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2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课件(共24张PPT)湘教版2025-2026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5.2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课件(共24张PPT)湘教版2025-2026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4.5.2 等腰三角形 ——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学幻灯片分页内容
第 1 页:标题页
标题:4.5.2 等腰三角形 ——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副标题:初中数学 [对应年级]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
日期:[授课日期]
第 2 页:复习引入
复习回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知道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且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问题提出:反过来,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不是等腰三角形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学习意义: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能帮助我们准确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为解决更复杂的几何问题提供依据,同时深化对等腰三角形性质与判定关系的理解。
第 3 页: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等角对等边);能运用判定定理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探究和推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几何证明能力;能运用判定定理解决几何证明和计算问题,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探究判定定理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逻辑性,体会 “性质” 与 “判定” 的辩证关系,激发对几何学习的兴趣。
第 4 页:知识点 1——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等角对等边
定理表述: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 “等角对等边”)。
几何语言:如图,在△ABC 中,∵∠B=∠C,∴AB=AC(△ABC 是等腰三角形,AB、AC 为腰)。
推理证明:
已知:在△ABC 中,∠B=∠C。
求证:AB=AC。
证明:作△ABC 的角平分线 AD,交 BC 于点 D。则∠BAD=∠CAD。在△ABD 和△ACD 中,∠B=∠C(已知),∠BAD=∠CAD(已作),AD=AD(公共边),∴△ABD≌△ACD(AAS),∴AB=A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图形演示:展示作角平分线辅助线的过程,标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直观呈现推理过程。
第 5 页:例题 1—— 应用 “等角对等边” 判断等腰三角形
例 1:在△ABC 中,∠A=40°,∠B=70°,判断△ABC 是不是等腰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解析:∵∠A+∠B+∠C=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A=40°,∠B=70°,∴∠C=180°-40°-70°=70°。∴∠B=∠C=70°(等量关系)。∴AB=AC(等角对等边),即△ABC 是等腰三角形。
例 2:如图,已知∠1=∠2,∠3=∠4,求证:△ABC 是等腰三角形。
解析:∵∠1=∠2,∠3=∠4(已知),∴∠ABC=∠1+∠3,∠ACB=∠2+∠4(角的和差)。∴∠ABC=∠ACB(等量代换)。∴AB=AC(等角对等边),即△ABC 是等腰三角形。
第 6 页:知识点 2—— 等腰三角形判定与性质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性质:已知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两边相等),推出两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判定:已知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推出两边相等(等角对等边),进而判断是等腰三角形。
简单说:性质是 “由边等得角等”,判定是 “由角等得边等”。
联系:
两者都建立在等腰三角形的边和角的关系上,是互逆的关系。
都可通过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进行推理证明,逻辑上相互支撑。
表格对比:
名称
条件
结论
核心关系
等腰三角形性质
两边相等(AB=AC)
两角相等(∠B=∠C)
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判定
两角相等(∠B=∠C)
两边相等(AB=AC)
等角对等边
第 7 页:例题 2—— 综合应用判定与性质解决问题
例 3:如图,在△ABC 中,AB=AC,点 D、E 分别在 AB、AC 上,且∠ADE=∠AED。求证:DB=EC。
解析:∵∠ADE=∠AED(已知),∴AD=AE(等角对等边)。∵AB=AC(已知),∴AB-AD=AC-AE(等式性质),即 DB=EC。
例 4:如图,在△ABC 中,∠B=∠C,点 D 是 BC 的中点,求证:AD 平分∠BAC。
解析:∵∠B=∠C(已知),∴AB=AC(等角对等边),即△ABC 是等腰三角形。∵点 D 是 BC 的中点,∴AD 是底边上的中线。∴AD 平分∠BAC(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第 8 页:知识点 3——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判定方法 1: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判定方法 2: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推理:∵∠A=∠B=∠C,∴AB=BC=AC(等角对等边))。
判定方法 3:有一个角是 60° 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分两种情况:顶角为 60° 或底角为 60°,结合等腰三角形性质可推出三边相等)。
几何语言:
若 AB=BC=AC,则△ABC 是等边三角形。
若∠A=∠B=∠C,则△ABC 是等边三角形。
若 AB=AC,∠A=60°(或∠B=60°),则△ABC 是等边三角形。
图形演示:分别展示三种判定方法对应的等边三角形图形,标注边或角的条件。
第 9 页:例题 3—— 应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例 5:在△ABC 中,∠A=∠B=∠C,AB=5cm,求 BC 和 AC 的长度。
解析:∵∠A=∠B=∠C(已知),∴△ABC 是等边三角形(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BC=AC=AB=5cm(等边三角形三边相等)。
例 6:在等腰三角形 ABC 中,AB=AC,∠B=60°,周长为 18cm,求各边的长度。
解析:∵AB=AC,∠B=60°(已知),∴△ABC 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 60° 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设 AB=AC=BC=x,则 3x=18,解得 x=6。∴AB=AC=BC=6cm。
第 10 页:知识点 4—— 等腰三角形判定的实际应用
测量问题:如图,要测量池塘两岸相对的两点 A、B 的距离,可在池塘外取一点 C,连接 AC、BC,分别取 AC、BC 的中点 D、E,测得 DE 的长度,就能得到 AB 的长度。若测得∠CDE=∠CED,求证:AB=2DE。
解析:∵∠CDE=∠CED(已知),∴CD=CE(等角对等边)。∵D、E 分别是 AC、BC 的中点,∴AC=2CD,BC=2CE(中点定义),∴AC=BC(等量代换)。△ABC 是等腰三角形,可通过后续学习的中位线定理进一步推出 AB=2DE。
