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2 平行线的性质 课件(共30张PPT)2025-2026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2.2 平行线的性质 课件(共30张PPT)2025-2026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2024)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7.2.2 平行线的性质
平行线的性质是平面几何中研究直线平行关系的重要内容,它与平行线的判定相辅相成。如果说判定是通过角的关系判断直线平行,那么性质则是在已知直线平行的前提下,推导角之间的关系。本节将系统学习平行线的性质,掌握其逻辑推导过程,并能运用性质解决几何证明和计算问题。
一、平行线性质的引入
在学习平行线的判定时,我们知道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是由角的关系推导出直线的位置关系。反过来,如果两条直线平行,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呢?通过画图测量和逻辑推理,我们可以得出平行线的性质。
例如,画两条平行直线\(a\parallel b\),被第三条直线\(c\)所截,测量形成的同位角\(\angle1\)和\(\angle2\),会发现\(\angle1=\angle2\);测量内错角\(\angle2\)和\(\angle3\),会发现\(\angle2=\angle3\);测量同旁内角\(\angle2\)和\(\angle4\),会发现\(\angle2+\angle4 = 180^\circ\)。这些规律就是平行线的性质。
二、平行线的性质定理
(一)性质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定理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即:如果\(a\parallel b\),那么同位角相等。
证明思路:
该性质可通过反证法证明。假设\(a\parallel b\),但同位角\(\angle1\neq\angle2\),过截线与\(a\)的交点作一条直线\(a'\),使\(a'\)与截线形成的同位角等于\(\angle2\),根据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a'\parallel b\)。但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这与\(a\)和\(a'\)都过该点且平行于\(b\)矛盾,因此假设不成立,故\(\angle1=\angle2\)。
实例解析:
例 1:如图 1,已知\(AB\parallel 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点\(E\)、\(F\),\(\angle1 = 50^\circ\),求\(\angle2\)的度数。
解:∵\(AB\parallel CD\)(已知),
∴\(\angle1=\angle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angle1 = 50^\circ\)(已知),
∴\(\angle2 = 50^\circ\)(等量代换)。
(二)性质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定理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即:如果\(a\parallel b\),那么内错角相等。
证明过程:
已知:如图 2,\(a\parallel b\),直线\(c\)截\(a\)、\(b\)于点\(M\)、\(N\),\(\angle1\)和\(\angle2\)是内错角。
求证:\(\angle1=\angle2\)。
证明:∵\(a\parallel b\)(已知),
∴\(\angle1=\angle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angle2=\angle3\)(对顶角相等),
∴\(\angle1=\angle2\)(等量代换)。
实例解析:
例 2:如图 3,\(AD\parallel BC\),\(\angle A = 100^\circ\),求\(\angle B\)的度数(提示:延长\(AD\)构造内错角)。
解:延长\(AD\)至点\(E\)。
∵\(AD\parallel BC\)(已知),
∴\(\angle A+\angle B = 180^\circ\)?(此处修正:延长后\(\angle EAB\)与\(\angle B\)是内错角?不,更简单的是利用同旁内角,这里按内错角思路:)
∵\(AD\parallel BC\),
∴\(\angle A=\angle EB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但更直接的是:
∵\(AD\parallel BC\),\(\angle A\)和\(\angle B\)是同旁内角,不过按内错角:
过点\(B\)作\(BF\parallel AE\),则\(AD\parallel BF\),\(\angle A=\angle ABF\)(内错角相等),又\(AD\parallel BC\),所以\(BF\parallel BC\),点\(F\)在\(BC\)上,故\(\angle ABF+\angle FBC = 180^\circ\),但可能更简单:
∵\(AD\parallel BC\),\(\angle DAB\)与\(\angle ABC\)是同旁内角,互补,不过例 2 按题目提示用内错角:
其实更简单的方法:∵\(AD\parallel BC\),\(\angle A\)和\(\angle B\)的内错角可通过辅助线构造,最终可得\(\angle B = 80^\circ\)(过程略,实际\(\angle A\)与\(\angle B\)互补)。
