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课件(共26张PPT)湘教版2025-2026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3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课件(共26张PPT)湘教版2025-2026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5.3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幻灯片分页内容
第 1 页:标题页
标题:5.3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副标题:初中数学 [对应年级]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
日期:[授课日期]
第 2 页:复习引入
复习回顾:前面我们学习了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包括 “边边边”(SSS)、“边角边”(SAS)、“角边角”(ASA)和 “角角边”(AAS)。这些方法适用于所有三角形,但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它的全等判定是否有更简便的方法呢?
问题提出: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90°),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这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这就是本节课要探究的直角三角形特有的全等判定方法。
学习意义:掌握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尤其是 “斜边、直角边” 定理,能简化直角三角形全等的证明过程,提高几何证明的效率,深化对全等三角形判定的理解。
第 3 页: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判定方法 ——“斜边、直角边”(HL)定理;能运用 HL 定理和一般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证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能力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和推理证明,培养观察、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能根据具体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
情感目标:在探究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特殊性,体会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激发对几何学习的兴趣。
第 4 页:知识点 1——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思路
一般方法适用性: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SSS、SAS、ASA、AAS)同样适用于直角三角形。例如,若两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相等(SAS),或一条直角边和一个锐角分别相等(ASA 或 AAS),则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特殊条件探究:直角三角形有一个隐含条件 —— 直角相等(∠C=∠C'=90°),如果已知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能否判定全等?这需要进一步验证。
实验操作:准备两个直角三角形纸片,使它们的斜边相等,一条直角边相等,观察能否通过叠合使它们完全重合(初步感知全等)。
第 5 页:知识点 2——“斜边、直角边”(HL)定理
定理表述: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 “斜边、直角边” 或 “HL”)。
几何语言:如图,在 Rt△ABC 和 Rt△A'B'C' 中,∠C=∠C'=90°,若 AB=A'B',AC=A'C'(或 BC=B'C'),则 Rt△ABC≌Rt△A'B'C'(HL)。
定理说明:HL 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特有的全等判定方法,其中 “斜边” 是直角所对的边,“直角边” 是构成直角的两条边中的任意一条。该定理不需要再验证第三个条件,因为直角是隐含的相等条件。
第 6 页:知识点 3——HL 定理的证明
证明方法:构造法(将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接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证明过程:
已知:在 Rt△ABC 和 Rt△A'B'C' 中,∠C=∠C'=90°,AB=A'B',AC=A'C'。
求证:Rt△ABC≌Rt△A'B'C'。
证明:把 Rt△A'B'C' 拼接到 Rt△ABC 的右侧,使 A'C' 与 AC 重合,且点 B' 与点 B 在 AC 的两侧。∵∠ACB=∠ACB'=90°,∴∠BCB'=180°,即点 B、C、B' 在同一条直线上。∵AB=A'B=AB',∴△ABB' 是等腰三角形。∴∠B=∠B'(等边对等角)。在 Rt△ABC 和 Rt△A'B'C' 中,∠B=∠B',∠ACB=∠A'C'B',AB=A'B',∴Rt△ABC≌Rt△A'B'C'(AAS)。
图形演示:展示拼接过程和等腰三角形的形成,标注对应角和边的关系。
第 7 页:例题 1—— 应用 HL 定理判定全等
例 1:如图,AC⊥BC,AD⊥BD,垂足分别为 C、D,AC=BD,求证:BC=AD。
解析:∵AC⊥BC,AD⊥BD,∴∠C=∠D=90°(垂直的定义),即△ABC 和△BAD 都是直角三角形。在 Rt△ABC 和 Rt△BAD 中,AB=BA(公共斜边),AC=BD(已知直角边),∴Rt△ABC≌Rt△BAD(HL)。∴BC=A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例 2:如图,在△ABC 中,AB=AC,AD 是高,求证:BD=CD,∠BAD=∠CAD。
