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2 等边三角形(第2课时 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课件(共44张PPT)2025-2026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5.3.2 等边三角形(第2课时 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课件(共44张PPT)2025-2026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2024)

资源简介

(共44张PPT)
幻灯片 1:封面
标题:15.3.2.2 含 30° 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副标题:探索特殊直角三角形的边关系
背景图:展示一个含 30° 角的直角三角形,标注出 30° 角、60° 角和直角,突出其特殊角度特征。
幻灯片 2:学习目标
理解含 30° 角的直角三角形的特殊性,掌握其边之间的数量关系。
能通过实验操作和逻辑推理证明含 30° 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能运用该性质解决线段长度计算、几何证明等问题,提升几何应用能力。
体会从等边三角形到含 30° 角直角三角形的转化思想,建立知识间的联系。
幻灯片 3:复习回顾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三条边相等,三个角都是 60°,每条边上的中线、高和角平分线相互重合。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两锐角互余(和为 90°),斜边大于直角边。
思考问题: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是 30°,那么这个三角形的边之间会存在怎样特殊的数量关系?这种关系与等边三角形有联系吗?
幻灯片 4:探究含 30° 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实验操作:
用刻度尺画出一个等边三角形 ABC,使 AB = BC = AC = 6cm。
作出 BC 边上的高 AD,垂足为 D,得到直角三角形 ABD。
测量∠BAD、∠ABD 的度数以及 BD、AB 的长度。
实验现象:
测量发现∠BAD = 30°,∠ABD = 60°,∠ADB = 90°(即△ABD 是含 30° 角的直角三角形)。
BD = 3cm,AB = 6cm,即 BD = 1/2 AB。
初步结论:在含 30° 角的直角三角形中,30° 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幻灯片 5:性质的推理证明
已知:在 Rt△ABC 中,∠C = 90°,∠A = 30°。
求证:BC = 1/2 AB。
证明思路:
延长 BC 至 D,使 CD = BC,连接 AD。
因为∠ACB = 90°,∠A = 30°,所以∠B = 60°。
在△ABC 和△ADC 中,AC = AC,∠ACB = ∠ACD = 90°,BC = CD,所以△ABC≌△ADC(SAS)。
因此 AB = AD,∠BAD = 2∠A = 60°,所以△ABD 是等边三角形,AB = BD。
又因为 BD = BC + CD = 2BC,所以 AB = 2BC,即 BC = 1/2 AB。
图形展示:分步画出辅助线和全等三角形,标注相等的边和角,清晰呈现证明过程。
幻灯片 6:含 30° 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定理内容: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 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几何语言:在 Rt△ABC 中,∵∠C = 90°,∠A = 30°,∴BC = 1/2 AB(或 AB = 2BC)。
关键词解析:
前提条件:必须是直角三角形(含 90° 角)。
角度条件:有一个锐角是 30°。
结论:30° 角所对的直角边 = 斜边的一半(注意 “所对” 二字,避免混淆直角边)。
图形标注:在直角三角形中明确标注 30° 角、其所对的直角边和斜边,强化对应关系。
幻灯片 7:例题解析(一)—— 直接应用性质求边长
例题 1:在 Rt△ABC 中,∠C = 90°,∠A = 30°,斜边 AB = 10cm,求 BC 的长度。
解题思路:
已知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A = 30°,根据性质定理,30° 角所对的直角边 BC 等于斜边 AB 的一半。
因此 BC = 1/2 AB = 1/2 × 10 = 5cm。
解答过程:
∵在 Rt△ABC 中,∠C = 90°,∠A = 30°,AB 为斜边,
∴BC = 1/2 AB(含 30° 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AB = 10cm,
∴BC = 1/2 × 10 = 5cm。
幻灯片 8:例题解析(二)—— 结合等边三角形应用性质
例题 2:如图,在等边△ABC 中,AD 是 BC 边上的高,若 AB = 8cm,求 AD 的长度。
解题思路:
由等边三角形性质可知 AB = BC = 8cm,∠B = 60°,AD⊥BC,所以△ABD 是含 30° 角的直角三角形(∠BAD = 30°)。
在 Rt△ABD 中,∠BAD = 30°,其所对的直角边 BD = 1/2 AB = 4cm。
