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3方差 课件(共32张PPT)2025-2026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1.3方差 课件(共32张PPT)2025-2026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2024)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6.1.3 方差
方差是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重要统计量,它能反映一组数据相对于平均数的波动大小。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不仅需要了解数据的平均水平,还需要知道数据的稳定性,方差正是衡量这种稳定性的关键指标。本节将深入学习方差的定义、计算方法、性质以及在数据分析中的具体应用,进一步完善对数据特征的理解。
一、方差的定义与意义
(一)定义
设一组数据为\(x_1, x_2, \cdots, x_n\),其平均数为\(\bar{x}\),则每个数据与平均数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记作\(s^2\)。方差的本质是通过计算数据与平均数的偏离程度的平方的平均值,来衡量数据的离散程度。
(二)意义
反映波动程度:方差越大,说明数据与平均数的偏离程度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稳定性越差;方差越小,说明数据越集中在平均数附近,波动越小,稳定性越好。
弥补平均数的不足:平均数只能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无法体现数据的分布情况。两组数据的平均数可能相同,但方差可能差异很大,方差能补充说明数据的离散特征。例如,两名运动员的平均成绩相同,但方差小的运动员发挥更稳定。
二、方差的计算公式
(一)基本公式
方差的计算公式为:\(
s^2=\frac{1}{n}[(x_1-\bar{x})^2+(x_2-\bar{x})^2+\cdots+(x_n-\bar{x})^2]
\)
其中,\(n\)为数据的个数,\(\bar{x}\)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x_i-\bar{x})\)表示第\(i\)个数据与平均数的差,平方后可以避免正负抵消,更直观地反映偏离程度。
(二)公式变形(简化计算)
当数据较大时,直接使用基本公式计算方差较为繁琐,可通过代数变形简化计算:\(
s^2=\frac{1}{n}[(x_1^2 + x_2^2+\cdots + x_n^2)-n\bar{x}^2]
\)
推导过程:\(
\begin{align*}
s^2&=\frac{1}{n}[(x_1-\bar{x})^2+(x_2-\bar{x})^2+\cdots+(x_n-\bar{x})^2]\\
&=\frac{1}{n}[x_1^2 - 2x_1\bar{x}+\bar{x}^2 + x_2^2 - 2x_2\bar{x}+\bar{x}^2+\cdots + x_n^2 - 2x_n\bar{x}+\bar{x}^2]\\
&=\frac{1}{n}[(x_1^2 + x_2^2+\cdots + x_n^2)-2\bar{x}(x_1 + x_2+\cdots + x_n)+n\bar{x}^2]\\
&=\frac{1}{n}[(x_1^2 + x_2^2+\cdots + x_n^2)-2\bar{x}\cdot n\bar{x}+n\bar{x}^2]\\
&=\frac{1}{n}[(x_1^2 + x_2^2+\cdots + x_n^2)-n\bar{x}^2]
\end{align*}
\)
此变形公式可减少计算步骤,尤其适用于数据较多或数值较大的情况。
三、方差的计算步骤与实例解析
(一)基本步骤
计算一组数据的方差,通常遵循以下步骤:
计算平均数:先求出这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bar{x}\);
计算偏差平方:分别求出每个数据与平均数的差\((x_i-\bar{x})\),并计算差的平方\((x_i-\bar{x})^2\);
求平方和:将所有偏差平方相加,得到总和\(\sum_{i = 1}^n(x_i-\bar{x})^2\);
计算方差:用平方和除以数据个数\(n\),得到方差\(s^2\)。
(二)实例解析
例 1:计算数据\(3, 5, 7, 9, 11\)的方差。
解题步骤:
计算平均数\(\bar{x}\):\(\bar{x}=\frac{3 + 5+7 + 9+11}{5}=\frac{35}{5}=7\);
计算每个数据与平均数的差的平方:\((3 - 7)^2=(-4)^2 = 16\);\((5 - 7)^2=(-2)^2 = 4\);\((7 - 7)^2=0^2 = 0\);\((9 - 7)^2=2^2 = 4\);\((11 - 7)^2=4^2 = 16\);
计算平方和:\(16+4 + 0+4+16=40\);
计算方差:\(s^2=\frac{1}{5} 40 = 8\)。
答:这组数据的方差为 8。
例 2:甲、乙两组各 5 名学生的数学成绩(单位:分)如下:
甲组:80,85,90,95,100
