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菱形的定义及其性质(教学课件)2025-2026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1 菱形的定义及其性质(教学课件)2025-2026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

资源简介

(共37张PPT)
1.1.1 菱形的定义及其性质
在平面几何中,菱形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兼具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同时又有自身独特的几何特征。理解菱形的定义和性质,不仅能深化对平行四边形家族的认识,还能为解决几何证明和计算问题提供重要工具。本节将系统学习菱形的定义、核心性质及其推导过程,并通过实例展示性质的应用。
一、菱形的定义
菱形是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这一定义包含两层含义:
菱形首先是平行四边形,因此它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基本性质,如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等;
菱形的特殊之处在于 “一组邻边相等”,这一特征使它与一般的平行四边形区分开来,也衍生出了菱形独有的性质。
从图形直观来看,菱形的四条边呈现出 “等长” 的特征,就像将平行四边形的一组邻边调整为相等后形成的图形。例如,边长为 5cm 的菱形,其四条边的长度均为 5cm,且对边保持平行。
二、菱形的性质
基于菱形的定义,结合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逻辑推理,可得出菱形的以下核心性质:
(一)边的性质:四条边都相等
性质 1:菱形的四条边长度相等。
证明过程:
已知:如图 1,四边形\(ABCD\)是菱形,\(AB = BC\)(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求证:\(AB = BC = CD = DA\)。
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菱形定义)。
∴\(AB = CD\),\(BC = DA\)(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
又∵\(AB = BC\)(已知),
∴\(AB = BC = CD = DA\)(等量代换)。
实例解析:
例 1:已知菱形\(ABCD\)的周长为 20cm,求每条边的长度。
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
∴\(AB = BC = CD = DA\)(菱形四条边相等)。
∵菱形周长为 20cm,即\(AB + BC + CD + DA = 20cm\),
∴\(4AB = 20cm\)(等量代换),
∴\(AB = 5cm\)(等式性质)。
答:菱形每条边的长度为 5cm。
(二)角的性质:对角相等,邻角互补
菱形作为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继承了平行四边形的角的性质:
性质 2:菱形的对角相等,邻角互补。
即:在菱形\(ABCD\)中,\(\angle A=\angle C\),\(\angle B=\angle D\);\(\angle A+\angle B = 180^\circ\),\(\angle B+\angle C = 180^\circ\)等(邻角之和为\(180^\circ\))。
实例解析:
例 2:在菱形\(ABCD\)中,\(\angle A = 60^\circ\),求其他三个角的度数。
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
∴\(\angle A=\angle C\),\(\angle B=\angle D\)(菱形对角相等),
且\(\angle A+\angle B = 180^\circ\)(菱形邻角互补)。
∵\(\angle A = 60^\circ\)(已知),
∴\(\angle C = 60^\circ\)(等量代换)。
∵\(\angle A+\angle B = 180^\circ\),
∴\(\angle B = 180^\circ-\angle A=180^\circ - 60^\circ=120^\circ\)(等式性质),
∴\(\angle D=\angle B = 120^\circ\)(等量代换)。
答:\(\angle B = 120^\circ\),\(\angle C = 60^\circ\),\(\angle D = 120^\circ\)。
(三)对角线的性质:互相垂直且平分每组对角
菱形的对角线具有比平行四边形更特殊的性质,这是菱形最核心的特征之一:
性质 3: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证明过程:
已知:如图 2,四边形\(ABCD\)是菱形,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
求证:(1)\(AC\perp BD\);(2)\(AC\)平分\(\angle A\)和\(\angle C\),\(BD\)平分\(\angle B\)和\(\angle D\)。
证明:(1)∵四边形\(ABCD\)是菱形,
∴\(AB = AD\)(菱形四条边相等),且\(O\)是\(BD\)中点(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即\(BO = OD\)。
在\(\triangle ABO\)和\(\triangle ADO\)中,\(\begin{cases}AB = AD · è \\BO = OD · è \\AO = AO ±è \end{cases}\)
