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1解直角三角形(教学课件)沪科版2025-2026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3.2.1解直角三角形(教学课件)沪科版2025-2026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23.2.1 解直角三角形教学幻灯片分页内容
第 1 页:标题页
标题:23.2.1 解直角三角形
副标题:初二数学下册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
日期:[授课日期]
第 2 页:复习回顾
问题 1: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有哪些?(三边关系:勾股定理\(a^2+b^2=c^2\);锐角关系:\(\angle A+\angle B=90^{\circ}\);边角关系:\(\sin A=\frac{a}{c}\),\(\cos A=\frac{b}{c}\),\(\tan A=\frac{a}{b}\)等,其中\(a\)、\(b\)为直角边,\(c\)为斜边,\(\angle A\)、\(\angle B\)为锐角。)
问题 2:如何用计算器求一般锐角的三角函数值?如何根据三角函数值求锐角?(确认计算器处于 “度” 模式,输入角度按三角函数键求数值;按反三角函数键输入数值求角度。)
问题 3:在\(Rt\triangle ABC\)中,\(\angle C=90^{\circ}\),若\(\angle A=30^{\circ}\),\(c=10\),则\(a=\),\(b=\)。(\(5\),\(5\sqrt{3}\))
第 3 页: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勾股定理、锐角互余关系、三角函数关系);能根据已知条件解直角三角形,包括已知一边一锐角和已知两边两种情况。
能力目标:通过分析和解决解直角三角形问题,培养逻辑推理能力、运算能力和数形结合能力,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解直角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严谨的思维习惯和解决问题的信心。
第 4 页:情境引入
生活实例:
如图 1,为了加固房屋屋顶,需要计算屋顶的倾斜角和椽的长度,已知屋顶的高度和跨度,如何求出这些数据?
如图 2,在修建高速公路的隧道时,需要根据隧道入口的宽度和高度,计算隧道的拱高和倾斜角度,确保施工安全。
提出问题: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部分边或角的信息,如何求出其他未知的边和角?引出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
第 5 页: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
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元素求出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元素说明:直角三角形的元素包括三条边和两个锐角,共 5 个元素,其中直角是已知元素(\(\angle C=90^{\circ}\))。
已知条件:解直角三角形需要知道两个元素(至少有一个是边),常见的已知条件类型有:
已知一边和一锐角(如已知一条直角边和一个锐角,或已知斜边和一个锐角)。
已知两边(如已知两条直角边,或已知一条直角边和斜边)。
注意事项:仅知道两个锐角无法解直角三角形,因为相似的直角三角形有无数个,边长不唯一。
第 6 页: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
三边关系(勾股定理):在\(Rt\triangle ABC\)中,\(\angle C=90^{\circ}\),则\(a^2+b^2=c^2\)(\(a\)、\(b\)为直角边,\(c\)为斜边)。
锐角关系(互余):\(\angle A+\angle B=90^{\circ}\),即\(\angle B=90^{\circ}-\angle A\),\(\angle A=90^{\circ}-\angle B\)。
边角关系(三角函数):
\(\sin A=\frac{\angle A的对边}{斜边}=\frac{a}{c}\),\(\sin B=\frac{b}{c}\)。
\(\cos A=\frac{\angle A的邻边}{斜边}=\frac{b}{c}\),\(\cos B=\frac{a}{c}\)。
\(\tan A=\frac{\angle A的对边}{\angle A的邻边}=\frac{a}{b}\),\(\tan B=\frac{b}{a}\)。
总结:解直角三角形时,需根据已知条件选择合适的关系公式,求出未知元素。
第 7 页:类型一 —— 已知一边和一锐角解直角三角形
