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2024)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统编版(2024)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分值:120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31分)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共5分)
(1)面对复杂的地形,勘探队员们没有丝毫退缩,凭借坚定的意志kè fú( )了重重困难。.
(2)这座古城墙的砖石上,yí luò( )着历史的沧桑,每一道痕迹都在诉说过往的故事。
(3)他在作文中miáo huì( )的乡村图景,充满了质朴的烟火气,让人倍感亲切。
(4)科学家们以qiè ér bù shě( )的精神钻研课题,最终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5)听完老战士的革命故事,同学们内心jī dàng( )不已,更加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
2.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畎亩(quǎn) 孙叔敖(áo) 法家拂士(fú)
B.拂乱(bì) 公孙衍(yǎn) 丈夫之冠(guàn)
C.域民(yù) 百里奚(xī) 富贵不能淫(yín)
D.傅说(shuō) 衡于虑(lǜ) 空乏其身(fá)
3. 下列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2分)( )
A.池非不深也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所以动心忍性
D.富贵不能淫
4. 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
A.曾益其所不能
B.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C.入则无法家拂士
D.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5. 下列各句中与“困于心,衡于虑”一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此真将军矣
B.富贵不能淫
C.帝感其诚
D.告之于帝
6.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为了推动科学技术更好的发展与普及,我们今晚还将特别举行“网易科学之夜”。(将“举行”改为“举办”)
B.河北邯郸市涉县后池村因为义务上山修路,依靠双手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被誉为太行“新愚公”。(在“后池村”后面加上“居民”)
C.在持续的高温笼罩中,使空调用电需求持续增大,北京、天津、山东等多地电网负荷刷新了历史记录。(删去“多地”)
D.我国的蘑菇种类繁多,分布在森林、草原、平原、路边等都可以采到。(删去“分布”)
7. 对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A.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作大丈夫!
B.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是妻子的好丈夫!
C.富贵了不能骄奢淫逸,贫贱了不能改移节操,在威武面前不能屈服意志。这样才叫作大丈夫!
D.富贵不能使我荒淫无度,贫贱不能使我动摇心志,威武不能使我屈膝投降。这样才叫作大丈夫!
8. 下列对《浣溪沙》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此句中蕴含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在这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
B.“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为天然对偶句,此句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声韵和谐,寓意深婉,缠绵哀感,抒发了作者伤春惜时的感悟。
D.本词描写了西坠的夕阳、飘落的花瓣、重归的燕子、徘徊于小园中的词人等,营造了一种美丽和谐、心情愉悦的氛围。
9. 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成语“舍生取义”“老骥伏枥”“豁然开朗”分别出自《孟子》、曹操的《龟虽寿》、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B.对联“失马真成福 移山未必愚”取材于韩愈的《马说》与《列子》,化用了“伯乐相马”“愚公移山”的典故。
C.古人常以“加冠”“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代称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和六十岁。
D.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比如“愚”是谦称自己,“子”是尊称对方,“尊君”是尊称对方的父亲。
10. 根据提示默写。(共10分)
(1)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总裁任正非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因为华为在技术领域的领先,就采取针对企业的限制措施,这样做是不得人心的。
