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课件)2025-2026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 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课件)2025-2026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

资源简介

(共17张PPT)
3.2 用频率估计概率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通过树状图或表格法计算了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这类方法适用于结果数量有限且每种结果发生可能性相等的情况。但在实际生活中,很多随机事件的结果并不具有等可能性,或者我们无法直接列举所有可能的结果(如掷一枚质地不均匀的骰子、估计某地区降雨的概率等)。这时,我们可以通过大量重复试验,用事件发生的频率来估计其概率。本节将详细讲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及实际应用。
一、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一)频率的定义
在相同条件下,进行\(n\)次重复试验,事件\(A\)发生了\(m\)次,则事件\(A\)发生的频率为:\(
\text{é } = \frac{\text{ }A\text{ °}}{\text{è é °}} = \frac{m}{n}
\)
频率是通过试验得到的具体数值,会随着试验次数的变化而变化。
(二)频率的稳定性
大量重复试验表明,当试验次数\(n\)很大时,事件\(A\)发生的频率会稳定在某个常数附近,这个常数就是事件\(A\)发生的概率。这种性质称为频率的稳定性,是用频率估计概率的理论依据。
例如,历史上有多位数学家通过掷硬币试验研究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蒲丰掷硬币 4040 次,正面朝上 2048 次,频率约为\(0.5069\);
德 摩根掷硬币 4092 次,正面朝上 2048 次,频率约为\(0.5005\);
费勒掷硬币 10000 次,正面朝上 4979 次,频率约为\(0.4979\);
皮尔逊掷硬币 24000 次,正面朝上 12012 次,频率约为\(0.5005\)。
从这些试验可以看出,随着掷硬币次数的增加,正面朝上的频率逐渐稳定在\(0.5\)附近,而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正是\(0.5\),这验证了频率的稳定性。
(三)频率与概率的区别和联系
项目
频率
概率
定义
事件发生的次数与试验总次数的比值,是试验结果的统计值
描述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是事件本身的固有属性
性质
随试验次数变化而变化,具有随机性
是一个确定的常数,不随试验次数变化
取值范围
\(0 \leq \frac{m}{n} \leq 1\)
\(0 \leq P(A) \leq 1\)
联系
当试验次数足够多时,频率会稳定在概率附近,此时可用频率估计概率
概率是频率的稳定值,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
二、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
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核心是通过大量重复试验,观察事件发生的频率变化,当频率稳定在某个常数附近时,用这个常数作为事件概率的估计值。具体步骤如下:
(一)确定试验条件
明确试验的目的和条件,确保每次试验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如相同的设备、环境、操作方法等),避免外部因素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二)进行大量重复试验
进行足够多次的重复试验,记录事件发生的次数。试验次数越多,频率越容易稳定在概率附近,估计结果越准确。通常建议试验次数不少于 100 次,对于复杂事件,试验次数应更多。
(三)计算频率
根据试验记录,计算事件发生的频率\(\frac{m}{n}\)。
(四)估计概率
观察频率的变化趋势,当频率稳定在某个常数附近时,用这个常数作为事件概率的估计值。
(五)验证估计结果
通过多次独立试验或扩大试验规模,验证估计的概率是否具有稳定性和合理性。
例 1:
某射击运动员在训练中进行了 1000 次射击试验,其中命中靶心的次数为 820 次,估计该运动员射击命中靶心的概率。
解:
确定试验条件:运动员在相同训练条件下进行射击,每次射击的环境、姿势等保持一致。
进行试验:共射击 1000 次,命中靶心 820 次。
计算频率:命中靶心的频率 = \(\frac{820}{1000} = 0.82\)。
估计概率:由于试验次数较多(1000 次),频率稳定在 0.82 附近,因此估计该运动员射击命中靶心的概率为 0.82。
例 2:
为估计一批产品的次品率,从这批产品中随机抽取 100 件进行检验,发现有 5 件次品;再抽取 200 件检验,发现有 9 件次品;继续抽取 300 件检验,发现有 16 件次品。估计这批产品的次品率。
解:
累计试验数据:
第一次试验:抽取 100 件,次品 5 件,次品频率 = \(\frac{5}{100} = 0.05\);
第二次试验:累计抽取 300 件,次品 5 + 9 = 14 件,次品频率 = \(\frac{14}{300} \approx 0.047\);
第三次试验:累计抽取 600 件,次品 14 + 16 = 30 件,次品频率 = \(\frac{30}{600} = 0.05\)。
观察频率稳定性:三次试验的次品频率分别为 0.05、0.047、0.05,稳定在 0.05 附近。
估计概率:因此估计这批产品的次品率为 0.05(即 5%)。
三、用频率估计概率的实际应用
用频率估计概率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适用于无法通过理论计算概率的场景,如天气预报、产品质量检测、医学研究等。
(一)产品质量检测
在工业生产中,常用频率估计产品的合格率、次品率等,为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例 3:
某工厂生产一批灯泡,随机抽取 500 个灯泡进行寿命测试,其中有 480 个灯泡寿命达到标准,估计这批灯泡的合格率。
解:
合格灯泡的频率 = \(\frac{480}{500} = 0.96\),
由于试验次数较多,估计这批灯泡的合格率为 0.96(即 96%)。
(二)天气预报
气象部门通过长期记录某地区的降雨情况,用降雨的频率估计降雨概率,为天气预报提供数据支持。
例 4:
某城市过去 1000 天的气象记录显示,有 365 天出现降雨,估计该城市某天降雨的概率。
解:
降雨的频率 = \(\frac{365}{1000} = 0.365\),
估计该城市某天降雨的概率为 0.365(即 36.5%)。
(三)游戏与抽奖
在抽奖、彩票等游戏中,可用频率估计中奖的概率,帮助参与者了解游戏的公平性。
例 5:
某彩票站销售一种彩票,过去共售出 10000 张,其中有 100 张中奖,估计购买该彩票的中奖概率。
解:
中奖的频率 = \(\frac{100}{10000} = 0.01\),
估计购买该彩票的中奖概率为 0.01(即 1%)。
(四)医学研究
在医学试验中,通过大量临床试验,用药物有效的频率估计药物有效的概率,评估药物的疗效。
例 6:
一种新药在临床试验中,对 2000 名患者进行治疗,其中 1600 名患者病情得到缓解,估计该药物治疗有效的概率。
解:
治疗有效的频率 = \(\frac{1600}{2000} = 0.8\),
估计该药物治疗有效的概率为 0.8(即 80%)。
四、频率估计概率的误差与注意事项
(一)误差来源
试验次数不足:试验次数过少时,频率波动较大,无法稳定在概率附近,导致估计误差较大。
试验条件不一致:试验过程中条件发生变化(如设备老化、环境改变等),会影响频率的稳定性。
样本选取不合理:在抽样试验中,样本未随机选取或样本量过小,会导致频率不能反映总体的概率。
(二)注意事项
保证试验次数足够多:试验次数越多,频率越接近概率,估计结果越可靠。一般来说,试验次数应不少于 100 次,对于重要的试验,次数应更多。
确保试验条件一致:严格控制试验条件,避免外部因素干扰,保证每次试验的公平性和一致性。
随机选取样本:在抽样试验中,应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样本,确保样本具有代表性,避免因样本偏差导致估计错误。
理解估计的不确定性:用频率估计的概率是近似值,而非精确值,存在一定的误差。在实际应用中,需根据试验次数和稳定性判断误差大小。
结合理论分析:对于可通过理论计算概率的事件(如等可能事件),应优先用理论方法计算,频率估计可作为验证手段。
五、常见错误与误区
混淆频率与概率:将某次试验的频率当作概率,例如认为 “掷 10 次硬币正面朝上 6 次,因此正面朝上的概率是 0.6”,忽略了频率的随机性和概率的稳定性。
试验次数不足却过度相信结果:仅通过少数几次试验的频率就估计概率,例如 “射击 3 次命中 2 次,就认为命中率是\(\frac{2}{3}\)”,导致估计结果偏差较大。
忽略试验条件的一致性:在不同条件下进行试验,却将频率合并计算,例如 “第一天晴天射击命中率 0.8,第二天雨天射击命中率 0.6,合并后认为命中率是 0.7”,忽略了天气对射击的影响。
认为频率稳定就是完全相等:错误地认为当试验次数足够多时,频率会等于概率,实际上频率只是稳定在概率附近,可能会有微小波动。
对非随机事件用频率估计概率:对确定性事件(如 “太阳从东方升起”)或非随机事件用频率估计概率,这类事件的概率为 1 或 0,无需通过试验估计。
六、解题技巧总结
明确问题类型:判断事件是否可通过理论计算概率,若不能,则采用频率估计法。
收集试验数据:记录试验总次数和事件发生的次数,确保数据准确。
计算频率并观察稳定性:多次计算频率,观察其是否稳定在某个常数附近。
合理估计概率:用稳定的频率值作为概率的估计值,并注明估计的依据(如试验次数)。
分析误差并改进:若估计结果误差较大,需增加试验次数或优化试验条件,提高估计的准确性。
七、课堂总结
频率与概率的关系:频率是试验的统计值,随次数变化;概率是事件的固有属性,是频率的稳定值。当试验次数足够多时,频率可估计概率。
