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特征 课件(共20张PPT)2025-2026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特征 课件(共20张PPT)2025-2026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2024)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3.2.2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特征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不同位置的点具有不同的坐标特征,这些特征是我们通过坐标研究图形性质的重要依据。上一节我们初步了解了象限和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点,本节将系统梳理各类点的坐标规律,包括对称点、特殊直线上的点以及距离关系等,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坐标与位置的对应关系。
一、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
平面直角坐标系被 x 轴和 y 轴分为四个象限,每个象限内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的符号具有明确的规律,这是判断点所在象限的核心依据:
象限
横坐标符号
纵坐标符号
坐标形式
第一象限
正(+)
正(+)
\((+, +)\)
第二象限
负(-)
正(+)
\((-, +)\)
第三象限
负(-)
负(-)
\((-, -)\)
第四象限
正(+)
负(-)
\((+, -)\)
(一)特征应用
根据象限内点的坐标符号特征,我们可以:
判断已知坐标的点所在的象限;
由点所在的象限确定其横、纵坐标的符号范围。
(二)例题解析
例 1:判断下列各点所在的象限:
(1)\(A(5, 3)\);(2)\(B(-2, 4)\);(3)\(C(-1, -6)\);(4)\(D(7, -2)\)。
解:
(1)点\(A\)的横坐标为正,纵坐标为正,符合第一象限\((+, +)\)的特征,因此点\(A\)在第一象限。
(2)点\(B\)的横坐标为负,纵坐标为正,符合第二象限\((-, +)\)的特征,因此点\(B\)在第二象限。
(3)点\(C\)的横坐标为负,纵坐标为负,符合第三象限\((-, -)\)的特征,因此点\(C\)在第三象限。
(4)点\(D\)的横坐标为正,纵坐标为负,符合第四象限\((+, -)\)的特征,因此点\(D\)在第四象限。
例 2:已知点\(P(m + 1, 2m - 3)\)在第二象限,求\(m\)的取值范围。
解:
因为点\(P\)在第二象限,所以横坐标为负,纵坐标为正,可列出不等式组:\(
\begin{cases}
m + 1 < 0 \\
2m - 3 > 0
\end{cases}
\)
解第一个不等式:\(m + 1 < 0 \Rightarrow m < -1\);
解第二个不等式:\(2m - 3 > 0 \Rightarrow 2m > 3 \Rightarrow m > \frac{3}{2}\)。
此时不等式组无解,说明不存在这样的\(m\)使点\(P\)在第二象限。
二、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征
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其坐标具有特殊的简化形式:
(一)x 轴上的点
x 轴上任意一点的纵坐标为 0,横坐标可以是任意实数,坐标形式为\((x, 0)\)。例如:
点\((3, 0)\)在 x 轴正半轴上;
点\((-2, 0)\)在 x 轴负半轴上;
原点\((0, 0)\)是 x 轴和 y 轴的交点。
(二)y 轴上的点
y 轴上任意一点的横坐标为 0,纵坐标可以是任意实数,坐标形式为\((0, y)\)。例如:
点\((0, 5)\)在 y 轴正半轴上;
点\((0, -4)\)在 y 轴负半轴上。
(三)例题解析
例 3:判断下列各点是否在坐标轴上,若在,指出在哪个坐标轴上:
(1)\(M(0, 6)\);(2)\(N(3, 0)\);(3)\(P(-2, 5)\);(4)\(Q(0, 0)\)。
解:
(1)点\(M\)的横坐标为 0,纵坐标不为 0,因此点\(M\)在 y 轴上。
(2)点\(N\)的纵坐标为 0,横坐标不为 0,因此点\(N\)在 x 轴上。
(3)点\(P\)的横坐标和纵坐标都不为 0,因此点\(P\)不在坐标轴上(在第二象限)。
(4)点\(Q\)的横坐标和纵坐标都为 0,因此点\(Q\)是坐标原点,在 x 轴和 y 轴的交点处。
例 4:已知点\(A(a - 1, 5)\)在 y 轴上,求\(a\)的值。
解:
因为点\(A\)在 y 轴上,所以其横坐标为 0,即:\(a - 1 = 0 \Rightarrow a = 1\)。
三、对称点的坐标特征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对称关系包括关于 x 轴对称、关于 y 轴对称和关于原点对称三种,每种对称关系对应着特定的坐标变换规律。
(一)关于 x 轴对称
特征:两个点关于 x 轴对称时,它们的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坐标变换:若点\(P(x, y)\)关于 x 轴对称的点为\(P_1\),则\(P_1(x, -y)\)。
