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1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 课件(共33张PPT)2025-2026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华东师大版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1.1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 课件(共33张PPT)2025-2026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华东师大版2024)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幻灯片 1:封面
课程名称:13.1.1 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
授课班级:[具体班级]
配图建议:以直角三角形为主体,突出三条边,标注直角符号,背景可融入古代勾股定理相关元素
幻灯片 2:目录
情境引入:直角三角形的特殊地位
复习回顾:直角三角形的定义与相关概念
探究活动: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
勾股定理的内容与表示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选讲)
典型例题讲解(定理应用)
课堂互动:计算与辨析
课堂总结与知识拓展
课后作业布置
幻灯片 3:情境引入:直角三角形的特殊地位
生活实例: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直角三角形,如梯子靠在墙上形成的三角形、墙角的三角形区域、直角三角尺等。
问题引导:
这些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是否存在某种特殊的数量关系?
若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能否求出第三条边的长度?
历史背景:简单介绍古代数学家对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研究(如中国古代的 “勾股弦定理”),激发学习兴趣。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将深入探究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 —— 勾股定理。
配图:生活中直角三角形实例图;古代勾股定理相关典籍或图形示意图
幻灯片 4:复习回顾:直角三角形的定义与相关概念
定义回顾:
文字语言:有一个角是直角(90°)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图形表示:如图,在△ABC 中,∠C=90°,则△ABC 是直角三角形,记作 Rt△ABC。
边的名称:
直角边:组成直角的两条边,记作 “直角边 a”“直角边 b”(通常 a、b 为两条直角边)。
斜边:直角所对的边,记作 “斜边 c”,斜边是直角三角形中最长的边。
符号标注:在图形中规范标注直角符号(∠C 处标注 “┐”),明确 a、b、c 对应的边(如 BC=a,AC=b,AB=c)。
基础提问: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两个锐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内角和 180°,两锐角互余)
配图:直角三角形各部分名称标注图,清晰区分直角边和斜边
幻灯片 5:探究活动: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
活动 1:测量与计算:
要求学生画出三个不同的直角三角形(如两直角边分别为 3cm 和 4cm、5cm 和 12cm、6cm 和 8cm)。
测量每个直角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记录数据(精确到 0.1cm)。
计算每条直角边的平方和(a +b )与斜边的平方(c ),对比两者的数值关系。
数据记录表:
直角三角形
直角边 a(cm)
直角边 b(cm)
斜边 c(cm)
a +b
c
a +b 与 c 的关系
1
3
4
5
25
25
相等
2
5
12
13
169
169
相等
3
6
8
10
100
100
相等
活动 2:拼图验证:
提供若干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正方形纸片,让学生用 4 个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中间留小正方形空隙)。
引导学生通过面积关系推导 a +b 与 c 的关系(大正方形面积 = 4 个直角三角形面积 + 小正方形面积)。
猜想归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配图:测量活动示意图;拼图验证的步骤分解图,标注面积关系
幻灯片 6:勾股定理的内容与表示
定理内容:
文字语言: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古代表述:勾股定理(勾三、股四、弦五),其中 “勾” 指较短直角边,“股” 指较长直角边,“弦” 指斜边。
符号语言:
在 Rt△ABC 中,∠C=90°,∠A、∠B、∠C 的对边分别为 a、b、c,则 a +b =c 。
公式变形:
已知两直角边求斜边:c=√(a +b )。
已知斜边和一条直角边求另一条直角边:a=√(c -b ),b=√(c -a )。
注意事项:
勾股定理仅适用于直角三角形。
应用时需明确哪条边是斜边(最长边),避免边的对应关系混淆。
