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2已知两边与夹角或两角与夹边作三角形 课件(共29张PPT)湘教版2025-2026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4.2已知两边与夹角或两角与夹边作三角形 课件(共29张PPT)湘教版2025-2026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4.4.2 已知两边与夹角或两角与夹边作三角形教学幻灯片分页内容
第 1 页:标题页
标题:4.4.2 已知两边与夹角或两角与夹边作三角形
副标题:初中数学 [对应年级]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
日期:[授课日期]
第 2 页:复习引入
复习回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尺规作图的基本方法,包括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以及作已知角的平分线,这些基本作图是复杂作图的基础。
问题提出:在实际几何问题中,我们常常需要根据给定的条件作出三角形。如果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或者两角及其夹边,如何用尺规准确作出这个三角形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学习意义:掌握已知两边与夹角、两角与夹边作三角形的方法,能进一步提升我们的尺规作图能力,加深对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第 3 页: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 “已知两边及其夹角作三角形” 的尺规作图方法;掌握 “已知两角及其夹边作三角形” 的尺规作图方法;理解两种作图方法的依据和原理。
能力目标:通过动手操作,提高规范作图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运用所学作图方法解决相关几何问题,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在作图过程中感受几何的严谨性和逻辑性,体会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激发对几何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热情。
第 4 页:知识点 1—— 已知两边及其夹角作三角形
已知:线段\(a\)、\(b\)和\(\angle \alpha\)(给出线段\(a\)、\(b\)和\(\angle \alpha\)的图形)。
求作:\(\triangle ABC\),使\(AB = a\),\(\angle BAC=\angle \alpha\),\(AC = b\)。
作图步骤:
作射线\(AD\)(确定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和一条边的方向)。
用圆规在射线\(AD\)上截取\(AB = a\)(确定边\(AB\))。
以点\(A\)为顶点,以\(AD\)为一边,利用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方法,作\(\angle DAE=\angle \alpha\)(确定角\(\angle BAC\))。
在射线\(AE\)上,用圆规截取\(AC = b\)(确定边\(AC\))。
连接\(BC\)(完成三角形的作图)。
\(\triangle ABC\)即为所求作的三角形。
图形演示:分步展示作图过程,标注关键点\(A\)、\(B\)、\(C\)的位置和线段、角的对应关系。
第 5 页:例题 1—— 已知两边及其夹角作三角形
例 1:已知线段\(m = 3cm\),\(n = 4cm\),\(\angle \beta=60^{\circ}\),求作\(\triangle DEF\),使\(DE = m\),\(\angle EDF=\angle \beta\),\(DF = n\)。
解析:
已知:线段\(m = 3cm\),\(n = 4cm\),\(\angle \beta=60^{\circ}\)。
求作:\(\triangle DEF\),其中\(DE = 3cm\),\(\angle EDF=60^{\circ}\),\(DF = 4cm\)。
作法:
作射线\(DG\)。
在射线\(DG\)上截取\(DE = 3cm\)。
以点\(D\)为顶点,以\(DG\)为一边,作\(\angle GDH=60^{\circ}\)。
在射线\(DH\)上截取\(DF = 4cm\)。
连接\(EF\),\(\triangle DEF\)即为所求作的三角形。
依据说明:作图依据是全等三角形的 “边角边”(SAS)判定定理,通过确定两边及其夹角,唯一确定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
第 6 页:知识点 2—— 已知两边及其夹角作图的依据
原理分析:已知两边及其夹角作三角形时,由于两边的长度和夹角的大小是确定的,根据全等三角形的 “边角边”(SAS)判定定理,这样的三角形是唯一确定的,因此按照上述步骤作出的三角形是符合条件的唯一三角形。
验证方法:可以通过测量作出的三角形的第三边长度和另外两个角的度数,与根据已知条件计算出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作图的准确性。也可以用叠合法,将作出的三角形与按照相同条件作出的另一个三角形重叠,观察是否完全重合。
第 7 页:知识点 3—— 已知两角及其夹边作三角形
已知:\(\angle \alpha\)、\(\angle \beta\)和线段\(a\)(给出\(\angle \alpha\)、\(\angle \beta\)和线段\(a\)的图形)。
求作:\(\triangle ABC\),使\(\angle A=\angle \alpha\),\(AB = a\),\(\angle B=\angle \beta\)。
作图步骤:
作线段\(AB = a\)(确定三角形的夹边\(AB\))。
以点\(A\)为顶点,以\(AB\)为一边,利用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方法,作\(\angle BAD=\angle \alpha\)(确定角\(\angle A\))。
