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五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五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五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3+4+2+2+2+2+2+13=30)
1.根据语境,读拼音写词语。
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凭借智慧和精湛的技术,建造出了hónɡ wěi     壮丽的长城、jīn bì huī huánɡ     的ɡōnɡ diàn     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zhì shēn     其中,你就能lǐnɡ lüè     到艺术的迷人shén yùn     。
2.请在下列每小题中,选出字音或字形有错误的一项,将正确答案写在括号里。
(1)A.镜匣(jiá) B.吩咐(fēn) C.捡拾(jiǎn) D.谴责(qiǎn)    
(2)A.推辞(cí) B.嘱托(shǔ) C.筛选(shāi) D.祭祀(jì)    
(3)A.恩惠 B.榨油 C.讯期 D.妨碍    
(4)A.发誓 B.迟廷 C.催促 D.销毁    
3.下列词语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请你把它找出来,并把这个答案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A.负荆请罪(背着)
B.地履其黄(鞋子)
C.题临安邸(旅店)
D.九州生气恃风雷(朝气蓬勃的局面)
4.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和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B.相对于人类来说,地球是庞然大物,而比较起宇宙,地球却只是沧海一粟。
C.柔和的月光没有太阳那般绚烂夺目,但我却格外喜爱它的静美。
D.无边无际的大海上,有一座小岛,远远望去,像一片云在天边浮着。
5.对于《小王子》中内容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玫瑰花用虚荣心折磨着小王子。
B.小王子觉得只有点灯人才可以和自己成为好朋友
C.最后,是一只狐狸帮助小王子回到了自己的星球。
D.《小王子》中,“我”放弃了成为伟大画家的梦想。
6.下列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落花生》一文的作者由花生的特点悟出“人要做有用的人”这个道理。
B.班级公约是同学们共同制定、认可的规则,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C.“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熟悉的地方没风景”
D.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是因为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是自己栽种的、杭州小山上的桂花是给大众观赏的。
7.将下列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正确的顺序是(  )
①它睁大眼睛,似乎在看着你,又似乎在寻找着它的同伴。
②头的正面,是鱼的嘴,那嘴是圆形的。
③瓷鱼的头很大,上面那对红眼睛,突鼓鼓的,像一对小灯笼。
④瓷鱼有一条细长的尾巴,分三个叉,像三条绸带在水中摆动,又像空中漂浮的几缕白云。
⑤嘴唇突起,好像一张一闭,在不断哈气呢!
A.④②⑤③① B.③①②⑤④ C.④③①②⑤ D.③①④②⑤
8.根据课内外积累填空。
(1)“白露是一首精巧的诗,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     ,除了色彩、身段,还可以从,    三幅图看出它是一首诗。
(2)要复述《猎人海力布》,可先梳理出两个故事:    ,    。
(3)“天戴其苍,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    !”这段话选自《    》,作者是     。
(4)在我国民间故事中,因丈夫死在长城劳役而痛哭三大的女子是     ,为了孩子能够在学校附近多学知识而选择三次搬家的故事是     。
二、阅读与理解(13+12+5+10=40分)
9.阅读与理解。
圆明园的毁灭
①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②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③圆明园中,有的殿堂,也有_______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中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_______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_______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④圆明园     建筑宏伟,    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⑤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三夜,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1)在第③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应选    
A.诗情画意 金碧辉煌 田园风光 玲珑剔透
B.金碧辉煌 玲珑剔透 田园风光 诗情画意
C.玲珑剔透 诗情画意 金碧辉煌 田园风光
D.金碧辉煌 玲珑剔透 诗情画意 田园风光
(2)在第④自然段的括号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3)用第⑤自然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笼罩”的另一义项“比喻某种气氛或局面”造句。
(4)第②③④自然段具体介绍了圆明园的     、    、    。
(5)“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中“闯”能换为“走”吗?为什么?
(6)第④自然段画线的句子在文中起到了     的作用,读②③④自然段,你有什么感受?
10.阅读理解。
小王子(节选)
①第二个行星上住着一个爱慕虚荣的人。“喔哦!一个崇拜我的人来拜访了!这个爱慕虚荣的人一见到小王子,老远就叫喊起来。
②在那些爱慕虚荣的人眼里,别人都成了他们的(宠 崇)     拜者。“你好!”小王子说道,大“你的帽子很奇怪。”“这是为了向人致意用的。”爱虚荣的人回答道,“当人们向我欢呼的时候,我就用帽子向他们致意。可惜,没有一个人经过这里。”
③小王子不解其意。说道:“啊?是吗?”
④爱虚荣的人向小王子建(意 议)     道:“你用一只手去拍另一只手。”
⑤小王子就拍起巴掌来。这位爱虚荣者就谦逊地举起帽子向小王子致意。
⑥小王子心想:“这比访问那位国王有趣。”于是他又拍起巴掌来。爱虚荣者又举起帽子来向他致意。
⑦小王子这样做了五分钟,之后对这种单调的把戏有点厌(卷 倦)     了,说道:“要想叫你的帽子掉下来,该怎么做呢?”
⑧可是这回爱虚荣者听不进他的话、因为凡是爱虚荣的人只听得进赞美的话。他问小王子道:“你真的钦佩我吗?”“钦佩是什么意思?”“钦佩么,就是承认我是星球上最美的人、服饰最好的人,最富有的人,最聪明的人。”“可您是您星球上唯一的人呀!”“让我高兴吧、请你还是来钦佩我吧!