(2)孟子所说的“      ,       ,        ”(《富贵不能淫》)提醒人们要坚守节操。
(3)“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提到“       ,       ,      ,      ,     ”,目的是让我辈经受磨炼,增长才干。
二、阅读理解(共39分)
1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共9分)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选自《愚公移山》)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①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晏子对曰:“齐之临淄②三百闾③,张袂④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予?”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⑤,其贤者使使贤主⑥,不肖⑦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选自《战国策》)
【注】①傧(bīn)者:迎接宾客的人。②临淄:地名,古代济国的都城,在现今山东省。③闾(lǘ):古代的社会组织单位,二十五户人家编为一闾。三百闾,表示人口众多。④袂(mèi):衣袖。⑤主:规矩。⑥主:主人、国君。⑦不肖:不才。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方七百里 有朋自远方来
B.年且九十 天子且至
C.晏子不入 入则无法家拂士
D.帝感其诚 岂不诚大丈夫哉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②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石的路途遥远,从侧面烘托愚公移山之难。
B.甲、乙两文都善用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传神地体现了愚公和晏子的独特精神风貌。
C.愚公移山的成功告诉了我们“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D.甲文用神话结尾,借助夸娥氏的两个儿子的力量背走两座大山,具有一定的迷信色彩。
(4).请分析愚公和晏子的论辩智慧。
12.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共16分)
沙漠·河流·胡杨
赵红继
沙漠里有种树,叫胡杨。据考,它是沙漠里唯一的乔木。
有人把胡杨誉为沙漠之魂,细想,不无道理。但胡杨能够成为沙漠之魂,要仰仗河流对它的庇护。
沙漠里有不少河流,正是这些河流赋予了大漠戈壁以生命和灵动,若没了这些河流,沙漠就成了一片死寂的沙海,自然,胡杨这个魂也可能随风飘散了。
人们常说,河流的家在大海。是的,海洋是河流最终的归宿。然而,沙漠河流却是例外。
从某种意义上讲,沙漠河流是悲哀的,她们一生下来便寻找着回家的路,倔强地向前奔腾着,遗憾的是,浩瀚而干渴的沙漠未能让一条河流走出它的边界,条条奔腾的沙漠河流均悄无声息地消失在大漠深处,或者成为当地人称之为“海子”的湖泊,或者变为一片泛着白花花盐碱的沼泽。
不是沙漠河流没有翻越大漠的力量,而是沙漠需要河流,用广袤和博大挽留了河流。沙漠需要河流,胡杨更需要河流,河流善解沙漠之意,也善解胡杨之意,做出了伟大的妥协和牺牲,便滞了脚步,温婉栖息在黄沙的怀抱,把沙漠当成了家,当成了最后的归宿。
胡杨之所以被誉为沙漠的魂魄,是因为胡杨具有“三个千年”特质,即“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腐”。本不想再重复此类赞美之词,但觉得真正要揭示胡杨高贵品质,还真撇不开这“三个千年”。
胡杨的精神的确令人敬重。前不久我去额济纳拜访了胡杨。那天我伫立在胡杨林里,炙热的太阳光照耀在胡杨树上,放眼一望,一树一树的金黄,一片一片的金光,一团一团的火焰,让人热血沸腾。劲风掠过,千万叶片飒飒作响,在天高地阔的大漠之上,胡杨仿佛在对历史倾诉、在对未来歌唱。胡杨的长相不委婉也不修长,不纤秀也不婀娜,她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沧桑。A她的树干沧桑,树皮沧桑,树干上倒挂着浓密的老人胡须般的根须沧桑,她枝条沧桑,甚至连叶片也透着沧桑。沧桑即是胡杨的美,没了沧桑便不是胡杨。
胡杨不媚俗,也不哗众取宠。她生长在大漠戈壁深处,甚至人迹罕至之地。有人欣赏也罢,无人疼爱也罢,春天来了,我发芽;夏天到了,我茂盛长叶;至深秋,一以贯之把叶子染黄,然后变红。胡杨特神奇,能一夜之间把自己由墨绿变金黄,为色彩单调的大漠戈壁装点一道艳丽的风景。
胡杨的生存条件是所有树木中最恶劣。B她甚至每时每刻都在挑战生命的极限,又在每时每刻都在挑战生命极限中创造生命奇迹。沙漠里没有水,为了能够找到潮湿的泥沙,成年胡杨树的根须能够钻进一百多米深的沙土里,精神是何等顽强啊!酷暑,沙漠表层热浪灼人,温度高达六七十度;严冬,凛冽的寒风里,西北高原气温又低至零下四五十度,毅力又是何等的坚韧啊。沙漠里的水盐份重,即便有少许积水,边缘也都铺盖着厚厚的白花花盐碱,这是其它任何树种都无法忍受的。
然而,无论胡杨具有多么耐旱的品格与坚毅的精神,她毕竟也是生命,生命离不开水,离开水胡杨也会死亡。自然,沙漠河流就成了沙漠中胡杨树赖以生存的天然保护神。
塔里木河,祖国第一大内陆河,巍峨的喀拉昆仑和天山的冰川积雪是它的源头。它拥有数千条支流,流经2100多公里,但它流进罗布泊无人区,便无力前行,塔克拉玛干沙漠成了塔里木河的终结地。还有黑河,这条800余公里长的沙漠河流,与塔里木河一样,它走到哪儿,胡杨就长到哪儿,河流的走向,就是胡杨林带的走向。河流断了,在沙漠中消失了,胡杨也断了,胡杨林也消失了。河流为胡杨提供生命需要的墒情,胡杨为河流挡风阻沙,二者相依相偎,相依相存,相呵相护。
后来,我常想,人们把梅竹松称为岁寒三友,沙漠、河流、胡杨不也是西北高原的三友吗?