以点\(B\)为顶点,以\(BA\)为一边,同样利用作等角的方法,作\(\angle ABE=\angle \beta\)(确定角\(\angle B\)),射线\(AD\)和\(BE\)相交于点\(C\)。
\(\triangle ABC\)即为所求作的三角形。
图形演示:分步展示作图过程,标注射线的交点\(C\)和各角、边的对应关系。
第 8 页:例题 2—— 已知两角及其夹边作三角形
例 2:已知\(\angle \gamma=30^{\circ}\),\(\angle \delta=60^{\circ}\),线段\(c = 5cm\),求作\(\triangle MNP\),使\(\angle M=\angle \gamma\),\(MN = c\),\(\angle N=\angle \delta\)。
解析:
已知:\(\angle \gamma=30^{\circ}\),\(\angle \delta=60^{\circ}\),线段\(c = 5cm\)。
求作:\(\triangle MNP\),其中\(\angle M=30^{\circ}\),\(MN = 5cm\),\(\angle N=60^{\circ}\)。
作法:
作线段\(MN = 5cm\)。
以点\(M\)为顶点,以\(MN\)为一边,作\(\angle NMQ=30^{\circ}\)。
以点\(N\)为顶点,以\(NM\)为一边,作\(\angle MNR=60^{\circ}\),射线\(MQ\)和\(NR\)相交于点\(P\)。
\(\triangle MNP\)即为所求作的三角形。
依据说明:作图依据是全等三角形的 “角边角”(ASA)判定定理,通过确定两角及其夹边,唯一确定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
第 9 页:知识点 4—— 已知两角及其夹边作图的依据
原理分析:已知两角及其夹边作三角形时,因为两角的大小和夹边的长度是确定的,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第三个角的大小也随之确定,再结合全等三角形的 “角边角”(ASA)判定定理,这样的三角形是唯一确定的,所以按照上述步骤作出的三角形符合条件。
验证方法:测量作出的三角形的另外两条边的长度和第三个角的度数,与根据已知条件计算出的结果对比;或者将作出的三角形与相同条件下的另一个三角形叠合,观察是否完全重合。
第 10 页:知识点 5—— 两种作图方法的对比
作图类型
已知条件
关键步骤
作图依据
已知两边及其夹角
两边长度、夹角大小
作一边→作夹角→作另一边→连接第三边
SAS 全等判定定理
已知两角及其夹边
两角大小、夹边长度
作夹边→分别作两角→两射线交点为第三顶点
ASA 全等判定定理
相同点:两种作图方法都能唯一确定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作图过程都依赖于基本尺规作图(作等长线段、作等角)。
不同点:已知条件不同,关键步骤中确定元素的顺序不同,依据的全等判定定理不同。
第 11 页:例题 3—— 综合应用作图方法解决问题
例 3:已知线段\(a\),求作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使它的一条直角边等于线段\(a\)。
解析:
已知:线段\(a\)。
求作:等腰直角三角形\(\triangle ABC\),使\(\angle C=90^{\circ}\),\(AC = BC = a\)。
作法:
作射线\(CD\)。
在射线\(CD\)上截取\(AC = a\)。
以点\(C\)为顶点,以\(CD\)为一边,作\(\angle DCE=90^{\circ}\)。
在射线\(CE\)上截取\(BC = a\)。
连接\(AB\),\(\triangle ABC\)即为所求作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分析:本题可看作已知两边(直角边\(AC = BC = a\))及其夹角(直角\(\angle C=90^{\circ}\))作三角形,应用 “已知两边及其夹角作三角形” 的方法完成作图。
第 12 页:课堂练习
练习 1:已知线段\(x = 2cm\),\(y = 3cm\),\(\angle \theta=45^{\circ}\),求作\(\triangle ABC\),使\(AB = x\),\(\angle BAC=\angle \theta\),\(AC = y\)。
练习 2:已知\(\angle 1=50^{\circ}\),\(\angle 2=70^{\circ}\),线段\(m = 4cm\),求作\(\triangle DEF\),使\(\angle D=\angle 1\),\(DE = m\),\(\angle E=\angle 2\)。
练习 3:已知一个角和这个角的两边,能否用尺规作出这个角所对的三角形?说明理由。
第 13 页:知识总结
已知两边及其夹角作三角形:按 “作一边→作夹角→作另一边→连接第三边” 的步骤进行,依据 SAS 定理。
已知两角及其夹边作三角形:按 “作夹边→作两角→定第三顶点” 的步骤进行,依据 ASA 定理。
作图关键:准确运用基本尺规作图方法(作等长线段、作等角),规范操作每一步骤,确保图形准确。
原理核心:两种作图方法均基于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保证作出的三角形唯一且符合条件。
第 14 页:课后作业
作业 1:已知线段\(a = 3cm\),\(b = 5cm\),\(\angle \alpha=90^{\circ}\),求作\(\triangle ABC\),使\(AB = a\),\(\angle ABC=\angle \alpha\),\(BC = b\)。
作业 2:已知\(\angle A=60^{\circ}\),\(\angle B=60^{\circ}\),线段\(AB = 4cm\),求作\(\triangle ABC\),并判断它是什么三角形。
作业 3:尝试用尺规作图法作一个三角形,使它的两边长分别为\(3cm\)和\(4cm\),夹角为\(120^{\circ}\),并测量第三边的长度。
2025-2026学年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4.4.2已知两边与夹角或两角与夹边作三角形
第4章 三角形
a
i
T
u
j
m
i
a
N
g
1. 掌握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基础作图);
2. 能用尺规作出已知两边夹角、两角夹边的三角形;
3. 体会、思考作图的依据和合理性,能说出作图步骤;
4. 学会交流作图方法和经验,取长补短,增强合作意识.