⑨小王子轻轻地耸了耸肩膀、说道:“我钦佩你,可是,这有什么能使你这样感兴趣的?”于是小王子就走开了。
⑩小王子在路上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    ”
(1)请用“√”在文中括号里选择合适的字。
(2)在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语句。
(3)给本文另拟一个题目:   
(4)这个爱慕虚荣的人有什么特殊爱好?你觉得这个人可笑吗?如果在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这样的人,你准备怎样劝勉他呢?
(5)本文主要抓住了     进行描写。
A.语言和神态
B.动作和神态
C.语言和动作
D.神态和心理
11.文言文阅读。
(季梁)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①,方②北面而持其驾③,告臣曰:‘吾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④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⑤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注释:①大行(háng):大路。②方:正在。③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④奚为:何为,做什么。⑤御者:车夫。
(1)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欲之楚。
②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2)①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内容,这个成语是     。
②读了这则短文后,你受到什么启发?
12.阅读。
民间故事
【材料一】
从前有座大山,人们都叫它马兰花山,因为每到春天,山上的马兰花就会盛开。马兰花淡蓝色的花瓣优雅地向四周伸展,黄色的花蕊镶嵌在花瓣中间,像金子,像宝石,又像天上闪着亮光的星星。马兰花是神奇的花,可以带给人们幸福。
这年春天来了,马兰花到了开放的季节。一大早,太阳还没有爬上来,叽叽喳喳的小鸟已经把马兰花山上的动物朋友们都唤醒了。大树爷爷身边聚集着小猴子、小兔子,还有领着小鹿的鹿妈妈,砍柴的王老爹唱着山歌上山了,大家都等着看山崖上那朵马兰花的绽放。
(选自中国民间故事《马兰花》,有删改)
【材料二】
燃烧的火焰果然把怪物吸引过来了。不过,怪物也发现了藏在大树上的母子俩,它站在树下盯着母子俩,兴奋地说:“我还以为我把周围的人都吃了,没想到漏了你们两个。我今天就要把你们都吃了。”
男孩毫不畏惧地说:“那就要看你的本事了。”
怪物很生气,就开始用手拍打树干,大树晃晃悠悠,看起来马上就要倒了。男孩镇定地拿出弓箭,瞄准怪物开始放箭,每一箭都射中怪物的要害。
(选自非洲民间故事《吃人的怪物和勇敢的孩子》,有删改)
【材料三】
“好啊,老舅,你们挂着的几条羊腿真呱呱叫!不过,你们不该挂出来给人看到。万一偷东西的,一下子来了,一下子又走了,你们跟羊腿,就算再见啦!再说,有什么朋友呀,亲戚呀,想要一片尝尝,总得给吧。”
“外甥,谁要能偷走这几条羊腿,算他有本事!更不要说开口来要了,谁要也不给!”
“说得对!”列那狐顺着大灰狼的语气,“可是你那么善良,心肠一软,就会去割一片,再割一片,一片又一片,羊腿就分完了,还能给自己剩下什么呢?我要是你,就把羊腿藏在谁也找不到的地方,想吃的时候就跑去吃一通,对别人就说羊腿被偷走啦!不过,你们爱怎么办就怎么办,你们比我这可怜的狐狸要聪明得多!”
说罢,狐狸就告辞了。
其实,他没走远,拣一丛矮树躲了起来。等天黑透了,才偷偷溜出来,踩着小碎步,靠近大灰狼家的门口。侧耳一听,全家都已鼾声如雷。
列那狐屏息静气,悄没声儿地轻轻跳上屋顶,在挂羊腿的地方扒开茅草,解开吊绳,把羊腿提回了家。
(选自法国民间故事《列那狐的故事》,有删改)
(1)上面三则材料选自不同地区的民间故事。请你阅读这三则材料,更适合歌颂勤劳、善良的美好品质的材料是     。
A.材料一
B.材料二
C.材料三
D.材料一和材料二
(2)默读短文,回答下面问题。
①马兰花淡蓝色的花瓣优雅地向四周伸展,黄色的花蕊镶嵌在花瓣中间,像金子,像宝石,又像天上闪着亮光的星星。(三个“像”字突出了什么?)
   
②男孩镇定地拿出弓箭,瞄准怪物开始放箭,每一箭都射中怪物的要害。(这是对男孩的什么描写?可以让你感受到什么?)
