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2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似变换(教学课件)2025-2026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8.2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似变换(教学课件)2025-2026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幻灯片 1:封面
标题:4.8.2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似变换
副标题:探究坐标与位似的关系
教师姓名:[你的姓名]
授课班级:[具体班级]
幻灯片 2:学习目标
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位似变换的坐标变化规律。(重点)
能够根据位似中心、位似比和原图形坐标,求出位似图形的坐标。(重点)
能根据位似图形的坐标反推位似中心和位似比,提升逆向思维能力。(难点)
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在图形变换中的应用,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幻灯片 3:情景引入
展示图片: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个△ABC 和它以原点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A B C ,标注出各顶点坐标。
提出问题:
观察这两个位似图形的顶点坐标,它们之间存在什么规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位似变换会使图形的坐标发生怎样的变化?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究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似变换。
幻灯片 4:知识回顾
位似图形的定义:两个相似图形对应顶点连线交于一点,对应边平行或共线,该点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位似比。
位似图形的性质: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比等于位似比。
上节课坐标画法:以原点为位似中心时,位似图形顶点坐标为原坐标乘以位似比(同侧)或乘以负的位似比(异侧)。
幻灯片 5:以原点为位似中心的坐标规律
探究过程:
已知原图形顶点坐标为 A (x, y),位似中心为原点 O,位似比为 k 。
当位似图形与原图形在原点同侧时,对应点 A 的坐标为 (kx, ky) 。
当位似图形与原图形在原点异侧时,对应点 A 的坐标为 (-kx, -ky) 。
规律总结:以原点为位似中心,位似比为 k 的位似变换中,原图形上任意一点 (x, y) 的对应点坐标为 (kx, ky) 或 (-kx, -ky) 。
图形验证:展示具体图形及坐标,如原图形点 (2, 3),位似比 2,同侧对应点 (4, 6),异侧对应点 (-4, -6),直观验证规律。
幻灯片 6:例题讲解 1(原点为中心的位似变换)
例 1 题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BC 的顶点坐标分别为 A (1, 2)、B (3, 4)、C (5, 2),以原点为位似中心,位似比为 3,画出△ABC 的位似图形,并写出对应顶点的坐标。
分析过程:
位似中心为原点,位似比 3,需考虑同侧和异侧两种情况。
解答过程:
同侧位似图形顶点坐标:
A (1×3, 2×3) = (3, 6)
B (3×3, 4×3) = (9, 12)
C (5×3, 2×3) = (15, 6)
异侧位似图形顶点坐标:
A (1×(-3), 2×(-3)) = (-3, -6)
B (3×(-3), 4×(-3)) = (-9, -12)
C (5×(-3), 2×(-3)) = (-15, -6)
画图展示:在坐标系中画出原图形和两个位似图形。
幻灯片 7:练习 1(原点为中心的坐标计算)
题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P (4, -6) 以原点为位似中心,位似比为\(\frac{1}{2}\)进行位似变换,求对应点 P 和 P 的坐标。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计算,教师请学生回答并讲解计算依据。
幻灯片 8:位似中心不在原点的坐标规律
探究背景:当位似中心为坐标系中任意一点 O'(a, b) 时,坐标变化规律较为复杂,需通过平移转化为以原点为中心的位似变换。
变换步骤:
将原图形各顶点坐标平移:把位似中心 O'(a, b) 视为新原点,原图形顶点 A (x, y) 平移后坐标为 A'(x - a, y - b) 。
进行以新原点为中心的位似变换:对应点 A'' 坐标为 (k (x - a), k (y - b)) 或 (-k (x - a), -k (y - b)) 。
