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用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课件)2025-2026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4 用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课件)2025-2026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2.4 用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因式分解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重要方法之一,它通过将方程化为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等于零的形式,利用 “若两个因式的乘积为零,则至少有一个因式为零” 的原理求解。这种方法操作简便、效率高,尤其适用于能快速分解因式的一元二次方程。本节将详细讲解因式分解法的原理、常用方法及解题步骤,并通过实例展示其具体应用。
一、因式分解法的基本原理
因式分解法的理论依据是乘法的零因子性质:对于两个实数\(a\)和\(b\),若\(a \times b = 0\),则必有\(a = 0\)或\(b = 0\)(或两者同时为零)。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 + bx + c = 0\)(\(a \neq 0\)),若能通过因式分解将其化为:\(
(x - m)(x - n) = 0
\)
(或\((kx + p)(lx + q) = 0\),其中\(k\)、\(l\)为常数),则根据零因子性质可得:\(
x - m = 0 \quad \text{ } \quad x - n = 0
\)
从而得到方程的解为\(x_1 = m\),\(x_2 = n\)。
因式分解法的核心是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实现 “降次” 求解,体现了数学中 “转化” 的思想。
二、因式分解法的解题步骤
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如下:
(一)化为一般形式
将方程整理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 + bx + c = 0\),使方程右边为零,左边为关于\(x\)的二次三项式。
(二)因式分解
将方程左边的二次三项式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形式,常用的因式分解方法包括:
提公因式法;
平方差公式法(\(a^2 - b^2 = (a + b)(a - b)\));
完全平方公式法(\(a^2 \pm 2ab + b^2 = (a \pm b)^2\));
十字相乘法(适用于二次项系数为 1 或可分解的二次三项式)。
(三)转化为一次方程
根据零因子性质,将原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text{ }_1 = 0 \quad \text{ } \quad \text{ }_2 = 0
\)
(四)求解一次方程
分别解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得到原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解。
(五)检验(可选)
将解代入原方程检验,确保结果正确(对于简单方程可省略)。
三、常用因式分解方法及实例解析
(一)提公因式法
当方程左边的多项式各项有公因式时,可先提取公因式进行分解。
例 1:解方程\(x^2 - 3x = 0\)
解:
化为一般形式:\(x^2 - 3x = 0\)(右边已为零);
因式分解:提取公因式\(x\),得\(x(x - 3) = 0\);
转化为一次方程:\(x = 0\)或\(x - 3 = 0\);
求解:\(x_1 = 0\),\(x_2 = 3\)。
例 2:解方程\(2x^2 - 6x = 0\)
解:
化为一般形式:\(2x^2 - 6x = 0\);
因式分解:提取公因式\(2x\),得\(2x(x - 3) = 0\);
转化为一次方程:\(2x = 0\)或\(x - 3 = 0\);
求解:\(x_1 = 0\),\(x_2 = 3\)。
(二)平方差公式法
当方程左边可化为平方差形式\(a^2 - b^2\)时,使用平方差公式分解。
例 3:解方程\(x^2 - 16 = 0\)
解:
化为一般形式:\(x^2 - 16 = 0\);
因式分解:用平方差公式,得\((x + 4)(x - 4) = 0\);
转化为一次方程:\(x + 4 = 0\)或\(x - 4 = 0\);