   
(3)材料二中的小男孩,本来可以选择跟母亲躲藏起来,但是却冒着危险点燃火堆,把怪物引出山洞。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开的意义是     。
A.怪物也没有什么可怕的。
B.向人们宣扬,为了更多人的生命安全和幸福,应不惧邪恶,勇敢斗争。
C.不能像小男孩那样蛮干。
D.很早以前,可能真有吃人的怪物。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三的主要内容。    
(5)通过以上材料,你能总结一下民间故事的特点吗?请你试着写一下。
①   
②   
③   
三、习作与表达(30分)
13.习作。
题目:听,记忆中的____声
从稚嫩可爱的一年级一路走来,每天都有各种声音与我们相伴听,那风声雨声、蝉鸣鸟语……大自然的声音多么奇妙;听,那歌声书声、笑声哭声……生活中的声音多么美好;听,亲人朋友的安慰、鼓励、批评、加油……这是童年的音符、童年的歌。
声音里,有你的经历,有你的故事。请将题目“听,记忆中的____声”补充完整,写一篇作文。
习作要求:(1)语句要通顺,叙述有条理,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2)文中不出现真实的班级和姓名。(3)书写规范。(4)不少于400字。
2024-2025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五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5小题)
题号 3 4 5 6 7
答案 B D C D B
一、积累与运用(3+4+2+2+2+2+2+13=30)
1.根据语境,读拼音写词语。
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凭借智慧和精湛的技术,建造出了hónɡ wěi  宏伟  壮丽的长城、jīn bì huī huánɡ  金碧辉煌  的ɡōnɡ diàn  宫殿  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zhì shēn  置身  其中,你就能lǐnɡ lüè  领略  到艺术的迷人shén yùn  神韵  。
【解答】故答案为:
宏伟 金碧辉煌 宫殿 置身 领略 神韵
2.请在下列每小题中,选出字音或字形有错误的一项,将正确答案写在括号里。
(1)A.镜匣(jiá) B.吩咐(fēn) C.捡拾(jiǎn) D.谴责(qiǎn)  A 
(2)A.推辞(cí) B.嘱托(shǔ) C.筛选(shāi) D.祭祀(jì)  B 
(3)A.恩惠 B.榨油 C.讯期 D.妨碍  C 
(4)A.发誓 B.迟廷 C.催促 D.销毁  B 
【解答】(1)A.有误,“镜匣”的“匣”读音应为“xiá”。BCD正确。故选:A。
(2)B.有误,“嘱托”的“嘱”读音是“zhǔ”。ACD正确。故选:B。
(3)C.有误,““讯期”应写作“汛期”,“汛期”江河水位因降水集中、冰雪融化等季节性上涨的时期。ABD正确。故选:C。
(4)B.有误,“迟廷”应写作“迟延”,“迟延”有推迟、拖延的意思。ACD正确。故选:B。
故答案为:
(1)A;
(2)B;
(3)C;
(4)B。
3.下列词语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请你把它找出来,并把这个答案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A.负荆请罪(背着)
B.地履其黄(鞋子)
C.题临安邸(旅店)
D.九州生气恃风雷(朝气蓬勃的局面)
【解答】选项A:“负荆请罪”是一个成语,出自《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负”在这里是“背着”的意思,廉颇背着荆条向蔺相如请罪,该解释正确。
选项B:“地履其黄”出自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意思是脚踏着黄土大地,“履”的意思是“踩、踏”,而不是“鞋子”,该解释错误。
选项C:“题临安邸”是宋代诗人林升的作品,“邸”指“旅店”,诗人在临安的旅店里题诗,该解释正确。
选项D:“九州生气恃风雷”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意思是中国要有朝气蓬勃的局面依靠的是风雷激荡般的变革,“生气”指“朝气蓬勃的局面”,该解释正确。
故选B。
4.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和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B.相对于人类来说,地球是庞然大物,而比较起宇宙,地球却只是沧海一粟。
C.柔和的月光没有太阳那般绚烂夺目,但我却格外喜爱它的静美。
D.无边无际的大海上,有一座小岛,远远望去,像一片云在天边浮着。
【解答】A.句中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进行对比,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
B.句中将“人类”与“地球”对比,将“宇宙”与“地球”对比,写出了宇宙之大。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
C.句中将月亮和太阳的光芒做出对比,写出月光的宁静、柔和、温馨的特点。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
D.句中把小岛比喻成天边的云,间接表现了小岛的面积之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选:D。
5.对于《小王子》中内容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玫瑰花用虚荣心折磨着小王子。
B.小王子觉得只有点灯人才可以和自己成为好朋友
C.最后,是一只狐狸帮助小王子回到了自己的星球。
D.《小王子》中,“我”放弃了成为伟大画家的梦想。
【解答】A、B、D正确。
C.有误,《小王子》中,小王子在地球上遇到了狐狸,并通过耐心与狐狸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狐狸教会了小王子“用心灵才能洞察一切”的秘密,并赠予了小王子这个秘密作为礼物。最终,小王子在蛇的帮助下离开了地球,回到了自己的B612号小行星上。
故选:C。
6.下列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落花生》一文的作者由花生的特点悟出“人要做有用的人”这个道理。
B.班级公约是同学们共同制定、认可的规则,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C.“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熟悉的地方没风景”
D.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是因为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是自己栽种的、杭州小山上的桂花是给大众观赏的。
【解答】ABC.正确。
D.有误,出自课文《桂花雨》,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使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家乡的桂花承载着童年的记忆和对家乡的情感,所以才会觉得家乡的桂花香。
故选:D。
7.将下列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正确的顺序是(  )
①它睁大眼睛,似乎在看着你,又似乎在寻找着它的同伴。
②头的正面,是鱼的嘴,那嘴是圆形的。
③瓷鱼的头很大,上面那对红眼睛,突鼓鼓的,像一对小灯笼。
④瓷鱼有一条细长的尾巴,分三个叉,像三条绸带在水中摆动,又像空中漂浮的几缕白云。
⑤嘴唇突起,好像一张一闭,在不断哈气呢!
