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1 相似三角形中特殊线段的性质(教学课件)2025-2026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7.1 相似三角形中特殊线段的性质(教学课件)2025-2026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幻灯片 1:封面
标题:4.7.1 相似三角形中特殊线段的性质
副标题:深入探究相似三角形的内在联系
教师姓名:[你的姓名]
授课班级:[具体班级]
幻灯片 2:学习目标
掌握相似三角形中高、中线、角平分线等特殊线段的性质。(重点)
能够证明相似三角形中特殊线段的性质,并运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难点)
体会类比和转化的数学思想,提升逻辑推理能力。
幻灯片 3:情景引入
展示图片:
两个相似的三角形,分别画出它们的一条高、一条中线和一条角平分线。
提出问题:
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那么它们的高、中线、角平分线这些特殊线段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相似三角形中特殊线段的性质。
幻灯片 4:知识回顾
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三个角分别相等,三条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对应角相等。
对应边成比例,相似比为\(k\)。
三角形的特殊线段:高、中线、角平分线。
幻灯片 5:探究一: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性质
提出问题:如图,△ABC∽△A B C ,相似比为\(k\),AD 和 A D 分别是 BC 和 B C 边上的高,那么 AD 与 A D 的比与相似比\(k\)有什么关系?
证明过程:
因为△ABC∽△A B C ,所以∠B = ∠B 。
又因为 AD⊥BC,A D ⊥B C ,所以∠ADB = ∠A D B = 90° 。
因此△ABD∽△A B D (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所以\(\frac{AD}{A_{1}D_{1}}\) = \(\frac{AB}{A_{1}B_{1}}\) = \(k\) 。
结论: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
幻灯片 6:练习 1(对应高的性质)
题目:已知△ABC∽△DEF,相似比为 2:3,△ABC 中 BC 边上的高为 4cm,求△DEF 中 EF 边上的高。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请学生讲解解题思路。
幻灯片 7:探究二:相似三角形对应中线的性质
提出问题:如图,△ABC∽△A B C ,相似比为\(k\),AE 和 A E 分别是 BC 和 B C 边上的中线,那么 AE 与 A E 的比与相似比\(k\)有什么关系?
证明过程:
因为△ABC∽△A B C ,所以\(\frac{AB}{A_{1}B_{1}}\) = \(\frac{BC}{B_{1}C_{1}}\) = \(k\),∠B = ∠B 。
因为 AE 和 A E 是中线,所以 BE = \(\frac{1}{2}\)BC,B E = \(\frac{1}{2}\)B C ,因此\(\frac{BE}{B_{1}E_{1}}\) = \(k\) 。
所以△ABE∽△A B E (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所以\(\frac{AE}{A_{1}E_{1}}\) = \(\frac{AB}{A_{1}B_{1}}\) = \(k\) 。
结论:相似三角形对应中线的比等于相似比。
幻灯片 8:练习 2(对应中线的性质)
题目:△ABC∽△A B C ,相似比为 1:4,△A B C 中 A B 边上的中线长为 12cm,求△ABC 中 AB 边上的中线长。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完成后小组代表发言。
幻灯片 9:探究三:相似三角形对应角平分线的性质
提出问题:如图,△ABC∽△A B C ,相似比为\(k\),AF 和 A F 分别是∠BAC 和∠B A C 的角平分线,那么 AF 与 A F 的比与相似比\(k\)有什么关系?
证明过程:
因为△ABC∽△A B C ,所以∠BAC = ∠B A C ,∠B = ∠B ,\(\frac{AB}{A_{1}B_{1}}\) = \(k\) 。
因为 AF 和 A F 是角平分线,所以∠BAF = \(\frac{1}{2}\)∠BAC,∠B A F = \(\frac{1}{2}\)∠B A C ,因此∠BAF = ∠B A F 。
所以△ABF∽△A B F (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所以\(\frac{AF}{A_{1}F_{1}}\) = \(\frac{AB}{A_{1}B_{1}}\) = \(k\) 。
结论:相似三角形对应角平分线的比等于相似比。
幻灯片 10:练习 3(对应角平分线的性质)
题目:已知△ABC∽△DEF,∠A 和∠D 是对应角,△ABC 中∠A 的角平分线长为 5cm,△DEF 中∠D 的角平分线长为 10cm,求△ABC 与△DEF 的相似比。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幻灯片 11:相似三角形特殊线段性质总结
共性结论: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符号表示:若△ABC∽△A B C ,相似比为\(k\),对应高分别为\(h\)和\(h_1\),对应中线分别为\(m\)和\(m_1\),对应角平分线分别为\(t\)和\(t_1\),则\(\frac{h}{h_1}\) = \(\frac{m}{m_1}\) = \(\frac{t}{t_1}\) = \(k\) 。
