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1 中位数和众数的认识(课件)冀教版2025-2026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3.2.1 中位数和众数的认识(课件)冀教版2025-2026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幻灯片 1:封面
标题:23.2.1 中位数和众数的认识
副标题: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另外两种度量
背景图:展示一组数据的分布情况,用不同颜色标注出中位数的位置和众数的重复次数,直观呈现两者的特征。
幻灯片 2:情境引入与概念需求
生活中的数据描述问题:
情境 1:某公司招聘时公布员工月薪为:经理 15000 元,副经理 10000 元,3 名员工各 6000 元,5 名员工各 4000 元。若用平均数描述薪资水平,会给人偏高的印象,此时需要更合适的指标。
情境 2:商店老板想了解哪种尺码的运动鞋销量最好,以便进货,平均数无法解决这个问题。
现有方法的局限: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易受极端值影响,且不能反映数据的重复规律,因此需要引入中位数和众数。
问题引入:如表是某班 10 名同学的身高数据(单位:cm):165、168、170、172、169、171、167、173、175、166,如何更合理地描述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引出中位数和众数。
幻灯片 3:中位数的定义与计算方法
定义: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算术平均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计算步骤:
排序:将数据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定位:确定中间位置,若 n 为奇数,中间位置是第\(\frac{n + 1}{2}\)个数据;若 n 为偶数,中间位置是第\(\frac{n}{2}\)和第\(\frac{n}{2} + 1\)个数据。
计算:奇数个数据时,中位数是中间位置的数;偶数个数据时,中位数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示例:数据 165、166、167、168、169、170、171、172、173、175(已排序,n=10,偶数),中位数为\(\frac{169 + 170}{2} = 169.5\)cm。
幻灯片 4:众数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称为这组数据的众数。
特点:
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和多数水平。
一组数据可以有一个众数、多个众数,也可以没有众数。
众数不受极端值影响,与数据的位置无关,只与出现次数有关。
示例:
数据 2、3、3、4、5,众数是 3(出现 2 次)。
数据 2、2、3、3、4,众数是 2 和 3(均出现 2 次)。
数据 1、2、3、4、5,没有众数(每个数都只出现 1 次)。
幻灯片 5: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例题(1)
题目呈现:某小组 8 名同学的数学测验成绩(分)为:82、90、90、85、85、90、88、95,求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解答过程:
步骤 1:排序:82、85、85、88、90、90、90、95(n=8,偶数)。
步骤 2:计算中位数:中间两个数是 88 和 90,中位数\(= \frac{88 + 90}{2} = 89\)分。
步骤 3:确定众数:90 出现 3 次,出现次数最多,故众数是 90 分。
结论:中位数是 89 分,众数是 90 分。
幻灯片 6: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例题(2)
题目呈现:某商店 7 天的运动鞋销量(双)为:35、40、35、50、45、35、40,求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解答过程:
步骤 1:排序:35、35、35、40、40、45、50(n=7,奇数)。
步骤 2:计算中位数:第 4 个数据是 40,故中位数是 40 双。
步骤 3:确定众数:35 出现 3 次,出现次数最多,故众数是 35 双。
结论:中位数是 40 双,众数是 35 双。
幻灯片 7:中位数、众数与平均数的对比
统计量
定义
优点
缺点
适用场景
平均数
数据总和除以个数
利用所有数据信息,反映平均水平
受极端值影响大
数据分布均匀,无极端值时
中位数
中间位置的数或中间两数的平均
不受极端值影响,反映中等水平
未充分利用所有数据
数据有极端值或偏斜分布时
众数
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不受极端值影响,反映多数水平
可能不唯一或不存在
需了解多数情况(如销量、偏好)时
示例对比:数据 10、20、30、40、500,平均数为 100,中位数为 30,众数无。平均数受极端值 500 影响偏大,中位数更能反映数据集中趋势。
幻灯片 8:中位数和众数的应用场景
中位数应用场景:
描述收入、房价等易受极端值影响的数据的集中趋势。
确定比赛评分中的中间水平(如去掉一个最高分和最低分后取中位数)。
划分数据的上下两半,如 “中位数收入以下人群”。
众数应用场景:
商业决策:确定销量最高的商品型号、尺码等,指导进货。
民意调查:了解多数人选择的选项(如最受欢迎的颜色、品牌)。
质量控制:检测生产中出现次数最多的缺陷类型,针对性改进。
幻灯片 9:例题讲解(综合应用)
题目呈现:某公司 10 名员工的月工资(元)如下:5000、4500、6000、5500、5000、5000、4800、5200、12000、4600。
求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若你是应聘者,哪个统计量更能代表该公司员工的工资水平?