∴\(\triangle ABO\cong\triangle ADO\)(SSS 全等判定)。
∴\(\angle AOB=\angle AOD\)(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angle AOB+\angle AOD = 180^\circ\)(邻补角定义),
∴\(\angle AOB=\angle AOD = 90^\circ\),即\(AC\perp BD\)(垂直定义)。
(2)∵\(\triangle ABO\cong\triangle ADO\)(已证),
∴\(\angle BAO=\angle DAO\)(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即\(AC\)平分\(\angle A\)。
同理可证\(AC\)平分\(\angle C\),\(BD\)平分\(\angle B\)和\(\angle D\)。
实例解析:
例 3:如图 3,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 = 6cm\),\(BD = 8cm\),求对角线交点\(O\)到各边的距离。
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
∴\(AC\perp BD\),\(AO=\frac{1}{2}AC = 3cm\),\(BO=\frac{1}{2}BD = 4cm\)(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在\(Rt\triangle AOB\)中,由勾股定理得:\(AB=\sqrt{AO^2 + BO^2}=\sqrt{3^2 + 4^2}=\sqrt{9 + 16}=\sqrt{25}=5cm\)。
设点\(O\)到\(AB\)的距离为\(h\),
∵菱形面积\(S=\frac{1}{2}AC\times BD=\frac{1}{2}\times6\times8 = 24cm^2\),
且菱形面积也可表示为\(4\times S_{\triangle AOB}=4\times\frac{1}{2}\times AB\times h=2\times5\times h = 10h\),
∴\(10h = 24\),解得\(h = 2.4cm\)。
∵菱形对角线交点到各边距离相等,
∴点\(O\)到各边的距离均为 2.4cm。
答:对角线交点\(O\)到各边的距离为 2.4cm。
三、菱形性质与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对比
为更清晰地理解菱形的特殊性,将菱形与一般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对比如下:
性质类别
平行四边形
菱形

对边平行且相等
对边平行,四条边都相等(继承并强化)

对角相等,邻角互补
对角相等,邻角互补(完全继承)
对角线
互相平分
互相垂直且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继承并强化)
对称性
中心对称图形
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两条对角线所在直线是对称轴)
通过对比可见,菱形在平行四边形基础上增加了 “邻边相等” 的条件,进而衍生出对角线垂直、四条边相等、轴对称等独特性质。
四、菱形性质的综合应用
运用菱形的性质解决几何问题,需结合图形特征和已知条件,灵活运用边、角、对角线的关系,常见步骤如下:
识别菱形特征:确认图形为菱形,明确已知的边、角或对角线信息;
调用相关性质:根据问题需求,选择菱形的边、角或对角线性质,如求边长用 “四条边相等”,求角度用 “对角相等、邻角互补”,涉及对角线用 “互相垂直平分且平分对角”;
结合其他知识:辅助使用勾股定理(对角线垂直时形成直角三角形)、三角形面积公式、全等三角形等知识,推导所需结论。
例 4:如图 4,在菱形\(ABCD\)中,\(\angle BAD = 120^\circ\),对角线\(AC = 4cm\),求菱形的边长和面积。
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angle BAD = 120^\circ\),
∴\(AC\)平分\(\angle BAD\)(菱形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angle BAC=\frac{1}{2}\angle BAD = 60^\circ\)。
∵\(AB = BC\)(菱形四条边相等),
∴\(\triangle ABC\)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circ\)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AB = AC = 4cm\),即菱形边长为 4cm。
∵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设\(AC\)与\(BD\)交于点\(O\),则\(AO = 2cm\),\(\angle AOB = 90^\circ\)。
在\(Rt\triangle AOB\)中,\(BO=\sqrt{AB^2 - AO^2}=\sqrt{4^2 - 2^2}=\sqrt{12}=2\sqrt{3}cm\),
∴\(BD = 2BO = 4\sqrt{3}cm\)。
菱形面积\(S=\frac{1}{2}AC\times BD=\frac{1}{2}\times4\times4\sqrt{3}=8\sqrt{3}cm^2\)。
答:菱形的边长为 4cm,面积为\(8\sqrt{3}cm^2\)。
五、常见误区
混淆菱形与正方形:认为菱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实际上菱形的角可以是任意度数,只有当菱形有一个角是直角时才是正方形。
忽略对角线垂直的条件:在计算菱形面积或边长时,忘记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性质,导致无法使用勾股定理求解。
