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哪个团队收益大 课件(共36张PPT)2025-2026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3 哪个团队收益大 课件(共36张PPT)2025-2026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2024)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6.3 哪个团队收益大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对不同团队的收益情况进行比较,以评估团队的业绩表现。收益比较不能仅依靠单一数据,而需要结合统计量全面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等特征。本节将通过具体案例,学习如何运用平均数、中位数、方差以及箱线图等工具,科学判断哪个团队的收益更大、更稳定,为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一、问题背景与数据收集
(一)问题提出
某公司有 A、B 两个销售团队,为了评估两个团队的业绩,需要比较它们在过去 6 个月的收益情况,判断哪个团队的收益更大,同时分析哪个团队的收益更稳定,为资源分配和奖励机制提供参考。
(二)数据收集
通过财务记录,收集到 A、B 两个团队近 6 个月的收益数据(单位:万元)如下:
A 团队:35, 42, 38, 45, 40, 48
B 团队:30, 50, 35, 55, 40, 45
二、收益大小的初步比较:平均数
平均数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核心指标,通过计算两个团队收益的平均数,可以初步判断哪个团队的整体收益水平更高。
(一)计算步骤
计算 A 团队的平均收益:\(
\bar{x}_A=\frac{35 + 42+38 + 45+40+48}{6}
\)
\(
=\frac{35+42=77 77+38=115 115+45=160 160+40=200 200+48=248}{6}
\)
\(
=\frac{248}{6}\approx41.33\text{ }
\)
计算 B 团队的平均收益:\(
\bar{x}_B=\frac{30 + 50+35 + 55+40+45}{6}
\)
\(
=\frac{30+50=80 80+35=115 115+55=170 170+40=210 210+45=255}{6}
\)
\(
=\frac{255}{6}=42.5\text{ }
\)
(二)初步结论
从平均数来看,B 团队的平均收益(42.5 万元)高于 A 团队(约 41.33 万元),初步判断 B 团队的整体收益水平更高。
三、收益稳定性分析:方差与中位数
仅通过平均数比较收益大小并不全面,收益的稳定性同样重要。一个收益波动较小的团队,其业绩更可靠、风险更低。我们可以通过方差分析收益的离散程度,结合中位数进一步验证数据的集中趋势。
(一)方差计算
A 团队的方差:
先计算每个数据与平均数的差的平方:\((35 - 41.33)^2\approx(-6.33)^2\approx40.07\)\((42 - 41.33)^2\approx(0.67)^2\approx0.45\)\((38 - 41.33)^2\approx(-3.33)^2\approx11.09\)\((45 - 41.33)^2\approx(3.67)^2\approx13.47\)\((40 - 41.33)^2\approx(-1.33)^2\approx1.77\)\((48 - 41.33)^2\approx(6.67)^2\approx44.49\)
方差:\(
s_A^2=\frac{40.07 + 0.45+11.09 + 13.47+1.77+44.49}{6}\approx\frac{111.34}{6}\approx18.56
\)
B 团队的方差:
先计算每个数据与平均数的差的平方:\((30 - 42.5)^2=(-12.5)^2 = 156.25\)\((50 - 42.5)^2=(7.5)^2 = 56.25\)\((35 - 42.5)^2=(-7.5)^2 = 56.25\)\((55 - 42.5)^2=(12.5)^2 = 156.25\)\((40 - 42.5)^2=(-2.5)^2 = 6.25\)\((45 - 42.5)^2=(2.5)^2 = 6.25\)
方差:\(
s_B^2=\frac{156.25 + 56.25+56.25 + 156.25+6.25+6.25}{6}=\frac{437.5}{6}\approx72.92
\)
(二)中位数计算
A 团队收益排序:35, 38, 40, 42, 45, 48
中位数为第 3 个和第 4 个数据的平均数:\(
\text{ °}_A=\frac{40 + 42}{2}=41\text{ }
\)
B 团队收益排序:30, 35, 40, 45, 50, 55