解答过程:
(1)排序:4500、4600、4800、5000、5000、5000、5200、5500、6000、12000。
平均数:\(\frac{4500 + 4600 + ... + 12000}{10} = 5760\)元。
中位数:第 5 和第 6 个数的平均,\(\frac{5000 + 5000}{2} = 5000\)元。
众数:5000 元(出现 3 次)。
(2)分析:平均数受极端值 12000 影响偏高,中位数和众数更能代表多数员工的工资水平,故选择中位数或众数。
幻灯片 10:课堂练习 1(基础计算)
题目 1:数据 3、5、7、9、11 的中位数是______,众数是______。
题目 2:数据 2、2、3、4、4、4、5 的中位数是______,众数是______。
题目 3:数据 10、15、12、18、15、20、15、16 的中位数是______,众数是______。
幻灯片 11:课堂练习 2(综合应用)
题目 4:某班 20 名同学的年龄如下:13 岁 2 人,14 岁 15 人,15 岁 3 人,求年龄的中位数和众数。
题目 5:某品牌手机连续 7 天的销量(部)为:8、10、9、8、12、8、15,用哪个统计量描述销量的集中趋势更合适?为什么?
幻灯片 12:易错点辨析
易错点 1:计算中位数前未排序,直接取中间位置的数,导致结果错误,如数据 3、1、2 未排序,误将 1 当作中位数。
易错点 2:混淆众数的定义,认为众数是出现次数,而非数据本身,如数据 2、2、3 中,误说众数是 2 次。
易错点 3:忽略众数的多个性或无众数的情况,如数据 1、2、2、3、3 中,认为只有一个众数,实际众数是 2 和 3。
易错点 4:对偶数个数据的中位数计算错误,如数据 1、2、3、4,误将 3 当作中位数,实际应为\(\frac{2 + 3}{2} = 2.5\)。
幻灯片 13:课堂总结
核心概念:
中位数:排序后中间位置的数(或中间两数的平均),反映中等水平,不受极端值影响。
众数: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反映多数水平,可能不唯一或不存在。
计算关键:中位数需先排序再定位计算,众数需统计每个数据的出现次数。
与平均数的区别:三者从不同角度描述集中趋势,平均数用所有数据,中位数用中间位置数据,众数用最频繁数据。
应用原则:根据数据特点和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有极端值时优先用中位数,关注多数情况时用众数。
幻灯片 14:课后作业布置
基础作业:
(1)计算数据 5、7、6、8、7、9、7 的中位数和众数。
(2)某小组 12 名同学的体重(kg)为:42、45、48、45、50、45、47、49、45、52、46、48,求中位数和众数。
拓展作业:收集本班同学的数学测验成绩,计算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并分析哪个统计量更适合描述班级成绩水平。
实践作业:调查学校附近一家商店某类商品(如文具、零食)3 天的销量,记录数据并找出众数,说明其对商店进货的指导意义。
2025-2026学年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23.2.1 中位数和众数的认识
第二十三章 数据分析
a
i
T
u
j
m
i
a
N
g
1.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概念和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
2.会利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作为数据的代表值,对数据进行分析,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作出自己的判断,并在具体情境中加以应用.
3.培养学生互相交流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在前边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平均数可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值,但是有的时候,用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值也会存在局限性,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引入新的数据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值,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中位数和众数.