将坐标平移回原坐标系:位似图形对应点 A 坐标为 (k (x - a) + a, k (y - b) + b) 或 (-k (x - a) + a, -k (y - b) + b) 。
公式总结:位似中心为 (a, b),位似比为 k,原图形点 (x, y) 的对应点坐标为:
同侧:(k (x - a) + a, k (y - b) + b)
异侧:(-k (x - a) + a, -k (y - b) + b)
幻灯片 9:例题讲解 2(非原点为中心的位似变换)
例 2 题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 A (5, 7),位似中心为 O'(2, 3),位似比为 2,求点 A 的对应点 A (同侧)和 A (异侧)的坐标。
分析过程:
按照平移→位似→平移回的步骤计算,先将 A 点坐标平移至以 O' 为原点的坐标系,再进行位似变换,最后平移回原坐标系。
解答过程:
平移后 A' 坐标:(5 - 2, 7 - 3) = (3, 4) 。
同侧位似后 A'' 坐标:(2×3, 2×4) = (6, 8) 。
平移回原坐标系 A 坐标:(6 + 2, 8 + 3) = (8, 11) 。
异侧位似后 A'' 坐标:(-2×3, -2×4) = (-6, -8) 。
平移回原坐标系 A 坐标:(-6 + 2, -8 + 3) = (-4, -5) 。
答:A 的坐标为 (8, 11),A 的坐标为 (-4, -5) 。
幻灯片 10:练习 2(非原点为中心的坐标计算)
题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B (3, -2) 以位似中心 O'(1, -1),位似比为\(\frac{1}{2}\)进行位似变换,求同侧对应点 B 和异侧对应点 B 的坐标。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解题步骤,完成计算后小组代表展示过程。
幻灯片 11:根据坐标求位似中心和位似比
探究方法:
已知原图形一点 A (x , y ) 和其位似图形对应点 A (x , y ),设位似中心为 O (a, b),位似比为 k 。
根据位似性质:\(\frac{x - a}{x - a}\) = \(\frac{y - b}{y - b}\) = k(同侧)或\(\frac{x - a}{x - a}\) = \(\frac{y - b}{y - b}\) = -k(异侧)。
联立方程可求解位似中心 (a, b) 和位似比 k 。
示例分析:原图形点 A (2, 4),对应点 A (4, 8),通过方程\(\frac{4 - a}{2 - a}\) = \(\frac{8 - b}{4 - b}\) = k,结合图形判断位似中心为原点,k = 2 。
幻灯片 12:例题讲解 3(求位似中心和位似比)
例 3 题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 的顶点 A (1, 2) 对应位似图形△A B C 的顶点 A (3, 6),B (2, 4) 对应 B (6, 12),求位似中心和位似比。
分析过程:
观察对应点坐标关系,A (3, 6) = 3×A (1, 2),B (6, 12) = 3×B (2, 4),推测位似中心为原点,位似比 3 。
验证:连接 OA 和 OA ,看是否在同一直线,计算比例是否为 3 。
解答过程:
计算\(\frac{3}{1}\) = 3,\(\frac{6}{2}\) = 3,\(\frac{6}{2}\) = 3,\(\frac{12}{4}\) = 3 ,对应点坐标比为 3 。
位似中心为原点 (0, 0),位似比为 3 。
幻灯片 13:练习 3(求位似中心和位似比)
题目:已知原图形点 P (2, 3) 和位似图形对应点 P (-4, -6),求位似中心和位似比(位似中心为原点)。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分析,得出位似中心为原点,位似比为 2(异侧)。
幻灯片 14:位似变换的应用
实际应用场景:
图像缩放:在计算机图形学中,通过位似变换缩放图像,保持图形形状不变。
地图绘制:不同比例尺的地图是位似图形,通过位似变换实现比例尺转换。
应用示例:一幅地图的比例尺为 1:1000,地图上某两点坐标为 (2, 3) 和 (5, 7),则实际两点的坐标(以地图原点为位似中心)为 (2000, 3000) 和 (5000, 7000) 。
幻灯片 15:课堂小结
知识梳理:
以原点为位似中心:对应点坐标为 (kx, ky) 或 (-kx, -ky),k 为位似比。
以 (a, b) 为位似中心:对应点坐标需通过平移→位似→平移回计算,公式为 (k (x - a) + a, k (y - b) + b) 或其异侧形式。
已知坐标求位似中心和位似比:利用对应点与位似中心的比例关系列方程求解。
方法总结:
解决坐标位似问题时,先确定位似中心位置,再根据同侧或异侧选择对应坐标公式。
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结合图形直观理解坐标变化规律。
幻灯片 16:课堂检测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M (-2, 5) 以原点为位似中心,位似比为\(\frac{1}{2}\),则同侧对应点 M 的坐标为( )