求解:\(x_1 = -4\),\(x_2 = 4\)。
例 4:解方程\(9x^2 - 25 = 0\)
解:
化为一般形式:\(9x^2 - 25 = 0\);
因式分解:\(9x^2 = (3x)^2\),\(25 = 5^2\),用平方差公式得\((3x + 5)(3x - 5) = 0\);
转化为一次方程:\(3x + 5 = 0\)或\(3x - 5 = 0\);
求解:\(x_1 = -\frac{5}{3}\),\(x_2 = \frac{5}{3}\)。
(三)完全平方公式法
当方程左边是完全平方式\(a^2 \pm 2ab + b^2\)时,可化为\((a \pm b)^2\),但需注意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后若等于零,则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例 5:解方程\(x^2 - 6x + 9 = 0\)
解:
化为一般形式:\(x^2 - 6x + 9 = 0\);
因式分解:用完全平方公式,得\((x - 3)^2 = 0\);
转化为一次方程:\(x - 3 = 0\)(因两个因式相同);
求解:\(x_1 = x_2 = 3\)(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四)十字相乘法
对于二次项系数为 1 的二次三项式\(x^2 + px + q\),若能找到两个数\(m\)和\(n\),使\(m + n = p\)且\(m \times n = q\),则可分解为\((x + m)(x + n)\);对于二次项系数不为 1 的\(ax^2 + bx + c\),需找到\(a_1\)、\(a_2\)、\(c_1\)、\(c_2\),使\(a_1 \times a_2 = a\),\(c_1 \times c_2 = c\),且\(a_1c_2 + a_2c_1 = b\),则分解为\((a_1x + c_1)(a_2x + c_2)\)。
例 6:解方程\(x^2 - 5x + 6 = 0\)(二次项系数为 1)
解:
化为一般形式:\(x^2 - 5x + 6 = 0\);
因式分解:找两个数,其和为\(-5\),积为\(6\),即\(-2\)和\(-3\),分解得\((x - 2)(x - 3) = 0\);
转化为一次方程:\(x - 2 = 0\)或\(x - 3 = 0\);
求解:\(x_1 = 2\),\(x_2 = 3\)。
例 7:解方程\(2x^2 - 7x + 3 = 0\)(二次项系数不为 1)
解:
化为一般形式:\(2x^2 - 7x + 3 = 0\);
因式分解:二次项系数\(2 = 1 \times 2\),常数项\(3 = (-1) \times (-3)\),交叉验证\(1 \times (-3) + 2 \times (-1) = -5 \neq -7\);调整常数项为\(3 = (-3) \times (-1)\),验证\(1 \times (-1) + 2 \times (-3) = -7\),分解得\((x - 3)(2x - 1) = 0\);
转化为一次方程:\(x - 3 = 0\)或\(2x - 1 = 0\);
求解:\(x_1 = 3\),\(x_2 = \frac{1}{2}\)。
(五)先整理再分解
有些方程需要先展开或移项整理后再进行因式分解。
例 8:解方程\((x + 2)(x - 3) = 6\)
解:
化为一般形式:展开左边得\(x^2 - x - 6 = 6\),移项整理得\(x^2 - x - 12 = 0\);
因式分解:十字相乘法分解得\((x - 4)(x + 3) = 0\);
转化为一次方程:\(x - 4 = 0\)或\(x + 3 = 0\);
求解:\(x_1 = 4\),\(x_2 = -3\)。
例 9:解方程\(3x(x - 1) = 2(x - 1)\)
解:
化为一般形式:移项得\(3x(x - 1) - 2(x - 1) = 0\);
因式分解:提取公因式\((x - 1)\),得\((x - 1)(3x - 2) = 0\);
转化为一次方程:\(x - 1 = 0\)或\(3x - 2 = 0\);
求解:\(x_1 = 1\),\(x_2 = \frac{2}{3}\)。
(注意:本题不可直接约去\((x - 1)\),否则会漏掉\(x = 1\)这个解)
四、因式分解法的适用范围与优缺点
(一)适用范围
方程左边的二次三项式易于因式分解(如整数系数且判别式为完全平方数的方程);
解含有公因式或可化为平方差、完全平方形式的方程;
不需要复杂计算的简单一元二次方程。
(二)优点
步骤简便,无需复杂的根式运算或配方过程;
直接得到方程的解,效率高;
能直观体现方程解的来源,理解更深刻。
(三)缺点
局限性大,对于不易因式分解的方程(如判别式不是完全平方数的方程)难以应用;
对因式分解技巧要求较高,尤其是十字相乘法需熟练掌握;
容易因分解错误导致结果错误,且漏解风险较高(如例 9 中约去公因式)。
五、常见错误与注意事项