中位数为第 3 个和第 4 个数据的平均数:\(
\text{ °}_B=\frac{40 + 45}{2}=42.5\text{ }
\)
(三)稳定性结论
方差:A 团队的方差(约 18.56)远小于 B 团队(约 72.92),说明 A 团队的收益波动更小,稳定性更好。
中位数:B 团队的中位数(42.5 万元)高于 A 团队(41 万元),与平均数结论一致,进一步说明 B 团队的中等收益水平更高。
四、综合分析:箱线图可视化
为了更直观地比较两个团队的收益分布特征,我们可以绘制箱线图,综合展示数据的最小值、最大值、四分位数、中位数等信息。
(一)箱线图关键统计量计算
A 团队五数概括:
最小值 = 35 万元;
Q1 位置\(=\frac{6 + 1}{4}=1.75\),Q1=35 + 0.75×(38 - 35)=35 + 2.25=37.25 万元;
中位数 = 41 万元;
Q3 位置\(=\frac{3 (6 + 1)}{4}=5.25\),Q3=45 + 0.25×(48 - 45)=45 + 0.75=45.75 万元;
最大值 = 48 万元;
四分位距 IQR=45.75 - 37.25=8.5 万元。
B 团队五数概括:
最小值 = 30 万元;
Q1 位置 = 1.75,Q1=30 + 0.75×(35 - 30)=30 + 3.75=33.75 万元;
中位数 = 42.5 万元;
Q3 位置 = 5.25,Q3=50 + 0.25×(55 - 50)=50 + 1.25=51.25 万元;
最大值 = 55 万元;
四分位距 IQR=51.25 - 33.75=17.5 万元。
(二)箱线图分析
箱体长度:A 团队箱体较短(IQR=8.5 万元),B 团队箱体较长(IQR=17.5 万元),说明 A 团队中间 50% 的收益更集中,B 团队收益分布更分散。
中位数位置:B 团队的中位数在箱体中位置较居中,A 团队中位数略偏下,但整体均能反映各自的中等收益水平。
须线长度:B 团队须线更长,说明其收益的极端值(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数据的差距更大,波动更明显。
五、结论与决策建议
(一)综合结论
收益大小:B 团队的平均收益和中位数均高于 A 团队,说明 B 团队的整体收益水平更高,有更高的盈利潜力。
收益稳定性:A 团队的方差远小于 B 团队,且箱线图显示其收益分布更集中,说明 A 团队的收益更稳定,风险更低。
(二)决策建议
若公司追求高收益,愿意承担一定的波动风险,B 团队的表现更值得肯定,可给予更多资源支持以扩大优势。
若公司注重业绩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A 团队的稳健表现更符合需求,可鼓励其保持稳定增长,同时分析 B 团队收益波动的原因,优化其业绩稳定性。
从长期发展来看,可结合两个团队的优势,让 A 团队分享稳定运营的经验,帮助 B 团队降低波动;同时借鉴 B 团队的高收益策略,提升 A 团队的盈利空间。
通过多维度的统计分析,我们不仅能判断哪个团队收益更大,还能深入了解收益背后的分布特征,为科学决策提供全面支持。在实际应用中,需根据具体场景的需求(如风险偏好、目标导向),综合运用统计量进行分析。
2024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6.3 哪个团队收益大
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
a
i
T
u
j
m
i
a
N
g
1. 通过自主探究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的实际含义;能从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求出相关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2.通过初步经历数据的获取,以及求出相关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3.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通过相互间的合作交流,让所有学生都有收获,共同发展.
重点
难点
旧知回顾
1.怎么计算算术平均数?
2.如何求中位数和众数?
(x1+x2+…+xn).
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如果数据个数为奇数,那么中间的那个数据就是中位数;如果数据个数为偶数,那么中间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是中位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是众数.



1.为了检查面包的质量是否达标,随机抽取了同种规格的面包10个,这10个面包的质量如下图所示:
(1)这10个面包质量的中位数是 众数是___.
(2)估算平均质量是 算一算验证你的估计.