【注释】墒情:shāng,田地里土壤的湿度。
(1).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文概述“河流”在“沙漠、胡杨”二者之间的重要作用。
(2).“有人把胡杨誉为沙漠之魂,细想不无道理”,请结合全文文意,把“胡杨誉为沙漠之魂”的原因有哪些?请概括出来。
(3).文中画线A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4).文中画线B句中“生命奇迹”的含义是什么
(5).在作者笔下,沙漠胡杨始终坚守在沙漠阵地,胡杨的“坚守”让你想到了什么?请你参考下面示例,也仿写一句话。
示例:胡杨的坚守让我想到了中华大地上那些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他们如中流砥柱,撑起了祖国的建设事业。
1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共14分)
爱的尊严
王永光
①将近五一小长假,来银行取钱的人挤满了大厅,一个接一个取钱、存钱、转账的,忙得我头都要大了。这天快中午的时候,一个30岁左右民工模样的男人在被我叫了号以后凑上来,一个20多岁的女人也紧跟过来。我生气地脸一黑喝道:“排队,叫了号再过来。”可是那女人还是没有回转的意思,民工兄弟不好意思地冲我笑笑:“我们一起的。”
②他把银行卡递进来说:“取点零花儿。”我一下子就急了:“取小额到外面自动取款机上去取!”他一脸难为情地说:“我们就在这里取吧,排了半天队了。”
③“给你说了到外面去取、到外面去取,你怎么就听不明白呢……”我急了。
④可那民工兄弟还是坚持在窗口取。“天!我服了。”没奈何,我只好把银行卡接了过来,没好气地说:“取多少?”
⑤民工兄弟说:“看看里面还有多少钱。”
⑥在密码提醒后,他输入了密码,我的脸一下子绿了……
⑦怪不得他非要坚持在这里取,因为那卡上的钱在自动取款机上根本就取不出来。我有些嘲笑地说:“还有37元6角——”我故意把声音拉得很长,大厅里的所有人应该都听得倍儿清楚。
⑧只见民工兄弟脸一红:“那……那就取30吧。”
⑨我心里想:取这么点儿钱还折腾我,也叫你丢丢人。不一会儿,我把30元钱丢给了男人。
⑩这时中午替班的来了,我交了班以后,匆忙去了街对面的一家面馆,因为我早就饿坏了。
可是走进店里,却发现那民工兄弟和他的女人也在里面,女人的面前摆着刚刚盛好的一大碗“担担面”,而男人的面前则是一碗亮亮的白开水……
女人手里拿着筷子,却怎么也不见落进碗里,表情阴郁。民工兄弟见我走了进来,一下子红了脸,向里面转了一下头,大概是因为刚才在银行里的窘态,有些害羞。
我也忙知趣地快走几步来到吧台对老板娘说:“来一小碗担担面,打包带走。”在等面的几分钟里,我听见民工兄弟低声对女人说:“吃吧,你吃点吧!不为自个儿,也得为肚子里的孩子。”声音里明显带着哀求。我侧眼一看才发现女人是个孕妇。“我知道这事儿怨我,我不该把攒的钱借给刘三儿,可人家刘三儿他爹在医院里等着救命呢,你叫我说个啥?本以为过年老板还能给咱发两千,谁知道工地被质监局查封。吃吧,吃了这碗饭,咱就回家,搭大志的货车走……”
我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脸也跟着一下子红了,后悔不明真相的自己刚才那么对他。
我拿了面,塞给老板娘15元钱,小声对她说:“再给西边最北头那张桌子上碗面,我结账!我老家一个兄弟。”然后快步跑出了面馆。
我不想当面说清,是不想让民工兄弟再难堪。他是个好人,是个同伴遇到难处会毫不犹豫帮一把的好心人,是个懂得疼老婆、对孩子负责的好男人。而我需要做的不是堂而皇之的施舍,而是替他好好维护他那份虽然艰难、但却高贵的——爱的尊严。也让他觉得这世界上还有和他一样的好心人,让他可以有信心、有勇气把内心那份爱的尊严继续下去、坚持下去……
(1).请从文中找出“我”面对民工夫妇情感变化的词语。
      →嘲笑→      →感动
(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文章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结合语境,说说第 段中“女人手里拿着筷子,却怎么也不见落进碗里,表情阴郁”的原因是什么。
(4).选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5).文中最令你感动的人是谁?请结合选文说说原因,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
三.按要求写作(共50分)
14.按要求作文