计算时注意单位统一,结果可保留根号或根据要求取近似值。
配图:勾股定理的标准图形与符号对应图;公式变形的推导过程示意图
幻灯片 7: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选讲)
方法 1:赵爽弦图法:
图形构造: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边作大正方形,内部用 4 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小正方形。
面积推导:
大正方形面积 = c 。
大正方形面积也等于 4 个直角三角形面积 + 小正方形面积 = 4×(1/2ab)+(b-a) =2ab+b -2ab+a =a +b 。
∴a +b =c 。
方法 2:总统证法(伽菲尔德证法):
图形构造:用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拼成直角梯形。
面积推导:
梯形面积 =(a+b)(a+b)/2=(a+b) /2。
梯形面积也等于三个三角形面积之和 = 1/2ab+1/2ab+1/2c =ab+1/2c 。
∴(a+b) /2=ab+1/2c ,化简得 a +b =c 。
证明意义:通过不同证明方法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加深对定理的理解。
配图:赵爽弦图的分解与面积标注;总统证法的图形构造与面积计算标注
幻灯片 8:典型例题讲解(一)—— 已知两边求第三边
例题 1:在 Rt△ABC 中,∠C=90°,若 a=5,b=12,求 c 的长度。
解:∵在 Rt△ABC 中,∠C=90°,a=5,b=12,
∴由勾股定理得 a +b =c ,
∴c =5 +12 =25+144=169,
∴c=√169=13(c>0,舍去负值)。
例题 2:在 Rt△ABC 中,∠B=90°,AB=3,BC=4,求 AC 的长度。
解:∵∠B=90°,∴斜边为 AC(AB 和 BC 为直角边),
由勾股定理得 AB +BC =AC ,
∴AC =3 +4 =9+16=25,
∴AC=5。
例题 3:在 Rt△ABC 中,∠C=90°,c=25,a=7,求 b 的长度。
解:∵由勾股定理得 a +b =c ,
∴b =c -a =25 -7 =625-49=576,
∴b=√576=24(b>0)。
技巧总结:
先确定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明确斜边和直角边。
代入勾股定理公式时注意边的对应关系,避免符号错误。
计算平方和或平方差时仔细核对数值,确保结果正确。
配图:例题 1、2、3 的图形标注,明确直角边和斜边的对应关系
幻灯片 9:典型例题讲解(二)—— 实际应用
例题 4:如图,一架梯子 AB 长 25 米,斜靠在竖直的墙 AC 上,这时梯子底部 B 到墙的距离 BC 为 7 米,求梯子顶端 A 到地面的高度 AC。
解:∵梯子 AB、墙 AC、地面 BC 构成 Rt△ABC,∠C=90°,
AB=25 米(斜边),BC=7 米(直角边),
由勾股定理得 AC +BC =AB ,
∴AC =AB -BC =25 -7 =625-49=576,
∴AC=24 米。
答:梯子顶端 A 到地面的高度 AC 为 24 米。
例题 5: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 10cm,一条直角边比另一条直角边长 2cm,求两条直角边的长度。
解:设较短的直角边为 x cm,则较长的直角边为 (x+2) cm,
由勾股定理得 x +(x+2) =10 ,
展开得 x +x +4x+4=100,
整理得 2x +4x-96=0,即 x +2x-48=0,
解得 x =6,x =-8(边长不能为负,舍去),
∴x+2=8 cm。
答:两条直角边的长度分别为 6cm 和 8cm。
技巧总结:
实际问题中先抽象出直角三角形模型,明确已知边和所求边。
涉及方程求解时,设未知数后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注意边长的非负性。
配图:例题 4 的梯子靠墙示意图;例题 5 的直角三角形边长关系标注
幻灯片 10:课堂互动:计算与辨析
活动一:基础计算:
练习 1:在 Rt△ABC 中,∠C=90°,a=9,b=12,求 c;若 c=30,a=18,求 b。
(答案:c=15;b=24)
活动二:概念辨析:
练习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任意三角形的三边都满足 a +b =c ;B. 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为 3 和 4,第三边长一定是 5;
C. 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为 6 和 8,则第三边长为 10;D. 勾股定理适用于所有直角三角形。
(答案:D,提示:B、C 需考虑 3、4 或 6、8 是否为直角边)
活动三:实际应用:
练习 3:如图,学校有一块长方形草坪,长 30 米,宽 20 米,现要从草坪一角到对角修一条小路,求小路的长度(结果保留根号)。
(提示:小路为长方形对角线,构成直角三角形,长和宽为直角边,答案:10√13 米)
配图:练习题的图形标注,练习 2 的错误选项分析提示
幻灯片 11:课堂总结与知识拓展
知识要点回顾:
勾股定理内容: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a +b =c )。
核心应用:已知两边求第三边(直接计算或列方程)。
注意事项:仅适用于直角三角形,明确斜边与直角边的对应关系。
知识拓展:
勾股数:满足 a +b =c 的三个正整数叫做勾股数(如 3,4,5;5,12,13;6,8,10 等)。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若三角形三边满足 a +b =c ,则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后续将学习)。