误用 “对角线相等”: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但不一定相等,对角线相等是矩形的性质,菱形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成为正方形时)对角线才相等。
对称性理解错误:认为菱形只有一条对称轴,实际上菱形有两条对称轴,即两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
六、课堂总结
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兼具平行四边形和自身的特殊性质。
核心性质:
边:四条边都相等;
角:对角相等,邻角互补;
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对称性: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两条对称轴)。
应用要点:结合对角线垂直的性质,利用勾股定理解决边长、面积计算问题;通过对角线平分对角的性质推导角度关系。
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继承平行四边形所有性质,同时具有独特的边和对角线性质。
菱形的性质是平面几何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这些性质不仅能解决菱形本身的问题,还能为后续学习正方形、梯形等图形提供思路。通过理解性质的推导过程和应用场景,能进一步提升几何推理和计算能力。
七、课后作业
已知菱形的一条边长为 6cm,求它的周长。
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angle ABO = 30^\circ\),\(AO = 2cm\),求菱形的边长和对角线\(BD\)的长度。
求证:菱形的面积等于两条对角线乘积的一半(提示:结合对角线互相垂直的性质,将菱形分成四个直角三角形)。
如图 5,菱形\(ABCD\)的周长为 40cm,一条对角线长为 16cm,求另一条对角线的长度和菱形的面积。
已知菱形的一个内角为\(60^\circ\),一条对角线长为 6cm,求菱形的边长(提示:分对角线为较短和较长两种情况讨论)。
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1.1.1 菱形的定义及其性质
第一章 特殊平行四边形
a
i
T
u
j
m
i
a
N
g
回忆一下,什么是平行四边形,它有哪些性质?
定义: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性质:
边: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
角: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邻角互补.
对角线: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对称性: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回忆一下,什么是平行四边形,它有哪些性质?
观察平行四边形图形的变化,你有什么发现?
菱形的定义: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下面几幅图片中都含有一些平行四边形,观察这些平行四边形,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样的共同特征?
你能举出一些生活中菱形的例子吗?与同伴交流。
动手操作,两人一组,将课前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剪成菱形.
探索并掌握菱形的定义
测量
折叠
重合
平行四边形
一组邻边相等
菱形
(1)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具有一般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你能列举一些这样的性质吗?
想一想
菱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
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
(2)菱形还具有哪些特殊的性质?与同伴交流。
想一想
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2.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菱形是轴对称图形
做一做
用菱形纸片折一折,回答下列问题:
(1)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有几条对称轴?对称轴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
菱形是轴对称图形;
有两条对称轴;
两条对称轴互相垂直。
做一做
用菱形纸片折一折,回答下列问题:
(2)菱形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
菱形的四条边相等。
类比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从边、角、对角线、对称性四方面有条理的将结论进行归纳.


对角线
对称性
四条边都相等
对边平行
对角相等
对角线互相垂直
对角线互相平分
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
已知:如图,在菱形ABCD 中,AB=AD, 对角
线 AC 与 BD 相交于点O.
求证: (1)AB=BC=CD=AD;(2)AC⊥BD.
证明:(1)∵四边形ABCD是菱形,
∴AB=CD,AD=BC(菱形的对边相等).
又∵AB=AD, ∴AB=BC=CD=AD.
已知:如图,在菱形ABCD 中,AB=AD, 对角
线 AC 与 BD 相交于点O.
