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教学课件)2025-2026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6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教学课件)2025-2026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幻灯片 1:封面
标题:4.6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
副标题: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姓名:[你的姓名]
授课班级:[具体班级]
幻灯片 2:学习目标
掌握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量物体高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重点)
能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决实际测高问题。(难点)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幻灯片 3:情景引入
展示图片:
高大的树木、建筑物、旗杆等无法直接测量高度的物体。
提出问题:
我们如何在不攀爬树木、不靠近危险建筑物的情况下,测量它们的高度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巧妙的方法 ——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
幻灯片 4:知识回顾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
幻灯片 5: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的原理
基本原理:利用阳光下的影子,构造两个相似三角形,通过测量已知线段的长度,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求出物体的高度。
原理分析:
阳光下,物体的高度与其影子的长度的比是一个定值。
同一时刻,不同物体的高度和它们的影子的长度成比例。
若能构造两个相似三角形,其中一个三角形的边可以测量,另一个三角形包含被测物体的高度,就可以通过比例关系计算高度。
幻灯片 6:方法一:利用阳光下的影子
测量工具:卷尺、标杆。
测量步骤:
测量出标杆的高度\(h\)。
在同一时刻,测量出标杆的影子长度\(l\)。
测量出被测物体(如旗杆)的影子长度\(L\)。
构造相似三角形:
设被测物体的高度为\(H\)。
标杆和它的影子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被测物体和它的影子组成另一个直角三角形。
因为太阳光线是平行的,所以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即两个三角形相似。
计算过程:
由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可得:\(\frac{h}{l}\) = \(\frac{H}{L}\) 。
解得:\(H\) = \(\frac{hL}{l}\) 。
示例演示:若标杆高度为 1.5m,标杆影子长为 2m,旗杆影子长为 10m,则旗杆高度\(H\) = \(\frac{1.5×10}{2}\) = 7.5m 。
幻灯片 7:练习 1(方法一)
题目:在阳光下,测得一根长为 1m 的竹竿的影长为 0.8m,同时测得一座塔的影长为 24m,求这座塔的高度。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计算,教师请学生上台展示解题过程。
幻灯片 8:方法二:利用标杆
测量工具:卷尺、标杆。
测量步骤:
在被测物体(如大树)前适当位置竖立一根标杆。
调整观测者的位置,使观测者的眼睛、标杆的顶端和被测物体的顶端在同一条直线上。
测量出观测者的眼睛到地面的高度\(h\)。
测量出观测者到标杆的距离\(a\),标杆到被测物体的距离\(b\)。
测量出标杆的高度\(m\)。
构造相似三角形:
设被测物体的高度为\(H\)。
观测者的眼睛、标杆顶端、标杆底部构成一个小直角三角形;观测者的眼睛、被测物体顶端、被测物体底部构成一个大直角三角形。
这两个直角三角形有一个公共角(观测者的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且都是直角三角形,所以两个三角形相似。
计算过程:
小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m - h\)),另一条直角边为\(a\)。
大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H - h\)),另一条直角边为(\(a + b\))。