实际应用领域:建筑测量、导航定位、几何证明等。
思想方法:
数形结合思想:通过图形面积关系推导数量关系。
转化思想: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模型求解。
配图:常见勾股数列表;勾股定理在建筑中的应用示意图
幻灯片 12:课后作业布置
基础作业:课本 [具体页码] 习题 [具体题号],完成勾股定理的基础计算题。
提升作业: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 30cm,斜边长为 13cm,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如图,在 Rt△ABC 中,∠C=90°,CD⊥AB 于 D,AC=6,BC=8,求 CD 的长度。
拓展作业:
查阅资料,了解勾股定理的其他证明方法(至少两种),并尝试用图形说明。
设计一个利用勾股定理解决的实际问题,画出示意图并解答。
2025-2026学年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13.1.1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
第13章 勾股定理
a
i
T
u
j
m
i
a
N
g
1、掌握勾股定理及其简单应用,理解定理的一般探究方法;
2、通过利用方格纸计算面积的方法探索勾股定理,经历观察、归纳、猜想和验证的数学发现过程,发展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你知道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ICM-2002)吗?在这次大会上,到处可以看到一个简洁优美、远看像旋转的纸风车的图案,它就是大会的会标.
会标采用了1700多年前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用来证明勾股定理的弦图.
 
1955年希腊发行的一枚纪念邮票.
这张邮票是纪念二千五百年前希腊的一个学派和宗教团体──毕达哥拉斯学派.
邮票上的图案是根据一个著名的数学定理设计的.
观察这枚邮票上的图案,数数图案中各正方形中小方格的个数,你有什么猜想?
知识点一 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图中每一格代表一平方厘米)
(1)正方形P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2)正方形Q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3)正方形R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1
2
1
SP+SQ=SR
R
Q
P
A
C
B
AC2+BC2=AB2
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三边长度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吗?
Sp=AC2 SQ=BC2 SR=AB2
上面三个正方形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观察正方形瓷砖铺成的地面.
这说明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那么,在一般的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是否等于斜边的平方呢
想一想
填一填.
观察右边两幅图:完成下表(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为单位1).
A的面积 B的面积 C的面积
左图
右图
4

怎样计算正方形C的面积呢?
9
16
9
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证明方法:
方法一:割
方法二:补
方法三:拼
分割为四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
补成大正方形,用大正方形的面积减去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将几个小块拼成若干个小正方形,图中两块红色(或绿色)可拼成一个小正方形.
分析表中数据,你能发现图中三个正方形A,B,C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A的面积 B的面积 C的面积
左图 4 9 13
右图 16 9 25
结论: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的和,等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
SA+SB=SC
猜想:两直角边a、b与斜边 c 之间的关系?
A
B
C
a
c
b
a2+b2=c2
由上面的探索可以发现: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如果它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那么一定有
a2+b2=c2,
a
b
c
这种关系我们称为勾股定理.
即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概念总结
思考:怎样证明勾股定理?
左图是弦图的示意图,它由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一个小正方形组成,恰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大正方形的面积=c2.
