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线段长短的比较 课件(共28张PPT)湘教版2025-2026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2线段长短的比较 课件(共28张PPT)湘教版2025-2026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4.2.2 线段长短的比较教学幻灯片分页内容
第 1 页:标题页
标题:4.2.2 线段长短的比较
副标题: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
日期:[授课日期]
第 2 页:复习回顾
问题 1:线段有哪些特征?(有 2 个端点,不能延伸,长度可以测量。)
问题 2:如何表示一条线段?(用两个端点的大写字母表示,如线段 AB;或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线段 a。)
问题 3:直线的基本事实是什么?(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引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比较物体的长短,比如比较两根铅笔的长度、两条绳子的长短等。对于线段,我们如何比较它们的长短呢?本节课将学习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
第 3 页:情境引入
展示图片:两根不同长度的铅笔、两条不同长度的绳子、黑板上画出的两条线段。
提问:如何比较这两根铅笔的长短?如何比较黑板上两条线段的长短?
引导思考:可以把它们的一端对齐,看另一端的位置;也可以用尺子分别测量它们的长度,再进行比较。
引入: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和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类似,主要有叠合法和度量法两种,本节课我们将详细学习这两种方法。
第 4 页: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比较线段长短的两种方法 —— 叠合法和度量法;理解线段中点的概念,能运用中点的性质解决简单问题;了解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在解决线段长短比较和中点相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第 5 页: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 —— 叠合法
定义内容:把两条线段的一个端点重合,另一个端点落在同一条直线上,根据另一个端点的位置关系来比较线段的长短,这种方法叫做叠合法。
操作步骤:
将线段 AB 和线段 CD 的一个端点 A 和 C 重合。
使线段 AB 和线段 CD 落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点 B 和点 D 在重合端点的同侧。
观察另一个端点的位置:
若点 B 与点 D 重合,则线段 AB 等于线段 CD,记作 AB = CD。
若点 B 在线段 CD 上,则线段 AB 小于线段 CD,记作 AB < CD。
若点 B 在线段 CD 的延长线上,则线段 AB 大于线段 CD,记作 AB > CD。
图形展示:用示意图展示三种情况的叠合过程,清晰呈现比较结果。
第 6 页: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 —— 度量法
定义内容: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出两条线段的长度,再根据长度数值的大小来比较线段的长短,这种方法叫做度量法。
操作步骤:
用刻度尺的 0 刻度线对准线段的一个端点(如线段 AB 的端点 A)。
读出线段另一个端点(如点 B)对应的刻度值,这个刻度值就是线段的长度(如 AB = 5cm)。
用同样的方法测量出另一条线段的长度(如 CD = 3cm)。
比较两个长度数值的大小:因为 5cm > 3cm,所以 AB > CD。
注意事项:测量时要确保刻度尺与线段重合,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若刻度尺分度值为 1mm,则估读到 0.1mm)。
第 7 页:叠合法与度量法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操作方式:叠合法是通过将线段重合直接比较,不需要测量工具;度量法是通过测量长度数值进行比较,需要刻度尺等测量工具。
结果呈现:叠合法得到的是线段长短的相对关系(大于、小于或等于);度量法得到的是具体的长度数值,再通过数值比较长短。
