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市华蓥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广安市华蓥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四川省华蓥中学高2028届期中考试卷
化 学
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共46分)
一、单选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B.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
C.候潮一过,明日天晴,半日晒出盐霜
D.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浸泡),绞取汁
2.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反应属于阴影部分的是( )
A. B.
C. D.
3.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化合物中含有多种元素,所以含有多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B.酸都能电离出氢离子,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C.氧化还原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有元素化合价改变的化学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D.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4.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在于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不同
B.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一定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一定向某一极移动
C.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
D.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5.下列关于焰色试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焰色试验是化学变化,不同金属元素呈现不同焰色
B.进行焰色试验时,可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直接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
C.观察钾元素的焰色时,需透过蓝色钴玻璃,以滤去黄光的干扰
D.实验前需将铂丝用稀硫酸洗净,并灼烧至与原火焰颜色相同
6.下列物质在给定条件下的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A.
B.
C.
D.
7.下列反应可以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
A.、 B.、
C.、 D.、
8.下列溶液中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在澄清透明的溶液中:
B.使酚酞试剂呈红色溶液中:
C.使紫色石蕊溶液呈红色的溶液中:
D.加入铁粉能生成的溶液中:
9.为探究钠的部分性质,设计实验操作如下:
①向如图所示的试管中加入苯(已知苯的密度为0.88g·cm-3,苯不溶于水);
②按住橡胶塞,拔出大头针,使Na(密度为0.97g·cm-3)落入苯中(钠与苯不反应);
③从长颈漏斗中加入MgCl2溶液(密度约为1g·cm-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把MgCl2溶液替换为Na2SO4溶液,实验现象相同
B.将MgCl2溶液加入苯中,溶液分层,MgCl2溶液在下层,与金属钠发生反应2Na+MgCl2=2NaCl+Mg
C.Na在MgCl2溶液与苯的界面处反应,并上下跳动,直至消失,下层有白色沉淀产生
D.Na与下层的MgCl2溶液的反应与Na在水中发生的反应相同
10.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下列实验操作,观察到的现象与得到的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日光照射新制氯水 有气泡产生 产生的气体是Cl2
B 纯净的氢气在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安静地燃烧 发出苍白色火焰,集气瓶口有白烟 氯气能与氢气反应
C 向新制氯水中滴加HNO3酸化的 AgNO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新制氯水中含有 Cl
D 向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 产生气泡,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
A.A B.B C.C D.D
11.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溶液与溶液反应:
B.少量碳酸氢钙溶液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C.溶液中通入少量:
D.溶液与稀硝酸反应:
12.下列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用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正确的是( )
A. B.
C. D.
13.实验室里盛放和固体的试剂瓶丢失了标签,分别取1g固体置于两试管中,下列实验设计不能鉴别和的是( )
A.向两试管分别加入5mL水,振荡后,滴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
B.将两试管分别加热,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C.分别向两试管中滴入几滴水,并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变化
D.向两试管分别加入5mL水,振荡后,滴入等量的酚酞溶液
14.2024年10月30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为了使宇航员在飞船中得到一个稳定的、良好的生存环境,一般会在飞船内安装盛有颗粒的装置。下列关于钠的氧化物说法错误的是( )
A.和中阳离子与阴离子个数比均为2:1
B.和都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都是碱性氧化物
C.与反应,产生气体并且放出大量的热
D.与盐酸溶液的反应中,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二、单选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5.管道工人利用反应:检验氯气管道是否漏气。关于该反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生氧化反应,发生还原反应
