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教学课件)2025-2026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教学课件)2025-2026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幻灯片 1:封面
标题:4.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副标题:探索几何中的比例奥秘
教师姓名:[你的姓名]
授课班级:[具体班级]
幻灯片 2:学习目标
理解并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及其推论。(重点)
能熟练运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及其推论解决相关几何问题。(难点)
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等过程,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思维。
幻灯片 3:情景引入
展示图片:展示生活中梯子的图片,如:一架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横档互相平行。
提出问题:由生活常识可知,若梯子的横档间距离相等(即 AA = BB = CC ),那么在梯子与墙面和地面相交形成的线段中,你能猜想出有什么关系吗?
幻灯片 4:知识回顾
成比例线段:四条线段 a、b、c、d 中,如果 a:b = c:d,那么这四条线段 a、b、c、d 叫做成比例的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比例的基本性质:若 a:b = c:d,则 ad = bc(b≠0,d≠0)。反之,若 ad = bc(b≠0,d≠0),则 a:b = c:d 。
幻灯片 5:探究平行线分线段的关系
展示图形:给出一组等距离的平行线 a∥b∥c,直线 m、n 与这组平行线相交,交点分别为 A 、A 、A 、B 、B 、B 。
提出问题:
结合图计算 A A 、A A 、A A 、B B 、B B 、B B 的长度。
计算\(\frac{A_{1}A_{2}}{A_{2}A_{3}}\)与\(\frac{B_{1}B_{2}}{B_{2}B_{3}}\)、\(\frac{A_{1}A_{2}}{A_{1}A_{3}}\)与\(\frac{B_{1}B_{2}}{B_{1}B_{3}}\) 等的值,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图形,测量线段长度并计算比值,小组讨论交流发现。
幻灯片 6: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基本事实)
定理内容: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符号语言:若 a∥b∥c,则\(\frac{A_{1}A_{2}}{A_{2}A_{3}}\) = \(\frac{B_{1}B_{2}}{B_{2}B_{3}}\) ,\(\frac{A_{1}A_{2}}{A_{1}A_{3}}\) = \(\frac{B_{1}B_{2}}{B_{1}B_{3}}\) ,\(\frac{A_{2}A_{3}}{A_{1}A_{3}}\) = \(\frac{B_{2}B_{3}}{B_{1}B_{3}}\)等 。
强调要点:
对应线段的理解:对应线段是指在两条被截直线上,由平行线所截得的位置相对应的线段。
所有的成比例线段是指两条被截直线上的线段,与这组平行线上的线段无关。
在应用该定理得到的比例式中,四条线段与两直线的交点位置无关,写比例式时,要注意将对应线段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幻灯片 7:例题讲解 1
例 1 题目:如图,直线 a∥b∥c,直线 m、n 与这组平行线分别交于点 A、B、C 和 D、E、F 。已知 AB = 3,BC = 5,DE = 4,求 EF 的长。
分析过程:
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因为 a∥b∥c,所以\(\frac{AB}{BC}\) = \(\frac{DE}{EF}\) 。
已知 AB = 3,BC = 5,DE = 4,将数值代入比例式。
解答过程:
由\(\frac{AB}{BC}\) = \(\frac{DE}{EF}\),可得\(\frac{3}{5}\) = \(\frac{4}{EF}\) 。
交叉相乘得:3EF = 4×5 。
解得 EF = \(\frac{20}{3}\) 。
总结方法: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求线段长的方法:先确定图中的平行线,由此联想到平行线截得的线段间的比例关系,结合待求线段和已知线段写出一个含有它们的比例式,求出待求线段长。
幻灯片 8:练习 1
题目:如图,AD 与三条平行线 l 、l 、l 分别交于点 A、B、C 和点 D、E、F ,若 AB = 2,AC = 6,DE = 1.5,则 EF 的长为( )
A. 7.5 B. 6 C. 4.5 D. 3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之后请学生回答并讲解思路。
幻灯片 9:推论探究
展示图形:将直线 n 向左平移,使其中一条平行线经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如在△ABC 中,DE∥BC 。
提出问题:在这个图形中,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你能得到哪些线段成比例?
学生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结合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幻灯片 10: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
推论内容: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符号语言:在△ABC 中,若 DE∥BC,则\(\frac{AD}{DB}\) = \(\frac{AE}{EC}\) ,\(\frac{AD}{AB}\) = \(\frac{AE}{AC}\) ,\(\frac{DB}{AB}\) = \(\frac{EC}{AC}\) 。
常见变形图形展示:展示几种常见的符合该推论的图形,如 “A” 字型和 “8” 字型,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幻灯片 11:例题讲解 2
例 2 题目:在△ABC 中,EF∥BC 。
(1) 如果 E、F 分别是 AB 和 AC 上的点,AE = BE = 7,FC = 4,那么 AF 的长是多少?