根据勾股定理,AD = √(AB - BD ) = √(8 - 4 ) = √48 = 4√3 cm。
解答过程:
∵△ABC 是等边三角形,AD 是高,
∴AB = BC = 8cm,∠ADB = 90°,∠BAD = 1/2 ∠BAC = 30°(三线合一)。
在 Rt△ABD 中,∠BAD = 30°,
∴BD = 1/2 AB = 1/2 × 8 = 4cm(含 30° 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由勾股定理得:AD = √(AB - BD ) = √(8 - 4 ) = √(64 - 16) = √48 = 4√3 cm。
幻灯片 9:例题解析(三)—— 性质的综合应用
例题 3:如图,在 Rt△ABC 中,∠C = 90°,∠A = 30°,BD 平分∠ABC 交 AC 于点 D,若 CD = 2cm,求 AB 的长度。
解题思路:
在 Rt△ABC 中,∠A = 30°,所以∠ABC = 60°,BC = 1/2 AB。
因为 BD 平分∠ABC,所以∠CBD = 30°。
在 Rt△BCD 中,∠CBD = 30°,所以 CD = 1/2 BD(30° 角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一半),因此 BD = 2CD = 4cm。
由勾股定理得 BC = √(BD - CD ) = √(4 - 2 ) = √12 = 2√3 cm,进而 AB = 2BC = 4√3 cm。
解答过程:(根据上述思路逐步书写,此处省略详细步骤)
幻灯片 10:性质的逆命题探究
逆命题内容: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锐角等于 30°。
推理验证:
已知:在 Rt△ABC 中,∠C = 90°,BC = 1/2 AB。
求证:∠A = 30°。
证明:延长 BC 至 D,使 CD = BC,连接 AD。(同性质证明辅助线)
可证△ABD 是等边三角形,∠BAD = 60°,又因为 AC⊥BD,所以 AC 平分∠BAD,因此∠A = 30°。
应用价值:该逆命题成立,可作为判定直角三角形中是否存在 30° 角的依据,拓展解题思路。
幻灯片 11:课堂练习
在 Rt△ABC 中,∠C = 90°,∠B = 30°,AC = 3cm,则斜边 AB 的长为______cm。
如图,在 Rt△ABC 中,∠A = 30°,BC = 5cm,CD 是斜边 AB 上的高,求 CD 的长度。
已知:在 Rt△ABC 中,∠C = 90°,AB = 2AC,求证:∠B = 30°。
幻灯片 12:含 30° 角的直角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的联系
转化关系:将等边三角形沿着一条高剪开,可得到两个全等的含 30° 角的直角三角形;反之,两个全等的含 30° 角的直角三角形可拼成一个等边三角形。
性质迁移:含 30° 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本质上是等边三角形性质的延伸,通过中线(高、角平分线)将等边三角形分割后,30° 角所对直角边与斜边的关系自然显现。
图形演示:用动画展示等边三角形分割为两个含 30° 角直角三角形的过程,以及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接为等边三角形的过程,直观呈现联系。
幻灯片 13:课堂小结
知识总结:
含 30° 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在直角三角形中,30° 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几何语言:Rt△ABC 中,∠C = 90°,∠A = 30° BC = 1/2 AB。
逆命题:直角三角形中,若一直角边是斜边一半,则该边所对锐角为 30°(成立)。
方法总结:解决含 30° 角的直角三角形问题时,要明确 30° 角所对的直角边,灵活运用性质求边长;涉及等边三角形的高或中线时,可转化为含 30° 角的直角三角形求解。
思想提炼:通过等边三角形与含 30° 角直角三角形的转化,体会化归思想在几何中的应用,理解特殊图形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
幻灯片 14:课后作业
基础作业:课本第 XX 页习题 15.3 第 12、13 题,运用含 30° 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计算和证明。
提升作业:如图,在△ABC 中,∠ACB = 90°,∠A = 30°,CD⊥AB 于 D,AB = 8cm,求 AD 的长度。
拓展作业:在含 30° 角的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与较短直角边的差为 6cm,求较长直角边的长度。
2024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15.3.2.2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第十五章 轴对称
合理应用含 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强化应用意识.
经历探究含 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的过程,提升推理能力.
掌握含 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边角性质.
a. 量一量这个三角板的短直角边和斜边的长度.