99.8克
100克
100克
101
105
95
100
99
97
100
103
98
100
100克
探究新知
知识点
统计图中分析数据
根据统计图,确定10次射击成绩的众数 、中位数 ,先估计这10次射击成绩的平均数为 ,再具体算一算,看看你的估计水平如何.
某次射击比赛,甲队员的成绩如下图:
9环
9环
9环
9.4
8.4
9.2
9.2
8.8
9
8.6
9
9
9.4
(9.4+9.4+9.2+9.2+9+9+8.8+8.6+8.4)÷10=9(环)
探究新知
9.4
次序
成绩/环
众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位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均数: .
同一水平线上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
折线图上,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处于中间点所对应的数
可以用中位数与众数估测平均数.具体计算时可以以这个数为基准用简便算法求平均数.
探究反思
在折线统计图中,可以怎样求一组数据的众数、中位数、平均数?
探究新知



甲、乙、丙三支青年排球队各有12名队员,三队队员的年龄情况如下图:
(1)你能从图中分别看出三支球队队员年龄的众数吗?中位数呢?
(2)你能大致估计出三支球队队员的平均年龄哪个大、哪个小吗?你是怎么估计的?
(3)计算出三支球队队员的平均年龄,看看你的估计是否准确.
探究新知
甲、乙、丙三支青年排球队各有12名队员,三队队员的年龄情况如下图:
在条形统计图中,首先要弄清楚横、纵坐标上的数据表示的意义.例如本题中,横轴上的数据是要研究的数据:年龄(岁),纵轴上的数1、2、3表示的是人数,相当于平均数中的“权”.
思路导析
探究新知
甲队:
众数:20岁.
中位数:20岁.
平均数:20岁.
探究新知
问题解答
乙队:
问题解答
众数:19岁.
中位数:19岁.
平均年龄:比20岁小.
探究新知
丙队:
问题解答
众数:21岁.
中位数:21岁.
平均年龄:比20岁大.
探究新知
(3)计算出三支球队队员的平均年龄,看看你的估计是否准确.
探究新知
甲、乙、丙三支青年排球队各有12名队员,三队队员的年龄情况如图.
甲队:20岁
乙队:约19.3岁
丙队:约20.9岁
探究新知
归纳总结
条形统计图中,柱子最高的是众数;找中位数要先排大小顺序;还可以用数据的中位数与众数估测其平均数.
探究新知
如图是某中学男田径队队员年龄结构条形统计图 ,根据图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田径队共有______人.
(2)该队队员年龄的众数是_____;中位数是______.
(3)该队队员的平均年龄是______.
队员人数
15岁
16岁
17岁
18岁
0
1
2
3
4
年龄
10
17岁
17岁
16.9岁
巩固练习
小明调查了班级里20位同学本学期计划购买课外书的花费情况,并将结果绘制成了统计图:
(1)在这20位同学中,本学期计划购买课外书的花费的众数、中位数分别是多少?
众数:50元.
中位数:50元.
探究新知



想一想 在上面的问题中,如果不知道调查的总人数,你还能求平均数吗?
(2) 计算这20名同学计划购买课外书的平均花费,你是怎么计算的?与同伴交流.
=57(元)
探究新知
=100×10%+80×25%+50×40%+30×20%+20×5%
在扇形统计图中,可以怎样求一组数据的众数、中位数、平均数?
众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位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均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积最大的扇形所对应的数据
扇形图中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相应的百分比 第50%、51%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是中位数
可以利用加权平均数进行计算
探究新知
探究反思
某地连续统计了10天日最高气温,并绘制了扇形统计图.
(1)这10天中,日最高气温的众数是多少?
(2)计算这10天日最高气温的平均值.
探究新知
素养考点 1
从统计图分析数据集中趋势的应用
例1
解:(1)根据扇形统计图,35℃占的比例最大,因此日最高气温的众数是35℃.
