 紧走搭石  。
(3)选文中画“ ”的句子展现了乡亲们走搭石的  节奏  美和  画面  美。
(4)选文第2自然段描绘了走搭石的哪两幅画面?体现了乡亲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解答】(1)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①协调有序:相互协调,有一定的先后顺序。②理所当然: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
(2)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从“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可知答案。
(3)考查了对比喻句的辨析。通过阅读可知,选文把“嗒嗒的声音”比作“轻快的音乐”,表现了走搭石的节奏美;把“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景象比作“画”,表现了走搭石的画面美。
(4)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选文的第二自然段,主要描绘了两幅画面,第一幅是两人面对面走搭石时会互相礼让,第二幅是当年轻人发现有年纪大的人走搭石时背老人过搭石的画面,体现了乡亲们和睦友善的美好情感。
故答案为:
(1)①协调有序;
②理所当然;
(2)紧走搭石;
(3)节奏 画面;
(4)礼让过搭石 年轻人背老人走搭石 体现了乡亲们和睦友善的品质。
10.(13分)阅读。
常常见到故乡
睡梦里,我常常见到故乡。
那五光十色、熙熙攘攘的山村,留给我多少天真的笑容;那欢乐奔腾的小河,流淌着我一串串童年的歌声;那漫山遍野的穿着红衣裳的杜鹃花,藏着我一个个神奇的梦;那黄昏响彻山谷的牛铃声,给我多少山村夜晚的情趣;那长满蘑菇的山沟里,留下我多少赤足的脚印……故乡的风、故乡的云、故乡的树、故乡的月、故乡的小路,它们是一组凝固了的彩画,紧紧嵌在我心里。
想起故乡,心上又自然浮起一行行熟悉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粼粼故乡水,依依旧人情”“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字里行间,渗透了多少深挚的乡情,流动着多少感人的乡音!
从诗句里,眼前又闪出一位位眷恋乡土的形象:诗人艾青在国难深重的时刻,用赤子之心反复呼唤“大堰河,我的保姆”;作曲家冼星海用悲壮激昂的旋律,谱出了“保卫黄河”的强音;生物学家蔡希陶无论走到哪里,总是那样深情地爱着边疆的一草一木;世界文豪高尔基流连在伏尔加河之滨,却久久不忍离去……
是的,故乡的一草一木长在心里,故乡的一泉一水流在心里。古往今来,谁不爱家乡?谁无乡土情?当你抚摸着故乡的每一片绿叶时,当你走过故乡的每一条小路时,你能不深深地爱恋着这片土地?你能不骄傲地说“我是故乡的儿女”?当点点滴滴的乡情把你紧紧拥抱时,你一定会因身为炎黄子孙而自豪!
如果说故乡是你生长的摇篮,那么祖国便是哺育你的母亲。在人的一生中,当浓郁乡情与爱国之情融合起来的时候,人的情操必然得到升华,生命也就变得无比充实,无比瑰丽了。
年轻的朋友,热爱你成长的摇篮,热爱哺育你的母亲吧!
(1)根据短文,把下面的词语搭配填写完整。
 天真  的笑容
 深挚  的乡情
 激昂  的旋律
(2)第4自然段为了突出故乡在游子们心中的重要性,列举了哪些眷恋乡土的人物形象?
(3)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①文中引用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 
②将“古往今来,谁不爱家乡?谁无乡土情?”改为陈述句,所表达的感情更强烈些。  × 
③“它们是一组凝固了的彩画,紧紧嵌在我心里。”这句话中的“嵌”字形象地说明故乡的山山水水已经铭刻于作者的心里,永远不能磨灭。  √ 
(4)读了短文,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感情?