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短直角边:6.9 cm
斜边:13.8 cm
短直角边的长是斜边长的一半
b. 将两个全等的含 30°角的直角三角尺摆在一起. 你能借助这个图形,找到 Rt△ABC 的直角边 BC 与斜边 AB 之间的数量关系吗?
C
A
B
D
猜测:
理由:①△ABD为等边三角形;
②△ADC与△ABC关于直线AC轴对称.
如图,在△ABC 中,∠C = 90°,∠A = 30°,测量∠A 所对的直角边 BC 与斜边 AB,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探究新知
含 30° 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探 究
A
B
C
30°
再画几个满足条件的三角形,你得到的结论还成立吗?
仍然成立.
你能证明你的结论吗?
已知:如图,在 Rt△ABC 中, ∠C = 90°,∠A = 30°. 求证:
分析:
2BC = AB
构造长为 2BC 的线段
构造长为 AB 的线段
A
B
C
30°
构造线段
A
B
C
30°
D
A
B
C
30°
D
证明:如图,延长 BC 到 D,使 CD = BC,连接 AD,则 AC 是 BD 的垂直平分线.
所以 AB = AD.
又因为∠B = 90° –∠BAC
= 90° – 30° = 60°,
所以△ABD 是等边三角形,
所以 BD = AB.
方法①
A
B
C
30°
D
又 BD = 2BC,所以 BC = AB.
∴∠B = 90° – 30° = 60°.
又 BD = BC,∴△BCD 是等边三角形.
∴BD = CD = BC,∠BCD = 60°.
∵∠ACB = 90°,∴∠ACD =∠ACB –∠BCD = 30°.
又∠A = 30°,∴∠A =∠ACD.
∴AD = CD = BC = BD.
证明:如图,在 AB 边上截取 BD = BC,连接 CD. 在 Rt△ABC 中,
∵∠ACB = 90°,∠A = 30°,
A
B
C
30°
D
方法②
含 30° 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所以 BC = AB.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 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在Rt△ABC 中,
∵∠C = 90°,∠A = 30°,
∴ BC = AB.
几何语言:
A
B
C
30°
针对训练
1. 在 Rt△ABC中,∠C = 90°,∠B = 2∠A,∠B 和∠A 各是多少度?边 AB 与 BC 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材P84练习 第1题
解:∵ ∠C = 90°,∠B = 2∠A,∠A +∠B +∠C = 180°,
∴ ∠A + 2∠A + 90° = 180°.
∴ ∠A = 30°.
∴ ∠B = 2∠A = 60°.
∴ AB = 2BC.
针对训练
2. 在 Rt△ABC中,∠C = 90°,AB = 2BC,∠B 和∠A 各是多少度?
教材P84练习 第2题
A
B
C
D
解:如图,延长 BC 至点 D,使 CD = BC,连接 AD,则 BD = 2BC.
∵ AB = 2BC,∴ AB = BD.
∵∠ACB = 90°,CD = BC,
∴ AC 是 BD 的垂直平分线.
∴ AD = AB = BD. ∴ △ABD 是等边三角形.
∴ ∠B = 60°. ∴ ∠CAB = 90° – ∠B = 30°.
教材P83例题
例5 图中是屋架设计图的一部分,点 D 是斜梁 AB 的中点,立柱 BC,DE 垂直于横梁 AC,AB = 7.4 m,∠A = 30°. 求立柱 BC,DE 的长.
教材P83例题
解:∵DE⊥AC,BC⊥AC,∠A = 30°,
∴BC = AB,DE = AD.
∴BC = ×7.4 =3.7(m) .
又 AD = AB,∴DE = AD = ×3.7 =1.85(m).
答:立柱 BC 的长是 3.7 m,DE 的长是 1.85 m.
1.(1)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 110°,它的另外两个角是多少度?
【教材P84习题15.3 第1题】
解:(1)∵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110°,内角和为180°, ∴这个角只能是顶角.
∴它的另外两个底角的度数为
(180° – 110°)÷2 = 35°.
(2)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是 8,周长是 18,它的另外两边长是多少?
(2)分两种情况讨论:
①当长是8的边为底边时,两腰长均为(18 – 8)÷2 = 5,此时三边长为 5,5,8,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
②当长是 8 的边为腰时,底边长为 18 – 8×2 = 2,此时三边长为8,8,2,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
综上所述,它的另外两边长分别是 5,5 或 2,8.