联系:
两种方法都能比较出线段的长短。
叠合法是比较线段长短的基本方法,度量法是叠合法的量化表示。
适用场景:叠合法适用于可以移动或在同一平面内的线段比较;度量法适用于需要知道具体长度的线段比较。
第 8 页:线段的和、差、倍、分
线段的和:如图,点 C 在线段 AB 的延长线上,若 AC = AB + BC,则线段 AC 是线段 AB 与线段 BC 的和,记作 AC = AB + BC。
线段的差:如图,点 C 在线段 AB 上,若 AB = AC + CB,则线段 AC 是线段 AB 与线段 CB 的差,记作 AC = AB - CB;线段 CB 是线段 AB 与线段 AC 的差,记作 CB = AB - AC。
线段的倍:如图,点 B 是线段 AC 的中点,点 C 是线段 AD 的中点,则 AD = 2AC = 4AB,即线段 AD 是线段 AC 的 2 倍,是线段 AB 的 4 倍。
线段的分:如图,点 C 是线段 AB 的三等分点,则 AC = \(\frac{1}{3}\)AB,CB = \(\frac{2}{3}\)AB,即线段 AC 是线段 AB 的三分之一,线段 CB 是线段 AB 的三分之二。
图形展示:每种关系配以示意图,标注线段之间的关系。
第 9 页:线段中点的概念
定义内容: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
几何语言:若点 M 是线段 AB 的中点,则 AM = MB = \(\frac{1}{2}\)AB,或 AB = 2AM = 2MB。
图形表示:画出线段 AB,标注中点 M,明确 AM 和 MB 的长度关系。
生活实例:一根绳子的中点把绳子分成两段等长的绳子;一根木棒的中点到两端的距离相等。
第 10 页:例题讲解 1—— 比较线段长短
例 1:如图所示(展示两条线段 AB 和 CD),用叠合法和度量法比较它们的长短。
解析:
叠合法:将点 A 与点 C 重合,使 AB 和 CD 在同一直线上,点 B 和点 D 在同侧。观察发现点 B 在线段 CD 的延长线上,所以 AB > CD。
度量法:用刻度尺测量得 AB = 4.5cm,CD = 3.2cm。因为 4.5cm > 3.2cm,所以 AB > CD。
结论:两种方法比较结果一致,AB > CD。
第 11 页:例题讲解 2—— 线段中点的应用
例 2:已知线段 AB = 10cm,点 M 是线段 AB 的中点,点 N 是线段 AM 的中点,求线段 MN 的长度。
解析:
步骤 1:根据中点定义,点 M 是 AB 的中点,所以 AM = \(\frac{1}{2}\)AB = \(\frac{1}{2}\)×10 = 5cm。
步骤 2:点 N 是 AM 的中点,所以 AN = \(\frac{1}{2}\)AM = \(\frac{1}{2}\)×5 = 2.5cm。
步骤 3:线段 MN = AM - AN = 5 - 2.5 = 2.5cm,或 MN = \(\frac{1}{2}\)AM = 2.5cm。
图形辅助:画出线段 AB,标注中点 M 和 AM 的中点 N,直观呈现各线段长度关系。
结论:线段 MN 的长度为 2.5cm。
第 12 页:例题讲解 3—— 线段的和差计算
例 3:如图,线段 AB = 8cm,线段 BC = 3cm,点 C 在线段 AB 上,求线段 AC 的长度。若点 C 在线段 AB 的延长线上,线段 AC 的长度又是多少?
解析:
情况 1:点 C 在线段 AB 上。根据线段的差,AC = AB - BC = 8 - 3 = 5cm。
情况 2:点 C 在线段 AB 的延长线上。根据线段的和,AC = AB + BC = 8 + 3 = 11cm。
图形展示:分别画出两种情况的示意图,明确点 C 的位置和线段之间的关系。
结论:点 C 在线段 AB 上时,AC = 5cm;点 C 在线段 AB 延长线上时,AC = 11cm。
第 13 页:课堂活动 —— 动手操作比较线段长短
活动内容: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若干条不同长度的线段模型(或用纸条代替)和刻度尺。
任务 1:用叠合法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并记录比较结果。
任务 2:用度量法测量出这些线段的长度,按长短顺序排列。
任务 3:找出其中一条线段的中点,用尺子验证中点是否把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的线段。
活动目的: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线段长短比较方法和中点概念的理解。
第 14 页:课堂练习 1
练习 1:填空题
(1)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有______和______。
(2)若点 M 是线段 AB 的中点,AB = 12cm,则 AM = ______cm,BM = ______cm。