拓展思考:相似三角形中其他特殊线段(如中位线)的比是否也等于相似比?(提示:中位线是中线的特殊情况,因此也满足)
幻灯片 12:例题讲解 1
例 1 题目:如图,△ABC∽△DEF,相似比为 3:5,△ABC 的边 BC 上的高 AD = 6cm,求△DEF 的边 EF 上的高 DG 的长;若△DEF 的边 DE 上的中线为 15cm,求△ABC 的边 AB 上的中线的长。
分析过程:
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可直接列出比例式求 DG。
同理,利用对应中线的比等于相似比求△ABC 中 AB 边上的中线。
解答过程:
因为△ABC∽△DEF,相似比为 3:5,所以\(\frac{AD}{DG}\) = \(\frac{3}{5}\) 。
已知 AD = 6cm,即\(\frac{6}{DG}\) = \(\frac{3}{5}\),解得 DG = 10cm 。
设△ABC 的边 AB 上的中线为\(m\),则\(\frac{m}{15}\) = \(\frac{3}{5}\),解得\(m\) = 9cm 。
答:DG 的长为 10cm,△ABC 的边 AB 上的中线长为 9cm 。
幻灯片 13:例题讲解 2
例 2 题目:在△ABC 和△A B C 中,AD 和 A D 分别是 BC 和 B C 边上的高,且\(\frac{AD}{A_{1}D_{1}}\) = \(\frac{AB}{A_{1}B_{1}}\),∠B = ∠B 。求证:△ABC∽△A B C 。
分析过程:
先证明△ABD∽△A B D ,得到对应角相等和对应边成比例。
再结合已知条件推出△ABC 与△A B C 的对应角相等和对应边成比例,从而证明相似。
解答过程:
因为 AD⊥BC,A D ⊥B C ,所以∠ADB = ∠A D B = 90° 。
又因为\(\frac{AD}{A_{1}D_{1}}\) = \(\frac{AB}{A_{1}B_{1}}\),∠B = ∠B ,所以△ABD∽△A B D (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所以∠BAD = ∠B A D ,\(\frac{AB}{A_{1}B_{1}}\) = \(\frac{BC}{B_{1}C_{1}}\) 。
进而可证∠BAC = ∠B A C ,又∠B = ∠B ,所以△ABC∽△A B C (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幻灯片 14:练习 4
题目:△ABC∽△DEF,相似比为 2:3,△ABC 的周长为 16cm,面积为 12cm ,求△DEF 的周长和面积;若△ABC 中 AC 边上的角平分线长为 4cm,求△DEF 中 DF 边上的角平分线长。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对周长、面积和角平分线的计算分别进行讲解。
幻灯片 15:课堂小结
知识梳理: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这些性质可用于解决线段长度的计算和三角形相似的证明问题。
方法总结:
证明特殊线段的比等于相似比时,常通过证明包含该线段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运用性质解题时,要准确找出对应线段,明确相似比的关系。
幻灯片 16:课堂检测
下列关于相似三角形特殊线段性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等于周长比
B. 相似三角形对应中线的比等于面积比
C. 相似三角形对应角平分线的比等于相似比
D. 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不等于对应高的比
△ABC∽△A B C ,相似比为 1:2,△ABC 中 BC 边上的高为 3,则△A B C 中 B C 边上的高为 。
已知△ABC∽△DEF,∠B 和∠E 是对应角,△ABC 中∠B 的角平分线长为 6,△DEF 中∠E 的角平分线长为 18,求△ABC 与△DEF 的相似比及面积比。
幻灯片 17:课堂检测答案
答案:C
解析:相似三角形对应高、中线、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所以 A、B、D 错误,C 正确。
答案:6
解析:设△A B C 中 B C 边上的高为\(h\),由\(\frac{3}{h}\) = \(\frac{1}{2}\),得\(h\) = 6 。
答案:相似比为\(\frac{6}{18}\) = \(\frac{1}{3}\) 。
解析:面积比为相似比的平方,即\(\left(\frac{1}{3}\right)^2\) = \(\frac{1}{9}\) 。
幻灯片 18:拓展提升
题目:如图,在△ABC 中,AB = AC,AD 是 BC 边上的中线,△ABC∽△ACD,求△ABC 与△ACD 的相似比。
分析提示:
设 AB = AC = \(x\),BC = \(2y\),则 BD = DC = \(y\) 。
由△ABC∽△ACD,根据对应边成比例列出关系式求解。
解答过程:
因为△ABC∽△ACD,所以\(\frac{AB}{AC}\) = \(\frac{BC}{CD}\) = \(\frac{AC}{AD}\) 。
因为 AB = AC,所以\(\frac{x}{x}\) = \(\frac{2y}{y}\) = 2,即相似比为 2:1 。
幻灯片 19:课后作业
教材课后相关练习题。
思考题:相似三角形中,对应边上的垂直平分线的比是否等于相似比?请尝试证明。
幻灯片 20:结束页
感谢语:感谢同学们的积极探究!今天我们学习了相似三角形中特殊线段的性质,进一步加深了对相似三角形的认识。
鼓励语:数学的探索永无止境,希望大家继续保持好奇心和严谨的思维,在数学的世界里收获更多知识!