2. 如图,AD // BC,BD 平分∠ABC.
求证 AB = AD.
【教材P84习题15.3 第2题】
证明:∵AD // BC,
∴∠CBD = ∠ADB.
∵BD 平分∠ABC,
∴∠CBD =∠ABD.
∴∠ADB =∠ABD.
∴AB = AD(等角对等边).
3. 如图,五角星中有五个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它们的顶角都是 36°. 求∠AMB的度数 .
【教材P84习题15.3 第3题】
解:如图. ∵五角星的五个角都是
顶角为 36°的等腰三角形,
∴∠A = 36°.
∴∠AMN = (180°– 36°)÷2 = 72°.
∴∠AMB = 180° –∠AMN = 180° – 72° = 108°.
4. 如图,在△ABC 中,点 D,E 在边 BC 上,AB = AC,AD = AE. 求证 BD = CE.
【教材P84习题15.3 第4题】
证明:∵AB = AC,∴∠B =∠C.
∵AD = AE,∴∠ADE =∠AED,
∴∠ADB =∠AEC.
∴△ABD≌△ACE(AAS).
∴BD = CE.
5. 如图,∠A =∠B = 60°,CE // DA,CE 交AB 于点 E. 求证:△CEB 是等边三角形 .
【教材P84习题15.3 第5题】
证明:∵CE // DA,
∴∠CEB =∠A = 60°.
又∠B = 60°,
∴∠BCE =∠B =∠CEB = 60°.
∴△CEB 是等边三角形.
6. 如图,AB = AC,∠A = 40°,AB的垂直平分线 MN 交 AC 于点 D. 求∠DBC 的度数 .
【教材P84习题15.3 第6题】
解:∵AB = AC,∠A = 40°,
∴∠ABC =∠ACB = (180° – 40°)÷2 = 70°.
∵MN 是 AB 的垂直平分线,
点 D 在 MN 上,
∴DA = DB.
∴∠ABD =∠A = 40°.
∴∠DBC =∠ABC –∠ABD = 70°– 40° = 30°.
7. 如图,厂房屋顶钢架外框是等腰三角形,其中 AB = AC,立柱 AD ⊥ BC,顶角∠BAC = 120°. AD 与 AB 有什么数量关系?
【教材P85习题15.3 第7题】
解:∵AB = AC,∠BAC = 120°,
∴∠B =∠C = (180°–∠BAC) = 30°.
∵AD⊥BC,∴∠ADB = 90°.
∴AD = AB.
8. 某中学的同学们设计了下面的方法检测教室的房梁是否水平:
【教材P85习题15.3 第8题】
综合运用
在等腰直角三角尺斜边的中点拴一条线绳,线绳的另一端挂一个铅锤,把这块三角尺的斜边贴在房梁上,如果线绳经过三角尺的直角顶点,那么可以确定房梁是水平的. 他们的方法对吗?为什么?
解:他们的方法是对的. 理由:
∵等腰直角三角尺的斜边贴在房梁上,O 是 AB 的中点,线绳经过点 C,
∴O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BC 的中线,且OC⊥AB(房梁).
又 OC 是铅垂线,它垂直于地面,
∴房梁平行于地面,即房梁是水平的.
∴他们的方法是对的.
9. 上午 8 时,一条船从海岛 A 出发,以 15 n mile/h 的速度向正北航行,10 时到达海岛 B 处 . 从 A,B 望灯塔 C,测得∠NAC = 42°,∠NBC = 84°. 求海岛 B 与灯塔 C 的距离 .
【教材P85习题15.3 第9题】
解:∵船从海岛 A 出发,2 h 后到达海岛 B,
∴ AB = (10 – 8)×15 = 30 (n mile).
∵∠NAC = 42°,∠NBC = 84°,
且∠NBC 是△ABC 的一个外角,
∴∠BCA =∠NBC –∠NAC = 84° – 42° = 42°.
∴∠NAC =∠BCA.
∴BC = AB = 30 n mile.
答:海岛 B 与灯塔 C 的距离是 30 n mile.
10. 如图, △ABC 是等边三角形,E 是边 AC 上的点,且∠1 =∠2,CD = BE. 判断△ADE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教材P85习题15.3 第10题】
解:△ ADE 是等边三角形. 理由如下:
∵△ABC 是等边三角形,
∴AB = AC,∠BAE = 60°.