(3)如图,点 C 在线段 AB 上,AC = 5cm,CB = 3cm,则 AB = ______cm。
练习 2: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线段 AB > CD,则点 A 一定在线段 CD 的延长线上
B. 线段的中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
C. 用度量法比较线段长短时,所得数值越大,线段越短
D. 叠合法比较线段长短时,必须将两条线段的两个端点都重合
(2)已知线段 AB = 6cm,点 C 是线段 AB 上一点,AC = 2cm,则 BC 的长度是( )
A. 2cm B. 4cm C. 6cm D. 8cm
第 15 页:课堂练习 2
练习 3:已知线段 AB = 16cm,点 C 是线段 AB 上一点,且 AC = 10cm,点 D 是线段 AC 的中点,点 E 是线段 CB 的中点,求线段 DE 的长度。
练习 4:如图所示(展示图形),已知点 O 是线段 AB 的中点,点 C 是线段 AO 的中点,若 CO = 2cm,求线段 AB 的长度。
第 16 页:易错点提醒
用叠合法比较线段长短时,未将两条线段的端点重合在同一点,或未使它们落在同一条直线上,导致比较结果错误。
对线段中点的概念理解不清,错误地认为中点到线段某一端点的距离等于线段的长度(正确应为中点到两端点的距离相等,且等于线段长度的一半)。
在计算线段的和、差时,未明确点的位置关系(如点在线段上还是延长线上),导致漏解或错解。
测量线段长度时,刻度尺的 0 刻度线未对准线段的端点,或读数时视线不垂直,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
用几何语言描述线段关系时,表述不规范,如将 “点 M 是线段 AB 的中点” 写成 “AM = AB”(正确应为 AM = MB 或 AB = 2AM)。
第 17 页: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比较线段长短的两种方法:叠合法(将端点重合,看另一端位置)和度量法(测量长度数值比较)。
理解了线段中点的概念:把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中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即 AM = MB = \(\frac{1}{2}\)AB。
掌握了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并能运用这些关系解决简单的线段计算问题。
通过动手操作和例题练习,提高了比较线段长短和解决相关计算问题的能力。
第 18 页:作业布置
基础作业:教材第 [X] 页练习三十三第 1、2、3 题。
提高作业:
(1)已知线段 AB = 9cm,点 C 在 AB 的延长线上,且 BC = 3cm,点 D 是线段 AC 的中点,求线段 AD 的长度。
(2)如图所示(教材图),点 B 在线段 AC 上,点 M 是 AB 的中点,点 N 是 AC 的中点,若 MN = 2cm,求 BC 的长度。
拓展作业:画一条线段,用直尺和圆规作出它的中点(不使用刻度尺测量),并说明作图依据。
2025-2026学年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4.2.2线段长短的比较
第4章 图形的认识
a
i
T
u
j
m
i
a
N
g
新课导入
观察讨论
观察这三组图形,你能比较出每组图形中线段的长短吗?
(1)
(2)
(3)
a
b
a
b
a
b
三组图形中,每组的线段a和线段b长度均相等.
眼见未必为实
探索新知
A
B
C
D
AB=1.9cm
CD=3.4cm
①用刻度尺测量
AB<CD
(度量法)
怎样比较图中的线段AB,CD的长短呢?
A
B
C
D
说一说
②把其中一条线段移到另一条上作比较
A
B
C
D
(A)
B
AB<CD
线段AB的长度记作AB或|AB|.
为简便起见,本教材把线段AB的长度记作AB;一般可从上下文区分AB表示的是线段还是线段AB的长度.
(叠合法)
用圆规截取的方法比较线段AB和CD的长短,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图形 线段AB与CD的关系 记做
C
D
A
B
AB小于CD
AB<CD
C
D
A
B
AB等于CD
AB=CD
C
D
A
B
AB大于CD
AB>CD
A
B
C
AC=AB+BC
BC=AC-AB
如图,点 C 落在线段 AB 的延长线(即以 B 为端点,方向为A到 B 的射线)上,则线段AC 是线段AB 与线段 BC的和,记作 AC=AB + BC,线段 BC 是线段 AC 与线段 AB 的差,记作 BC=AC-AB.
杭州湾跨海大桥是跨越杭州湾的便捷通道. 大桥北起嘉兴市,跨越宽阔的杭州湾海域后止于宁波市,全长36km. 大桥建成后宁波至上海间的陆路距离缩短了约120km. 这是什么原理?