A.④②⑤③① B.③①②⑤④ C.④③①②⑤ D.③①④②⑤
【解答】通过阅读这几个句子,将瓷鱼由头到尾的顺序即可完成排列:首先是“瓷鱼的头很大”,然后写头部的眼睛,及嘴巴,最后写瓷鱼的尾巴。据此可知排列顺序为:③①②⑤④,即选项B。
故选:B。
8.根据课内外积累填空。
(1)“白露是一首精巧的诗,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  适宜  ,除了色彩、身段,还可以从, 清晨飞离、黄昏归来、夜晚高歌  三幅图看出它是一首诗。
(2)要复述《猎人海力布》,可先梳理出两个故事: 救龙女得宝石  , 海力布救乡亲变成石头  。
(3)“天戴其苍, 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前途似海  ,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 与国无疆  !”这段话选自《 少年中国说  》,作者是  梁启超  。
(4)在我国民间故事中,因丈夫死在长城劳役而痛哭三大的女子是  孟姜女  ,为了孩子能够在学校附近多学知识而选择三次搬家的故事是  《孟母三迁》  。
【解答】(1)《白鹭》这篇课文中,作者将白鹭比作一首精巧的诗,从色素配合、身段大小等方面都展现出适宜之美。同时,文中具体描绘了白鹭在不同场景下的画面,如在清水田里钓鱼的“白鹭钓鱼图”,站在小树绝顶瞭望的“白鹭瞭望图”,黄昏时低飞的“白鹭低飞图”,这些画面进一步体现了白鹭如诗般的美,所以从这三幅图也能看出它是一首诗。
(2)《猎人海力布》主要讲述了两个关键故事。一是海力布打猎时救了小白蛇,小白蛇为报答他,送给海力布能听懂动物语言的宝石;二是海力布听到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的消息后,为了救乡亲们,不惜牺牲自己,将消息告诉乡亲们,最后自己变成了石头。
(3)“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它出自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它以宏大的气势和激昂的语言,表达了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赞美与期望。“天戴其苍,地履其黄”描绘了少年中国顶天立地的形象,“前途似海,来日方长”则展望了少年中国的美好未来,最后通过“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强烈地抒发了对少年的赞美之情,强调了少年与国家命运的紧密相连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4)孟姜女的故事是中国民间四大传说之一,相传秦始皇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喜良、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的噩耗。她痛哭城下,十日十夜不止,这段长城就此坍塌,露出范喜良尸骸,孟姜女安葬范喜良后于绝望之中投海而死。
《孟母三迁》则是讲述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孟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三次搬家的故事,体现了环境对人成长的重要性。
故答案为:
(1)适宜 清晨飞离、黄昏归来、夜晚高歌;
(2)救龙女得宝石 海力布救乡亲变成石头;
(3)地履其黄 前途似海 与国无疆 少年中国说 梁启超;
(4)孟姜女《孟母三迁》。
二、阅读与理解(13+12+5+10=40分)
9.阅读与理解。
圆明园的毁灭
①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②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③圆明园中,有的殿堂,也有_______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中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_______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_______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④圆明园  不但  建筑宏伟, 还  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⑤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三夜,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1)在第③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应选  B 
A.诗情画意 金碧辉煌 田园风光 玲珑剔透
B.金碧辉煌 玲珑剔透 田园风光 诗情画意
C.玲珑剔透 诗情画意 金碧辉煌 田园风光
D.金碧辉煌 玲珑剔透 诗情画意 田园风光
(2)在第④自然段的括号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3)用第⑤自然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笼罩”的另一义项“比喻某种气氛或局面”造句。
(4)第②③④自然段具体介绍了圆明园的  地理位置和组成  、 建筑风格和景物特色  、  收藏的历史文物  。
(5)“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中“闯”能换为“走”吗?为什么?
(6)第④自然段画线的句子在文中起到了  承上启下  的作用,读②③④自然段,你有什么感受?
【解答】(1)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诗情画意:富有诗画的意境与韵味,给人美感与想象空间,能引发情感共鸣。
金碧辉煌:形容色彩华丽夺目,光彩耀眼,常指建筑等宏伟壮观、奢华高贵。
田园风光:展现乡村自然质朴、宁静和谐的景色,有田野、山水等,让人感受自然之美与乡村韵味。
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巧细致、通彻透亮;也形容人聪明伶俐、心思敏锐。
结合文章第③自然段中的内容及词语意思可知,“殿堂”通常是高大华丽的,用“金碧辉煌”形容最为合适;“亭台楼阁”给人精致小巧的感觉,“玲珑剔透”能体现其精巧细致;“山乡村野”自然是充满自然质朴的气息,对应“田园风光”;而根据古代诗人的情感、意境等建造的景物,用“诗情画意”来描述恰当。
