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 证明,举反例 课件(共30张PPT)湘教版2025-2026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2 证明,举反例 课件(共30张PPT)湘教版2025-2026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4.2.2 证明,举反例教学幻灯片分页内容
第 1 页:标题页
标题:4.2.2 证明,举反例
副标题:初中数学 [对应年级]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
日期:[授课日期]
第 2 页:复习引入
复习回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定义和命题,知道命题分为真命题和假命题。真命题是题设成立时结论一定成立的命题,假命题是题设成立时结论不一定成立的命题。
问题提出:如何确定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呢?仅仅通过观察或经验总结可靠吗?对于假命题,我们又如何明确地说明它是假的呢?这就需要用到今天学习的证明和举反例。
学习意义:证明是数学推理的核心方法,能帮助我们严谨地确认真命题的正确性;举反例则是判断假命题的有效手段,二者是数学逻辑推理的重要工具。
第 3 页: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证明的概念,知道证明的依据和基本步骤;掌握证明的书写格式,能进行简单命题的证明;理解举反例的含义,能熟练运用举反例的方法判断假命题。
能力目标:通过进行简单证明和举反例,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和严谨的思维习惯;提高运用数学语言表达推理过程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证明的严谨性和逻辑性,感受数学推理的魅力,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第 4 页:知识点 1—— 证明的概念
证明的概念:从命题的条件出发,根据已知的定义、基本事实、定理(包括推论),一步一步推得结论成立,这样的推理过程叫做证明。
证明的依据:证明过程中每一步推理都必须有依据,这些依据可以是已知条件、定义、基本事实(如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已经证明过的定理(如 “对顶角相等”)等。
核心作用:证明可以通过严谨的逻辑推理,确认一个命题的真实性,避免仅凭直觉或经验得出错误结论。
实例说明:要证明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不能仅通过测量几个三角形就得出结论,需要通过作辅助线,利用平行线的性质等进行推理证明。
第 5 页:知识点 2—— 证明的步骤与格式
证明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明确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根据需要画出图形,并在图形上标注相关字母和符号。
第二步:结合图形,写出 “已知”(命题的条件)和 “求证”(命题的结论)。
第三步:从已知条件出发,依据定义、基本事实、定理等,进行逐步推理,直到推出结论为止。
第四步:写出推理的结论,完成证明。
证明的书写格式:证明过程要条理清晰,每一步推理都要写明依据,常用 “∵” 表示 “因为”,“∴” 表示 “所以”。
实例演示:证明 “对顶角相等”,画出对顶角图形,已知:∠1 和∠2 是对顶角,求证:∠1=∠2。证明过程:∵∠1 和∠2 是对顶角(已知),∴∠1+∠3=180°,∠2+∠3=180°(平角定义),∴∠1+∠3=∠2+∠3(等量代换),∴∠1=∠2(等式性质)。
第 6 页:例题 1—— 简单命题的证明
例 1:证明 “同角的补角相等”。
步骤 1:明确条件和结论,画出图形。条件:∠1 是∠3 的补角,∠2 是∠3 的补角;结论:∠1=∠2。
步骤 2:写出已知和求证。已知:∠1 + ∠3 = 180°,∠2 + ∠3 = 180°;求证:∠1 = ∠2。
步骤 3:进行证明。
证明:∵∠1 + ∠3 = 180°(已知),∴∠1 = 180° - ∠3(等式性质)。
∵∠2 + ∠3 = 180°(已知),∴∠2 = 180° - ∠3(等式性质)。
∴∠1 = ∠2(等量代换)。
第 7 页:例题 2—— 结合图形的证明
例 2:如图,已知直线\(a\parallel b\),直线\(c\)与\(a\)、\(b\)分别交于点\(A\)、\(B\),求证:∠1 = ∠2。
步骤 1:分析图形,明确已知和求证。已知:\(a\parallel b\),\(c\)与\(a\)交于\(A\),与\(b\)交于\(B\),∠1 和∠2 是同位角;求证:∠1 = ∠2。
步骤 2:证明过程。
证明:∵\(a\parallel b\)(已知),∴∠1 = ∠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第 8 页:知识点 3—— 举反例的概念与方法
举反例的概念:要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举出一个例子,使这个例子满足命题的条件,但不满足命题的结论,这样的例子叫做反例。
举反例的关键:反例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具备命题的条件,二是不具备命题的结论,二者缺一不可。
举反例的步骤:
第一步:分析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明确需要满足的条件和需要否定的结论。
第二步:构造一个符合条件但不符合结论的具体例子。
第三步:通过这个例子说明命题是假命题。
实例分析:命题 “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是假命题,反例: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满足条件 “相等的角”),但这两个角不是对顶角(不满足结论 “是对顶角”)。