由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可得:\(\frac{m - h}{a}\) = \(\frac{H - h}{a + b}\) 。
解得:\(H\) = \(h\) + \(\frac{(m - h)(a + b)}{a}\) 。
示例演示:观测者眼睛高度 1.6m,观测者到标杆距离 3m,标杆到大树距离 9m,标杆高度 2.6m,则\(H\) = 1.6 + \(\frac{(2.6 - 1.6)(3 + 9)}{3}\) = 1.6 + 4 = 5.6m 。
幻灯片 9:练习 2(方法二)
题目:为测量某建筑物的高度,在建筑物前 30m 处竖立一根高为 2m 的标杆,观测者站在离标杆 2m 处,眼睛高度为 1.5m,观测者的眼睛、标杆顶端和建筑物顶端在同一直线上,求建筑物的高度。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解题思路,完成计算后小组代表发言。
幻灯片 10:方法三:利用镜子反射
测量工具:卷尺、镜子。
测量步骤:
在被测物体(如旗杆)前的地面上平放一面镜子。
观测者来回移动,直到从镜子中能看到被测物体的顶端。
测量出观测者的眼睛到地面的高度\(h\)。
测量出观测者到镜子的距离\(a\)。
测量出镜子到被测物体的距离\(b\)。
构造相似三角形:
设被测物体的高度为\(H\)。
观测者的眼睛、地面上的镜子、观测者的脚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被测物体的顶端、地面上的镜子、被测物体的底部构成另一个直角三角形。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即两个三角形相似。
计算过程:
由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可得:\(\frac{h}{a}\) = \(\frac{H}{b}\) 。
解得:\(H\) = \(\frac{hb}{a}\) 。
示例演示:观测者眼睛高度 1.5m,观测者到镜子距离 2m,镜子到旗杆距离 10m,则旗杆高度\(H\) = \(\frac{1.5×10}{2}\) = 7.5m 。
幻灯片 11:练习 3(方法三)
题目:利用镜子反射测量一座山峰的高度,将镜子放在离山峰底部 50m 处,观测者站在离镜子 3m 处,观测者眼睛高度为 1.6m,从镜子中恰好看到山峰顶端,求山峰的高度。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计算,教师巡视指导,对计算错误的学生进行纠正。
幻灯片 12:三种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方法一(阳光下的影子):
优点:操作简单,测量数据少。
缺点:受天气影响大,阴雨天无法使用;需要被测物体有清晰的影子。
方法二(利用标杆):
优点:不受天气影响,适用范围广。
缺点:需要调整观测位置,操作相对复杂。
方法三(利用镜子反射):
优点:不受物体影子影响,操作较为简便。
缺点:镜子放置需水平,对地面平整度有要求。
选择建议:根据实际环境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如晴天优先选方法一,阴天可选择方法二或三。
幻灯片 13:例题讲解
例 1 题目:如图,小明想测量一棵大树的高度,他站在离大树底部 10m 处,将一根长为 1.5m 的标杆竖直立在地面上,测得标杆的影长为 1m,同时测得大树的影长为 8m,求大树的高度。
分析过程:
本题可采用方法一,利用阳光下的影子构造相似三角形。
标杆高度、标杆影长、大树高度、大树影长构成比例关系。
解答过程:
设大树的高度为\(H\)。
由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可得:\(\frac{1.5}{1}\) = \(\frac{H}{8}\) 。
解得:\(H\) = 1.5×8 = 12m 。
答:大树的高度为 12m 。
幻灯片 14:课堂小结
知识梳理:
三种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的方法:阳光下的影子、利用标杆、利用镜子反射。
每种方法的测量步骤、相似三角形的构造及计算原理。
方法总结:
无论哪种方法,核心都是构造相似三角形,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性质计算高度。
测量时要注意工具的正确使用和数据的准确读取。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幻灯片 15:课堂检测
小明在阳光下测得自己的影长为 1.2m,同时测得教学楼的影长为 24m,已知小明的身高为 1.6m,则教学楼的高度为( )
A. 32m
B. 20m
C. 18m
D. 16m
利用标杆测量旗杆高度,标杆高 2m,观测者眼睛高度 1.5m,观测者到标杆距离 5m,标杆到旗杆距离 15m,求旗杆高度。
利用镜子反射测量塔高,镜子离塔底 30m,观测者离镜子 5m,观测者眼睛高度 1.7m,求塔高。