例 1:在\(Rt\triangle ABC\)中,\(\angle C=90^{\circ}\),\(\angle A=30^{\circ}\),\(a=5\),解这个直角三角形。
步骤解析:
求锐角:因为\(\angle A+\angle B=90^{\circ}\),所以\(\angle B=90^{\circ}-\angle A=90^{\circ}-30^{\circ}=60^{\circ}\)。
求斜边\(c\):由\(\sin A=\frac{a}{c}\),得\(c=\frac{a}{\sin A}=\frac{5}{\sin30^{\circ}}=\frac{5}{\frac{1}{2}}=10\)。
求直角边\(b\):由\(\tan A=\frac{a}{b}\),得\(b=\frac{a}{\tan A}=\frac{5}{\tan30^{\circ}}=\frac{5}{\frac{\sqrt{3}}{3}}=5\sqrt{3}\)(或用勾股定理\(b=\sqrt{c^2-a^2}=\sqrt{10^2-5^2}=\sqrt{75}=5\sqrt{3}\))。
结论:\(\angle B=60^{\circ}\),\(b=5\sqrt{3}\),\(c=10\)。
第 8 页:类型一 —— 已知斜边和一锐角解直角三角形
例 2:在\(Rt\triangle ABC\)中,\(\angle C=90^{\circ}\),\(\angle B=45^{\circ}\),\(c=8\sqrt{2}\),解这个直角三角形。
步骤解析:
求锐角:\(\angle A=90^{\circ}-\angle B=90^{\circ}-45^{\circ}=45^{\circ}\)。
求直角边\(a\):由\(\sin A=\frac{a}{c}\),得\(a=c\cdot\sin A=8\sqrt{2}\cdot\sin45^{\circ}=8\sqrt{2}\times\frac{\sqrt{2}}{2}=8\)。
求直角边\(b\):因为\(\angle A=\angle B=45^{\circ}\),所以\(a=b=8\)(或用\(\cos A=\frac{b}{c}\),\(b=c\cdot\cos A=8\sqrt{2}\times\frac{\sqrt{2}}{2}=8\))。
结论:\(\angle A=45^{\circ}\),\(a=8\),\(b=8\)。
第 9 页:类型二 —— 已知两条直角边解直角三角形
例 3:在\(Rt\triangle ABC\)中,\(\angle C=90^{\circ}\),\(a=6\),\(b=8\),解这个直角三角形。
步骤解析:
求斜边\(c\):由勾股定理\(c=\sqrt{a^2+b^2}=\sqrt{6^2+8^2}=\sqrt{36+64}=\sqrt{100}=10\)。
求锐角\(\angle A\):由\(\tan A=\frac{a}{b}=\frac{6}{8}=0.75\),用计算器求得\(\angle A\approx36.9^{\circ}\)。
求锐角\(\angle B\):\(\angle B=90^{\circ}-\angle A\approx90^{\circ}-36.9^{\circ}=53.1^{\circ}\)。
结论:\(c=10\),\(\angle A\approx36.9^{\circ}\),\(\angle B\approx53.1^{\circ}\)。
第 10 页:类型二 —— 已知一条直角边和斜边解直角三角形
例 4:在\(Rt\triangle ABC\)中,\(\angle C=90^{\circ}\),\(a=5\),\(c=10\),解这个直角三角形。
步骤解析:
求直角边\(b\):由勾股定理\(b=\sqrt{c^2-a^2}=\sqrt{10^2-5^2}=\sqrt{100-25}=\sqrt{75}=5\sqrt{3}\approx8.66\)。
求锐角\(\angle A\):由\(\sin A=\frac{a}{c}=\frac{5}{10}=0.5\),得\(\angle A=30^{\circ}\)。
求锐角\(\angle B\):\(\angle B=90^{\circ}-\angle A=90^{\circ}-30^{\circ}=60^{\circ}\)。
结论:\(b=5\sqrt{3}\approx8.66\),\(\angle A=30^{\circ}\),\(\angle B=60^{\circ}\)。
第 11 页:方法总结
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思路:
明确已知元素和未知元素,根据已知条件选择合适的关系式。
若已知一边一锐角:先利用互余关系求出另一个锐角,再利用三角函数关系求出另外两条边。
若已知两边:先利用勾股定理求出第三边,再利用三角函数关系求出其中一个锐角,最后利用互余关系求出另一个锐角。
注意事项:
计算过程中要准确使用三角函数值,特殊角直接用准确值,一般角用计算器计算并保留合适精度。
选择关系式时,尽量使用已知数据,避免用中间结果计算,减少误差。
结果要符合实际意义,角度通常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边长保留相应的精度。