第 9 页:例题 3—— 用反例判断假命题
例 3:判断命题 “若\(a > b\),则\(ac > bc\)” 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若是假命题,请举出反例。
解析:是假命题。
反例构造:命题条件是 “\(a > b\)”,结论是 “\(ac > bc\)”。当\(c = 0\)时,取\(a = 3\),\(b = 2\),满足\(a > b\),但\(ac = 3 0 = 0\),\(bc = 2 0 = 0\),此时\(ac = bc\),不满足\(ac > bc\)。所以这个命题是假命题。
例 4:判断命题 “所有的整数都是正数” 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若是假命题,请举出反例。
解析:是假命题。
反例:-1 是整数(满足条件),但 - 1 不是正数(不满足结论),所以该命题是假命题。
第 10 页:知识点 4—— 证明与举反例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作用不同:证明用于确认真命题的正确性,通过一系列逻辑推理得出结论成立;举反例用于判断假命题,通过一个具体例子说明结论不成立。
过程不同:证明需要从条件出发逐步推理,过程较为严谨复杂;举反例只需构造一个符合条件但不符合结论的例子,过程相对简单。
联系:
都是判断命题真假的方法:证明用于真命题,举反例用于假命题,共同构成判断命题真假的逻辑手段。
都依赖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无论是证明还是举反例,都需要先明确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围绕条件和结论展开。
第 11 页:课堂练习
练习 1:证明 “等角的余角相等”。
练习 2:如图,已知\(AB\perp CD\),垂足为\(O\),求证:∠AOC = ∠BOD。
练习 3:判断下列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若是假命题,举出反例。
(1)若\(x^2 = 9\),则\(x = 3\)。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内角。
(3)若两个角互补,则这两个角一个是锐角,一个是钝角。
第 12 页:知识总结
证明:从命题条件出发,依据定义、基本事实、定理等进行推理,得出结论成立的过程,用于确认真命题。
证明步骤:明确条件结论并画图、写已知求证、逐步推理、得出结论,书写需条理清晰并注明依据。
举反例:构造满足命题条件但不满足结论的例子,用于判断假命题,反例需同时满足条件和不满足结论。
关系:证明和举反例分别是判断真、假命题的方法,均围绕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展开。
第 13 页:课后作业
作业 1:证明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在同一平面内)。
作业 2: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若是真命题请证明,若是假命题请举出反例。
(1)邻补角互补。
(2)若\(a\)是有理数,则\(a^2 > 0\)。
作业 3:自己编写一个真命题和一个假命题,分别进行证明和举反例。
2025-2026学年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4.2.2 证明,举反例
第4章 三角形
a
i
T
u
j
m
i
a
N
g
下列命题哪些正确?哪些错误?
(1),(2)(3)是错的,
(4)是正确的.
(1)每一个月都有31天;(2)如果a是有理数, 那么a是整数.
(3)同位角相等; (4)同角的补角相等.
我们把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
把错误的命题称为假命题
判断下列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1)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2)内错角相等
(3)大于90度的角是平角
(4)如果a>b,b>c,那么a>c
真命题
假命题
假命题
假命题
例题讲解
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2、如果两个角都是直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逆命题: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逆命题: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直角.

3、如果一个整数的个位数字是5 ,那么这个整数能被5整除.
逆命题:如果一个整数能被5整除,那么这个整数的个位数字是5.

说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其逆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像此例那样,从一个命题的条件出发,通过讲道理(推理),得出它的结论成立,从而判断该命题为真,这个过程叫作证明.
(1)如果a是整数,那么a是有理数;
解 如果a是整数,根据有理数的定义: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得出a是实数.
因此命题(1)为真.
像此例那样,找出一个例子,它符合命题的条件,但它不满足命题的结论,从而判断这个命题为假,这个过程叫作举反例.
(2)如果a是有理数,那么a是整数
解 0.5是有理数,
因此命题(2)为假.
但是0.5不是整数.
判断下列命题为真命题是根据什么呢?
说一说
是分别根据有理数、等腰(等边)三角形的定义作出的判断.