例如,点\((2, 3)\)关于 x 轴对称的点为\((2, -3)\);点\((-1, -4)\)关于 x 轴对称的点为\((-1, 4)\)。
(二)关于 y 轴对称
特征:两个点关于 y 轴对称时,它们的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坐标变换:若点\(P(x, y)\)关于 y 轴对称的点为\(P_2\),则\(P_2(-x, y)\)。
例如,点\((3, 5)\)关于 y 轴对称的点为\((-3, 5)\);点\((-2, -6)\)关于 y 轴对称的点为\((2, -6)\)。
(三)关于原点对称
特征: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也互为相反数。
坐标变换:若点\(P(x, y)\)关于原点对称的点为\(P_3\),则\(P_3(-x, -y)\)。
例如,点\((4, 2)\)关于原点对称的点为\((-4, -2)\);点\((-1, 3)\)关于原点对称的点为\((1, -3)\)。
(四)例题解析
例 5:已知点\(A(3, -5)\),分别求出它关于 x 轴、y 轴和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
解:
点\(A\)关于 x 轴对称的点: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变为相反数,即\((3, 5)\)。
点\(A\)关于 y 轴对称的点: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变为相反数,即\((-3, -5)\)。
点\(A\)关于原点对称的点:横、纵坐标都变为相反数,即\((-3, 5)\)。
例 6:已知点\(P(a, b)\)关于 y 轴对称的点是\(Q(-2, 3)\),求\(a\)和\(b\)的值。
解:
因为点\(P(a, b)\)关于 y 轴对称的点是\(Q(-2, 3)\),根据关于 y 轴对称的坐标特征 “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同”,可得:\(a = 2\)(\(a\)与\(-2\)互为相反数),\(b = 3\)(纵坐标相同)。
四、特殊直线上点的坐标特征
除了坐标轴,平面内还有一些特殊直线(如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象限角平分线等),这些直线上的点也具有独特的坐标特征。
(一)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
平行于 x 轴的直线:直线上所有点的纵坐标都相等,横坐标可以是任意实数。
一般形式:\(y = k\)(\(k\)为常数)。例如,直线\(y = 4\)上的点的坐标可表示为\((x, 4)\),如\((1, 4)\)、\((-3, 4)\)等。
平行于 y 轴的直线:直线上所有点的横坐标都相等,纵坐标可以是任意实数。
一般形式:\(x = h\)(\(h\)为常数)。例如,直线\(x = -2\)上的点的坐标可表示为\((-2, y)\),如\((-2, 5)\)、\((-2, -1)\)等。
(二)象限角平分线
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直线上任意一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相等,即\(x = y\)。
坐标形式:\((a, a)\)(\(a\)为任意实数)。例如,点\((3, 3)\)、\((-2, -2)\)都在这条直线上。
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直线上任意一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即\(x = -y\)(或\(x + y = 0\))。
坐标形式:\((a, -a)\)(\(a\)为任意实数)。例如,点\((2, -2)\)、\((-5, 5)\)都在这条直线上。
(三)例题解析
例 7:已知点\(M(2, m)\)在直线\(y = 3\)上,求\(m\)的值;已知点\(N(n, -4)\)在直线\(x = -1\)上,求\(n\)的值。
解:
因为点\(M(2, m)\)在直线\(y = 3\)上,而直线\(y = 3\)上所有点的纵坐标都为 3,所以\(m = 3\)。
因为点\(N(n, -4)\)在直线\(x = -1\)上,而直线\(x = -1\)上所有点的横坐标都为 - 1,所以\(n = -1\)。
例 8:判断点\(A(5, 5)\)、\(B(-3, 3)\)、\(C(2, -2)\)分别在哪些象限角平分线上。
解:
点\(A\)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相等(\(5 = 5\)),因此点\(A\)在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
点\(B\)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3 = -3\),即\(x = -y\)),因此点\(B\)在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
点\(C\)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2 = -(-2)\),即\(x = -y\)),因此点\(C\)在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
五、点到坐标轴及原点的距离
(一)点到坐标轴的距离