估计方法步骤:确定条件→大量试验→计算频率→估计概率→验证结果。
实际应用场景:产品质量检测、天气预报、游戏抽奖、医学研究等无法理论计算概率的场景。
注意事项:保证试验次数足够、条件一致、样本随机,理解估计的不确定性。
用频率估计概率是一种基于试验的统计方法,体现了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的数学思想。通过本节学习,应能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区别和联系,掌握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并能在实际问题中合理应用,同时认识到估计结果的误差和局限性。
八、课后作业
某同学做掷骰子试验,共掷了 500 次,其中点数为 6 的次数为 80 次,估计掷一次骰子点数为 6 的概率。
为估计某鱼塘中鱼的数量,第一次捕捞出 100 条鱼并做标记后放回,一段时间后第二次捕捞出 200 条鱼,其中有标记的鱼有 20 条,估计鱼塘中鱼的总数(提示:用标记鱼的频率估计标记鱼的概率)。
某品牌节能灯的使用寿命测试中,随机抽取 1000 只节能灯,其中 950 只使用寿命超过 5000 小时,估计该品牌节能灯使用寿命超过 5000 小时的概率。
某班有 50 名同学,随机选取一名同学调查其生日在 1 月份的情况,重复试验 100 次,其中有 8 次选中生日在 1 月份的同学,估计该班同学生日在 1 月份的概率。
设计一个试验,估计你掷一枚质地不均匀的骰子(或其他非均匀物体)某一面朝上的概率,写出试验步骤、数据记录和估计结果。
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3.2 用频率估计概率
第三章 概率的进一步认识
a
i
T
u
j
m
i
a
N
g
播放
<<红楼梦>>第62回中有这样的情节:
当下又值宝玉生日已到,原来宝琴也是这日,二人相同……
   袭人笑道:“这是他来给你拜寿.今儿也是他们生日,你也该给他拜寿.”宝玉听了喜的忙作了下揖去,说:“原来今儿也是姐妹们芳诞。”平儿还福不迭……
   探春忙问:“原来邢妹妹也是今儿?我怎么就忘了。”
   ……
   探春笑道:“倒有些意思,一年十二个月,月月有几个生日。人多了,便这等巧,也有三个一日的,两个一日的……
400个同学中,一定有2人的生日相同(可以不同年)吗?
300个同学中,一定有2人的生日相同吗?
探究新知
50个人中有2人生日相同的概率
探究新知
如果你们班50个同学中有两个同学的生日相同,那么说明50个同学中有两个同学的生日相同的概率是1吗?为什么
想一想
如果你们班50个同学中没有两个同学的生日相同,那么能说明50个同学中没有两个同学的生日相同的概率是0吗?为什么?
想一想
做一做
(1)每个同学课外调查10个人的生日.
(2)从全班的调查结果中随机选取50个被调查人的生日,记录其中有无2个人的生日相同.将全班同学的调查数据集中起来,设计一个方案,估计50个人中有两个人的生日相同的概率.
达标检测
1. (1)课外调查的10个人的生肖分别是什么
(2)他们中有2个人的生肖相同吗 为什么
(3) 6个人中呢 为什么
(4)利用全班的调查数据设计一个方案,估计6个人中有两个人的生肖相同的概率.
【选自教材P70 随堂练习】
达标检测
2. 一个口袋中有红球、白球共10个,这些球除颜色外都相同.将口袋中的球搅拌均匀,从中随机摸出一个球,记下它的颜色后再放回袋中.不断重复这一过程,共摸了100次球,发现有69次摸到红球.请你估计这个口袋中红球和白球的数量.
【选自教材P70 随堂练习】
红球7个,白球3个.
达标检测
【选自教材P70 习题3.4】
3. 小明和几位同学在课堂上进行摸球试验,大家认为,摸球的人每次摸球前应当将盒中的球摇一摇,使得每个球被摸到的可能性相同.但小明有不同想法,他认为,如果连续两次都是自己摸球,那么他只要在第二次摸球时有意识地避开第一次放进去的那个球,而随意的摸取其他球,就可以保证每个球被摸到的可能性相同.你觉得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返回
C
1.
关于频率和概率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频率等于概率
B.试验得到的频率与概率不可能相等
C.当试验次数很大时,频率稳定在概率附近
D.当试验次数很大时,概率稳定在频率附近
返回
2.
D
返回
3.
C
通过大量的掷图钉试验,发现钉尖朝上的频率稳定在0.75附近,则可估计钉尖朝上的概率为(  )
返回
4.
0.53
[2024扬州中考] 数学兴趣小组做抛掷一枚瓶盖的试验后,整理的试验数据如下表:
根据以上试验数据可以估计出“盖面朝上”的概率约为________(精确到0.01).
累计抛 掷次数 50 100 200 300 500 1 000 2 000
盖面朝 上次数 28 54 106 157 264 527 1 056
盖面朝 上频率 0.560 0.540 0.530 0.523 0.528 0.527 0.528
必做作业: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选做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