幻灯片 16:课堂检测答案
答案:A
解析:设教学楼高度为\(H\),由\(\frac{1.6}{1.2}\) = \(\frac{H}{24}\),解得\(H\) = 32m 。
答案:设旗杆高度为\(H\) 。
解析:小三角形直角边为\(2 - 1.5 = 0.5\)m,另一直角边 5m;大三角形直角边为\(H - 1.5\)m,另一直角边\(5 + 15 = 20\)m 。由\(\frac{0.5}{5}\) = \(\frac{H - 1.5}{20}\),解得\(H - 1.5 = 2\),\(H = 3.5\)m 。
答案:设塔高为\(H\) 。
解析:由\(\frac{1.7}{5}\) = \(\frac{H}{30}\),解得\(H\) = \(\frac{1.7×30}{5}\) = 10.2m 。
幻灯片 17:拓展提升
题目:如图,为测量某河的宽度,在河对岸岸边有一棵大树,在河岸这边选取一点 A,测得树顶的仰角为 60°,向前走 20m 到达点 B,测得树顶的仰角为 30°,求河的宽度(结果保留根号)。
分析提示:
设河的宽度为\(x\)m,树高为\(h\)m 。
在 Rt△ACD 和 Rt△BCD 中,利用三角函数和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建立方程求解。
解答过程:
设河宽为\(x\)m,树高为\(h\)m 。
在 Rt△ACD 中,tan60° = \(\frac{h}{x}\),即\(h\) = \(x\sqrt{3}\) 。
在 Rt△BCD 中,tan30° = \(\frac{h}{x + 20}\),即\(h\) = \(\frac{\sqrt{3}}{3}(x + 20)\) 。
所以\(x\sqrt{3}\) = \(\frac{\sqrt{3}}{3}(x + 20)\),解得\(3x = x + 20\),\(x = 10\) 。
答:河的宽度为 10m 。
幻灯片 18:课后作业
教材课后相关练习题。
实践作业:选择校园内的一个高大物体(如旗杆、教学楼),运用今天学习的至少一种方法测量其高度,记录测量过程和数据,并计算出高度。
幻灯片 19:结束页
感谢语:感谢同学们的积极参与!今天我们学习了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量物体高度的方法,体会到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鼓励语: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希望大家多观察、多思考,用数学知识解决更多实际问题!
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a
i
T
u
j
m
i
a
N
g
4.6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
第四章 图形的相似
活动课题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测量旗杆(或路灯杆)的高度
活动方式
分组活动、全班交流研讨
活动工具
小镜子、标杆、皮尺等测量工具
方法一
利用阳光下的影子
太阳光近似地看成平行光线
观测者的身高可测量
旗杆影长可测量
根据测量数据,你能求出旗杆的高度吗?
观测者的影长可测量
方法一
利用阳光下的影子
太阳光近似地看成平行光线
根据测量数据,你能求出旗杆的高度吗?
A
B
C
D
E
△EAD∽△ABC
代入测量数据即可求出旗杆BC的高度.
方法二
利用标杆
观测者适当调整自己的位置,使旗杆顶端、标杆顶端、自己的眼睛恰好在一条直线上。
观测者的身高可测量
观测者到标杆底端的距离可测量
观测者到旗杆底端的距离可测量
标杆的高可测量
根据测量数据,你能求出旗杆的高度吗?
方法二
利用标杆
A
B
C
D
E
H
G
过眼睛所在点D作旗杆BC的垂线交旗杆BC于G,交标杆EF于H.
F
可得△DHF∽△DGC
根据测量数据,你能求出旗杆的高度吗?
∴BC =GC+GB
=GC+AD
方法三
利用镜子的反射
在镜子上做一个标记,观测者看着镜子来回移动,直至看到旗杆顶端在镜子中的像与镜子上的标记重合.
你知道需要测量哪些数据吗?根据你所测的结果你能求出旗杆的高度吗?
光线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方法三
利用镜子的反射
A
B
C
D
E
△EAD∽△BAC
代入测量数据即可求出旗杆BC的高度.
想一想
你还有哪些测量旗杆高度的方法?
随堂练习
1. 高4m的旗杆在水平地面上的影子长6 m,此时测得附近一个建筑物的影子长24 m,求该建筑物的高度.
所以,建筑物高度为16 m.
解:设建筑物高度为x m,则 ,
解得x=16.
2. 旗杆的影子长6 m,同时测得旗杆顶端到其影子顶端的距离是10 m,如果此时附近一座纪念塔的影子长30 m,那么这座纪念塔有多高
解:旗杆长度:
(m)
纪念塔高度为:
(m)
4.如图,AB表示一个窗户的高,AM和BN表示射入室内的光线,窗户的下端到地面的距离BC=1m. 已知某一时刻BC在地面的影长CN =1.5 m, AC在地面的影长CM=4.5m,求窗户的高度.