乙组:85,85,90,95,95
分别计算两组成绩的方差,并比较哪组成绩更稳定。
解题步骤:
计算甲组平均数\(\bar{x}_ \):\(\bar{x}_ =\frac{80 + 85+90 + 95+100}{5}=\frac{450}{5}=90\);
计算甲组方差\(s_ ^2\):\(s_ ^2=\frac{1}{5}[(80 - 90)^2+(85 - 90)^2+(90 - 90)^2+(95 - 90)^2+(100 - 90)^2]\)\(=\frac{1}{5}[100 + 25+0 + 25+100]\)\(=\frac{1}{5} 250 = 50\);
计算乙组平均数\(\bar{x}_ \):\(\bar{x}_ =\frac{85 + 85+90 + 95+95}{5}=\frac{450}{5}=90\);
计算乙组方差\(s_ ^2\):\(s_ ^2=\frac{1}{5}[(85 - 90)^2+(85 - 90)^2+(90 - 90)^2+(95 - 90)^2+(95 - 90)^2]\)\(=\frac{1}{5}[25 + 25+0 + 25+25]\)\(=\frac{1}{5} 100 = 20\);
比较方差:因为\(50>20\),即\(s_ ^2>s_ ^2\)。
答:甲组成绩的方差为 50,乙组成绩的方差为 20,乙组成绩更稳定。
例 3:使用变形公式计算数据\(12, 14, 16, 18, 20\)的方差。
解题步骤:
计算平均数\(\bar{x}\):\(\bar{x}=\frac{12 + 14+16 + 18+20}{5}=\frac{80}{5}=16\);
计算数据的平方和:\(12^2+14^2 + 16^2+18^2+20^2=144 + 196+256 + 324+400=1320\);
代入变形公式:\(s^2=\frac{1}{5}[1320-5 16^2]=\frac{1}{5}[1320 - 5 256]=\frac{1}{5}[1320 - 1280]=\frac{1}{5} 40 = 8\)。
答:这组数据的方差为 8。
四、方差的性质
非负性:方差是平方的平均数,因此方差的值始终是非负的,即\(s^2\geq0\)。当且仅当所有数据都相等时,方差为 0。
数据平移不变性:若一组数据\(x_1, x_2, \cdots, x_n\)的方差为\(s^2\),则每个数据加上或减去同一个常数\(a\)后,新数据\(x_1+a, x_2+a, \cdots, x_n+a\)的方差仍为\(s^2\)。这是因为数据的平移不改变数据的波动程度。
数据缩放性质:若一组数据\(x_1, x_2, \cdots, x_n\)的方差为\(s^2\),则每个数据乘以同一个常数\(k\)后,新数据\(kx_1, kx_2, \cdots, kx_n\)的方差为\(k^2s^2\)。这是因为数据的缩放会放大或缩小波动程度。
例如:数据\(1, 2, 3\)的方差为\(\frac{2}{3}\),则数据\(1+2, 2+2, 3+2\)(即\(3, 4, 5\))的方差仍为\(\frac{2}{3}\);数据\(2 1, 2 2, 2 3\)(即\(2, 4, 6\))的方差为\(4 \frac{2}{3}=\frac{8}{3}\)。
五、方差与标准差的关系
标准差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记作\(s\),即:\(
s=\sqrt{s^2}=\sqrt{\frac{1}{n}[(x_1-\bar{x})^2+(x_2-\bar{x})^2+\cdots+(x_n-\bar{x})^2]}
\)
标准差与方差的意义相同,都反映数据的离散程度,但标准差的单位与原数据的单位一致,而方差的单位是原数据单位的平方。在实际应用中,标准差更便于解释数据的波动情况,例如身高数据的标准差单位是厘米,而方差单位是平方厘米。
六、常见误区
计算偏差时忘记平方:在计算方差时,误将\((x_i-\bar{x})\)的和直接除以\(n\),忽略平方步骤,导致结果错误。例如,将方差计算为\(\frac{1}{n}[(x_1-\bar{x})+(x_2-\bar{x})+\cdots+(x_n-\bar{x})]\),而实际上这个和为 0(平均数的性质)。
混淆方差与标准差:误将标准差当作方差,或反之,导致单位和数值错误。例如,将方差的结果开平方后当作方差,忽略两者的定义差异。
方差意义理解颠倒:误认为方差越大,数据越稳定,这是对离散程度的错误解读。正确的理解是方差越小,数据越集中,稳定性越好。
忽略数据单位:在比较两组数据的方差时,未注意数据的单位是否一致,导致无意义的比较。例如,比较身高(厘米)和体重(千克)的方差,两者单位不同,无法直接比较波动程度。
计算错误:方差计算步骤较多,涉及平均数、平方、求和等运算,容易出现计算错误,尤其是在数据较多或数值较大时,需仔细核对每一步结果。
七、课堂总结
核心概念:方差是衡量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计算公式为\(s^2=\frac{1}{n}[(x_1-\bar{x})^2+(x_2-\bar{x})^2+\cdots+(x_n-\bar{x})^2]\),反映数据相对于平均数的波动大小。
计算步骤:先求平均数,再算偏差平方,求和后除以数据个数,也可使用变形公式简化计算。
性质与意义:方差非负,数据平移不改变方差,缩放会改变方差;方差越小,数据越稳定,与平均数结合可全面描述数据特征。