故选B。
(2)本题考查关联词。
第④自然段的括号中需要填写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语,以展现圆明园的建筑和收藏的丰富及珍贵。“建筑宏伟”和“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共同突出园林的价值,因此填写表示递进的关联词即可,比如:圆明园(不仅)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3)本题考查词语义项的理解与运用。
“笼罩”的这个义项是用一种抽象的事物去覆盖或充满某个范围,通常用于形容氛围、情绪等。造句中要体现其比喻义。
例如:考试失利的阴影一直笼罩在他的心头,让他整天都郁郁寡欢。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第②自然段“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可知,主要讲述了圆明园的地理位置和组成布局;
第③自然段“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中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可知,此段详细描述了圆明园的建筑风格多样,既有中式的各类景观,又有西洋景观;
第④自然段“圆明园(  )建筑宏伟,(  )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可知,该段落重点强调了圆明园不仅建筑宏伟,还收藏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
故第②③④自然段具体介绍了圆明园的位置与布局、建筑风格、文物收藏。
(5)本题考查分析字词的含义和作用。
结合文章第⑤自然段“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内容可知,这里的“闯”字体现了英法联军进入圆明园时的野蛮、粗暴和肆无忌惮,突出了他们的侵略性和破坏性;如果换成“走”字则显得比较平和、正常,无法表达出侵略者的残暴和对圆明园的践踏。所以不能换。
(6)本题考查句子理解及分析主旨情感。
这句话前半句“建筑宏伟”承接了上文对圆明园建筑风格多样、景观精美等建筑方面的描述,如第③自然段详细描写了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等各种精美的建筑;后半句“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则开启了下文对圆明园所藏文物丰富且珍贵的具体阐述,像第④自然段后续列举了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等。它将文章对圆明园的描述从建筑方面自然过渡到文物收藏方面,使文章的行文逻辑连贯流畅,结构更加紧凑,因此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结合文章第②③④自然段的内容可知,先描绘圆明园的宏伟与艺术精华,再写其被毁的惨状。所以阅读②③④自然段,能感受到圆明园曾经的辉煌与伟大。它规模宏大,建筑风格独特且融合了中外精华,还收藏了无数珍贵的文物,是一座举世无双的艺术宝库。同时也为它后来遭受的毁灭感到无比痛心和惋惜,对英法联军的侵略行径充满愤怒。
故答案为:
(1)B;
(2)不但 还;
(3)二战中,每个国家都笼罩在战争的阴霾中。
(4)地理位置和组成 建筑风格和景物特色 收藏的历史文物;
(5)不能将“闯”换为“走”,因为“闯”表示一种强行进入的意思,更能表现出英法联军的野蛮和残暴,而“走”则显得比较平淡,无法体现出侵略者的侵略行为。
(6)承上启下 我感受到圆明园是一座宏伟壮观的皇家园林,不仅建筑精美,而且收藏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然而,由于英法联军的侵略和破坏,这座瑰宝化为了灰烬,让人深感痛惜和愤慨。
10.阅读理解。
小王子(节选)
①第二个行星上住着一个爱慕虚荣的人。“喔哦!一个崇拜我的人来拜访了!这个爱慕虚荣的人一见到小王子,老远就叫喊起来。
②在那些爱慕虚荣的人眼里,别人都成了他们的(宠 崇)  崇  拜者。“你好!”小王子说道,大“你的帽子很奇怪。”“这是为了向人致意用的。”爱虚荣的人回答道,“当人们向我欢呼的时候,我就用帽子向他们致意。可惜,没有一个人经过这里。”
③小王子不解其意。说道:“啊?是吗?”
④爱虚荣的人向小王子建(意 议)  议  道:“你用一只手去拍另一只手。”
⑤小王子就拍起巴掌来。这位爱虚荣者就谦逊地举起帽子向小王子致意。
⑥小王子心想:“这比访问那位国王有趣。”于是他又拍起巴掌来。爱虚荣者又举起帽子来向他致意。
⑦小王子这样做了五分钟,之后对这种单调的把戏有点厌(卷 倦)  倦  了,说道:“要想叫你的帽子掉下来,该怎么做呢?”
⑧可是这回爱虚荣者听不进他的话、因为凡是爱虚荣的人只听得进赞美的话。他问小王子道:“你真的钦佩我吗?”“钦佩是什么意思?”“钦佩么,就是承认我是星球上最美的人、服饰最好的人,最富有的人,最聪明的人。”“可您是您星球上唯一的人呀!”“让我高兴吧、请你还是来钦佩我吧!
⑨小王子轻轻地耸了耸肩膀、说道:“我钦佩你,可是,这有什么能使你这样感兴趣的?”于是小王子就走开了。
⑩小王子在路上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 这些大人,可真古怪!  ”
(1)请用“√”在文中括号里选择合适的字。
(2)在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语句。
(3)给本文另拟一个题目: 一个虚荣人的探访; 
(4)这个爱慕虚荣的人有什么特殊爱好?你觉得这个人可笑吗?如果在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这样的人,你准备怎样劝勉他呢?
(5)本文主要抓住了  C  进行描写。
A.语言和神态
B.动作和神态
C.语言和动作
D.神态和心理
【解答】(1)本题考查同音字辨析组词。宠:宠爱;偏爱(多用于上对下)。崇:尊敬、钦佩、敬仰。在文中第②自然段中“在那些爱慕虚荣的人眼里,别人都成了他们的崇拜者”这句话里,描述的是爱慕虚荣的人希望别人对自己怀有尊敬、钦佩的感情,所以应该用“崇”字,“崇拜者”是一个常用的词语搭配,表示敬仰、佩服某人的人。意:想法、心思、含义等。议:讨论、商讨;评议。在文中第④自然段中“爱虚荣的人向小王子建道”这句话中,是说爱虚荣的人向小王子提出一种做法、一种可供参考的意见,所以这里应该用“议”字,“建议”即提出某种主张或办法让别人参考。卷:把片状的东西转成圆筒形;卷成圆筒形的东西。倦:疲劳;劳累。懈怠;厌烦。在文中第⑦自然段中“小王子这样做了五分钟,之后对这种单调的把戏有点厌了”这句话里,明显是说小王子对重复单调的动作产生了厌烦、疲倦的感觉,所以应该用“倦”字,“厌倦”就是对某种事物或行为感到厌烦、失去兴趣的意思。