未化为一般形式直接分解:例如方程\((x + 2)(x - 3) = 6\)未展开整理,直接认为\(x + 2 = 6\)或\(x - 3 = 6\),导致错误。
约去含未知数的公因式:如例 9 中约去\((x - 1)\),漏掉解\(x = 1\),正确做法是移项后提取公因式。
因式分解不彻底:例如\(x^2 - 4x + 4 = 0\)分解为\((x - 2)(x - 2) = 0\)是正确的,但需明确这是两个相等的解,而非一个解。
符号错误:十字相乘法中符号判断错误,例如\(x^2 - 2x - 3 = 0\)误分解为\((x + 1)(x + 3) = 0\),正确应为\((x - 3)(x + 1) = 0\)。
忽略二次项系数:分解二次项系数不为 1 的方程时,漏乘系数导致错误,例如\(2x^2 - 5x + 2 = 0\)误分解为\((x - 2)(x - 1) = 0\),正确应为\((2x - 1)(x - 2) = 0\)。
六、不同解法的选择策略
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时,需根据方程特点选择合适的解法:
若方程可直接开平方(如\((x + m)^2 = n\)),优先用直接开平方法;
若方程易于因式分解,优先用因式分解法;
若方程二次项系数为 1 且一次项系数为偶数,可用配方法;
若上述方法均不适用或方程较复杂,用公式法(通用方法)。
例如:
方程\(x^2 - 5x + 6 = 0\)用因式分解法最简便;
方程\(x^2 - 6x + 2 = 0\)用配方法或公式法;
方程\(2x^2 - 7x - 4 = 0\)用因式分解法(可分解为\((2x + 1)(x - 4) = 0\))或公式法。
七、课堂总结
因式分解法原理:基于乘法零因子性质,将方程化为两个一次因式乘积为零的形式求解。
核心步骤:化一般形式→因式分解→转化为一次方程→求解。
常用方法:提公因式法、平方差公式法、完全平方公式法、十字相乘法。
关键技巧:
必须先将方程化为右边为零的形式;
因式分解要彻底,避免漏解;
不随意约去含未知数的公因式。
适用场景:易于因式分解的一元二次方程,尤其系数为整数且判别式为完全平方数的方程。
掌握因式分解法能快速解决大量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同时也能加深对一元二次方程解的理解。在实际解题中,应灵活选择解法,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性。
八、课后作业
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
(1)\(x^2 - 2x = 0\);
(2)\(x^2 - 9 = 0\);
(3)\(x^2 + 5x + 6 = 0\);
(4)\(2x^2 - x - 1 = 0\);
(5)\((x - 3)(x + 1) = x - 3\)。
当\(x\)为何值时,代数式\(x^2 - 4x + 3\)的值为零?
已知方程\(x^2 + ax + b = 0\)的两个根为\(x_1 = 2\),\(x_2 = 3\),求\(a\)和\(b\)的值(用因式分解法思考)。
一个矩形的长比宽多 2 米,面积为 15 平方米,用因式分解法求矩形的长和宽。
证明:方程\(x^2 - (m + n)x + mn = 0\)(\(m\)、\(n\)为常数)的解为\(x_1 = m\),\(x_2 = n\)。
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2.4 用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a
i
T
u
j
m
i
a
N
g
(x+m)2 = n(n≥0)
一般形式
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应先将方程化为___________.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关键是将方程转化为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
选择合适的方法解下列方程
(1)x2 - 6x = 7 ; (2)3x2 + 8x -3 = 0 .
解: (1)配方,得 x2 - 6x + 32 = 7 + 32
(x - 3)2 = 16
两边开平方,得
x - 3 = ±4
x1= -1,x2 = 7.
选择合适的方法解下列方程
(1)x2 - 6x = 7 ; (2)3x2 + 8x -3 = 0 .
解: (2)a = 3,b = 8,c = -3.
∵ b2 - 4ac = 82 - 4×3×(-3) = 100 > 0,
因式分解的方法
(1)提公因式法
am + bm + cm = m(a + b + c)
(2)公式法
a2 - b2 = (a + b)(a - b)
a2 + 2ab + b2 = (a + b)2
一个数的平方与这个数的 3 倍有可能相等吗?如果能,这个数是几?你是怎样求出来的?