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 .
即a2+b2=c2.



用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还可以拼成如图所示的图形.与上面的方法类似,根据这一图形,也能证明勾股定理.请你试一试,写出完整的证明过程.
证明:大正方形的面积=(a+b)2.
四个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 .
由题可知(a+b)2=2ab+c2,
化简可得a2+b2=c2.
我们利用拼图的方法,将形的问题与数的问题结合起来,再进行整式运算,从理论上验证了勾股定理.
典例精析
【例1】求出下列直角三角形中未知边的长度.
解:(1)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AB2=AC2+BC2
x2 =100
x2=62+82
∵x>0,
y2+52=132
y2=132-52
y2=144
∴ y=12.
(2)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
AC2+BC2=AB2
∵y>0,
A
6
8
x
C
B
5
y
13
C
A
B
∴ x=10.
(1)
(2)
练一练
(1)在Rt△ABC中,∠C=90°,AC=5,BC=12,则AB=________;
(2)在Rt△ABC中,∠C=90°,AB=25,AC=20,则BC=________;
(3)在Rt△ABC中,∠C=90°,它的两边是6和8,则它的第三边长是________.
13
15
10或
2.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则下列关于a,b,c的关系式中不正确的是(  )
A.b2=c2-a2 B.a2=c2-b2
C.b2=a2-c2 D.c2=a2+b2
C
3.如图,以Rt△ABC的三条边为直径的半圆的面积分别为S1、S2、S3,已知S1=9,S3=25,求S2.
解:由图形可得
S1=π()2=,
S2=π()2=,
S3=π()2=,
AB2+AC2=BC2,∴S1+S2=(AC2+AB2)=BC2=S3 .
∴S2=S3-S1=25-9=16.
勾股图中的面积关系:
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基础,分别向外作半圆、正方形、等边三角形,如图,它们都形成了简单的勾股图. 对于这些勾股图,它们都具有相同的结论,即S3=S1+S2. 与直角三角形三边相连的图形还可以换成正五边形、正六边形等,结论同样成立.
1.求下列图中未知数x、y、z的值.
x=15
y=5
z=7
81
16
x
y
144
169
z
625
576
2. 如图,一个高3 米,宽4 米的大门,需在相对角的顶点间加一个加固木条,则木条的长为 ( )
A.3 米 B.4 米 C.5米 D.6米
C
3
4
C
B
A
3.如图,正方形中的数据表示它的面积,则第三个正方形的面积为(  )
A.69 B.18 C.19 D.20
C
25
44
A
B
C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A. 已知,,是三角形的三边长,则
B. 在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
C. 在中, ,,,是,, 的对边,所

D. 在中, ,,,是,, 的对边,所

返回
(第2题)
2. 象棋是中
国的传统棋种,如图所示的象棋棋盘
中,各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马”
从图中的位置出发,按照“马走日”的
规则,走一步之后的落点与“帅”的最
大距离是( )
A
A. 5 B. C. D.
3. 若在直角三角形中,有两边长分别是3和4,
则第三边长为_______.
5或
返回
(第4题)
4.如图,点,分别在, 上,
,垂足为, .若
,,则点到直线 的距离
为___.
5.如图,在中,于点,点为 上一点,连
结,,的延长线交于点,已知 ,
.
(1)试说明: .
【解】, , 易得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又
, ,
, ,
.又
, ,
, , .
(2)利用图中阴影部分面积完成勾股定
理的验证.已知:如图,在 中,
,,, ,试
说明: .
, ,
,,, .
返回
6. 如图,在
中, ,分别以各边为直径
作半圆,图中阴影部分在数学史上称为
“希波克拉底月牙”,当,
时,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C
A. 12 B. 13 C. 14 D. 15
勾股定理
定理
验证
1.求边长、面积,证明线段之间的平方关系
2.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
应用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用拼图法验证勾股定理
必做作业: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选做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