B.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被氧化的与被还原的的分子数之比为
D.每生成1个,转移6个电子
16.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A B
装置或操作
目的 鉴别和 收集并检验氢气
选项 C D
装置或操作
目的 观察钠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用pH试纸检验与反应后的溶液酸碱性
A.A B.B C.C D.D
1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①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与碱发生反应
②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
③某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则它可能被还原也可能被氧化
④根据酸分子中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
⑤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酸性氧化物,但酸性氧化物一定都是非金属氧化物
⑥金刚石、石墨和互为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为化学变化
⑦溶于水后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⑧碱石灰属于混合物,而、纯碱均属于纯净物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18.铊(Tl)盐有剧毒和氧化性,已知有下列三个反应:
① ② ③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①②③中的氧化产物分别是、、
B.根据反应①②③可得出还原性:
C.可以推理得到:
D.一定条件下,、、可以大量共存
19.某科技小组的同学向一定体积的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测得混合溶液的电导率(表示溶液的导电能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从a点到b点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B.b点溶液中较大量存在的微粒有
C.从滴入溶液开始到a点,溶液中的和数目均减小
D.取c点溶液滴加酚酞,溶液变红
20.某温度下将氯气通入过量 KOH 溶液中,反应后得到 KCl、KClO 和 KClO3的混合溶液。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消耗的Cl2与生成的 H2O 的物质的量之比始终为 1∶1,与产物组成无关
B.若ClO-∶ClO的数目之比为1∶1,则反应消耗的氯气与转移电子数之比为 2∶3
C.若ClO-∶ClO的数目之比为11∶1,则反应中被还原与被氧化的氯元素之比为 4∶3
D.反应消耗的Cl2与 KOH 的数目之比取决于反应产物的组成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54分)
三、填空题(每空2分)
21.(16分)Ⅰ.现有下列八种物质:①石墨;②液态HCl;③熔融氯化钠;④Na2SO4溶液;⑤CO2;⑥NaOH固体;
⑦氨水;⑧酒精。(用正确的序号填写)
(1)上述物质中,可导电的是
(2)上述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3)上述物质中,属于电解质且能导电的是
(4)KHSO4是电解质,写出其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Ⅱ.有一包白色固体粉末,其中可能含有、、、、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做以下实验:
①将部分粉末加入水中,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溶液呈无色;
②向①的沉淀物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固体完全溶解,并有气泡产生;
③取少量②的溶液,滴入稀硫酸,有白色沉淀产生;
④取少量②的溶液,加入足量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试根据上述实验事实,回答下列问题:
(1)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一定不含的物质是 ,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以上各种物质均写化学式)
(2)写出对应步骤转化的离子方程式:②
22.(12分)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亚硝酸钠会与人体中的血红蛋白作用,将氧化为,从而使血红蛋白丧失输送氧气的功能而使人体中毒。一旦发生亚硝酸盐中毒,立即注射美蓝溶液进行治疗,则美蓝溶液具有 (填“氧化”或“还原”)性。
(2)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在发生爆炸时,发生如下反应:。其中氧化剂是 。每生成20个气体分子,转移 个电子。
(3)在工业上次磷酸()常用于化学镀银,发生的反应如下:
①中,元素的化合价为 ;该反应中,被 (填“氧化”或“还原”)。
②是一元弱酸,则其与足量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3.(12分)如图所示,下列各项变化的未知物焰色反应均呈黄色,E为淡黄色粉末。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 A→B 的化学方程式,
(2)写出 C→D 的离子方程式,
(3)写出E和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之比为: 。
(4)当C溶液中含有杂质F,如何除杂: ,反应涉及的离子方程式 。
24.(14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下图装置制取并研究氯气的性质(广口瓶内的敞口小瓶分别盛有不同实验用品)。实验时,滴入适量浓盐酸,高锰酸钾和浓盐酸要反应产生氯气。
【实验探究】
(1)仪器M的名称是 。
(2)高锰酸钾制氯气的反应原理如下,请将其缺少的物质补充完整并配平:
MnO4 + Cl + = Mn2++ Cl2↑ +
(3)在实验过程中湿润的“-淀粉”试纸会变蓝,此过程中氯气参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在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上观察到的现象是 。
(5)实验结束后,需使用针筒向广口瓶内注入浓溶液,此操作的目的是 。
【实验拓展】
(6)某同学认为应增加空白对照实验,以验证氯化氢是否会产生有关现象。实验方法是在上述装置中不使用 (填药品或实验用品的名称)进行实验。
【实验结论】
(7)实验生成氯气后,观察到“湿润的有色纸条”褪色,而“干燥的有色纸条”不褪色,结合空白对照实验说明具有漂白性的含氯微粒是 (填标号)。
A. B. C.
试卷第1页,共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