设计问题:用尺规作图设计一个等腰三角形零件,要求一个底角为 50°,底边长度为 4cm,说明作图依据(利用 “等角对等边” 判定定理)。
第 11 页:例题 4—— 复杂图形中应用等腰三角形判定
例 7:如图,在△ABC 中,AD 平分∠BAC,DE∥AC 交 AB 于点 E,求证:△ADE 是等腰三角形。
解析:∵AD 平分∠BAC(已知),∴∠BAD=∠CAD(角平分线定义)。∵DE∥AC(已知),∴∠ADE=∠CA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BAD=∠ADE(等量代换)。∴AE=DE(等角对等边),即△ADE 是等腰三角形。
第 12 页:课堂练习
练习 1:在△ABC 中,∠A=50°,∠B=50°,判断△AB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练习 2:如图,∠A=∠B,CE∥DA 交 AB 于点 E,求证:CE=CB。
练习 3:下列条件中,能判定△ABC 是等边三角形的是( )
A. AB=AC,∠B=60°
B. ∠A=∠B,AB=BC
C. ∠A=60°,∠B=50°
D. AB=AC,∠A=50°
第 13 页:知识总结
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等角对等边(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与性质的关系:性质是 “等边对等角”,判定是 “等角对等边”,二者互逆。
等边三角形判定:三边相等;三角相等;等腰三角形且有一个角为 60°。
应用要点:准确识别等角关系,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平行线性质等推导角相等,进而判断边相等。
第 14 页:课后作业
作业 1:在△ABC 中,∠C=80°,∠A=40°,求证:△ABC 是等腰三角形。
作业 2:如图,在△ABC 中,AB=AC,∠A=30°,BD 是∠ABC 的平分线,求证:AD=BD。
作业 3:已知△ABC 中,∠A=∠B=60°,BC=3cm,求△ABC 的周长。
2025-2026学年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4.5.2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第4章 三角形
a
i
T
u
j
m
i
a
N
g
1. 理解并记住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2. 能运用定理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等腰(等边)三角形;
3. 在探索、证明的过程中锤炼严谨的思维习惯;
4. 经历证明的困难,体验成功,增强自信。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有哪些?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顶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中线及顶角平分线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记忆关键词:轴对称图形、三线合一、等边对等角
等边三角形除具有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外,还有哪些性质?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相等,且都等于60°.
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分别是三个内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你能说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的逆命题吗?
这个逆命题是真命题吗?如何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如图,在△ABC中,如果∠B=∠C,
那么AB与AC之间有什么关系?
A
B
C
探究
我们仍然用轴反射的方法进行证明:
如图,在△ABC中,∠B=∠C,沿过点A的直线把∠BAC对折,得∠BAC的平分线AD交BC于点D,则∠1=∠2,又∠B=∠C,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ADB=∠ADC.
沿AD所在直线折叠,由于∠ADB=∠ADC, ∠1=∠ 2,所以射线DB与射线DC重合,射线AB与射线AC重合.从而,点B与点C重合,于是AB=AC.
A
B
C
由此得到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简称“等角对等边”).
如图,在△ABC中,∠B=60°,∠C=60°,△ABC
是等边三角形吗?
A
B
C
探究
证明:∵ ∠B=60°=∠C,
∴ AC=AB.
∵ ∠A+∠B+∠C=180°,
∴ ∠A=180°-∠B-∠C=60°。
∴ ∠A=∠B,
∴ BC=AC.
从而 AB=AC=BC,∴ △ABC是等边三角形.
A
B
C
由此可得到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三个角都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例2 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点D,E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DE∥BC.
求证: △ADE为等腰三角形.
A
B
C
D
E
思路:根据条件和图形,
由AB=AC推出 ,
由DE∥BC推出 ,
进一步可以推出 ,
从而得出△ADE为等腰三角形.
∠B=∠C
∠ADE=∠B,∠AED=∠C
∠ADE=∠AED
A
B
C
D
E
证明:∵ AB=AC,
∴ ∠B=∠C.
又∵ DE∥BC,
∴ ∠ADE=∠AED.
于是 △ADE为等腰三角形.
∴ ∠ADE=∠B,∠AED=∠C.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吗?为什么?
A
B
C
分析:如图,△ABC是等腰三角形,就是△ABC中有两边相等,如AB=AC。而有一个角是60°,则可以是顶角或底角等于60°,因此需分两种情况证明。要证△ABC是等边三角形,就要先证它的三个内角都是60°.
A
B
C
证明: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
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A+∠B+∠C=180°.
如果顶角∠A =60°,则∠B+∠C=180°-60°=120°,
∴ ∠ B=∠C.
又∵ AB=AC,
∴ ∠ B=∠C= ∠A=60°.
∴ △ABC是等边三角形.
如果底角∠B=60°(或∠C=60°),同样可以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请同学们自己完成证明。
A
B
C
根据上面推导,得到等边三角形的另一条判定定理: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例2 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E分别在BA,CA的延长线上,且AD=AE.
求证: △ADE是等边三角形
A
B
C
D
E
思路: 由△ABC是等边三角形推出∠BAC=60°,进而推出∠DAE=60°.
然后结合 即可得出△ADE是等边三角形。
AD=AE
证明:∵ △ABC是等边三角形,
A
B
C
D
E
∴ ∠BAC=∠B=∠C=60°.
∵ ∠EAD=∠BAC=60°,
又 AD=AE,
∴ △ADE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1. 在△ABC中,∠B=∠C,AB=8,则AC的长( )
A. 4 B. 6
C. 8 D. 10
C
解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等角对等边”,∠B的对边AC等于∠C的对边AB,即AC=AB=8。故选C。
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什么?
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简称“等角对等边”).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哪些?
三个角都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必做作业: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选做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