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1 等腰三角形(第2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课件(共24张PPT)2025-2026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5.3.1 等腰三角形(第2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课件(共24张PPT)2025-2026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2024)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幻灯片 1:封面
标题: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副标题:探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背景图:展示一个三角形,其中两个角相等,突出等角对边相等的特征,直观引出判定主题。
幻灯片 2:学习目标
理解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内容,能准确表述定理。
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证明方法,并能运用该定理解决几何问题。
区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体会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幻灯片 3:复习回顾
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性质 1(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性质 2(三线合一):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
思考问题:反过来,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探究的等腰三角形的判定问题。
幻灯片 4:探究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操作任务:在纸上画一个三角形 ABC,使∠B = ∠C,用刻度尺测量 AB 和 AC 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
实验现象:经过测量,AB = AC。
小组讨论:改变∠B 和∠C 的度数(保持∠B = ∠C),重复上述操作,AB 和 AC 的长度仍然相等吗?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初步结论: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 “等角对等边”)。
幻灯片 5: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定理内容: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 “等角对等边”)。
几何语言表示:如图,在△ABC 中,∵∠B = ∠C,∴AB = AC。
定理证明:
已知:在△ABC 中,∠B = ∠C。
求证:AB = AC。
证明:作∠BAC 的平分线 AD,交 BC 于点 D。
在△ABD 和△ACD 中,
\(\begin{cases}
∠B = ∠C \\
∠BAD = ∠CAD \\
AD = AD
\end{cases}\)
∴△ABD≌△ACD(AAS)。∴AB = A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图形强调:标注出相等的角和所对的边,明确定理的条件和结论。
幻灯片 6: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理解
条件分析:定理成立的条件是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结论是这两个角所对的边相等。
结论意义:“等角对等边” 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判定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的方法,只需证明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即可。
与性质的区别:性质是 “等边对等角”(由边相等推出角相等),判定是 “等角对等边”(由角相等推出边相等),两者互为逆定理。
幻灯片 7:例题解析(一)—— 判定的直接应用
例题 1:如图,在△ABC 中,已知∠A = 36°,∠C = 72°,求证:AB = BC。
解题思路:
先计算∠B 的度数,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B = 180° - ∠A - ∠C = 180° - 36° - 72° = 72°。
由∠B = ∠C = 72°,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等角对等边”,可得 AB = BC。
证明过程:
∵在△ABC 中,∠A + ∠B + ∠C = 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A = 36°,∠C = 72°,
∴∠B = 180° - 36° - 72° = 72°。
∴∠B = ∠C。
∴AB = BC(等角对等边)。
幻灯片 8:例题解析(二)—— 判定的综合应用
例题 2:如图,AD 平分∠BAC,AD⊥BC,垂足为 D。求证:△ABC 是等腰三角形。
解题思路:
要证明△ABC 是等腰三角形,只需证明 AB = AC,即证明∠B = ∠C。
由 AD 平分∠BAC,可得∠BAD = ∠CAD。
由 AD⊥BC,可得∠ADB = ∠ADC = 90°。
在△ABD 和△ACD 中,∠BAD = ∠CAD,AD = AD,∠ADB = ∠ADC,根据 ASA 可证△ABD≌△ACD,从而得出∠B = ∠C,再由 “等角对等边” 得 AB = AC。
证明过程:
∵AD 平分∠BAC,∴∠BAD = ∠CAD。
∵AD⊥BC,∴∠ADB = ∠ADC = 90°。
在△ABD 和△ACD 中,
\(\begin{cases}
∠BAD = ∠CAD \\