(2)这10天日最高气温的平均值是:
32×10%+33×20%+34×20%+35×30%+36×20%=34.3(°C)
探究新知
在一次爱心捐款中,某班有40名学生拿出自己的零花钱,有捐5元、10元、20元、50元的,图7反映了不同捐款的人数比例,那么这个班的学生平均每人捐款_________元,中位数是______元,众数是_________元.
16
5
5
巩固练习
变式训练
归纳总结
(2)条形
统计
图中
(3)扇形
统计
图中
(1)折线
统计
图中
众数:同一水平线上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
中位数: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找中间点所对的数;
平均数:可以用中位数与众数估测平均数.
众数:是柱子最高的数据;
中位数: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找中间数;
平均数:可以用中位数与众数估测平均数.
众数:为扇形面积最大的数据;
中位数:按顺序,看相应百分比,第50%与第51%两个数据的平均数;
平均数:可以利用加权平均数进行计算.
探究新知
例2 甲、乙两名队员参加射击训练,成绩分别绘制成下列两个统计图:
素养考点 2
利用平均数、众数、中位数与统计图结合的问题
探究新知
次序
次序
根据以上信息,整理分析数据如下:
平均成绩(环) 中位数(环) 众数(环)
甲 a 7 7
乙 7 b 8
(1)写出表格中a,b的值;
解:(1)a=7,b=7.5
探究新知
(2)分别运用表中的三个统计量,简要分析这两名队员的射击
成绩,若选派其中一名参赛,你认为应选哪名队员?
解:(2)从平均成绩看甲、乙二人的成绩相等均为7环,从中位数看甲射中7环以上的次数小于乙,从众数看甲射中7环的次数最多而乙射中8环的次数最多.综合以上各因素,若选派一名学生参赛的话,可选择乙参赛,因为乙获得高分的可能更大.
探究新知
五一期间(5月1日~7日),昌平区每天最高温度(单位: ℃)情况如图所示,则表示最高温度的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A. 24 ℃ B. 25 ℃ C. 26 ℃ D. 27 ℃
B
巩固练习
变式训练
知识点 多种方法分析数据
(第1题)
1. 如图是甲、乙两地在某
一个月中日平均气温的箱线图,从中可以
发现这个月的日平均气温方差较大的是
______(填“甲地”或“乙地”)。
甲地
返回
(第2题)
2.已知一班和二班人数相等,在一次考试中
两班成绩的箱线图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C
A.一班成绩比二班成绩集中
B.一班成绩的上四分位数是80
C.从中位数来看,两班成绩相当
D.从平均分来看,一班成绩高于二班成绩
返回
3.某班级学生参加数学测验,成绩统计如下(单位:分):
85,78,92,65,88,72,90,80,86,75,82,95,70,84,89。
(1)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方差分别为______,____(保留整数);
82分
70
(2)绘制箱线图;
解:箱线图如图:
(3)根据平均数、方差、箱线图分析该班级学生数学成绩的整体水平、
离散程度和数据分布特征。
解:该班级学生数学成绩的平均水平在82分左右。
方差约为70,方差较大,表明成绩的离散程度较大,学生之间成绩差异
明显。
数据分布特征:从箱线图看,下四分位数到最小值距离较远,说明低分
段成绩较为分散;上四分位数到最大值距离较近,说明高分段成绩相对
集中(合理即可)。
返回
4.[教材P随堂练习T变式]某电商平台记录了、 两款同类型商
品在过去15周的销量,数据如下:
A商品销量:12,15,18,20,22,25,28,30,32,35,38,40,42,45,48;
B商品销量:8,10,15,18,20,22,25,28,30,32,35,38,40,45,50。
(1)分别计算、 两款商品销量的平均数、方差;
解: 商品销量的平均数为

方差为

B商品销量的平均数为
,
方差为

(2)求出两款商品销量数据的四分位数,并绘制箱线图;
解: 商品销量的下四分位数为20,中位数为30,上四分位数为40。
B商品销量的下四分位数为18,中位数为28,上四分位数为38。
箱线图如下:
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
折线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
必做作业: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选做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