学生活动一 【一起探究】
小琴的英语听力成绩一直很好,在六次测试中,前五次的得分(满分30分)分别为:28分,25分,27分,28分,30分.第六次测试时,因耳机出现故障只得了6分.如何评价小琴英语听力的实际水平呢
(1)用6个分数的平均数评价小琴英语听力的实际水平合理吗
(2)如果不合理,那么应该用哪个数作为评价结果呢
一般地,将n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序,如果n为奇数,那么把处于中间位置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n为偶数,那么把处于中间位置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请同学们思考:如何去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呢?
第一步:排序,第二步:判断数据的个数,
第三步:根据定义求解中位数.
如图所示,图1中5个数据的中位数为x3,图2中6个数据的中位数为
(x3+x4).
学生活动二 【一起探究】
某班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班长,5名候选人分别编为1号,2号,3号,4号,5号.投票结果如下表:
候选人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 合计
票数 7 18 10 9 6 50
思考:在这个问题中,
1.我们会关注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吗?
2.我们会关注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吗?
3.我们最关注应该是什么?
不会
不会
票数最多的人
一般地,把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众数.
请同学们思考:
1. 一组数据中众数一定是只有一个吗?
2. 一组数据中一定会有众数吗?
3. 众数一定是数吗?
学生活动三 【例题分析】
例1 统计全班45名学生每天上学路上所用的时间.如果时间取最接近5的倍数的整数,那么整理后的数据如下表:
所用时间/min 5 10 15 20 25 30 合计
人数/名 2 6 14 12 8 3 45
求所用时间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解:45个数的平均数为
(52+106+1514+2012+258+303)=18(min)
将这45个数据由小到大的顺序,第23个数是20min,
所以中位数是20min.
所用时间出现次数最多的是15min,所以众数是15min.
学生活动四 【习题练习】
完成课本P14练习1、练习2
返回
B
1.
[2024浙江中考]某班有5位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次数分别为7,7,8,10,13,则这5位学生志愿服务次数的中位数为(  )
A.7
B.8
C.9
D.10
返回
2.
C
[2025石家庄期中][2024年河北某地9月2日至9月8日的最高气温(℃)如下表:
则这7天最高气温的中位数是(  )
A.27 ℃
B.28 ℃
C.29 ℃
D.32 ℃
日期 2日 3日 4日 5日 6日 7日 8日
最高气 温/℃ 27 32 27 28 29 29 29
返回
3.
A
[2025沧州调研]某班六个合作学习小组人数如下:5,6,x,7,7,8.已知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6,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A.6.5
B.6
C.5.5
D.5
返回
4.
90
[2024福建中考]学校为了解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随机抽取了12名学生进行相关知识测试,将测试成绩整理得到如图所示的条形统计图,则这12名学生测试成绩的中位数是______.(单位:分)
返回
5.
1
[2024镇江中考]一组数据:1,1,1,2,5,6,这组数据的众数为________.
返回
6.
9
[2024河南中考]2024年3月是第8个全国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其主题是“有效减少近视发生,共同守护光明未来”.某校组织各班围绕这个主题开展板报宣传活动,并对各班的宣传板报进行评分,得分情况如图,则得分的众数为__________分.
返回
7.
7
[2024南充中考]若一组数据6,6,m,7,7,8的众数为7,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__________.
返回
8.
A
[2024日照中考]某班40名同学一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统计图如图所示,那么该班40名同学一周参加体育锻炼时间的众数、中位数分别是(  )
A.9 h,9 h
B.14 h,9 h
C.14 h,8.5 h
D.9 h,8.5 h
返回
9.
A
“读书正当时,莫负好时光.”某校积极开展全员阅读活动,小明为了解本组同学4月份的课外阅读量,对本组同学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折线统计图(如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小明这组共有14名同学
B.本组同学4月份的课外阅读量的中位数是3本
C.本组同学4月份的课外阅读量的众数是3本
D.本组同学4月份的课外阅读量的平均数是2.4本
1.中位数、众数的概念.
2.一组数据中,中位数、众数的求法.
必做作业: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选做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