与标准差的关系:标准差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单位与原数据一致,同样用于描述离散程度。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掌握了方差的计算方法和应用技巧,能够运用方差分析数据的稳定性,为实际问题中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差作为数据分析的重要工具,在统计、质量控制、科学实验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八、课后作业
计算数据\(5, 7, 9, 11, 13\)的方差。
两组数据如下:
A 组:\(10, 20, 30, 40, 50\)
B 组:\(20, 30, 30, 30, 40\)
分别计算两组数据的方差,并说明哪组数据更稳定。
已知一组数据的方差为 4,若将每个数据都乘以 2,求新数据的方差。
某运动员在最近 10 次训练中的跳远成绩(单位:m)为:5.8, 5.9, 6.0, 6.1, 6.0, 5.9, 6.1, 6.0, 5.9, 6.0,求这组成绩的方差。
甲、乙两台机床生产同一种零件,在 10 天中,两台机床每天生产的零件尺寸偏差(单位:mm)如下:
甲:0.1, 0.2, 0.1, 0, 0.1, 0.3, 0.2, 0.1, 0.1, 0.2
乙:0.2, 0.3, 0, 0.1, 0.4, 0.1, 0.1, 0.2, 0.1, 0.1
分别计算两组数据的方差,判断哪台机床的性能更稳定。
2024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6.1.3方差
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
a
i
T
u
j
m
i
a
N
g
1. 通过对几组数据差异的分析,逐步抽象出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三个量,求出相应的值并应用,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抽象总结能力.
2.经历表示数据离散程度的几个量的探索过程,通过实例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统计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
难点
复习导入
一般地,若n个数x1, x2, …, xn的权分别是f1,f2,…,fn ,则 就是这n个数的加权平均数.
一般地,n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称为这组数据的众数.
我们学习了上面三个量是用来刻画数据的集中趋势的,那数据的离散程度如何表示呢?
探究 为了提高农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一些行业协会对农副产品的规格进行了划分.
某外贸公司要出口一批规格为75 g的鸡腿,现有2个厂家提供货源,它们的价格相同,鸡腿品质也相近.
知识点
极差、方差、标准差的概念
质检员分别从甲、乙两厂的产品中抽样调查了20只鸡腿,质量(单位:g)如下:
甲厂:75 74 74 76 73 76 75 77 77 74
74 75 75 76 73 76 73 78 77 72
乙厂:75 78 72 77 74 75 73 79 72 75
80 71 76 77 73 78 71 76 73 75
把这些数据表示成下图:
探究新知
(1)你能从图中估计出甲、乙两厂被抽取鸡腿的平均质量吗?
探究新知
(2)求甲、乙两厂被抽取鸡腿的平均质量,并在图上画出表示平均质量的直线.
甲、乙两厂被抽鸡腿的平均质量约为75g.
探究新知
(3)从甲厂抽取的这20只鸡腿质量的最大值是多少?最小值又是多少?它们相差几克?乙厂呢?
(4)如果只考虑鸡腿的规格,你认为外贸公司应购买哪个厂家的鸡腿?
解:甲厂:最大值78g,最小值72g,相差6g;
乙厂:最大值80g,最小值71g,相差9g;
解:平均质量只能反映总体的集中趋势,并不能反映个体的变化情况.从图中看,甲厂的产品更符合要求.
探究新知
现实生活中,除了关心数据的“平均水平”外,人们还关注数据的离散程度,即它们相对于平均水平的偏离情况.极差就是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一个统计量.
极差是指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
极差越大,偏离平均数越大,产品的质量(性能)越不稳定.
探究新知
如果丙厂也参与了竞争,从该厂抽样调查了20只鸡腿,它们的质量数据如图:
(1)丙厂这20只鸡腿质量的平均数和极差分别是多少?
丙厂这20只鸡腿质量的平均数为75.1克,极差是7克.
探究新知
(2)如何刻画丙厂这20只鸡腿的质量与其平均数的差距?
可分别用这20只鸡腿的质量与其平均数差的绝对值刻画.
探究新知
(3)分别求出甲、丙两厂的20只鸡腿质量与其相应平均数的差距.
甲厂的差距依次是:
0 1 1 1 2
1 0 2 2 1
1 0 0 1 2
1 2 3 2 3
丙厂的差距依次是:
0.1 1.1 2.1 2.9 3.1 0.9 1.1 0.9 1.1 0.1 1.1 3.1 2.1 3.1 2.9 0.9 1.9 1.9 1.9 3.9
甲厂
丙厂
探究新知
(4)在甲、丙两厂中,你认为哪个厂的鸡腿质量更符合要求?为什么?