(三)性质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定理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即:如果\(a\parallel b\),那么同旁内角的和为\(180^\circ\)。
证明过程:
已知:如图 4,\(a\parallel b\),直线\(c\)截\(a\)、\(b\)于点\(P\)、\(Q\),\(\angle1\)和\(\angle2\)是同旁内角。
求证:\(\angle1+\angle2 = 180^\circ\)。
证明:∵\(a\parallel b\)(已知),
∴\(\angle1=\angle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angle3+\angle2 = 180^\circ\)(平角定义),
∴\(\angle1+\angle2 = 180^\circ\)(等量代换)。
实例解析:
例 3:如图 5,\(AB\parallel CD\),\(\angle B = 65^\circ\),求\(\angle D\)的度数,其中\(BC\parallel DE\)。
解:∵\(AB\parallel CD\)(已知),
∴\(\angle B=\angle 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ngle B = 65^\circ\)(已知),
∴\(\angle C = 65^\circ\)(等量代换)。
∵\(BC\parallel DE\)(已知),
∴\(\angle C+\angle D = 180^\circ\)(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angle D = 180^\circ-\angle C=180^\circ - 65^\circ=115^\circ\)(等式性质)。
三、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区别与联系
(一)区别
类别
条件
结论
用途
平行线的判定
角的关系(相等或互补)
直线平行
由角定线
平行线的性质
直线平行
角的关系(相等或互补)
由线定角
例如:
判定:∵\(\angle1=\angle2\),∴\(a\parallel 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性质:∵\(a\parallel b\),∴\(\angle1=\angle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二)联系
两者都涉及直线平行和角的关系,共用同一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判定是性质的逆过程,性质是判定的逆命题(部分为逆定理);
在证明中,两者常结合使用,先用判定证明直线平行,再用性质推导角的关系,或反之。
四、平行线性质的综合应用
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几何问题,通常需要结合图形分析,明确已知的平行关系和需要推导的角的关系,步骤如下:
识别平行关系:明确题目中给出的平行线,确定截线;
确定角的类型:找出平行线被截线所截形成的同位角、内错角或同旁内角;
应用性质推导:根据平行线的性质,由平行关系推导出角之间的相等或互补关系;
结合其他知识计算或证明:利用推导得出的角的关系,结合对顶角、邻补角等知识,解决问题。
例 4:如图 6,已知\(AB\parallel CD\),\(EF\)分别交\(AB\)、\(CD\)于点\(E\)、\(F\),\(EG\)平分\(\angle BEF\),\(FH\)平分\(\angle EFD\),求证:\(EG\parallel FH\)。
证明:∵\(AB\parallel CD\)(已知),
∴\(\angle BEF=\angle EF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EG\)平分\(\angle BEF\),\(FH\)平分\(\angle EFD\)(已知),
∴\(\angle GEF=\frac{1}{2}\angle BEF\),\(\angle HFE=\frac{1}{2}\angle EFD\)(角平分线定义)。
∴\(\angle GEF=\angle HFE\)(等量代换)。
∴\(EG\parallel FH\)(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例 5:如图 7,\(AD\parallel BC\),\(AB\parallel DC\),\(\angle B = 60^\circ\),求\(\angle D\)和\(\angle BAD\)的度数。
解:∵\(AD\parallel BC\)(已知),
∴\(\angle B+\angle BAD = 180^\circ\)(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angle B = 60^\circ\)(已知),
∴\(\angle BAD = 180^\circ - 60^\circ=120^\circ\)(等式性质)。
∵\(AB\parallel DC\)(已知),
∴\(\angle B=\angle 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ngle C+\angle D = 180^\circ\)(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angle D=\angle BAD = 120^\circ\)(等量代换)。
五、常见误区
性质与判定混淆:误用性质代替判定或反之。例如,已知直线平行却用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作为依据,或已知角相等却用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推导平行。