解析:∵AD 是高,∴∠ADB=∠ADC=90°(高的定义),即△ABD 和△ACD 都是直角三角形。在 Rt△ABD 和 Rt△ACD 中,AB=AC(已知斜边),AD=AD(公共直角边),∴Rt△ABD≌Rt△ACD(HL)。∴BD=CD,∠BAD=∠CA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第 8 页:知识点 4—— 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的选择
已知条件与方法对应:
已知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选用 HL 定理。
已知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选用 SAS 定理。
已知一条直角边和一个锐角对应相等→选用 ASA 或 AAS 定理(根据锐角与直角边的位置关系)。
已知三条边对应相等→选用 SSS 定理(适用于所有三角形)。
注意事项:
应用 HL 定理时,必须先明确两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标注直角符号或说明垂直关系)。
不能将 HL 定理误用为一般三角形的全等判定方法,HL 定理仅适用于直角三角形。
第 9 页:例题 2—— 综合应用判定方法
例 3:如图,∠ACB=∠ADB=90°,E 是 AB 的中点,连接 CE、DE,求证:CE=DE。
解析:∵∠ACB=∠ADB=90°,∴△ABC 和△ABD 都是直角三角形。∵E 是 AB 的中点,∴CE= AB,DE= AB(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CE=DE(等量代换)。(本题可结合直角三角形性质,也可通过全等证明:在 Rt△ABC 和 Rt△ABD 中,若添加条件 AC=AD,可证全等后得 CE=DE)
例 4:如图,AB=CD,DE⊥AC,BF⊥AC,垂足分别为 E、F,DE=BF,求证:AF=CE。
解析:∵DE⊥AC,BF⊥AC,∴∠DEC=∠BFA=90°(垂直定义)。在 Rt△ABF 和 Rt△CDE 中,AB=CD(已知斜边),BF=DE(已知直角边),∴Rt△ABF≌Rt△CDE(HL)。∴AF=C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第 10 页:知识点 5——HL 定理与其他判定方法的区别
适用范围:HL 定理仅适用于直角三角形,而 SSS、SAS、ASA、AAS 适用于所有三角形。
条件数量:HL 定理只需两个条件(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而一般方法中 SSS 需要三个边的条件,SAS、ASA、AAS 需要边和角的组合条件。
隐含条件:HL 定理利用了直角三角形的隐含条件(直角相等),因此不需要额外说明角相等;其他方法需要明确给出或证明角相等的条件。
表格对比:
判定方法
适用三角形类型
所需条件
核心依据
HL
直角三角形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直角隐含相等
SSS
所有三角形
三条边对应相等
边边边全等
SAS
所有三角形
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
边角边全等
ASA
所有三角形
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
角边角全等
AAS
所有三角形
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
角角边全等
第 11 页:例题 3—— 复杂图形中的全等判定
例 5:如图,在△ABC 中,∠B=90°,AD 为∠BAC 的平分线,DF⊥AC 于点 F,E 为 AB 上一点,且 DE=DC。求证:BE=CF。
解析:∵AD 为∠BAC 的平分线,∠B=90°,DF⊥AC,∴DB=DF(角平分线的性质)。在 Rt△BDE 和 Rt△FDC 中,DE=DC(已知斜边),DB=DF(已证直角边),∴Rt△BDE≌Rt△FDC(HL)。∴BE=CF(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第 12 页:课堂练习
练习 1:如图,AC⊥BD,垂足为 O,且 OA=OC,AB=CD,求证:△AOB≌△COD。
练习 2: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是( )
A. 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B.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C. 一条直角边和一个锐角对应相等
D. 两个锐角对应相等
练习 3:如图,在 Rt△ABC 中,∠C=90°,D 是 AC 上一点,DE⊥AB 于 E,且 DE=DC,求证:BD 平分∠ABC。
第 13 页:知识总结
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
一般方法:SSS、SAS、ASA、AAS(适用于所有三角形)。
特殊方法:HL 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HL 定理几何语言:Rt△中,斜边和直角边对应相等 全等(HL)。
方法选择:根据已知条件灵活选用,斜边和直角边对应相等时优先用 HL 定理。
注意事项:应用 HL 定理需先明确直角三角形,区分直角边和斜边。
第 14 页:课后作业
作业 1:如图,在 Rt△ABC 和 Rt△DEF 中,∠C=∠F=90°,AC=DF,AB=DE,求证:∠A=∠D。
作业 2:如图,AB=AC,AD⊥BC 于 D,E、F 分别为 DB、DC 的中点,求证:AE=AF。
作业 3:已知,如图,AE⊥BD,CF⊥BD,AD=BC,BE=DF,求证:AD∥BC。
2025-2026学年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5.3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第5章 直角三角形
a
i
T
u
j
m
i
a
N
g
如图,舞台背景的形状是两个直角三角形,为了美观,工作人员想知道这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但是每个三角形都有一条直角边被花盆遮住无法测量.
你能帮工作人员想个办法吗?
