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 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 课件(共37张PPT)湘教版2025-2026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5.1 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 课件(共37张PPT)湘教版2025-2026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

资源简介

(共37张PPT)
2.5.1 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教学幻灯片分页内容
第 1 页:标题页
标题:2.5.1 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
副标题:初中数学 [对应年级]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
日期:[授课日期]
第 2 页:复习回顾与引入
回顾整式方程:像\(2x + 3 = 5\)、\(3x - 2(x - 1) = 4\)这样,分母中不含未知数的方程叫做整式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简单的整式方程。
问题情境:面对方程\(\frac{1}{x} + 2 = 3\)或\(\frac{x}{x - 1} = \frac{2}{x + 1}\),它们的分母中含有未知数,这样的方程该如何求解?与整式方程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引入概念: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
学习意义: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能解决更多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完善方程求解的知识体系。
第 3 页: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掌握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包括去分母、求解整式方程、验根等步骤;明确验根的必要性和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在解分式方程的过程中,提高运算能力和严谨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体会转化思想的作用,培养认真细致的解题习惯。
第 4 页:知识点 1—— 分式方程的概念
概念定义: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关键词解析:
分母中必须含有未知数,区别于整式方程(分母中不含未知数)。
分式方程是方程的一种特殊形式,仍然满足方程的基本定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示例辨析:
分式方程:\(\frac{2}{x} = 5\)(分母含未知数\(x\))、\(\frac{x + 1}{x - 2} = 3\)(分母含未知数\(x\))。
整式方程:\(2x + 5 = 0\)(分母无未知数)、\(\frac{1}{2}x - 3 = 1\)(分母为常数)。
注意事项:判断一个方程是否为分式方程,关键看分母中是否含有未知数,与分子中是否含有未知数无关。
第 5 页:知识点 2—— 分式方程的解法思路
核心思想: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一元一次方程),利用整式方程的解法求解。
转化依据:等式的基本性质,在方程两边同时乘以各分式的最简公分母,消除分母,化为整式方程。
关键步骤:
第一步:确定各分式的最简公分母。
第二步:方程两边同乘最简公分母,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
第三步:解转化后的整式方程。
第四步:验根,检查求得的解是否使原分式方程的分母为零(保证分式有意义)。
示例演示:解方程\(\frac{2}{x} = 5\)。
最简公分母为\(x\)。
两边同乘\(x\)得:\(2 = 5x\)(整式方程)。
解得:\(x = \frac{2}{5}\)。
验根:当\(x = \frac{2}{5}\)时,分母\(x=\frac{2}{5} 0\),所以\(x = \frac{2}{5}\)是原方程的解。
第 6 页:例题 1—— 不含常数项的分式方程解法
例 1:解方程\(\frac{3}{x} = \frac{4}{x + 1}\)。
解析:
步骤 1:确定最简公分母。观察分母为\(x\)和\(x + 1\),最简公分母为\(x(x + 1)\)。
步骤 2: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x(x + 1)\),得\(3(x + 1)=4x\)。
步骤 3:解整式方程。去括号得\(3x + 3 = 4x\),移项得\(3 = 4x - 3x\),解得\(x = 3\)。
步骤 4:验根。将\(x = 3\)代入最简公分母\(x(x + 1)=3 4 = 12 0\),且原方程左边\(\frac{3}{3}=1\),右边\(\frac{4}{3 + 1}=1\),左边 = 右边,所以\(x = 3\)是原方程的解。
结论:原方程的解为\(x = 3\)。
第 7 页:例题 2—— 含常数项的分式方程解法
例 2:解方程\(\frac{x}{x - 2} + 3 = \frac{1}{x - 2}\)。
解析:
步骤 1:确定最简公分母。分母为\(x - 2\),最简公分母为\(x - 2\)。
步骤 2: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x - 2\),得\(x + 3(x - 2)=1\)(注意常数项 3 也要乘最简公分母)。
步骤 3:解整式方程。去括号得\(x + 3x - 6 = 1\),合并同类项得\(4x - 6 = 1\),移项得\(4x = 7\),解得\(x = \frac{7}{4}\)。