上节课用尺规作图:已知三边作三角形、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作等腰三角形、作一个角的平分线,其中用到了哪些基础作图的方法?
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作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你能说出这两种基础作图的作图步骤吗?
已知两边夹角、两角夹边、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作三角形,除了要作出三角形的边,还要作出三角形的角,怎样用尺规作出这些三角形呢?
如何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因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所以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就要作出两个三角形全等.
如图,已知∠AOB,求作一个角,使它等于∠AOB.
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B
O
A
①作射线O′A′;
②以O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OA,OB于点C,D;
③以O′为圆心,以OC的长为半径画弧,交O′A′ 于点C′;
作 法:
④以C′为圆心,以CD长为半径画弧,交前弧于点D′;
⑤过点D′作射线O′B′,则∠A′O′B′为所求作的角.
B
O
A
D
C
B′
O′
A′
D′
C′
B
O
A
D
C
B′
O′
A′
D′
C′
运用所学知识,请说一说:为什么∠A′O′B′为所求作的角.
B
O
A
D
C
B′
O′
A′
D′
C′
B
O
A
D
C
B′
O′
A′
D′
C′
由作法可知,O′C′=OC,O′D′=OD,C′D′=CD,
∴ △COD≌△C′O′D′,从而∠AOB=∠A′O′B′.
如图,已知∠α和线段a, c.求作△ABC,使∠B=∠α,BC=a,BA=c.
已知两边及其夹角作三角形
α
c
a
作 法 图 示
①作∠MBN=∠α;
②在射线BM,BN上分别取BC=a, BA=c; ③连接AC,则△ABC为所求作的三角形.
N
M
B
C
A
α
c
a
已知∠α,∠β和线段a.
求作△ABC,使∠ABC=∠α, ∠ACB=∠β, BC=a.
已知两边及其夹角作三角形
α
β
a
作 法 图 示
①作线段BC=a;
②在BC的同旁,作∠DBC=∠α, ∠EBC=∠β ,BD与CE相交于点 A,则△ABC为所作的三角形.
α
β
a
B
C
D
E
A
1. 如图,作∠A′O′B′等于∠A′O′B′,其中一步以为C′圆心画弧,其半径长应截取线段 的长。
CD
B
O
A
D
C
B′
O′
A′
D′
C′
1. [2025永州期末]如图①,已知线
段,,求作,使 ,
,张丽的作法如图
②,则下列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 )
A
A. 作 的依据为“角边角”
B. 弧是以 的长为半径画的
C. 弧是以点为圆心, 的长为半径画的
D. 弧是以 的长为半径画的
返回
2. 数学课上,李老师给出这样一道题:
如图①,已知直线及外一点 ,作直线
某学习小组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作图.如图②,过
点作直线交直线于点,作 .作法步骤如下:
①以点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作弧,交直线于点 ,交
直线于点 ;
,使得,且经过点 (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②以点为圆心,以 长为半径作弧,交于点 ;
③以点为圆心,以 长为半径作弧,
交前面的弧于点 ;
④过点,作直线,则直线 即为所求.
则该学习小组在作图过程中作法错误的步骤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B
返回
3.如图所示的是 .
(1)过点作直线,使得 (用尺规作图,保留作
图痕迹,不写作法);
【解】如图,直线 即为所求.
(2)在(1)的图形中,取的中点,连接.若 的
面积为4,,则直线与 间的距离为___.
【点拨】如图,因为为的中点, 的面积为4,所以
.设直线与间的距离为 ,则
.因为,所以 .
返回
4.[2025三明期末]如果两点到一条直线的距离相等,则称
该直线为“两点的等距线”.
(1)已知线段及点,如图①.过点作点, 的一条等
距线(要求: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解】如图所示,等距线, 即为所求.若等距线经过线
段 的中点,如图①.
若等距线 ,如图②.
(2)如图②,已知,,, 是正方形网格中的三个
格点.
①在该网格中,过点用无刻度的直尺画出点, 的所有等
距线.
如图③,等距线, 即为所求.
②在该网格中,是否存在异于点的格点,使得 与
的面积相等?若存在,在图③中依次用,, ,
标识这些格点;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如图④,,,,, 为所求.
返回
1.在2.6节我们用到的基本作图有哪些?
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作已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2.你能说出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已知两边夹角、两角夹边作三角形的作图步骤吗?
必做作业: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选做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