(1)如果a是整数,那么a是有理数;
(2)如果三角形ABCD是等边三角形,那么它是等腰三角形.
从上面的例子看到,在判断一个命题是否为真命题时常常要利用一些概念的定义,但是光用定义只能判断一些很简单的命题是否为真.
对于绝大多数命题的真假的判断,光用定义是远远不够的,那么除了根据定义外,还能根据什么来推理,去判断命题的真假呢?
数学中有些命题的正确性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把它们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原始依据,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基本事实。
有些命题可以从公理或其他真命题出发,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判断它们是正确的,并且可以进一步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
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Euclid,约公元前330—前275)对他那个时代的数学知识作了系统化的总结,他挑选出一些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公认的真命题,作为证明的原始依据,称这些真命题为公理.
欧几里得
结论
小知识
欧几里得按照这种方法(现在称为公理化方法)编写了一本书,书名叫《原本》.全书共分13卷,包括有5条公理,5条公设,119个定义和465条命题,构成了历史上第一个数学公理体系.
(注:欧几里得把公设和公理加以区分,即公理是适用于一切科学的真理,而公设只适用于几何.近代数学对此不再区分,都称为公理.)
举例: 本书中常用的基本事实: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1)
(3)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举例: 定理: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2)余角的性质: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4)垂线的性质:
①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1)补角的性质:
(3)对顶角的性质:
对顶角相等
②垂线段最短.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5)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定理也可以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由某定理直接得出的真命题叫作这个定理的推论.
在图2-15 中, 外角∠ACD 和与它不相邻的内角∠A, ∠B 之间有什么大小关系?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ACD +∠ACB = 180°,∠A +∠B +∠ACB = 180°,
所以∠ACD -∠A -∠B = 0 (等量减等量, 差相等).
于是∠ACD =∠A +∠B.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I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这两条直线 平行,那么同位角相等.
平行线的基本事实I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上述这两个定理是不是互逆的命题?
1
2
1
2
结论
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也是定理,那么称它是原来定理的逆定理,这两个定理称为互逆定理.
例如:
平行线的基本事实I是平行线的性质定理Ⅰ的逆定理.
下列定理有逆定理吗?如果有,把它写出来.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这两直线平行,那么内错角相等;
答: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
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1. 下列命题中,哪些是真命题,哪些是假命题? 请说说你的理由.
(1)绝对值最小的数是0;
答:真命题
(2)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3)一个角的补角大于这个角;
(4)在同一平面内,如果直线a⊥l,b⊥l,
那么a∥b.
答:假命题
答:假命题
答:真命题
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B
A. 命题是叙述一件事情的句子(陈述句)
B. 基本事实的正确性必须得到证明
C. 证明假命题举一个反例即可
D. 演绎推理的过程叫作证明
2. 能说明“锐角与锐角的和是锐角”是假命题的是( )
C
A. B. C. D.
返回
3. 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中最多有一个角是直角或钝角”
时,下列假设正确的是( )
D
A. 三角形中最少有一个角是直角或钝角
B. 三角形中没有一个角是直角或钝角
C. 三个角全是直角或钝角
D. 三角形中有两个(或三个)角是直角或钝角
返回
4. 如图,,, ,求证:
.现有下列步骤:①因为 ;②所以
;③所以 ;④因为
,;⑤所以 .那么正
确的证明顺序是( )
C
A. ①②③④⑤ B. ③④⑤②①
C. ④②①⑤③ D. ⑤②③①④
返回
5.母题 教材P98做一做 判断下列各命题是真命
题还是假命题,若是假命题,请举一个反例.
(1)若,则 ;
【解】假命题.当时,满足,但
(举反例不唯一).
(2)锐角小于它的余角;
假命题. 的余角为 ,但 (举反例不唯一).
(3)如图,如果,,那么 .
真命题.
返回
6. 对假命题“任何一个角的补角都不小于这个角”举反例,正
确的反例是( )
C
A. , 的补角 ,
B. , 的补角 ,
C. , 的补角 ,
D. 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返回
7.
(1)完成下面的推理证明:
已知:如图,,, 分别平分
和.求证: .
证明:因为,分别平分和
(已知),
所以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 (已知),
所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 (__________).
所以 (等式的性质).
所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角平分线的定义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等量代换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证明
1. 说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的方法:
举反例
2. 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的方法:
3. 基本事实、定理、互逆定理.
必做作业: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选做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