(2)本题考查补充句子。通过阅读全文可知,小王子来到第二个行星,遇到了一个爱慕虚荣的人。这个人一心只想得到别人的钦佩和欢呼,让小王子通过拍手的方式来模拟他人对他的赞美,他便不断地举起帽子致意。小王子起初觉得这比访问那位国王有趣,但做了五分钟后就对这种单调的把戏感到厌倦了,并且对爱慕虚荣的人的想法和需求不太理解,认为他是星球上唯一的人,却还如此执着于被钦佩这件事有些不可思议。通过全文可知,小王子是一个纯真、善良、对世界充满好奇但又有着自己独立思考的孩子。他不理解成人世界中一些虚荣、无聊的行为和观念,在面对这些情况时会表现出困惑和淡淡的无奈。据此写出一句合适的语句即可。示例:小王子在路上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这些大人可真奇怪,就为了这么点事儿就高兴成这样,真搞不懂呀。”
(3)本题考查标题的拟写。文章讲述了小王子在第二个行星上遇到一个爱慕虚荣的人的经历。这个爱慕虚荣的人一心期待着别人的崇拜,让小王子通过拍手模拟他人的欢呼来满足自己被致意的需求,小王子起初觉得有趣,但很快就对这种单调的把戏感到厌倦,最后带着困惑不解离开了这个人。透过小王子与爱慕虚荣的人的相遇及互动,展现了成人世界中爱慕虚荣这一特点,并通过小王子的视角表达了对这种虚荣行为的困惑与不以为然,凸显了小王子纯真质朴的内心与成人世界虚荣现象的对比。可以直接点明遇到的人物及其突出特点,比如“《小王子与爱慕虚荣的人》”。这样的题目简洁明了,让读者一眼就能知道文章涉及的主要人物以及其中一人的关键特性,能够快速抓住文章的主要情节线索。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在文中第①、②自然段中,这个爱慕虚荣的人一见到小王子就老远叫喊,炫耀自己有一顶用于向人致意的帽子,并且迫不及待地让小王子通过拍手来模拟他人向他欢呼的场景,以便他能不断地举起帽子向小王子致意。从他的这些言行可以看出,他的特殊爱好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崇拜、欢呼和赞美,并且热衷于通过一些特定的行为(如用帽子向人致意)来回应这些他所认为的“荣耀时刻”,以此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根据对文章的理解和对文中人物行为的理解,结合自身的价值观和认知,对该人物作出主观的评价,判断其行为是否可笑即可。示例:这个人的行为确实有可笑之处。他所在的星球上明明只有他自己,却还如此执着地渴望得到别人的崇拜和赞美,并且煞有介事地准备了用于回应欢呼的帽子,还让小王子配合他做那些看似很滑稽的动作。在现实生活中面对类似虚荣的人时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以及对正确价值观的理解来提出合理的劝勉方式即可,可引导他关注生活中的真实情况,比如他自身的能力、品质、所做的实际事情等。告诉他只有真实地提升自己,做有意义的事情,才能获得真正长久的满足感。示例:我可能会这样劝勉他:“其实咱们生活里真正重要的是自己实实在在做了什么,你要是把精力都放在追求别人的夸奖上,可能就会错过很多真正能让自己成长的机会哦。”
(5)本题考查人物描写。文中通过大量的人物对话来展现情节和人物特点。比如第①自然段爱慕虚荣的人见到小王子时老远就叫喊“喔哦!一个崇拜我的人来拜访了!”,生动地表现出他爱慕虚荣、自认为人人都会崇拜他的心理。还有第②自然段他向小王子解释帽子用途时说“这是为了向人致意用的。当人们向我欢呼的时候,我就用帽子向他们致意。可惜,没有一个人经过这里。”以及后面问小王子“你真的钦佩我吗?”并阐述钦佩的含义等话语,都充分体现了他极度虚荣、渴望得到他人赞美和钦佩的性格特点。小王子也有不少语言描写,如他回应爱慕虚荣的人说“你的帽子很奇怪。”“钦佩是什么意思?”“我钦佩你,可是,这有什么能使你这样感兴趣的?”等,通过这些话语可以看出小王子的天真、单纯以及对爱慕虚荣者行为的不解。描写了小王子和爱慕虚荣者的一系列动作。如第⑤自然段“小王子就拍起巴掌来。这位爱虚荣者就谦逊地举起帽子向小王子致意。”这里通过小王子拍巴掌和爱慕虚荣者举帽子的动作,将两人在这场“互动”中的表现刻画出来,进一步展现出爱慕虚荣者享受他人“赞美”(以拍巴掌代替欢呼)的虚荣模样。还有“小王子这样做了五分钟,之后对这种单调的把戏有点厌倦了”,通过“做了五分钟”这个动作持续的描述,表现出小王子起初配合但后来感到厌倦的过程。在整个节选内容中,虽然也有一些对人物心理的简单呈现(如小王子心想“这比访问那位国王有趣。”)以及对神态的少许涉及,但主要还是通过丰富的语言对话和人物具体的动作来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的,所以主要抓住了语言和动作进行描写。故选:C。
故答案为:
(1)崇 议 倦;
(2)这些大人,可真古怪!
(3)一个虚荣人的探访;
(4)这个人的特殊爱好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崇拜和赞美。
我觉得这个人有些可笑,因为他过于追求虚荣,而实际上他并没有真正的成就和价值。
如果我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人,我会劝勉他不要过于追求虚荣,要脚踏实地,做出真正的成就和价值,才能获得别人的真正认可和尊重。
(5)C。
11.文言文阅读。
(季梁)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①,方②北面而持其驾③,告臣曰:‘吾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④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⑤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注释:①大行(háng):大路。②方:正在。③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④奚为:何为,做什么。⑤御者:车夫。
(1)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欲之楚。
②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2)①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内容,这个成语是  南辕北辙  。
②读了这则短文后,你受到什么启发?