(2) 如果 AB = 10,AE = 6,AF = 5,那么 FC 的长是多少?
分析过程:
对于 (1),因为 EF∥BC,根据推论可得\(\frac{AE}{EB}\) = \(\frac{AF}{FC}\) 。
对于 (2),由 EF∥BC,可得\(\frac{AE}{AB}\) = \(\frac{AF}{AC}\),先求出 AC 的长,再求 FC 的长。
解答过程:
(1) 因为\(\frac{AE}{EB}\) = \(\frac{AF}{FC}\),AE = BE = 7,FC = 4,所以\(\frac{7}{7}\) = \(\frac{AF}{4}\),解得 AF = 4 。
(2) 因为\(\frac{AE}{AB}\) = \(\frac{AF}{AC}\),AB = 10,AE = 6,AF = 5,所以\(\frac{6}{10}\) = \(\frac{5}{AC}\),解得 AC = \(\frac{25}{3}\),则 FC = AC - AF = \(\frac{25}{3}\) - 5 = \(\frac{10}{3}\) 。
总结方法:紧扣 “基本图形中的比例式” 的特征,结合已知条件找出合适的比例式求解。
幻灯片 12:练习 2
题目:
如图,在△ABC 中,DE∥BC,AD = 4,DB = 6,AE = 3,则 AC = ;FG∥BC,AF = 4.5,则 AG = 。
如图,在△ABC 中,EF//CD,DE//BC 。求证:AF:FD = AD:DB 。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请学生上台板演或讲解解题过程,集体订正。
幻灯片 13:课堂小结
知识梳理: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方法总结:
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及其推论求线段长时,关键是准确找出对应线段,写出正确的比例式。
遇到几何问题,要善于观察图形,识别出 “A” 字型、“8” 字型等基本图形,运用相应的比例关系解题。
幻灯片 14:课堂检测
如图,已知 l ∥l ∥l ,下列比例式中错误的是( )
A. \(\frac{AB}{BC}\) = \(\frac{DE}{EF}\)
B. \(\frac{AB}{AC}\) = \(\frac{DE}{DF}\)
C. \(\frac{BC}{AC}\) = \(\frac{EF}{DF}\)
D. \(\frac{AB}{DE}\) = \(\frac{BC}{DF}\)
如图,在△ABC 中,EF∥BC,AE = 2cm,BE = 6cm,BC = 4cm,则 EF 长( )
A. 1cm
B. \(\frac{4}{3}\)cm
C. 3cm
D. 2cm
在△ABC 中,ED//AB,若\(\frac{CE}{CA}\) = \(\frac{2}{5}\),则\(\frac{CD}{CB}\) = 。
如图,已知菱形 ABCD 内接于△AEF,AE = 5cm,AF = 4cm,求菱形的边长。
幻灯片 15:课堂检测答案
答案:D
解析: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A、B、C 选项均正确,D 选项中 AB 与 DE、BC 与 EF 不是对应线段,比例式错误。
答案:A
解析:因为 EF∥BC,所以\(\frac{AE}{AB}\) = \(\frac{EF}{BC}\) ,AB = AE + BE = 2 + 6 = 8cm,代入可得\(\frac{2}{8}\) = \(\frac{EF}{4}\),解得 EF = 1cm 。
答案:\(\frac{2}{5}\)
解析:因为 ED//AB,所以\(\frac{CE}{CA}\) = \(\frac{CD}{CB}\) = \(\frac{2}{5}\) 。
答案:设菱形的边长为 xcm 。
解析:因为四边形 ABCD 为菱形,所以 CD∥AB,则\(\frac{CD}{AE}\) = \(\frac{DF}{AF}\) ,即\(\frac{x}{5}\) = \(\frac{4 - x}{4}\) ,交叉相乘得 4x = 5 (4 - x) ,4x = 20 - 5x ,9x = 20 ,解得 x = \(\frac{20}{9}\)cm ,即菱形的边长为\(\frac{20}{9}\)cm 。
幻灯片 16:拓展提升
如图,AB = AC,AD⊥BC 于点 D,M 是 AD 的中点,CM 交 AB 于点 P,DN∥CP 。
(1) 若 AB = 6cm,求 AP 的长;
(2) 若 PM = 1cm,求 PC 的长。
分析提示:
对于 (1),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及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推论,可得出线段之间的比例关系求解 AP 。
对于 (2),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推论,结合 (1) 中结论,找出 PC 与 PM 的关系求解 PC 。
解答过程(简略):
(1) 因为 AB = AC,AD⊥BC,M 是 AD 中点,所以 DB = DC,AM = MD 。又 DN∥CP,可得\(\frac{AP}{PN}\) = \(\frac{AM}{MD}\) = 1,\(\frac{PN}{NB}\) = \(\frac{DM}{MA}\) = 1,即 AP = PN = NB 。因为 AB = 6cm,所以 AP = 2cm 。
(2) 由 DN∥CP,可得\(\frac{PM}{DN}\) = \(\frac{AM}{AD}\) = \(\frac{1}{2}\),\(\frac{DN}{PC}\) = \(\frac{BD}{BC}\) = \(\frac{1}{2}\) ,所以 PC = 2ND = 4PM 。因为 PM = 1cm,所以 PC = 4cm 。
幻灯片 17:课后作业
教材课后相关练习题。
拓展作业:寻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场景可以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知识来解释,并记录下来。
幻灯片 18:结束页
感谢语:感谢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和认真学习!希望大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有更深入的理解,在今后的几何学习中能够灵活运用这一知识。
鼓励语:数学的世界丰富多彩,每一个新的发现都可能开启一扇智慧之门,期待大家在数学学习中不断探索,收获更多的知识和快乐!