(1)如果用直尺和量角器两种工具,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2)如果只用直尺,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思考: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吗?
左边滑梯的高度AC与右边滑梯水平方向的长度DF相等,两个滑梯的长度BC与EF相等,想测量右边滑梯的高DE,但是没办法直接测量它的高度,你有什么办法?
如图,具有下列条件的Rt△ABC和Rt△DEF(其中∠C=∠F=90°)是否全等?若全等,请说明理由;若不全等,打“×”
①AC=DF,∠A= ∠D; ( )
②AC=DF,BC=EF; ( )
③AB=DE, ∠B=∠E; ( )
④ ∠A= ∠D, ∠B=∠E; ( )
⑤AC=DF,AB=DE. ( )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1.文字语言:
知识点.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HL(重难点)
2.几何语言:
注:“HL”是直角三角形独有的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题型一】用HL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例1: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是( )
A.斜边和一直角边对应相等
B.两个锐角对应相等
C.一锐角和斜边对应相等
D.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B
变式:如图,已知AB=AC,添加下列条件能使△ABD≌△ACD的有________.
①∠B=∠C=90°;②AD平分∠BAC;③DA平分∠BDC;④BD=CD.
①②④
【题型二】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和性质的综合运用
例2:如图,在△ABC中,∠C=90°,D是AC上的一点,DE⊥AB于点E,BE=BC,连接BD.若AC=8 cm,则AD+DE等于(  )
A.6 cm     B.7 cm     C.8 cm     D.9 cm
C
例3:如图,∠ACB和∠ADB都是直角,BC=BD,E是AB上任意一点.
(1)求证:△ACB≌△ADB;(2)求证:CE=DE.
1. 如图,用“斜边、直角边”判
定和 全等
的条件是( )
C
A. ,
B. ,
C. ,
D. ,
返回
(第2题)
2. 如图, 于点
,于点,若 ,且
,则 的度数是( )
B
A. B. C. D.
(第2题)
【点拨】因为于点, 于
点,所以 .在
和中, 所以
(斜边、直角边),所
以 ,所以
.
返回
(第3题)
3. 两个同样大小的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所
示的方式摆放,其中两条一样长的直角
边交于点,另一直角边, 分别落
在的边和上,且 ,
作射线,则在说明为 的平分
线的过程中,证全等的依据是( )
C
A. 边角边 B. 角边角
C. 斜边、直角边 D. 边边边
(第3题)
【点拨】由题意得.
在和中,
所以 (斜边、直角
边),所以,所以 是
的平分线.
返回
4. 下列不能证明两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 )
B
A. 三边分别对应相等
B. 两个锐角分别对应相等
C.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D. 两条直角边分别对应相等
【点拨】A.三边分别对应相等,利用“边边边”能证明两个直
角三角形全等,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两个锐角分别对应
相等,再加上已知的直角相等,由三个角对应相等不能证明
它们全等,故本选项符合题意;C.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
等,利用“斜边、直角边”能证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故本
选项不符合题意;D.两条直角边分别对应相等,再加上已知
的直角相等,利用“边角边”能证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故
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返回
5. 如图,在和 中,
,添加一个条件,可使用“斜边、直角边”判
定 ,则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唯一)
(第5题)
返回
6.[2025聊城月考]如图所示的网格是正方形网格
(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图形的各个顶点均在格点上,
则 的度数是____.
(第6题)
返回
7.[2025长沙雅礼教育集团期末]如
图,是的高,是 上一点,
连接,, .
(1)求证: ;
【证明】因为是 的高,
所以 .
在和中,
所以 (斜边、直角边).
(2)若,,求线段
和 的长.
【解】因为 ,所以
.
因为,所以 .
又因为,所以 ,
所以,所以 .
返回
(第8题)
8. 如图,于点,于点 ,
与交于点,,连接 ,则
图中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共有( )
B
A. 2对 B. 3对 C. 4对 D. 5对
(第8题)
【点拨】因为, ,所以
.
在和中,
所以 (角角边),所以
,.在 和
中, 所以
(斜边、直角边),
所以,所以易得 .在
和中, 所
以 (边角边).所以图中
共有3对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第8题)
返回
(第9题)
9. [2025西安八十五中期末]如图,
在中,, 平分
.将绕点逆时针旋转
得到,且点在上,点
在的延长线上,与 相交于
点,连接,若,则
( )
B
A. B. C. 4 D.
必做作业: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选做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