【解答】(1)考查词语搭配。根据“那五光十色、熙熙攘攘的山村,留给我多少天真的笑容”“字里行间,渗透了多少深挚的乡情”“作曲家冼星海用悲壮激昂的旋律”分析可知:天真的笑容、深挚的乡情、激昂的旋律。
(2)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根据“诗人艾青在国难深重的时刻,用赤子之心反复呼唤“大堰河,我的保姆”;作曲家冼星海用悲壮激昂的旋律,谱出了“保卫黄河”的强音;生物学家蔡希陶无论走到哪里,总是那样深情地爱着边疆的一草一木;世界文豪高尔基流连在伏尔加河之滨,却久久不忍离去……”分析可知:第4自然段为了突出故乡在游子们心中的重要性,列举了艾青、冼星海、蔡希陶、高尔基等眷恋乡土的人物形象。
(3)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①正确。文中引用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等诗句,都蕴含着对故乡的思念、怀念之情,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怀念。②有误。原句“古往今来,谁不爱家乡?谁无乡土情?”是反问句,反问句的语气比陈述句更强烈,更能表达出人们对家乡和乡土情的热爱,改为陈述句后,感情表达会更平淡,而不是更强烈。③正确。“嵌”字有把东西嵌入、镶嵌的意思,在这里形象地写出故乡的山山水水就像彩画一样,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难以磨灭,说明故乡的山山水水已经铭刻在“我”的心中。
(4)考查文章主旨。
根据文中“是的,故乡的一草一木长在心里,故乡的一泉一水流在心里。古往今来,谁不爱家乡?谁无乡土情?”“如果说故乡是你生长的摇篮,那么祖国便是哺育你的母亲。在人的一生中,当浓郁乡情与爱国之情融合起来的时候,人的情操必然得到升华,生命也就变得无比充实,无比瑰丽了。”“年轻的朋友,热爱你成长的摇篮,热爱哺育你的母亲吧!”分析可知:读了短文,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故乡深深的热爱与眷恋之情,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将故乡与祖国紧密联系,表达出对祖国母亲的深情。
故答案为:
(1)天真;
深挚;
激昂;
(2)第4自然段列举了艾青、冼星海、蔡希陶、高尔基等眷恋乡土的人物形象。
(3)①√;
②×;
③√。
(4)读了短文,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故乡深深的热爱与眷恋之情,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将故乡与祖国紧密联系,表达出对祖国母亲的深情。
四、第三部分:写作(30分)
11.(30分) 在生活中,我们认识的人有很多,选择印象最深的一个人来写一写。叙述要清楚,描写要具体,通过一两件事来突显他(她)的特点,注意写好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和外貌等细节,题目自拟,400字左右。文中不出现真实的姓名和学校名称。
【解答】范文:
不一样的老师
在学校里,有人喜欢文静的语文老师,有人喜欢严肃的数学老师,还有人喜欢温柔的英语老师,而我却喜欢那幽默的品德老师——田老师。
田老师不但十分漂亮,而且很幽默,她常常把那一头乌黑发亮的长发披在肩上,那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缀在弯月似的眉毛下,加上高高的鼻子,红润润的樱桃小嘴,真是美极了!
上品德课时,田老师穿着白色的裙子,踩着雪白的高跟鞋,“哒哒哒”地走进教室,站在讲台前,大声地跟我们问好,我们也向老师问好,可不知怎么回事,同学们都无精打采的,声音像是从电力不足的播放器里传出来的,拖拖拉拉:“老师,您好——。”田老师听了直皱眉头。她没有直接让我们坐下,而是模仿我们的语调,特地拖长声音说:“同学们好——。”奇怪又搞笑的声音一下子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同学们不解地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望着大家不得其解的神情,田老师继续放慢了几倍语速,怪声怪调地说道:“你们猜猜看,是我说得快一些,还是你们快一些,哪个好听?”这声音还好听?我们忍不住笑出声来了。这一问,也让我们恍然大悟,连忙调整状态,重新向老师问好。这次,我们的声音整齐响亮,铿锵有力。田老师满意地点了点头,微笑着示意我们坐下。
田老师还有一肚子的笑话,要是下午上课,同学们昏昏欲睡,田老师那红嘴儿一张,笑话一个接一个,没完没了。同学们听了顿时哈哈大笑起来,瞌睡虫也被赶跑了,学习氛围一下子浓了起来。
谢谢您,田老师!您用那独一无二的幽默教育法帮我们改掉了许多坏习惯,又在您的潜移默化中养成了很多好习惯。您对我们的教诲,我们终生难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