第 12 页:例题讲解 5—— 综合应用
例 5:在\(Rt\triangle ABC\)中,\(\angle C=90^{\circ}\),\(\angle A=60^{\circ}\),\(AB\)边上的高\(CD=3\sqrt{3}\),解这个直角三角形。
步骤解析:
在\(Rt\triangle ACD\)中,\(\angle A=60^{\circ}\),\(CD=3\sqrt{3}\),\(\sin A=\frac{CD}{AC}\),即\(AC=\frac{CD}{\sin60^{\circ}}=\frac{3\sqrt{3}}{\frac{\sqrt{3}}{2}}=6\)。
在\(Rt\triangle ABC\)中,\(\angle A=60^{\circ}\),\(\cos A=\frac{AC}{AB}\),即\(AB=\frac{AC}{\cos60^{\circ}}=\frac{6}{\frac{1}{2}}=12\)。
\(BC=AB\cdot\sin60^{\circ}=12\times\frac{\sqrt{3}}{2}=6\sqrt{3}\)。
\(\angle B=90^{\circ}-\angle A=30^{\circ}\)。
结论:\(\angle B=30^{\circ}\),\(AC=6\),\(BC=6\sqrt{3}\),\(AB=12\)。
第 13 页:课堂练习 1
练习 1:在\(Rt\triangle ABC\)中,\(\angle C=90^{\circ}\),\(\angle A=45^{\circ}\),\(b=7\),解这个直角三角形。
练习 2:在\(Rt\triangle ABC\)中,\(\angle C=90^{\circ}\),\(a=2\sqrt{3}\),\(b=2\),解这个直角三角形。
第 14 页:课堂练习 2
练习 3:在\(Rt\triangle ABC\)中,\(\angle C=90^{\circ}\),\(c=14\),\(\angle B=60^{\circ}\),解这个直角三角形。
练习 4:在\(Rt\triangle ABC\)中,\(\angle C=90^{\circ}\),\(a=5\),\(b=5\sqrt{3}\),求\(\angle A\)、\(\angle B\)和\(c\)的值。
第 15 页:易错点提醒
已知一边一锐角时,选错三角函数关系式,导致边长计算错误,如误用正弦代替正切。
利用勾股定理计算边长时,开方错误或计算失误,尤其是涉及无理数的运算。
已知两边求锐角时,三角函数值计算错误或使用反三角函数时按键错误。
忽略角度的互余关系,重复计算或计算角度之和不等于 90°。
结果精度不符合要求,未按题目要求保留小数位数或使用近似值不当。
第 16 页: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由直角三角形的已知元素求出未知元素的过程。
掌握了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勾股定理、锐角互余关系和三角函数关系。
学会了两种类型的解直角三角形方法:已知一边一锐角时,先求另一锐角,再求未知边;已知两边时,先求第三边,再求锐角。
强调了解题时要选择合适的关系式,准确计算,注意结果的精度和合理性。
第 17 页:作业布置
基础作业:教材第 [X] 页习题 23.2 第 1、2、3 题。
提高作业:在\(Rt\triangle ABC\)中,\(\angle C=90^{\circ}\),\(\angle A=30^{\circ}\),\(D\)为\(AB\)的中点,\(CD=2\),解这个直角三角形并求出\(\triangle ACD\)的面积。
拓展作业:查阅资料,了解解直角三角形在航海、测量等领域的具体应用案例,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2025-2026学年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23.2.1解直角三角形
第23章 解直角三角形
a
i
T
u
j
m
i
a
N
g
1.理解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其余五个元素之间的关系.
2.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1.回想一下,在三角形中有几个元素?
6个:三个角,三条边
2.如图,在Rt△ABC中,∠C=90°,除了直角外,还有几个元素?
A
B
C
5个:两个锐角∠A,∠B,
三条边a,b,c.
这5个元素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a
b
c
a2+b2=c2
如图,在Rt△ABC中,除了直角(∠C)外,其它5个元素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A+∠B=90°
A
B
C
a
b
c
(1)三边之间的关系:
(2)两个锐角之间的关系:
(3)边角之间的关系:
sin A= ,cos A= ,tan A= .
sin B= ,cos B= ,tan B= .