设这个数为 x,根据题意,可得方程 x2 = 3x.
由方程 x2 = 3x,得 x2-3x = 0.
因此
x1 = 0,x2 = 3.
所以这个数是 0 或 3.
他做得对吗?
一个数的平方与这个数的 3 倍有可能相等吗?如果能,这个数是几?你是怎样求出来的?
设这个数为 x,根据题意,可得方程 x2 = 3x.
由方程 x2 = 3x,两边同时约去 x ,得.
x = 3.
所以这个数是 3.
她做得对吗?
探究新知
一个数的平方与这个数的 3 倍有可能相等吗?如果能,这个数是几?你是怎样求出来的?
设这个数为 x,根据题意,可得方程 x2 = 3x.
由方程 x2 = 3x,得 x2-3x = 0,即 x(x-3) = 0.
于是 x = 0,或 x -3 = 0.
因此 x1 = -0,x2 = 3.
所以这个数是 0 或 3.
他做得对吗?
“或”是“二者中至少有一个成立”的意思,包括两种情况,二者同时成立;二者有一个成立。“且”是“二者同时成立”的意思。
如果 ab = 0,那么 a = 0 或 b = 0 .
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x2-3x = 0 x(x-3) = 0
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边是 0,而另一边易于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时,我们就可以用分解因式的方法求解.
归纳总结
这种用分解因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称为因式分解法.
例 解下列方程:
(1)5x2 = 4x; (2)x(x - 2) = x - 2.
解:(1)原方程可变形为
5x2 - 4x = 0 ,
x(5x - 4) = 0 ,
x = 0 ,或 5x–4 = 0.
(2)原方程可变形为
x(x - 2) – (x - 2) = 0 ,
(x - 2)(x - 1) = 0 ,
x - 2 = 0 ,或 x–1 = 0.
x1 = 2 ,x2 = 1.
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方程右边化为______.
将方程左边分解成两个__________的乘积.
至少________因式为零,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两个__________________就是原方程的解.
0
一次因式
有一个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想一想
你能用因式分解法解方程 x2-4=0,(x+1)2-25 = 0 吗?
x2–4 = 0
解:原方程可变形为
(x + 2)(x - 2) = 0
x + 2 = 0 或 x - 2 = 0
x1 = -2,x2 = 2.
(x+1)2–25 = 0
解:原方程可变形为
(x + 1 + 5)(x + 1 - 5) = 0
(x + 6)(x - 4) = 0
x + 6 = 0 或 x - 4 = 0
x1 = -6,x2 = 4.
达标检测
【选自教材P47 随堂练习】
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
(1)(x + 2)(x - 4) = 0; (2)4x(2x + 1) = 3(2x + 1).
解:(1)
x + 2 = 0 或 x - 4 = 0
x1 = -2,x2 = 4.
(2)原方程可变形为
4x(2x + 1) - 3(2x + 1) = 0
(2x + 1)(4x - 3) = 0
2x + 1 = 0 或 4x - 3 = 0
一个数平方的 2 倍等于这个数 的 7 倍,求这个数.
解:设这个数为 x.
2x2 = 7x.
2x2 - 7x = 0.
x(2x – 7) = 0.
x = 0 或 2x–7 = 0.
【选自教材P47 随堂练习】
【选自教材P47 习题2.7】
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
(1)(4x - 1)(5x + 7) = 0; (2)x(x + 2) = 3x + 6;
(3)(2x + 3)2 = 4(2x + 3); (4)2(x - 3)2 = x2 - 9.
解: (1)
4x - 1= 0 或 5x + 7= 0
(2)原方程可变形为
x(x + 2) = 3(x + 2)
x(x + 2) -3(x + 2) = 0
(x + 2)(x - 3) = 0
x1 = 3,x2 = -2.
【选自教材P47 习题2.7】
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
(1)(4x - 1)(5x + 7) = 0; (2)x(x + 2) = 3x + 6;
(3)(2x + 3)2 = 4(2x + 3); (4)2(x - 3)2 = x2 - 9.