角的对应关系错误:未准确识别同位角、内错角或同旁内角,导致推导的角的关系与平行线不对应。例如,将不同截线形成的角错误地当作平行线被同一条截线所截的角。
忽略平行条件:在使用性质时,未先确认直线是否平行,直接套用性质。例如,未证明\(a\parallel b\)就直接说 “因为\(a\parallel b\),所以同位角相等”。
辅助线使用不当:需要作辅助线构造平行线或角的关系时,未说明辅助线的作法,或构造的辅助线与已知条件矛盾。
六、课堂总结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
性质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与判定的区别联系:判定是由角定线,性质是由线定角,两者结合构成平行线的完整知识体系。
应用步骤:识别平行关系→确定角的类型→应用性质推导→结合其他知识解决问题。
关键能力:准确区分性质与判定,熟练运用性质推导角的关系,规范书写推理过程。
平行线的性质是几何证明和计算的重要工具,它将直线的位置关系与角的数量关系紧密联系,为解决复杂几何问题提供了逻辑依据。通过大量练习,我们能更熟练地运用这些性质,提升几何推理能力。
七、课后作业
如图 8,\(AB\parallel CD\),\(\angle1 = 80^\circ\),求\(\angle2\)、\(\angle3\)、\(\angle4\)的度数,并说明依据。
已知:如图 9,\(a\parallel b\),\(c\parallel d\),\(\angle1 = 70^\circ\),求\(\angle2\)的度数。
求证:如果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一对同旁内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提示:结合角平分线定义和同旁内角互补)。
如图 10,\(AD\parallel BC\),\(\angle BAC = 70^\circ\),\(\angle DAE = 40^\circ\),求\(\angle C\)的度数。
分析下列推理过程的错误,并改正:
命题:如图 11,已知\(AB\parallel CD\),求证:\(\angle1+\angle2 = 180^\circ\)。
错误推理:∵\(\angle1+\angle2 = 180^\circ\),∴\(AB\parallel CD\)(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2024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7.2.2 平行线的性质
第七章 命题与证明
a
i
T
u
j
m
i
a
N
g
1. 通过阅读课本,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并掌握它们的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2.通过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培养他们主动探索与合作的能力,使学生领会数形结合、转化的数学思想,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
难点
图片导入
思考1 根据“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你能作出相关的图形吗?
A
B
C
D
E
F
M
N
1
2
探究新知
知识点 1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思考2 你能根据所作的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吗?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已知,如图,直线AB∥CD,∠1和∠2是直线AB,CD被直线EF截出的同位角.
求证:∠1=∠2.
文字语言
符号语言
A
B
C
D
E
F
M
N
1
2
探究新知
思考3 你能说说证明的思路吗?
A
B
C
D
E
F
M
N
G
H
1
2
证明:假设∠1 ≠ ∠2,那么我们可以过点M作直线GH,使∠EMH= ∠2,如图所示.
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知GH ∥ CD.
又因为AB ∥ CD,这样经过点M存在两条直线AB和GH都与直线CD平行.这与基本事实“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相矛盾.
这说明∠1 ≠ ∠2的假设不成立,所以∠1 =∠2.
如果∠1 ≠ ∠2,AB与CD的位置关系会怎样呢?
探究新知
一般地,平行线具有如下性质:
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b
1
2
a
c
∴∠1=∠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a∥b(已知),
几何语言:
探究新知
例 如图,D是AB上一点,E是AC上一点,∠ADE=60°,∠B=60°,
∠AED=40°.
(1)DE和BC平行吗?为什么?(2)∠C是多少度?为什么?
答:(1)DE∥BC ,
∵∠ADE=60°,∠B=60°,
∴∠ADE= ∠B.
∴DE∥BC ( ).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C =40°.
∵DE∥BC ,∴∠C = ∠AED ( )
∵∠AED=40°,∴∠C =40°.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探究新知
素养考点
利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求角的度数
E
A
B
D
C
1.如图所示,∠1=70°,若m∥n,则∠2= .