步骤 4:验根。将\(x = \frac{7}{4}\)代入最简公分母\(x - 2=\frac{7}{4}-2=-\frac{1}{4} 0\),原方程左边\(\frac{\frac{7}{4}}{\frac{7}{4}-2}+3=\frac{\frac{7}{4}}{-\frac{1}{4}}+3=-7 + 3=-4\),右边\(\frac{1}{\frac{7}{4}-2}=-4\),左边 = 右边,所以\(x = \frac{7}{4}\)是原方程的解。
结论:原方程的解为\(x = \frac{7}{4}\)。
第 8 页:知识点 3—— 分式方程的验根
验根必要性:在去分母的过程中,方程两边同乘了含有未知数的整式(最简公分母),可能使未知数的取值范围扩大,从而产生增根(使原方程分母为零的根),因此必须验根。
增根定义:使分式方程的分母为零的根叫做分式方程的增根,增根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验根方法:
方法一:将求得的根代入原分式方程,检查左右两边是否相等(同时分母不为零)。
方法二:将求得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若最简公分母的值为零,则是增根;若不为零,则是原方程的解(更简便)。
示例分析:解方程\(\frac{1}{x - 1} = \frac{2}{x^2 - 1}\)。
去分母得\(x + 1 = 2\),解得\(x = 1\)。
验根:代入最简公分母\(x^2 - 1=1 - 1 = 0\),所以\(x = 1\)是增根,原方程无解。
第 9 页:例题 3—— 含增根的分式方程解法
例 3:解方程\(\frac{x}{x - 3} - 2 = \frac{3}{x - 3}\)。
解析:
步骤 1:确定最简公分母为\(x - 3\)。
步骤 2: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x - 3\),得\(x - 2(x - 3)=3\)。
步骤 3:解整式方程。去括号得\(x - 2x + 6 = 3\),合并同类项得\(-x + 6 = 3\),移项得\(-x = -3\),解得\(x = 3\)。
步骤 4:验根。将\(x = 3\)代入最简公分母\(x - 3 = 0\),所以\(x = 3\)是增根,原方程无解。
结论:原方程无解。
第 10 页:知识点 4—— 解分式方程的完整步骤
步骤总结:
第一步:审题,确定方程是分式方程。
第二步:找最简公分母(各分母的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
第三步: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最简公分母,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注意不要漏乘不含分母的项)。
第四步:解转化后的整式方程(按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求解)。
第五步:验根,将求得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若不为零则是原方程的解;若为零则是增根,原方程无解。
第六步:写出结论(说明方程的解或无解)。
注意事项:
去分母时,每一项都要乘最简公分母,包括常数项。
分数线具有括号的作用,去分母后分子是多项式时要加括号。
第 11 页:例题 4—— 分子为多项式的分式方程解法
例 4:解方程\(\frac{x + 1}{x - 1} = \frac{4}{x^2 - 1} + 1\)。
解析:
步骤 1:因式分解分母,\(x^2 - 1=(x + 1)(x - 1)\),最简公分母为\((x + 1)(x - 1)\)。
步骤 2: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x + 1)(x - 1)\),得\((x + 1)^2 = 4 + (x + 1)(x - 1)\)(分子是多项式,加括号)。
步骤 3:解整式方程。去括号得\(x^2 + 2x + 1 = 4 + x^2 - 1\),移项合并同类项得\(2x = 2\),解得\(x = 1\)。
步骤 4:验根。将\(x = 1\)代入最简公分母\((x + 1)(x - 1)=0\),所以\(x = 1\)是增根,原方程无解。
结论:原方程无解。
第 12 页:例题 5—— 复杂分式方程解法
例 5:解方程\(\frac{2}{x + 1} + \frac{3}{x - 1} = \frac{6}{x^2 - 1}\)。
解析:
步骤 1:最简公分母为\((x + 1)(x - 1)\)。
步骤 2: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最简公分母,得\(2(x - 1)+3(x + 1)=6\)。
步骤 3:解整式方程。去括号得\(2x - 2 + 3x + 3 = 6\),合并同类项得\(5x + 1 = 6\),移项得\(5x = 5\),解得\(x = 1\)。
步骤 4:验根。将\(x = 1\)代入最简公分母\((x + 1)(x - 1)=0\),所以\(x = 1\)是增根,原方程无解。
结论:原方程无解。
第 13 页:易错点总结
去分母错误:
漏乘不含分母的项,如解方程\(\frac{x}{2} + 1 = \frac{3}{x}\)时,两边同乘\(2x\),错算为\(x^2 + 1 = 6\)(正确应为\(x^2 + 2x = 6\))。
分子是多项式时未加括号,导致符号错误,如\(\frac{x + 1}{x} = 2\)去分母错算为\(x + 1 = 2x\)(此例正确,反例:\(\frac{x - 1}{x} = 2\)去分母应为\(x - 1 = 2x\),若漏括号可能出错)。
验根遗漏:解完方程后未验根,导致将增根当作原方程的解。
最简公分母确定错误:未正确分解因式或未找全因式,如将\(\frac{1}{x^2 - 4}\)和\(\frac{1}{x + 2}\)的最简公分母错定为\(x + 2\)(正确应为\((x + 2)(x - 2)\))。
求解整式方程错误:在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等步骤中出现计算错误,导致结果错误。
第 14 页:课堂练习
练习 1:解下列分式方程。
(1)\(\frac{5}{x} = \frac{3}{x - 2}\)
(2)\(\frac{1}{x - 2} + 3 = \frac{x - 1}{2 - x}\)
(3)\(\frac{x}{x - 1} - 1 = \frac{3}{(x - 1)(x + 2)}\)
练习 2:当\(k\)为何值时,方程\(\frac{x}{x - 3} + \frac{k}{x + 3} = \frac{x}{x^2 - 9}\)会产生增根?