差距和较小
甲厂的差距依次是:
0 1 1 1 2
1 0 2 2 1
1 0 0 1 2
1 2 3 2 3
丙厂的差距依次是:
0.1 1.1 2.1 2.9 3.1 0.9 1.1 0.9 1.1 0.1 1.1 3.1 2.1 3.1 2.9 0.9 1.9 1.9 1.9 3.9
甲厂
丙厂
差距和
较大
探究新知
数学上,数据的离散程度还可以用方差或标准差来刻画.
方差是各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数,

一般而言,一组数据的极差、方差或标准差越小,这组数据就越稳定.
其中 是x1,x2,……,xn的平均数,s2是方差,而标准差就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
探究新知
计算出从甲厂抽取的20只鸡腿质量的方差?
甲厂20只鸡腿质量的方差:
2.5.
解:甲厂20只鸡腿的平均质量:
=2.5.

探究新知
=75(g).
甲厂:75 74 74 76 73 76 75 77 77 74
74 75 75 76 73 76 73 78 77 72

(1)计算出从丙厂抽取的20只鸡腿质量的方差?
(2)根据计算的结果,你认为甲、丙两厂的产品哪个更符合规格?
丙厂:
解:(1)
(2)因为S2甲< S2丙 ,所以甲厂更符合规定.
探究新知
做一做
4.2.
S2丙 =
甲团
163
164
164
165
165
166
166
167
乙团
163
165
165
166
166
167
168
168
  哪个芭蕾舞团女演员的身高更整齐?  
例 在一次芭蕾舞比赛中,甲、乙两个芭蕾舞团都表演了舞剧《天鹅湖》,参加表演的女演员的身高(单位:cm)分别是:
探究新知
素养考点
利用加权平均数方差解答实际问题
解:甲、乙两团演员的平均身高分别是
探究新知
方法一:
方差分别是
方法二:
解: 取 a = 165
甲芭蕾舞团数据为: -2,-1, -1, 0,0,1,1,2
乙芭蕾舞团数据为: -2,0,0,1,1,2,3,3
求两组新数据方差.
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
方法点拨
求一组较大数据的方差,有如下简便计算方法:
1.任取一个基准数a;
2.将原数据减去a,得到一组新数据;
3.求新数据的方差.
甲、乙两台编织机纺织一种毛衣,在5天中两台编织机每天出的合格品数如下(单位:件):
甲:7 10 8 8 7 ;
乙:8 9 7 9 7 .
计算在这5天中,哪台编织机出合格品的波动较小?
∴乙台编织机出的产品的波动性较小.
巩固练习

解:
变式训练
1.打开计算器,依次按以下键进入统计状态.
2.按键输入数据2,3,4;
3.进入统计计算指令:
按 则显示改组数据的平均数;
按 则显示改组数据的标准差.
使用计算器说明:
探究新知
1.极差的定义:
极差是指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
2.方差的定义:
方差是各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即
其中,x是x1,x2 ,… ,xn的平均数,是方差.
3.标准差的定义:
标准差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
4.数据的稳定性:
一般而言,一组数据的极差、方差或标准差越小,这组数据就越稳定.
知识点1 离差平方和
1.[2025西安高新一中月考]一组数据2,3,2,3,5,这组数据的平
均数 是___,离差平方和
___。
3
6
返回
2.教练对王亮进行5次3分投篮测试,每次投10个球,这5次投篮测试中
投中的个数分别为6,7,8,7,7,则这5次测试王亮成绩的离差平方和
为___。
2
返回
知识点2 方差、标准差
3.在方差的计算公式
中,数字10和20分
别表示数据的( )
C
A.个数和方差 B.平均数和个数 C.个数和平均数 D.方差和平均数
返回
4.若一组数据为2,3,3,4,则这组数据的方差为( )
D
A.1 B.0.8 C.0.6 D.0.5
返回
5.若一组数据的方差是2,则其标准差是( )
D
A.4 B.2 C. D.
返回
6.[教材随堂练习 变式]为了解甲、乙两种小麦的长势,在同一
时期分别从中随机抽取部分麦苗,获得甲、乙苗高的标准差分别为
, ,则麦苗长势较整齐的是____种小麦。

返回
7.[教材 例2变式][2024淄博中考改编]
数学兴趣小组成员小刚对自己的学习质量进
行了测试。如图是他最近五次测试成绩
(满分为100分)的折线统计图,那么其平均
数是______,方差是____。
96分
10
返回
必做作业: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选做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