在人生道路上,总有一些人,一些事,甚至一句话,一则故事------在不经意间触动你的心,启迪你的灵魂,点亮你的心灵。请以“点亮心灵的灯”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文字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1)克服(2)遗落(3)描绘(4)锲而不舍(5)激荡
2.C
3.B
4.D
5.D
6.C
7.A
8.D
9.B
10. (1). (1)得道者多助(2). 失道者寡助(3). (2)富贵不能淫(4). 贫贱不能移(5). 威武不能屈(6). (3)必先苦其心志(7). 劳其筋骨(8). 饿其体肤(9). 空乏其身(10). 行拂乱其所为
二、阅读理解
11. 1. B2. ①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②我晏婴最不贤,是没有德才的人,所以只好出使到楚国来了。
3. D4. 愚公在对智叟进行反驳时,信心百倍(目光长远),理由充足,以“人无穷”而“山有尽”的道理,说得智叟哑口无言,无力回击。晏子在楚国羞辱自己时,能机智勇敢,反客为主,使得楚国无地自容。
12. 1. 河流赋予了大漠戈壁以生命和灵动,是沙漠中胡杨树赖以生存的天然保护神2. (1)胡杨具有“三个千年”的特质(2)胡杨的精神的确令人敬重(3)胡杨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具有顽强的生命力。3. (1)运用反复的修辞手,连续用五个“沧桑”突出了胡杨的“沧桑”的特。(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胡杨的根须比作“倒挂着浓密的老人胡须”,形象生动地表现出胡杨“沧桑”的特。4. 为生存,成年胡杨的根须能够钻进一百多米深的沙土里去找潮湿的泥,能够抵御高达六七十度的酷,抗击零下四五十度的严寒,能够在盐分很重的水的环境下生存。5. 胡杨的不屈让我想到了人民子弟兵,他们如钢铁一般,默默坚守在最艰苦最重要的岗位上,保卫着我们的祖国。
13. 1. (1). 生气1. (2). 后悔2. 运用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生动写出“我”在听到民工兄弟坚持要在窗口取钱后的疑惑、埋怨、不耐烦与生气的样子。3. 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心疼丈夫。丈夫因为没钱,为自己买了一大碗面,而他却喝白开水,所以心疼、难受,吃不下面。二是埋怨丈夫。丈夫瞒着她把钱借给别人,而两人连生活费和回家的路费都没有,所以埋怨、生气,吃不下面。4. ①交代“我”默默为民工兄弟买一大碗面而后离开的原因,点明主旨;②议论抒情,升华主题;③表达对民工兄弟的评价和赞美。5. 示例:最令我感动的人是民工兄弟,因为他乐于助人,是个同伴遇到难处会毫不犹豫帮一把的好心人,是个懂得疼老婆、对孩子负责的好男人。在生活中,如果我们常常伸出援助之手,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人人都献出一份爱,我们的世界就会更美好。
三.按要求写作
14.范文
点亮心灵的灯
在这繁花似锦的青春中,我相信每个人都绝望过,都放弃过吧。但又是什么是你站起来了呢?我想是人生的一个介质,这个介质可以是亲密朋友的安慰,也可以是一句名言,甚至可以是一个动作。   
那是一个阴雨连绵的雨天,她像往常一样坐在家门口等着父亲的归来。直到夜深了,巷子里静得可以听见那密密的雨在空中划过的声音。   
突然在深巷的尽头有一个身影朝这里奔跑,她把所有的希望都负之那个身影。可期望越大失望也越大。那是她家邻居老李。他不知怎么了心怦怦直跳!果不其然,老李一边跑一边喊:“不好了,丫头,你爸在回家的路上让车撞了。”   
天哪!他几乎晕倒了,他自幼丧母,从小便和父亲生活在一起,这次,父亲出了车祸,犹如天塌下来般。从此她和奶奶生活在一起。   
从小品学兼优的她,一落千丈,犹如丧家之犬般。整天精神恍惚,不务正业。以前在老师眼里犹如神童般,可现在,是一个人人避之的坏学生。   
那天清晨,她像往常一样,一脸无所谓的样子来到学校。可不同的是,学校喇叭里响起了一阵歌声: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她的心顿了一下,那首歌钻进她的耳朵,透过她的脑袋,穿过她的心,在她的心上留下了一道深深的疤痕。   
上课,他仍没有听课,但她在抚摸那道疤痕,悄悄地,她哭了,他将从前所有错误决定随泪水带走。   
从此,她的脸上又露出了自信的笑容。你是否也像她一样,虽然经历不同,但你也像她一样坚强地走了出来,焕发出自信的光芒。 而你这个点亮心灵之灯的介质又是什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