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a
i
T
u
j
m
i
a
N
g
4.7.1 相似三角形中特殊线段的性质
第四章 图形的相似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利用相似的知识解决建筑类问题.如图,小王依据图纸上的△ABC,以1∶2的比例建造了模型房梁△A′B′C′ ,CD和C′D′分别是它们的立柱。
(1)△ACD与△A′C′D′相似吗?为什么?如果相似,指出它们的相似比。
(2)如果CD=1.5cm,那么模型房的房梁立柱有多高?
想一想
已知△ABC∽△A′B′C′, △ABC与△A′B′C′的相似比为k,它们对应高的比是多少?对应角平分线的比是多少?对应中线的比呢?请证明你的结论.
A
B
C
A′
B′
C′
∵△ABC∽△A′B′C′
∴∠B=∠B′
又 ∠AHB=∠A′H′B′=90°
△AHB∽∠A′H′B′
同样可以证明其余两组对应边上的高的比也等于相似比.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
证明
证明 ∵ △ABC∽△A′B′C′
∴∠B=∠B′ ,∠BAC=∠B′A′C′
又AT,A′T′分别为对应角∠BAC, ∠B′A′C′的角平分线,
∴∠BAT= ∠BAC= ∠B′A′C′=∠B′A′T′
∴△ABT∽△A′B′T′
同样可以证明其余两组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的比也等于相似比.
相似三角形对应的角平分线的比等于相似比
A
B
C
A′
B′
C′
D
D′
证明 ∵ △ABC∽△A′B′C′
∴∠B=∠B′
∵ D、D′分别是BC和B′C′的中点
∵∠B=∠B′
∴△ABD∽△A′B′D′
同样可以证明其余两组对应边上的中线的比也等于相似比.
相似三角形对应边上的中线的比等于相似比
议一议
如图,已知△ABC∽△A′B′C′, △ABC与△A′B′C′的相似比为k;点D、E在BC边上,点D′、E′在B′C′边上.
(1)若∠BAD= ∠BAC,∠B′A′D′= ∠B′A′C′,则
等于多少?
(2)若BE= BC, B′E′= B′C′,则 等于多少?
(3)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与同伴交流.
证明 ∵ △ABC∽△A′B′C′
∴∠B=∠B′ , ∠BAC=∠B′A′C′
∴△ABD∽△A′B′D′
∵∠BAD= ∠BAC,∠B′A′D′= ∠B′A′C′,
∴∠BAD=∠B′A′D′
证明 ∵ △ABC∽△A′B′C′
∴∠B=∠B′ ,
∴△ABE∽△A′B′E′
∵BE= BC, B′E′= B′C′
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的n等分线的比,对应边的n等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例1 如图,AD是△ABC的高,AD=h,点R在AC边上,点S在AB边上,SR⊥AD,垂足为E.
当SR= BC时,求DE的长.如果SR= BC呢?
解:∵SR⊥AD,BC⊥AD,∴SR∥BC.
∴∠ASR=∠B,∠ARS=∠C.
∴△ASR∽△ABC(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

当SR= BC时,得 .解得DE= .
当SR= BC时,得 .解得DE= .
随堂练习
1.已知△ABC∽△A′B′C′,BD和B′D′是它们的对应中线,
,BD=4cm,求B′D′的长.
2.两个相似三角形一组对应角平分线的长分别是2cm和5cm,求这两个三角形的相似比.在这两个三角形的一组对应中线中,如果较短的中线是3cm,那么较长的中线有多长?
相似三角形对应的角平分线的比等于相似比
返回
B
1.
[2025成都月考]已知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为1:4,则它们的对应高的比为(  )
A.1:2
B.1:4
C.1:8
D.1:16
返回
2.
20
如图,燃烧的蜡烛(竖直放置)AB经小孔O在屏幕(竖直放置)上成像A′B′,设AB=36 cm,A′B′=24 cm,小孔O到AB的距离为30 cm,则小孔O到A′B′的距离为________cm.
返回
3.
A
若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之比为4:5,则这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平分线之比为(  )
A.4:5
B.16:5
C.16:25
D.5:4
返回
4.
已知△ABC∽△A′B′C′,AD,BE分别是△ABC的高线和角平分线,A′D′,B′E′分别是△A′B′C′的高线和角平分线,若AD=4,BE=3,A′D′=2,则B′E′的长为________.
返回
5.
B
若△ABC∽△DEF,且对应中线的比为2:3,则△ABC与△DEF的相似比为(  )
A.3:2
B.2:3
C.4:9
D.9:16
返回
6.
[教材P108习题T1变式] 两个相似三角形一组对应角平分线的长分别是2 cm和5 cm,如果在这两个三角形的一组对应中线中,较短的中线是3 cm,那么较长的中线是________ cm.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的角平分线的比、对应边上的中线的比等于相似比.
A
B
C
A′
B′
C′
必做作业: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选做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