平面内任意一点\(P(x, y)\)到坐标轴的距离与它的坐标密切相关:
点\(P\)到 x 轴的距离 = 纵坐标的绝对值 = \(|y|\);
点\(P\)到 y 轴的距离 = 横坐标的绝对值 = \(|x|\)。
(二)点到原点的距离
点\(P(x, y)\)到坐标原点\(O(0, 0)\)的距离可以通过勾股定理计算:\(
PO = \sqrt{x^2 + y^2}
\)
例如,点\((3, 4)\)到原点的距离为\(\sqrt{3^2 + 4^2} = \sqrt{9 + 16} = \sqrt{25} = 5\)。
(三)例题解析
例 9:已知点\(P(-3, 4)\),求:
(1)点\(P\)到 x 轴的距离;
(2)点\(P\)到 y 轴的距离;
(3)点\(P\)到原点的距离。
解:
(1)点\(P\)到 x 轴的距离为纵坐标的绝对值,即\(|4| = 4\)。
(2)点\(P\)到 y 轴的距离为横坐标的绝对值,即\(|-3| = 3\)。
(3)点\(P\)到原点的距离为\(\sqrt{(-3)^2 + 4^2} = \sqrt{9 + 16} = \sqrt{25} = 5\)。
例 10:已知点\(Q(x, y)\)到 x 轴的距离是 2,到 y 轴的距离是 5,求点\(Q\)的坐标。
解:
点\(Q\)到 x 轴的距离是 2,因此\(|y| = 2 \Rightarrow y = 2\)或\(y = -2\);
点\(Q\)到 y 轴的距离是 5,因此\(|x| = 5 \Rightarrow x = 5\)或\(x = -5\);
组合可得点\(Q\)的坐标可能为:\((5, 2)\)、\((5, -2)\)、\((-5, 2)\)、\((-5, -2)\)。
六、常见误区
对称点坐标记忆混淆:混淆关于 x 轴、y 轴和原点对称的坐标变换规律,例如将点\((x, y)\)关于 x 轴对称的点误记为\((-x, y)\),而正确应为\((x, -y)\)。
象限角平分线特征颠倒:错误认为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满足\(x = -y\),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满足\(x = y\),实际应相反。
距离与坐标符号混淆:计算点到坐标轴的距离时,错误地保留坐标的符号,例如将点\((-4, 5)\)到 y 轴的距离算为 - 4,而正确结果应为\(|-4| = 4\)。
忽略多解情况:在已知距离求坐标时,忘记考虑坐标的正负性导致漏解。例如,点到 x 轴距离为 3 时,纵坐标可能是 3 或 - 3,而非仅 3。
特殊直线方程理解错误:将平行于 x 轴的直线\(y = k\)误理解为横坐标为 k,或将平行于 y 轴的直线\(x = h\)误理解为纵坐标为 h。
七、课堂总结
象限内点:坐标符号具有明确规律,第一象限\((+, +)\)、第二象限\((-, +)\)、第三象限\((-, -)\)、第四象限\((+, -)\)。
坐标轴上点:x 轴上点的纵坐标为 0\((x, 0)\),y 轴上点的横坐标为 0\((0, y)\),原点坐标为\((0, 0)\)。
对称点:
关于 x 轴对称:\((x, y) \leftrightarrow (x, -y)\);
关于 y 轴对称:\((x, y) \leftrightarrow (-x, y)\);
关于原点对称:\((x, y) \leftrightarrow (-x, -y)\)。
特殊直线上的点:
平行于 x 轴的直线\(y = k\)上的点纵坐标为 k;
平行于 y 轴的直线\(x = h\)上的点横坐标为 h;
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x = y\);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x = -y\)。
距离关系:点到 x 轴距离为\(|y|\),到 y 轴
2024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3.2.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特征
第三章 位置与坐标
a
i
T
u
j
m
i
a
N
g
1. 经历画坐标系、描点、连线、看图以及由点找坐标等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和合作交流意识.
2.通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分析、观察点的坐标与图形的对应关系,发现点的坐标特征,体会平面直角坐标系是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有效性工具.
3.通过“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步掌握观察、比较、操作、类比、归纳等思维方法,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
重点
难点
旧识回顾
1.你还记得什么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吗?
2.两条坐标轴把平面分成了几部分?不包括坐标轴
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4部分
情境导入
神舟九号、七号、六号和五号的发射和回收都那么成功 ,圆了几代中国人的梦想,让全中国人为之骄傲和自豪!但是你们知道我们的科学家是怎样迅速地找到返回舱着陆的
位置的吗?这全依赖于GPS——卫星全球定位
系统”.大家一定觉得很神奇吧!学习了今天
的内容,你就会明白其中的奥妙.