AD = AD \\
∠ADB = ∠ADC
\end{cases}\)
∴△ABD≌△ACD(ASA)。∴∠B = ∠C。
∴AB = AC(等角对等边)。∴△ABC 是等腰三角形。
幻灯片 9:例题解析(三)—— 含角平分线的等腰三角形判定
例题 3:如图,在△ABC 中,∠ABC、∠ACB 的平分线交于点 O,过点 O 作 DE∥BC,分别交 AB、AC 于点 D、E。求证:BD + EC = DE。
解题思路:
由 BO 平分∠ABC,可得∠ABO = ∠CBO。
因为 DE∥BC,所以∠CBO = ∠DOB(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从而∠ABO = ∠DOB,根据 “等角对等边”,可得 BD = DO。
同理,由 CO 平分∠ACB,DE∥BC,可得∠ACO = ∠ECO = ∠EOC,所以 EC = EO。
因此 BD + EC = DO + EO = DE。
证明过程:
∵BO 平分∠ABC,∴∠ABO = ∠CBO。
∵DE∥BC,∴∠DOB = ∠CBO(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BO = ∠DOB。∴BD = DO(等角对等边)。
同理可得,EC = EO。
∵DE = DO + EO,∴BD + EC = DE。
幻灯片 10: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性质:已知等腰三角形(两边相等),得出两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判定:已知三角形两角相等,得出两边相等(等角对等边),进而判定为等腰三角形。
联系:
两者都涉及等腰三角形的边和角的关系。
性质和判定互为逆定理,在解题中常结合使用。
应用场景:
性质常用于已知等腰三角形求角的度数或证明角相等。
判定常用于证明线段相等或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幻灯片 11:课堂练习
如图,在△ABC 中,∠A = 80°,∠B = 50°,则△ABC 是______三角形(填 “等腰” 或 “不等边”),依据是______。
已知:如图,在△ABC 中,BD 平分∠ABC,且 BD = BC,∠A = 40°,求∠C 的度数。
如图,在△ABC 中,AB = AC,DE∥BC,求证:△ADE 是等腰三角形。
幻灯片 12:课堂小结
知识总结: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等角对等边(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
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互为逆定理,性质是由边推角,判定是由角推边。
方法总结:在证明线段相等时,若所证线段在同一个三角形中,可尝试证明它们所对的角相等,运用 “等角对等边” 得出结论;在判定等腰三角形时,只需证明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
思想提炼:通过探究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体会逆向思维在数学中的应用,进一步理解性质与判定的辩证关系,培养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
幻灯片 13:课后作业
基础作业:课本第 XX 页习题 15.3 第 6、7、8 题,运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行证明和计算。
提升作业:如图,在△ABC 中,∠ACB = 90°,CD⊥AB 于点 D,AE 平分∠BAC 交 CD 于点 F,交 BC 于点 E。求证:CF = CE。
拓展作业: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 2 倍,且有两条边相等,尝试探究这个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
2024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15.3.1.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第十五章 轴对称
通过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证明,加强学生的推理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行证明和计算.
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画一个△ABC,其中∠B =∠C = 30°,请你量一量 AB 与 AC 的长度,它们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
AB = AC
A
B
C
画一个△ABC,其中∠B =∠C,此时,AB 与 AC 的数量关系会改变吗?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思 考
我们知道,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角相等. 反过来,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有什么关系?
A
B
C
猜想:它们所对的边相等.
你能证明你的猜想吗?
探究新知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已知:如图,在△ABC 中,∠B =∠C.
求证:AB = AC.
分析:
∠B =∠C
AB = AC
全等
①作∠BAC的平分线
A
B
C
D
②作 BC边上的高
A
B
C
D
③作 BC边上的中线
A
B
C
D
A
B
C
A
B
C
证明:如图,作△ABC 的角平分线 AD.
在△ABD 和△ACD中,
∠1 =∠2,
∠B =∠C,
AD = AD,
∴△ABD ≌△ACD(AAS).
∴AB = AC.
D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2
1
方法①
A
B
C
在△ABD 和△ACD中,
∠B =∠C,
∠ADB =∠ADC,
AD = AD,
∴△ABD ≌△ACD(AAS).
∴AB = AC.
D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证明:如图,过点 A 作△ABC 的高 AD.