2025-2026学年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2.5.1 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
第2章 分式
a
i
T
u
j
m
i
a
N
g
1. 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
2. 掌握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
(重点)
3. 掌握检验分式方程的解的方法.(难点)
为了更好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某村计划组织村民在荒坡上种 9 600 棵树,后来由于青年志愿者的支援,每天种树的棵数是原计划的 倍,结果提前 4 天完成任务. 设原计划每天种 x 棵树,试用含 x 的等式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分析:上述问题存在以下等量关系:
原计划的天数-实际天数=4.
这个方程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方程吗?它与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区别?
由于原计划每天种 x 棵树,则实际每天种 x 棵树.
根据上述等量关系,可以得到含有未知数 x 的等式:

定义:
像这样,分母中含未知数的方程叫作分式方程.
分式方程的概念
1
知识要点
判一判 下列方程中,哪些是分式方程?哪些是整式方程?
整式方程
分式方程
方法总结:判断一个方程是否为分式方程,主要是看分母中是否含有未知数(注意:π 不是未知数).
(2)怎样去分母?
(3)在方程两边乘什么样的式子才能把每一个分母
都约去?
(4)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解分式方程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
(1)如何把它转化为整式方程呢?
如何去分母
你能试着解这个分式方程吗?
分式方程的解法
2
由于最简公分母为 x,于是将方程两边同乘 x,得
方程左边的值为 ,右边的值也是4,从而左边的值=右边的值,
9 600 - 7 200 = 4x,
解得 x = 600.
x = 600 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吗?
检验:将 x 用 600 代入原分式方程中,
因此 x = 600 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是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具体做法是“去分母”,即方程两边同时乘最简公分母. 这也是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方法.
归纳总结
例1 解方程:
解 :由于最简公分母为 x(x - 2),于是将方程两边同乘 x(x - 2),得
解得 x = -3.
检验:把 x 用 -3 代入原方程,方程左边的值为
因此, x = -3 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典例精析
5x - 3(x - 2) = 0,
右边的值也是0,
从而左边的值=右边的值,
解:由于最简公分母为 (x - 2)(x + 2),于得将方程两边同乘 (x - 2)(x + 2),得
x + 2 = 4,
解得 x = 2.
x = 2 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吗?
例2 解方程: .
检验:将 x 用 2 代人原分式方程,方程左边的值为 ,
不存在这种数,因此 x = 2 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从而原分式方程无解.
典例精析
想一想:
上面两个分式方程中,为什么
去分母后所得整式方程的解就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而 去分母后所得整式方程的解却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呢?
真相揭秘:分式两边同乘不为 0 的式子,所得整式方程的解与分式方程的解相同.
我们再来观察去分母的过程:
9 600 - 7 200 = 4x
两边同乘 x
当x=600时,x≠0
真相揭秘:分式两边同乘了等于 0 的式子,所得整式方程的解使分母为 0,这个整式方程的解就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x + 2 = 4
两边同乘(x-2)(x+2)
当x=2时,(x-2)(x+2)=0
解分式方程时,去分母后所得整式方程的解有可能使原方程的分母为 0,所以分式方程的解必须检验.
怎样检验?
这个整式方程的解是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呢?
分式方程解的检验——必不可少的步骤
检验方法:把所求出的未知数的值代入最简公分母中,如果它使最简公分母的值不等于 0,那么它是原分式方程的一个解;如果它使最简公分母的值为 0,那么它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例3 解方程:
解:由于最简公分母为 3x - 2,于是将方程两边同乘 3x - 2,得
x + (-2) = 5(3x - 2),
解得 x = .
经检验,x = 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简记为:“一化二解三检验”.