解:由题意知
,解得AC=3.
∴窗户的高度AB=2m.
返回
C
1.
[教材P105习题T1变式] 如图,在同一时刻,身高为
1.6 m的小丽在阳光下的影长为2.5 m,一棵树的影长为5 m,则这棵树的高度为(  )
A.1.5 m
B.2.3 m
C.3.2 m
D.7.8 m
返回
2.
1.2
[教材P105习题T4变式] 如图,AB表示一个窗户,窗户的下端到地面的距离BC=0.4 m,AM和BN表示射入室内的光线,若某一时刻BC在地面的影长CN=0.5 m,AC在地面的影长CM=2 m,则窗户的高度AB为___________m.
返回
3.
6
《周髀算经》中记载了“偃矩以望高”的方法.“矩”在古代指两条边呈直角的曲尺(即图中的ABC).“偃矩以望高”的意思是把“矩”仰立放,可测量物体的高度.如图,点A,B,Q在同一水平线上,∠ABC和∠AQP均为直角,AP与BC相交于点D.测得AB=
40 cm,BD=20 cm,AQ=12 m,
则树高PQ=________m.
4.
[2025西安校级模拟]为测量一棵大树的高度,小明设计的测量方案如图.标杆高度CD=3 m,人的眼睛A、标杆的顶端C和大树顶端M在一条直线上,标杆与大树的水平距离DN=14 m,人的眼睛的高度AB=1.6 m,人与标杆CD的水平距离BD=2 m,
B,D,N三点共线,AB⊥BN,
CD⊥BN,MN⊥BN,求大树
MN的高度.
解:如图所示,过点A作AF⊥MN于点F,交CD于点E.
∵B,D,N三点共线,AB⊥BN,
CD⊥BN,MN⊥BN,
∴易得四边形ABDE,四边形ABNF是矩形.
∴AE=BD=2 m,AF=BN=BD+DN=2+14=16(m),
FN=AB=DE=1.6 m.
∴CE=CD-DE=3-1.6=1.4(m).
返回
返回
5.
B
[2025广州期中]如图,数学活动课上,为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小菲同学在脚下水平放置一平面镜,然后向后退(保持脚、镜和旗杆底端在同一直线上),直到她刚好在镜子中看到旗杆的顶端.已知小菲的眼睛离地面的高度为1.6 m,同时量得小菲与镜子的水平距离为2 m,镜子与旗杆的水平距离为10 m,则旗杆的高度为(  )
A.6.4 m
B.8 m
C.9.6 m
D.12.5 m
6.
某数学兴趣小组测量校园内一棵树的高度,采用了以下方法:如图,把支架(EF)竖直放在离树(AB)适当距离的水平地面上的点F处,再把镜子水平放在支架(EF)上的点E处,然后沿着直线BF后退至点D处,这时恰好在镜子里看到树的顶端A,再用皮尺分别测量出
返回
4.1
BF=6 m,DF=2 m,EF=0.5 m,观测者目高CD=1.7 m.已知CD⊥BD于点D,EF⊥BD于点F,
AB⊥BD于点B,则这棵树的高度(AB的长)是__________m.
返回
7.
C
如图,MN是凸透镜的主光轴,点O是光心,点F是焦点.若蜡烛PM的像为NB,测量得到OM∶ON=5∶3,蜡烛高为10 cm,则像BN的长为(  )
A.4 cm
B.5 cm
C.6 cm
D.7 cm
返回
8.
4.4
[2025无锡期中]如图,在离某建筑物4 m处有一棵树AB,在某时刻,1.2 m长的竹竿A′B′竖直立于地面,影长BB′为2 m,此时,树的影子有一部分映在地面上,还有一部分影子映在建筑物的墙上,墙上的影高CD为2 m,那么这棵树的高为________m.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必做作业: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选做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