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4.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第四章 图形的相似
a
i
T
u
j
m
i
a
N
g
情景导入
如何不通过测量,运用所学知识,快速将一条长5厘米的细线分成两部分,使这两部分之比是 2:3
A
B
C
探究新知
探究活动一
如图,小方格的边长都是1,直线 l1∥l2∥l3 ,分别交直线m,n于 A1,A2,A3,B1,B2,B3 。
   
计算 你有什么发现?
(1)
l1
l2
l3
(2)将l2向下平移到如下图的位置,直线m,n与l2的交点分别为A2,B2 。你在问题(1)中发现的结论还成立吗?如果将 l2 平移到其他位置呢?
(图2)
l1
l2
l3
(3)在平面上任意作三条平行线,用它们截两条直线,截得的线段成比例吗?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符号语言:
若a∥b∥c ,则 。
1.如何理解“对应线段”?
2.“对应线段”成比例都有哪些表达形式?
议一议
如图左,直线 a∥b∥c ,分别交直线m,n于 A1,A2,A3,B1,B2,B3 ,过点A1作直线n的平行线,分别交直线b,c于点C2,C3(如图右),图右中有哪些成比例线段?
探究新知
图左
图右
做一做
m
n
A1
A2
A3
B1
B2
B3
a
b
c
m
A1
A2
A3
B1
B2
B3
a
b
c
n
C2
C3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相交,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推论
A
B
C
D
E
F
A
B
C
D
E
F
A
B
C
D
E
F
A
B
C
D
E
F
A
B
C
D
E
A
B
C
D
E
熟悉该定理及推论的几种基本图形
例 如图,在△ABC中,E、F分别是AB和AC上的点,且
EF∥BC .
(1)如果AE = 7, EB=5,FC = 4 ,那么 AF 的长是多少?
(2)如果AB = 10, AE=6,AF = 5 ,那么FC的长是多少?
A
B
C
E
F
解:
达标检测
1.已知两条直线被三条平行线所截,截得线段的长度如图所示,求 x 的值 .
【选自教材P84 随堂练习】
x
3
4
7
达标检测
2. 如图,两条直线被三条平行线所截 .
(1)在图(1)中,AB = 5, BC = 7 ,EF=4,求DE的长;
(2)在图(2)中,DE = 6, EF = 7 ,AB=5,求AC的长 .
l3
l2
A
B
C
D
E
F
l1
(1)
l3
l2
A
B
C
D
E
F
l1
(2)
【选自教材P84 习题4.3】
3.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AB和AC上的点,且 DE∥BC .
(1)如果AD = 3.2cm, DB = 1.2cm ,AE=2.4cm,那么 EC 的长是多少?
(2)如果 AB = 5cm, AD = 3cm,AC = 4cm ,那么 EC的长是多少?
A
B
C
D
E
解(1)EC=0.9 cm
(2)EC=1.6 cm
【选自教材P84 随堂练习 第2题】
达标检测
达标检测
4.如图,在△ABC 中,D,E分别是AB和BC上的点,且DE∥AC, ,求
【选自教材P84 习题4.3】
A
B
C
D
E
达标检测
5.如图,在△ABC 中,D,E,F分别是AB,BC上的点,且DE∥BC, EF∥AB, AD∶DB = 2∶3 ,BC=20 cm,求BF的长.
A
B
F
C
D
E
返回
B
1.
如图,l1∥l2∥l3,则下列比例式成立的是(  )
返回
2.
B
返回
3.
6
[2025西安期中] 如图,AD∥BE∥CF,直线l1,l2与这三条平行线分别交于点A,B,C和点D,E,F.若AB=4,BC=8,DF=9,则EF的长为________.
4.
如图,已知直线l1,l2,l3分别截直线l4于点A,B,C,截直线l5于点D,E,F,且l1∥l2∥l3.
(1)若AB=8,BC=4,EF=12,求DE的长;
(2)若DE:EF=2:3,AB=6,求AC的长.
返回
返回
5.
A
课堂小结
1. 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
成比例;
2.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相交,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必做作业: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选做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