方法②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在△ABC 中,∵∠B =∠C,
∴ AB = AC.
几何语言: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A
B
C
条件 结果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比较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两边相等
两边所对的角相等
两角相等
两角所对的边相等
针对训练
教材P81练习 第1题
2. 如图,∠A = 36°,∠DBC = 36°,∠C = 72°. 分别计算∠1,∠2 的度数,并说明图中有哪些等腰三角形.
教材P81练习 第1题
解:∵∠ DBC = 36°, ∠C = 72°,
∴∠1 = 180° –∠DBC –∠C = 180° – 36° – 72° = 72°.
又∠1是△ABD 的一个外角,∴∠1 =∠A +∠2.
∴∠2 =∠1 –∠A = 72° – 36° = 36° .
又∠2 =∠A = 36°,∠1 =∠C = 72°,
∴AD = BD,BC = BD,∠ABC =∠C = 72° .
∴AB = AC. ∴图中共有三个等腰三角形,
即△ABD,△BDC,△ABC.
教材P80例题
例2 求证: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已知:如图, AD 是△ABC 的外角∠CAE 的平分线,AD // BC.
求证:AB = AC.
A
B
C
D
E
1
2
分析:可以设法找出∠B,∠C 与∠1,∠2 的关系.
∠B =∠C
教材P80例题
A
B
C
D
E
1
2
证明:∵AD // BC ,
∴∠1 =∠B,∠2 =∠C.
又 AD 平分∠CAE,
∴∠1 =∠2.
∴∠B =∠C.
∴ AB = AC.
教材P81例题
例3 尺规作图: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 a,底边上高的长为 h(如图),求作这个等腰三角形.
分析: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a
h
底边所对的顶点在底边的垂直平分线上.
作出底边的垂直平分线,利用高的长度确定底边所对的顶点的位置.
教材P81例题
a
h
作法:
(1) 作线段 AB = a;
(2) 作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 MN,与 AB 相交于点 D;
(3) 在 MN上取一点 C,使 DC = h;
(4) 连接 AC,BC,则△ABC 就是所求作的等腰三角形.
A
B
教材P81例题
D
C
M
N
随堂演练
教材P81练习 第2题
3. 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沿对角线折叠,重合部分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
教材P81练习 第2题
解:是等腰三角形. 理由:
如图,∵ 长方形 ABCD 沿对角线折叠,
∴ △BCD≌△BFD. ∴ ∠1 =∠2.
又四边形 ABCD 是长方形,
∴ AD // BC.
∴ ∠3 =∠2. ∴ ∠1 =∠3.
∴ BE = DE.
即重合部分△BDE 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A
B
C
D
F
E
1
2
3
4. 如图,AC 和 BD 相交于点 O,且 AB // CD,OA = OB. 求证 OC = OD.
教材P81练习 第3题
A
B
C
D
O
证明:∵ AB // CD,
∴ ∠B =∠D,∠A =∠C.
又 OA = OB,
∴ ∠A =∠B (等边对等角).
∴ ∠C =∠D.
∴ OC = OD (等角对等边).
知识点1 等角对等边
1. 将一平板保护套展开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其侧面示意图如图所示,若 ,
,则 的长为( )
B
A. B. C. D.
2.下列三角形中,不是等腰三角形的是( )
A
A. B. C. D.
(第3题)
3.[2025长沙月考]如图,已知平分 ,
,若,则 的长为( )
A
A.4 B.5 C.3 D.2
(第4题)
4.如图,在中,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 ,
交于点,连接,,若 ,则
的长是( )
C
A.2 B.3 C.4 D.不能确定
(第5题)
5.[教材习题变式]如图, ,
,下列式子不一定正确的是( )
D
A. B.
C. D.
(第6题)
6.[2024重庆中考]如图,在 中,
, ,平分交于点 .
若,则 的长度为___.
2
等腰三角形
性质
判定
定义
“等角对等边”
A
B
C
D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