2.如图所示,直线m∥n,∠1=70°,∠2=30°,则∠A等于 ( )
A. 30° B. 35°
C. 40° D. 50°
70°
C
巩固练习
变式训练
在上一节中,我们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推出了“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线”,类似地,已知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能否得到内错角之间的数量关系?
探究新知
知识点 2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证明: ∵ a∥b(已知),
∴∠3=∠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 ∠1=∠3(对顶角相等),
∴ ∠1=∠2(等量代换).
b
1
2
a
c
3
探究新知
定理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已知:直线a∥b,∠1和∠2是直线a,b被直线c截出的内错角.
求证: ∠1=∠2.
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b
1
2
a
c
3
∴∠1=∠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b(已知),
几何语言:
探究新知
例 如图,已知直线a∥b,∠1 = 50°, 求∠2的度数.
a
b
c
1
2
∴∠ 2= 50° (等量代换).
解:∵ a∥b(已知),
∴∠ 1= ∠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又∵∠ 1 = 50° (已知),
探究新知
素养考点
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求角的度数
如图所示,AC∥BD,∠A=70°,∠C=50°,则∠1= ,∠2= ,∠3= .
70°
50°
60°
巩固练习
变式训练
如图,已知a//b,那么 2与 4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
b
1
2
a
c
4
解: ∵a//b (已知),
∴ 1= 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1+ 4=180°(邻补角的性质),
∴ 2+ 4=180°(等量代换).
类似地,已知两直线平行,能否得到同旁内角之间的数量关系?
探究新知
知识点 3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性质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b
1
2
a
c
4
∴∠2+∠4=180 °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a∥b(已知)
几何语言:
探究新知
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定理1: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a∥b, ∴∠1=∠2.
性质定理2: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a∥b, ∴∠1=∠2.
性质定理3: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 a∥b, ∴ ∠1+∠2=1800 .
a
b
c
2
1
a
b
c
1
2
a
b
c
1
2
这里的结论,以后可以直接运用.
探究新知
例 如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残余部分,量得∠A=100°,∠B=115°,梯形的另外两个角的度数分别是多少?
A
B
C
D
解:∵梯形上、下底互相平行,
∴ ∠A与∠D互补, ∠B与∠C互补.
∴梯形的另外两个角分别是80°、65°.
于是∠D=180 °-∠A=180°-100°=80°,
∠C= 180 °-∠B=180°-115°=65°.
探究新知
素养考点
利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求角的度数
如图所示,直线a∥b,直线l与a,b分别相交于A、B两点,过点A作直线l的垂线交直线b于点C,若∠1=58°,则∠2的度数为( )
A. 58° B. 42° C. 32° D. 28°
C
巩固练习
变式训练
定理: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如图:直线a∥b,a∥c,∠1,∠2和∠3是直线 a,b,c被直线d截出的同位角.求证:b∥c.
证明:∵a∥b
∴∠1=∠2
∵a∥ c
∴∠1=∠3
∴ ∠2=∠3
∴ b∥c
探究新知
(已知),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已知),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等量代换).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知识点1 平行线的性质
1.如图,已知直线 。
(1)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
___, ___,___, ___;
5
8
6
7
(2)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
___, ___;
8
5
(3)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可得 ___ ,
___ 。
5
8
返回
(第2题)
2.[2024重庆中考]如图, ,若
,则 的度数为( )
C
A. B. C. D.
返回
(第3题)
3.[教材习题 变式]如图,已知
,平分,,则 为
( )
B
A. B. C. D.
返回
(第4题)
4.[2024盐城中考]小明将一块直角三角板摆放在
直尺上,如图,若 ,则 的度数为
( )
A. B. C. D.
B
返回
5.如图,直线, , ,则 ( )
C
(第5题)
A. B. C. D.
返回
6.已知:如图,,点,,分别在 ,
,上。求证: 。
证明:如图, (已知),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已知),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已知),
(等量代换)。
返回
知识点2 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应用
7.如图,点在的延长线上, ,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
B
A. B.
C. D.
返回
同位角相等
内错角相等
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
判定
性质
已知
结论
结论
已知
必做作业: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选做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