如图是一个笑脸.
(1)在“笑脸”上找出几个位于第一象限的点,指出它们的坐标,说说这些点的坐标有什么特点.
(2)在其他象限内分别找几个点,看看其他各个象限内的点的坐标有什么特点.
(3)不描出点,分别判断A(1, 2),
B(-1, -3), C(2, -1), D(-3, 4)
所在的象限.
知识点 1
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的坐标特征
做一做
(1)象限内点的特征:
点M(x,y)所处的位置 坐标特征
象限内 的点 点M在第一象限 M(正,正)
点M在第二象限 M(负,正)
点M在第三象限 M(负,负)
点M在第四象限 M(正,负)
探究新知
解:
(2)特殊位置的点的特征:
点M(x,y)所处的位置 坐标特征
坐标轴上的点 点M在x轴上 在x轴正半轴上:M(正,0)
在x轴负半轴上:M(负,0)
点M在y轴上 在y轴正半轴上:M(0,正)
在y轴负半轴上:M(0,负)
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 点M在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 x=y,即横坐标
与纵坐标相等
点M在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 x=-y,即横、纵坐
标互为相反数
探究新知
(3)点A在第一象限,
点B在第三象限,
点C在第四象限,
点D在第二象限.
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下列各点,并将各组内这些点依次用线段连接.(1)D(-3,5), E(-7, 3), C(l,3), D(-3,5);
(2)F(-6,3), G(-6,0), A(0,0), B(0,3);
观察所描出的图形,它像什么?根据图形回答下列问题:
(1)图形中哪些点在坐标轴上,它们的坐标有什么特点?
(2)线段EC与x轴有什么位置关系?点E和点C的坐标有什
么特点?线段EC上其他点的坐标呢?
(3)点F和点G的横坐标有什么共同特点?线段FG与y轴有
怎样的位置关系?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作图找出点的坐标特征
探究新知
例1
素养考点 1
解:连接起来的图形像“房子”(如图).
(1)线段AG上的点都在x轴上,它们的纵坐
标都等于0;线段AB上的点、线段CD与y轴
的交点,它们都在y轴上,它们的横坐标都
等于0.
(2)线段EC平行于x轴,点E和点C的纵坐标相同.线段EC上其他点的纵坐标也相同,都是3.
(3)点F和点G的横坐标相同,线段FG与y轴平行.
探究新知
1.位于x轴上的点的坐标的特征是: ;
位于y轴上的点的坐标的特征是: .
2.与x轴平行的直线上点的坐标的特征
是: ;
与y轴平行的直线上点的坐标的特征
是: .
归纳 概括
纵坐标等于 0
横坐标等于 0
纵坐标相同
横坐标相同
探究新知
x
y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下列各点:A(-5,0),B(1,4),C(3,3),D(1,0),E(3,-3),F(1,-4).
A
B
C
D
E
F
o
3
1
5
4
2
-2
-1
-3
1
2
3
4
5
-4
-3
-2
-1
-5
-4
巩固练习
动手操作,完成下列题目
变式训练
x
y
(2)依次连接A,B,C,D,E,F,A,你得到什么图形?
A
B
C
D
E
F
3
1
5
4
2
-2
-1
-3
1
2
3
4
5
-4
-3
-2
-1
-5
-4
0
答案不唯一(例如图形类似于一架飞机,类似于一个箭头等)
解:
巩固练习
例3 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m,m-2)在第一象限内,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解析:根据第一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横坐标为正,纵坐标为正,可得关于m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解得m>2.
m>2
求点的坐标中字母的取值范围的方法:根据各个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列出关于字母的不等式或不等式组,解不等式或不等式组即可求出相应字母的取值范围.
探究新知
素养考点 2
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的坐标确定字母的值
1.已知点,则点到轴的距离是___,到 轴的距离是___,到
原点的距离是___。
4
3
5
返回
2.已知点坐标为,点坐标为,则线段 的长为_____。
返回
3. 若点的横坐标是,且到轴的距离为5,则点 的坐标是
__________________。

返回
4.点的坐标为,若点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则 的
值为_______。
2或
返回
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的坐标特征
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
特殊点的坐标特征
平行于x轴的点坐标特征
平行于y轴的点坐标特征
y轴、x轴上点的坐标特征
必做作业: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选做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