对于锐角B,也有类似的边角关系吗?
观察如下图中的每个三角形,除了知道∠C=90°外,还给出了另外两个元素的值,你能求出其它三个元素的值吗?
A
B
C
a
b
A
B
C
a
A
B
C
α
α
β


不能
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如果知道了五个元素中的两个元素(至少有一边),就可以求出其余的三个元素.
都是角
有边有角
有边有角
A
B
C
a
b
c
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由已知元素求出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条件:①在直角三角形中;
②知道除直角外的至少两个元素;
③至少有一个元素是边.
思考
1.解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是什么?
除直角外的两个元素(至少有一边)
2.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是什么?
a2+b2=c2
∠A+∠B=90°
(1)三边之间的关系:
(2)两个锐角之间的关系:
(3)边角之间的关系:
sin A= ,cos A= ,tan A= .
sin B= ,cos B= ,tan B= .
A
B
C
a
b
c
勾股定理
两锐角互余
锐角三角函数
典型例题
例1 在Rt△ABC中,∠C=90°,∠B=42°6',c=287.4,解这个直角三角形(精确到0.1).
B
A
C
b
a
c
分析:
已知:∠C=90°,∠B=42°6',c=287.4.
未知:∠A,a,b.
287.4
解:由cos B=,得a=c cos B=287.4×0.7420≈213.3.
由sin B=,得b=c sin B=287.4×0.6704≈192.7.
213.3
192.7
∠A=90°–∠B=90°–42°6'=47°54'.
典型例题
例2 在△ABC中,∠A=55°,b=20 cm,c=30 cm,求三角形的面积S△ABC(精确到0.1 cm2).
B
A
C
分析:目前图中没有直角三角形,因此要根据题意作出直角三角形.
D
55°
20 cm
30 cm
要计算的是S△ABC,只要再计算得到CD(△ABC中AB边上的高)的长即可.
典型例题
例2 在△ABC中,∠A=55°,b=20 cm,c=30 cm,求三角形的面积S△ABC(精确到0.1 cm2).
B
A
C
D
55°
20 cm
30 cm
解:如图,作AB上的高CD.在Rt△ACD中,
∵CD=AC·sin A=b·sin A,
∴ S△ABC=AB·CD=bc sin A.
当∠A=55°,b=20 cm,c=30 cm时,有
S△ABC=bc sin A= 20×30 sin55°
= 20×30×0.8192
≈245.8(cm2).
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一组邻边与其夹角正弦值积的一半.
知识点1 已知两边解直角三角形
1.在中, ,,则 ___,
的度数为_____.
2.已知在中, ,,, 所对的边分别为
,,,其中, ,解这个直角三角形.
解:在中, ,, ,
,
, ,
.
知识点2 已知一边一锐角解直角三角形
3.[知识初练]在中, , ,
,则 的长为_____.
4
4.如图,小兵同学从 处出发向正东方向走
到达处,再向正北方向走到 处,已
知 ,则, 两处相距( )
B
A. B.
C. D.
5.教材改编题在中, .
(1)已知, ,求,, ;
解: , ,
, .
, .
(2)已知, ,求,, .
, , ,
, ,
.
知识点3 已知一边及一锐角的三角函数值解直角三角形
6.[知识初练]在中, , ,
,则 的长是____.
10
7.[2025年1月芜湖期末]如图,在 中,
,,,,则 ___.
9
知识点4 构造直角三角形求解
8.真实情境 如图是小夏同学家的衣架示意图,已知
, ,则衣架的宽 为( )
B
A.
B.
C.
D.
9.[2025·六安月考]如图,在中, ,
,,求 的长.
解:如图,过点作于点 .
在中, ,

,
, .
在中, , .
解直角三角形
解直角三角形:
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
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由已知元素求出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条件:①在直角三角形中;
②知道除直角外的至少两个元素;
③至少有一个元素是边.
勾股定理
两锐角互余
锐角三角函数
必做作业: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选做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