(3)原方程可变形为
(2x + 3)2 - 4(2x + 3)= 0
(2x + 3)(2x + 3 - 4)= 0
2x + 3 = 0 或 2x – 1 = 0
(4)原方程可变形为
2(x - 3)2 = (x + 3)(x - 3)
2(x - 3)2 - (x + 3)(x - 3) = 0
(x - 3) [2(x - 3)-(x + 3)] = 0
(x - 3) (x - 9) = 0
x1 = 3,x2 = 9.
【选自教材P48 习题2.7】
解下列方程:
(1)5(x2 - x) = 3(x2 + x) ; (2)(x - 2)2 = (2x + 3)2;
(3)(x - 2)(x - 3) = 12; (4)2x + 6 = (x + 3)2;
(5)2y2 + 4y = y + 2.
解:(1)原方程可变形为
5x2 - 5x - 3x2 - 3x = 0
2x2 - 8x = 0
2x(x - 4) = 0
x1 = 0,x2 = 4.
(2)原方程可变形为
(x - 2)2 - (2x + 3)2 = 0
(x-2+2x+3)[(x-2)-(2x+3)]= 0
(3x+1)(-x-5) = 0
【选自教材P48 习题2.7】
解下列方程:
(1)5(x2 - x) = 3(x2 + x) ; (2)(x - 2)2 = (2x + 3)2;
(3)(x - 2)(x - 3) = 12; (4)2x + 6 = (x + 3)2;
(5)2y2 + 4y = y + 2.
(3)原方程可变形为
x2 - 5x + 6 - 12 = 0
x2 - 5x - 6 = 0
(x–6)(x + 1) = 0
x1 = -1,x2 = 6.
(4)原方程可变形为
2(x +3) –(x+3)2 = 0
(x + 3) [2 - (x+3)]= 0
(x + 3) (- x - 1)= 0
x1 = -1,x2 = -3.
【选自教材P48 习题2.7】
解下列方程:
(1)5(x2 - x) = 3(x2 + x) ; (2)(x - 2)2 = (2x + 3)2;
(3)(x - 2)(x - 3) = 12; (4)2x + 6 = (x + 3)2;
(5)2y2 + 4y = y + 2.
(5)原方程可变形为
2y2 + 4y –y - 2 = 0
2y2 + 3y - 2 = 0
(2y - 1)(y + 2) = 0
公园原有一块正方形空地,后来从这块空地上划出部分区域栽种鲜花(如图),原空地一边减少了 1 m,另一边减少了 2 m,剩余空地面积为 12 m2,求原正方形空地的边长.
【选自教材P48 习题2.7】
解: 设原正方形空地的边长为 x m.
x2-2x-x+1×2=12,
解得 x1=-2(舍去),x2= 5.
所以,原正方形空地的边长为 5 m.
返回
C
1.
[2025广州模拟] 一元二次方程(x+2)(x-3)=0的根是(  )
A.x=2
B.x=-3
C.x1=-2,x2=3
D.x1=2,x2=-3
返回
2.
B
[2025杭州月考] 一元二次方程x2-2x=0的解是(  )
A.x1=3,x2=1
B.x1=2,x2=0
C.x1=3,x2=-2
D.x1=-2,x2=-1
返回
3.
方程2x(x-3)=5(x-3)的根是________________.
返回
4.
1
若x2+1与x2-4x+1的值互为相反数,则x的值是________.
5.
解:∵x2=2x,∴x2-2x=0,
∴x(x-2)=0,∴x=0或x-2=0,解得x1=0,x2=2.
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
(1)x2=2x;

(2)3x2+12=12x;
原方程可变形为x2-4x+4=0,
即(x-2)2=0,∴x1=x2=2.
(3)(3x+2)2-4x2=0;

(4)(3x+1)2+(3x+1)=0.
返回
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方程右边化为______.
将方程左边分解成两个__________的乘积.
至少________因式为零,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两个__________________就是原方程的解.
0
一次因式
有一个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课堂小结
必做作业: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选做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