议一议
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作这两点的距离.
线段AB最短
例1
如图,已知线段a,借助圆规和直尺作一条线段使它等于2a.
a
A
D
B
C
线段AC就是所求作的线段
AB=BC
中点
= AC
尺规作图
若点B在线段AC上,且把线段AC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B与BC,这时B叫作线段AC的中点.
A
B
C
B是线段AC的中点.
几何语言:
∵B是线段AC的中点
∴ AB=BC= AC
反之也成立:
∵AB=BC= AC
∴B是线段AC的中点
你能试着画出线段的三等分点,四等分点吗?
练一练
1.如图,在直线上有A,B,C三点,AB=4 cm,BC=3 cm,如果O是线段AC的中点,求线段OB的长度.
解:∵AB=4cm,BC=3cm,
∴AC=AB+BC=7cm.
∵点O是线段AC的中点,
∴OC=AC=3.5cm,
∴OB=OC-BC=3.5-3=0.5cm.
A
B
O
C
计算线段长度的一般方法:
① 逐段计算:求线段的长度,主要围绕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展开. 若每一条线段的长度均已确定,所求问题可迎刃而解.
② 整体转化:巧妙转化是解题关键.首先将线段转化为两条线段的和,然后再通过线段的中点的等量关系进行替换,将未知线段转化为已知线段.
如图,已知线段a,b(a>b),作一条线段使它等于a-b.
例2
a
b
C
B
A
线段BC就是所求作的线段
课堂练习
【教材P158页 练习第1题】
1.用圆规截取的方法比较图中下列两组线段的大小:
(1)AC和AB;
(2)BC和AB.
A
C
B
AC<AB
BC<AB
【教材P158页 练习第2题】
2.如图,线段AB=6,C是AB的中点,D是AC的中点,求线段AC,AD的长.
A
D
C
B
3.如图,已知线段a,b,作一条线段使它等于a+b(只要求作出图形,不要求写作法).
a
b
A
F
B
C
线段AC就是所求作的线段
【教材P158页 练习第3题】
4. 如图所示,直线 MN 表示一条铁路,铁路两旁各有一点 A 和B,表示两个工厂. 要在铁路上建一货站,使它到两厂距离之和最短,这个货站应建在何处?
A
B
N
M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O
货站应建在O处.
1. 如图,, 两点之间的距离指的是( )
C
(第1题)
A. 线段
B. 线段与线段 的长度之和
C. 线段 的长度
D. 线段与线段 的长度之差
返回
(第2题)
2. 如图,围绕在正方形四周的四条线段 ,
,, 中,长度最长的是( )
D
A. B. C. D.
返回
3. 若,,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线
段,,则线段 的长是( )
D
A. B.
C. 或 D. 或
【点拨】若点在点 左侧,则
;若点在点 右侧,则
.综上,线段的长为
或 .
返回
4. [2025温州期末]如图,延长线段至点 ,使
.若恰好为线段的中点,且 ,则线
段 的长度是( )
(第4题)
B
A. B.
C. D.
5. ,,是平面上的三点,, ,那
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A. 点一定在直线外 B. 点在线段 上
C. 点可能在线段上 D. 点不能在线段 上
返回
6. [2025杭州月考]如图,已知点为线段的中点,点
为线段的中点,现给出下列结论: ,
,, ,其中
正确的结论是( )
(第6题)
A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②③
7. 长沙市烈士公园是长沙最大的公园,纪
念区以1958年建成的烈士塔为中心,周围环绕着松树,显得
庄严雄伟.彭老师带着同学研学时发现从山脚一点 到烈士塔
底部一点 ,沿楼梯直行和沿左边弯曲的盘山公路走相比,
缩短了行走的路程,其中蕴含的数学道理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
两点之间,线
段最短
返回
比较线段的长短
方法
基本事实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尺规作图
中点
两点之间的距离
线段的和差
度量法
叠合法
必做作业: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选做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