A. (-1, \(\frac{5}{2}\))
B. (1, -\(\frac{5}{2}\))
C. (-4, 10)
D. (4, -10)
位似中心为 (1, 1),原图形点 N (3, 5),位似比为 2,异侧对应点 N 的坐标为 。
已知点 A (2, 4) 和其位似对应点 A (6, 12),且位似中心为原点,求位似比;若另一点 B (3, 5),求其对应点 B 的坐标。
幻灯片 17:课堂检测答案
答案:A
解析:同侧对应点坐标为 (-2×\(\frac{1}{2}\), 5×\(\frac{1}{2}\)) = (-1, \(\frac{5}{2}\)) 。
答案:(-3, -7)
解析:平移后 N' 坐标 (3 - 1, 5 - 1) = (2, 4),异侧位似后 (-4, -8),平移回 (-4 + 1, -8 + 1) = (-3, -7) 。
答案:位似比为\(\frac{6}{2}\) = 3 。
解析:B 坐标为 (3×3, 5×3) = (9, 15)(同侧)或 (-9, -15)(异侧)。
幻灯片 18:拓展提升
题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 与△A B C 是位似图形,位似中心为点 O,已知 A (1, 2)、A (2, 4)、B (3, 6)、B (6, 12),求位似中心 O 的坐标和位似比。
分析提示:
设位似中心 O (a, b),根据\(\frac{2 - a}{1 - a}\) = \(\frac{4 - b}{2 - b}\) = k 和\(\frac{6 - a}{3 - a}\) = \(\frac{12 - b}{6 - b}\) = k,联立方程求解。
解答过程:
由\(\frac{2 - a}{1 - a}\) = \(\frac{6 - a}{3 - a}\),交叉相乘得 (2 - a)(3 - a) = (6 - a)(1 - a),解得 a = 0 。
代入得 k = 2,进而得 b = 0 ,所以位似中心为原点 (0, 0),位似比 2 。
幻灯片 19:课后作业
教材课后相关练习题。
实践作业: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绘制一个简单图形(如四边形),选择不同的位似中心和位似比进行位似变换,记录原图形和位似图形的坐标,验证坐标变化规律。
幻灯片 20:结束页
感谢语:感谢同学们的积极探索!今天我们掌握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位似变换的坐标规律,体会了数形结合的魅力。
鼓励语:坐标与图形变换是数学的重要内容,希望大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多实际问题!
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a
i
T
u
j
m
i
a
N
g
4.8.2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似变换
第四章 图形的相似
在直角坐标系中,△OAB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O(0,0),A(3,0),B(2,3).
(1)将点O,A,B的横、纵坐标都乘2,得到三个点O′,A′,B′,请你在坐标系中找到这三个点。
(2)以这三个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与△OAB位似吗?为什么?如果位似,指出位似中心和相似比。
O
x
y
2
4
6
2
4
6
-2
-4
-6
-2
-4
-6
A
B
(1)将点O,A,B的横、纵坐标都乘2,得到O′( ),A′( ),B′( )
0,0
A′
B′
6,0
4,6
(2) △OAB和△OA′B′是位似的,位似中心是点O,相似比是2.
在直角坐标系中,△OAB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O(0,0),A(3,0),B(2,3).
(1)将点O,A,B的横、纵坐标都乘-2,得到三个点O′,A′,B′,请你在坐标系中找到这三个点。
(2)以这三个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与△OAB位似吗?为什么?如果位似,指出位似中心和相似比。
O
x
y
2
4
6
2
4
6
-2
-4
-6
-2
-4
-6
A
B
(1)将点O,A,B的横、纵坐标都乘-2,得到O′( ),A′( ),B′( )
0,0
A′
B′
-6,0
-4,-6
(2) △OAB和△OA′B′是位似的,位似中心是点O,相似比是-2.
在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4,2),B(8,6),C(6,10), D(-2,6).将点O,A,B,C的横、纵坐标都乘 ,得到四个点,以这四个点为顶点的四边形与四边形OABC位似吗?如果位似,指出位似中心和相似比.
O
x
y
2
4
6
2
4
6
-2
-4
8
-2
-4
-6
8
10
A
B
C
D
A′(2,1)
B′(4,3)
C′(3,5)
D′(-1,3)
探究新知
将点O,A,B,C的横、纵坐标都乘 呢?