【解答】(1)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①“吾欲之楚”中,“吾”的意思是我,“欲”的意思是想,“之”表达到,“楚”则指出国,因此,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想要去楚国。
②“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中,“良”的意思是良好,“非”的意思是不是,“之”指的是的,因此,这句话的意思是马虽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
(2)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和文章哲理。
①根据文章中的“臣曰:‘君之楚,将奚为④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⑤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可知,这里讲述了一个人要去楚国,偏偏向相反方向走的故事,因此这个故事可以用成语“南辕北辙”或“背道而驰”来概括。其中,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背道而驰比喻彼此方向与目标完全相反。也比喻背离正确的目标,朝相反的方向走。
②根据文章中“臣曰:‘君之楚,将奚为④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⑤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可知,文章讲述了一个人与目标背道而驰的故事,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目标的达成与努力的方向有关,如:办事情要选择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只要方向道路对头,就能充分发挥有利条件。办事情要选择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只要方向道路对头,就能充分发挥有利条件。相反地,如果方向道路错了,那么有利的条件就会转变为不利因素,起到相反的作用。意思对即可。
故答案为:
(1)①我想要去楚国。
②马虽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
(2)南辕北辙 要想达到预期的目标,必须认清努力方向。如果行动与目标完全相反,即使有许多优点和长处,也不一定能获得成功。
12.阅读。
民间故事
【材料一】
从前有座大山,人们都叫它马兰花山,因为每到春天,山上的马兰花就会盛开。马兰花淡蓝色的花瓣优雅地向四周伸展,黄色的花蕊镶嵌在花瓣中间,像金子,像宝石,又像天上闪着亮光的星星。马兰花是神奇的花,可以带给人们幸福。
这年春天来了,马兰花到了开放的季节。一大早,太阳还没有爬上来,叽叽喳喳的小鸟已经把马兰花山上的动物朋友们都唤醒了。大树爷爷身边聚集着小猴子、小兔子,还有领着小鹿的鹿妈妈,砍柴的王老爹唱着山歌上山了,大家都等着看山崖上那朵马兰花的绽放。
(选自中国民间故事《马兰花》,有删改)
【材料二】
燃烧的火焰果然把怪物吸引过来了。不过,怪物也发现了藏在大树上的母子俩,它站在树下盯着母子俩,兴奋地说:“我还以为我把周围的人都吃了,没想到漏了你们两个。我今天就要把你们都吃了。”
男孩毫不畏惧地说:“那就要看你的本事了。”
怪物很生气,就开始用手拍打树干,大树晃晃悠悠,看起来马上就要倒了。男孩镇定地拿出弓箭,瞄准怪物开始放箭,每一箭都射中怪物的要害。
(选自非洲民间故事《吃人的怪物和勇敢的孩子》,有删改)
【材料三】
“好啊,老舅,你们挂着的几条羊腿真呱呱叫!不过,你们不该挂出来给人看到。万一偷东西的,一下子来了,一下子又走了,你们跟羊腿,就算再见啦!再说,有什么朋友呀,亲戚呀,想要一片尝尝,总得给吧。”
“外甥,谁要能偷走这几条羊腿,算他有本事!更不要说开口来要了,谁要也不给!”
“说得对!”列那狐顺着大灰狼的语气,“可是你那么善良,心肠一软,就会去割一片,再割一片,一片又一片,羊腿就分完了,还能给自己剩下什么呢?我要是你,就把羊腿藏在谁也找不到的地方,想吃的时候就跑去吃一通,对别人就说羊腿被偷走啦!不过,你们爱怎么办就怎么办,你们比我这可怜的狐狸要聪明得多!”
说罢,狐狸就告辞了。
其实,他没走远,拣一丛矮树躲了起来。等天黑透了,才偷偷溜出来,踩着小碎步,靠近大灰狼家的门口。侧耳一听,全家都已鼾声如雷。
列那狐屏息静气,悄没声儿地轻轻跳上屋顶,在挂羊腿的地方扒开茅草,解开吊绳,把羊腿提回了家。
(选自法国民间故事《列那狐的故事》,有删改)
(1)上面三则材料选自不同地区的民间故事。请你阅读这三则材料,更适合歌颂勤劳、善良的美好品质的材料是  A  。
A.材料一
B.材料二
C.材料三
D.材料一和材料二
(2)默读短文,回答下面问题。
①马兰花淡蓝色的花瓣优雅地向四周伸展,黄色的花蕊镶嵌在花瓣中间,像金子,像宝石,又像天上闪着亮光的星星。(三个“像”字突出了什么?)
 马兰花蕊的美丽神奇。 
②男孩镇定地拿出弓箭,瞄准怪物开始放箭,每一箭都射中怪物的要害。(这是对男孩的什么描写?可以让你感受到什么?)