第一步,求出最简公分母,将方程两边同乘最简公分母,把分式方程化为一元一次方程;
第二步,解所得到的一元一次方程;
第三步,检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是否为原分式方程的解.
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步骤如下:
归纳总结
1.解方程:
2x = 3x - 9.
解得 x = 9.
典例精析
解:由于最简公分母为 x(x - 3),于是将方程两边同乘 x(x - 3),得
经检验,x = 9 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2.解方程:
x(x + 2) - (x - 1)(x + 2) = 3.
解得 x = 1.
检验:当 x = 1 时,(x - 1)(x + 2) = 0,
因此 x = 1 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所以,原分式方程无解.
解:由于最简公分母为 (x - 1)(x + 2),于是将方程两边同乘 (x - 1)(x + 2),得
用框图总结为:
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
方程两边同乘最简公分母
求解
x = a
检验
x = a 是分式
方程的解
x = a 不是分式
方程的解
当x = a时
最简公分母是
否为零?


2. 要把方程 化为整式方程,方程两边可以同乘( )
D
A. 3y - 6 B. 3y C. 3 (3y - 6 ) D. 3y ( y - 2 )
1. 下列关于 x 的方程中,是分式方程的是(  )
A. B.
C. D.
D
3. 解分式方程 时,去分母后得到的整式方程是 ( )
A. 2(x - 8) + 5x = 16(x - 7) B. 2(x - 8) + 5x = 8
C. 2(x - 8) - 5x = 16(x - 7) D. 2(x - 8) - 5x = 8
A
4. 若关于 x 的分式方程 无解,则 m 的值为 ( )
A. -1 或 5 B. 1
C. -1.5 或 2 D. -0.5 或-1.5
D
7. 解方程:
解:方程两边同乘 ,得
解得
经检验 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1. 下列关于的式子:; ;
;; .是分式方程的有( )
A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 解分式方程 的步骤:①方
程两边同时乘最简公分母 ;②得整式方程
;③解得;④故 是原方程的解.
其中有误的一步为( )
D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返回
3. [2025株洲期末]已知关于的方程的解是 ,
则 的值为( )
C
A. 2 B. 1 C. D.
4.若关于的方程无解,则 的值为____.
【点拨】,去分母,得 ,
解得.因为当,即 时,方程
无解,所以,所以 .
返回
5.已知分式 ,为常数满足下表中的信息,则
的值为___.
的取值 4 16
分式的值 不存在 0 0.1
【点拨】因为当时,分式 无意义,所以
,所以.因为当 时,分式
,所以,所以.所以 ,
,解得,经检验, 是分式方程
的解.所以 .
返回
6. 如图,点, 在数轴上,它们所表示的数
分别是,,且点到原点的距离是点 到原点的距离的2倍,
则 ____.
返回
7. 教材P54练习 解下列方程:
(1) ;
【解】方程两边同乘,得 ,解得
.检验:当时,,所以 是原分式方程
的解.
(2) ;
原方程化为 ,方程两边同乘
,得 ,解得
.检验:当时,,所以 不是
原分式方程的解.所以原分式方程无解.
(3) .
去分母,得,解得,经检验, 是原分
式方程的解.
返回
8. 教材P57习题 小明在解关于 的分式方程
时,发现墨水把其中一个数污染了,翻看答案上
说此方程有增根无解,则被污染的数为( )
A
A. B. 1 C. 2 D.
返回
9. [2024遂宁]分式方程的解为正数,则 的
取值范围是( )
B
A. B. 且
C. D. 且
【点拨】方程两边同时乘,得 ,解得
.因为分式方程 的解为正数,所以
,所以.又因为,即 ,所以
.所以的取值范围为且 .
返回
10. 已知满足不等式组且 为
整数,则关于的分式方程 的解是( )
C
A. B. C. D. 不能确定
【点拨】解不等式组得.又因为 为整数,
所以.把代入方程,得,解得 .
经检验,是方程 的解.
返回
11. 对于两个不相等的实数, ,规定:
,表示,中的较大值,如 ,按照这个
规定,方程 的解为( )
C
A. B.
C. 或 D. 或
分式
方程
误区
(1)去分母时,原方程的整式部分漏乘;
步骤
(去分母法)
一化(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
二解(整式方程);
三检验(把解代入到最简公分母,看是否为零)
(2)去分母后,分子是多项式时,没有添括号 (因分数线有括号的作用);
(3)忘记检验.
定义
分母中含未知数的方程叫作分式方程
必做作业: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选做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