求证: (1)AB=BC=CD=AD;(2)AC⊥BD.
又∵四边形ABCD是菱形,
(2)∵AB=AD,
∴ △ABD是等腰三角形.
∴OB=OD(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在等腰三角形ABD中, ∵OB=OD,
∴ AO⊥BD,即AC⊥BD.
定理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例1 如图,在菱形 ABCD 中,对角线 AC 与 BD相交于点 O, ∠BAD = 60°,BD = 6,求菱形的边长 AB 和对角线 AC 的长。
解:∵四边形 ABCD 是菱形,
∴AB=AD(菱形的四条边相等),
AC⊥BD(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OB=OD= BD= =3(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在等腰三角形 ABD 中,∵∠BAD=60°,∴△ABD是等边三角形.
∴AB=BD=6.
在Rt△AOB中,由勾股定理,得
OA2 + OB2 = AB2,
∴OA= .
∴AC=2OA=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1.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 相交于点O. 已知AB=5cm,AO=4cm ,求 BD 的长.
【选自教材P4页 随堂练习】
—— 达标检测 ——
解:∵四边形 ABCD 是菱形,
∴AC⊥BD(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在Rt△AOB中,由勾股定理,得
OA2 + OB2 = AB2,
∴BO =
∵四边形ABCD 是菱形,
∴BD=2BO= 2×3=6(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BD 的长为 6 cm.
1.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 相交于点O. 已知AB=5cm,AO=4cm,求 BD 的长.
【选自教材P4页 随堂练习】
—— 达标检测 ——
2.已知:如图,在菱形ABCD 中,∠BAD=2∠B.求证:△ABC是等边三角形.
【选自教材P4页 习题1.1 第1题】
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
∴AD∥BC,∴∠BAD+∠B=180°,
又∵∠BAD=2∠B, ∴∠B=60°,
∵AB =BC,∴△ABC是等边三角形.
3.如图,在菱形ABCD 中,BD=6,AC=8,求菱形ABCD的周长.
【选自教材P4页 习题1.1 第2题】
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
∴AC⊥BD(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AO=OC,BO=DO(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在Rt△AOD中,AO=4,DO=3,∴AD=5.
∴菱形 ABCD 的周长为 20.
4.已知:如图,在菱形ABCD 中,对角线 AC 与 BD 相交于点 O.求证:AC平分∠BAD 和∠BCD,BD 平分∠ABC和∠ADC.
【选自教材P4页 习题1.1 第3题】
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
∴AB=AD ,BO=DO,
∴AC⊥BD,AC平分∠BAD,
同理: AC平分∠BCD,
BD平分∠ABC和∠ADC.
5.如图,在菱形ABCD 中,对角线 AC 与 BD 相交于点 O.图中有多少个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
【选自教材P5页 习题1.1 第4题】
有4个等腰三角形,分别是△ABC、△ADC、△ABD、△BCD.
有4个直角三角形,分别是△AOB、△AOD、△BOC、△COD.
返回
1.
如图,在 ABCD中,∵AB=AD,∴ ABCD是菱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在横线上填上依据)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返回
2.
C
[2025保定月考]如图,下列直线是该菱形的对称轴的是(  )
A.l1和l4
B.l2和l4
C.l1和l3
D.全部都是
返回
3.
B
如图,菱形ABCD对角线的交点与坐标原点O重合,点A(-2,5),则点C的坐标为(  )
A.(5,-2)
B.(2,-5)
C.(2,5)
D.(-2,-5)
返回
4.
8
在菱形ABCD中,AB=2,则该菱形的周长是________.
返回
5.
10
如图,在菱形ABCD中,AB=10,∠B=60°,则AC的长为________.
6.
[2024福建中考] 如图,在菱形ABCD中,点E,F分别在BC,CD边上,∠BAF=∠DAE,求证:BE=DF.
返回
有一组邻边相等
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特殊性质
对角线

轴对称图形
必做作业: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选做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