 动作描写;写出了男孩儿的机智、聪敏。 
(3)材料二中的小男孩,本来可以选择跟母亲躲藏起来,但是却冒着危险点燃火堆,把怪物引出山洞。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开的意义是  B  。
A.怪物也没有什么可怕的。
B.向人们宣扬,为了更多人的生命安全和幸福,应不惧邪恶,勇敢斗争。
C.不能像小男孩那样蛮干。
D.很早以前,可能真有吃人的怪物。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三的主要内容。  列那狐花言巧语,想尽办法要吃到羊腿。 
(5)通过以上材料,你能总结一下民间故事的特点吗?请你试着写一下。
① 情节生动。 
② 想象丰富。 
③ 能够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材料一内容选自中国民间故事《马兰花》,故事告诉我们无论环境如何艰难,我们都要勤劳善良。故选A。
(2)本题考查文章句子的理解和人物描写手法。①马兰花淡蓝色的花瓣优雅地向四周伸展,黄色的花蕊镶嵌在花瓣中间,像金子,像宝石,又像天上闪着亮光的星星。句子才用了比喻的写法,把马兰花黄色的花蕊分别比作金子、宝石、闪着亮光的星星。三个像字突出了马兰花蕊的美丽神奇。句子②男孩镇定地拿出弓箭,瞄准怪物开始放箭,每一箭都射中怪物的要害。中的”拿、瞄准、放箭、射中“都是是表示动作的词语,这是对男孩的动作描写。可以感受到男孩的机智、聪敏。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仔细阅读材料二,结合内容“男孩毫不畏惧地说:‘那就要看你的本事了’”“男孩镇定地拿出弓箭,瞄准怪物开始放箭,每一箭都射中怪物的要害”可知故事向人们宣扬,为了更多生命的安全和幸福,应不怕邪恶,勇敢斗争。故选B。
(4)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仔细阅读材料三,结合第一自然段内容“好啊,老舅,你们挂着的几条羊腿真呱呱叫!不过,你们不该挂出来给人看到。一偷东西的,一下子来了,一下子又走了,你们跟羊腿,就算再见啦!再说,有什么朋友呀,亲戚呀,想要一片尝尝,总得给吧”可知写了列那狐的目的是想要一点肉吃。结合第三自然段内容“‘说得对!’列那狐顺着大灰狼的口气”可知,第二次说话的目的是奉承舅舅,让他失去警惕。故可以据此概括为:列那狐花言巧语,想尽办法要吃到羊腿。
(5)本题考查民间故事的特点,民间故事的特点主要有:①贴近生活:民间故事,这种文体产生的时代晚于神话和传说,它是人成为客观世界的主宰之后产生并长期存在的文体。故事的内容虽有不同程度的幻想成分,但都着眼于、立足于现实生活,其主题、角色与主要情节都符合故事传播时的生活逻辑。②泛指性:一般指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故事的主人公姓名往往是含糊的、不确定的。故事的叙述注重关键性情节的交代,而不做面面俱到的细节描述。故事的趣味性、吸引力也主要在情节的生动性上。有浮生萦云(故事篇)。这点是故事区别于传说的主要特征。传说总是尽力把情节落实到确定的人、事、物上,尽管那情节是虚构的。③类型化:民间故事,作为一种集体创作,在情节、主题、人物等方面有显著的类型化倾向。主题的类型化指许多故事表达同样的主题,如表达生活变富或弱者获胜的愿望,对于机智善辩的赞扬、对于愚蠢呆笨的讽刺等。④故事情节生动,吸引阅读兴趣。⑤能够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
故答案为:
(1)A;
(2)①马兰花蕊的美丽神奇②动作描写 写出了男孩儿的机智、聪敏;
(3)B;
(4)列那狐花言巧语,想尽办法要吃到羊腿;
(5)情节生动;想象丰富;能够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
三、习作与表达(30分)
13.习作。
题目:听,记忆中的____声
从稚嫩可爱的一年级一路走来,每天都有各种声音与我们相伴听,那风声雨声、蝉鸣鸟语……大自然的声音多么奇妙;听,那歌声书声、笑声哭声……生活中的声音多么美好;听,亲人朋友的安慰、鼓励、批评、加油……这是童年的音符、童年的歌。
声音里,有你的经历,有你的故事。请将题目“听,记忆中的____声”补充完整,写一篇作文。
习作要求:(1)语句要通顺,叙述有条理,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2)文中不出现真实的班级和姓名。(3)书写规范。(4)不少于400字。
【解答】范文:
听,记忆中的叫卖声
在我的记忆深处,有一种声音总是能唤起我对童年的美好回忆,那就是街头的叫卖声。
小时候,我住在一个充满烟火气的小镇上。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青石板路上,叫卖声就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奏响了小镇一天的生活乐章。
“卖豆腐嘞——新鲜的豆腐——”那悠长的声音,拖着长长的尾音,仿佛能穿透小镇的每一条小巷。卖豆腐的大叔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后座上驮着两大板白白嫩嫩的豆腐。每当听到这个声音,奶奶就会拿着碗,带着我去买豆腐。大叔总是笑眯眯地用刀熟练地切下一块豆腐,那豆腐颤巍巍的,就像刚睡醒的小娃娃。
还有那“卖糖葫芦喽——又大又甜的糖葫芦——”的叫卖声。卖糖葫芦的是一位老爷爷,他的糖葫芦插在一个大大的稻草棒上,一颗颗山楂裹着晶莹剔透的糖衣,在阳光下闪烁着诱人的光芒。老爷爷的叫卖声清脆响亮,我总是经不住诱惑,缠着妈妈给我买。咬一口糖葫芦,酸酸甜甜的味道在口中散开,那叫卖声似乎也变得更加甜蜜了。
午后,“收废品喽——旧报纸、旧瓶子——”的声音传来。收废品的人骑着三轮车,车上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废品。孩子们会把家里积攒的旧瓶子、旧报纸拿出来卖掉,换几个零花钱去买小零食。
这些叫卖声,是小镇生活的一部分,它们承载着我童年的欢乐、期待和小小的满足。如今,我已经离开了小镇,但每当我在城市的喧嚣中静下心来,那些记忆中的叫卖声就会在耳边响起,带我回到那个充满温暖和烟火气的童年小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