O
x
y
2
4
6
2
4
6
-2
-4
8
-2
-4
-6
8
10
A
B
C
D
A′(2,1)
B′(4,3)
C′(3,5)
D′(-1,3)
A′′(-2,-1)
B′′(-4,-3)
C′′(-3,-5)
D′′(1,-3)
例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的顶点坐标分别是O(0,0),A(6,0),B(3,6),C(-3,3).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画一个四边形,使它与四边形OABC位似,且相似比是2∶3.
y
2
4
6
-2
-4
-6
A
B
C
O
x
2
4
6
-2
-4
-6
y
2
4
6
-2
-4
-6
A
B
C
四边形OABC的顶点坐标都乘 分别是O(0,0),A′(4,0),B′(2,4),C′(-2,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A′,B′,C′,
A′
B′
C′
O
x
2
4
6
-2
-4
-6
用线段顺次连接点O ,A′,B′,C′,O,则四边形OA′B′C′就是符合要求的四边形.
y
4
6
-6
A
B
C
A′
B′
C′
x
2
4
6
四边形OABC的顶点坐标都乘 分别是O(0,0),A(4,0),B′′(2,4),C′′(-2,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A′′,B′′,C′′,
用线段顺次连接点O ,A′′,B′′,C′′,O,则四边形OA′′B′′C′′就是符合要求的四边形.
-4
-6
A′
B′
C′
2
-2
O
-2
-4
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的顶点坐标分别是O(0,0),A(3,0),B(4,4),C(-2,3).画出四边形OABC以O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使它与四边形OABC的相似比是2:1.
y
4
6
-2
-4
-8
-2
-6
-4
-6
8
-8
B
C
O
x
2
2
4
6
8
A
B
C
四边形OABC的顶点坐标都乘2 分别是O(0,0),A′(6,0),B′(8,8),C′(-4,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A′,B′,C′,用线段顺次连接点O ,A′,B′,C′,O,则四边形OA′B′C′就是符合要求的四边形.
B′
C′
y
2
4
6
-4
-6
8
-8
x
2
4
6
-2
-4
-8
-6
8
A
A′
O
-2
y
B
C
四边形OABC的顶点坐标都乘-2分别是O(0,0),A′
(-6,0),B′(-8,-8),C′(4,-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A′′,B′′,C′′,用线段顺次连接点O ,A′′,B′′,C′′,O,则四边形OA′′B′′C′′就是符合要求的四边形.
B′
C′
B′′
C′′
2
4
6
-2
-4
-6
8
-8
x
2
4
6
-2
-4
-8
-6
8
A
A′
A′′
O
返回
D
1.
[2025福建期中]如图,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将线段CD放大为原来的2倍后得到线段AB,若D(4,1),则端点B的坐标为(  )
A.(6,6)
B.(6,8)
C.(8,6)
D.(8,2)
返回
2.
B
返回
3.
A
[2024浙江中考]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与△A′B′C′是位似图形,位似中心为点O.若点A(-3,1)的对应点为A′(-6,2),则点B(-2,4)的对应点B′的坐标为(  )
A.(-4,8) B.(8,-4)
C.(-8,4) D.(4,-8)
4.
解:如图,四边形OA′B′C′即为所求.
[教材P117随堂练习变式] 如图,
点O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点A,B,C的坐标分别是
(1,-1),(2,1),(1,1).
(1)以点O为位似中心在y轴的左侧画一个四边形,使它与四边形OABC位似,且相似比是2:1(点A,B,C的对应点分别为A′,B′,C′);
解:A′(-2,2),B′(-4,-2),C′(-2,-2).
(2)直接写出点A,B,C的对应点A′,B′,C′的坐标.
返回
返回
5.
A
如图,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把△OAB放大后得到△OCD.△OAB与△OCD的相似比为(  )
A.2∶3
B.3∶2
C.1∶2
D.2∶1
返回
6.
(4,8) 
[2025扬州期中]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B的坐标为(2,4),若四边形ABCD关于点O的位似图形为四边形A′B′C′D′,且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四边形ABCD面积的4倍,则在第一象限内的点B′的
坐标为________.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一个多边形每个顶点的横坐标,纵坐标都乘同一个数k(k≠0),所对应的图形与原图形位似,位似中心是坐标原点,它们的相似比为 .
必做作业: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选做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