又∠1 =∠2,BE = CD,
∴△ABE≌△ACD(SAS).
∴AE = AD,∠CAD =∠BAE = 60°.
∴△ADE 是等边三角形.
11. 如图,△ ABD,△AEC 都是等边三角形 . 求证 BE = DC.
【教材P85习题15.3 第11题】
证明:∵△ABD,△AEC 都是等边三角形,
∴AD = AB,AC = AE,∠DAB =∠CAE = 60°.
∴∠DAB +∠BAC =∠CAE +∠BAC,
即∠DAC =∠BAE.
在△DAC 和△BAE 中,
AD = AB,
∠DAC = ∠BAE,
AC = AE,
∴△DAC≌△BAE(SAS).
∴BE = DC.
12. 如图,在△ABC 中,AB = AC,∠B = 30°,AD⊥AB,交 BC 于点 D. 若 AD = 2,求 BC 的长 .
【教材P86习题15.3 第12题】
解:∵AD⊥AB,∴∠BAD = 90°.
又∠B = 30°,
∴BD = 2AD = 2×2 = 4,∠ADB = 60°.
∵AB = AC,∴∠C =∠B = 30°.
∴∠DAC =∠ADB –∠C = 30°=∠C.
∴CD = AD = 2.
∴BC = BD + CD = 4 + 2 = 6.
13. 如图,P,Q 是△ABC 的边 BC 上的两点, 并且 BP = PQ = QC = AP = AQ. 求∠BAC 的度数.
【教材P86习题15.3 第13题】
解:∵PQ = AP = AQ,
∴△APQ 为等边三角形.
∴∠PAQ = ∠APQ =∠AQP = 60°.
又 BP = AP,∴∠B = ∠BAP.
∵∠B +∠BAP =∠APQ = 60°,
∴∠BAP = 30°.
同理可得,∠CAQ = 30°,
∴∠BAC =∠BAP +∠PAQ +∠CAQ
= 30° + 60° + 30° = 120°.
14. 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吗?两腰上的中线呢?两腰上的高呢?证明其中的一个结论. 你还能发现其他结论吗?
【教材P86习题15.3 第14题】
解: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两腰上的中线相等,两腰上的高相等.
其他结论: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与底边可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答案不唯一).
下面证明第一个结论.
已知:如图,在△ABC中,AB = AC,BE,CD 分别平分∠ABC,∠ACB. 求证:CD=BE.
证明:∵AB = AC,∴∠DBC =∠ECB.
又 BE,CD 分别平分∠ABC,∠ACB,
∴∠1 = ∠ABC,∠2 = ∠ACB.
∴∠1 =∠2.
在△BDC 和△CEB 中,
∠DBC = ∠ECB,
BC = CB,
∠2 = ∠1,
∴△BDC≌△CEB(ASA). ∴CD = BE.
15. 如图,要把一块三角形的土地均匀分给甲、乙、丙三家农户 . 如果∠C = 90°,∠B = 30°,要使这三家农户所得土地的大小、形状都相同,请你试着分一分,并在图上画出来 .
【教材P86习题15.3 第15题】
解:如图,作∠CAB 的平分线,交 BC 于点 D,过点 D 作 DE⊥ AB,垂足为 E.
则△ABC 就分成了三个大小、形状都相同的三角形,即△AED,△ACD 和△BED.
D
E
知识点 含 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第1题)
1.如图,在中, , ,
,则 的长为( )
C
A.1 B.1.5 C.2 D.2.5
(第2题)
2. 如图是某商场一楼与二楼之间
的电梯示意图. ,的长是 ,
则乘电梯从点到点上升的高度 是( )
D
A. B. C. D.
(第3题)
3.[2025泰安泰山区期末]如图, 是等边三角
形,为的中点,,垂足为.若 ,
则 的边长为( )
A
A.12 B.10 C.8 D.6
(第4题)
4.[2025江门期末]如图,在 中,
, ,为 的垂直平分线,
,则 的长是___.
8
5.[教材习题变式]如图,在中, ,
,交于点.求证: .
证明:, ,
.
, ,
在中, .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 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A
B
C
30°
课后作业
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