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2 “三数”的综合应用(课件)冀教版2025-2026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3.2.2 “三数”的综合应用(课件)冀教版2025-2026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幻灯片 1:封面
标题:23.2.2 “三数” 的综合应用
副标题: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实战选择
背景图:展示一个数据分析仪表盘,包含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计算结果和对应的应用场景图标(如薪资报表、商品销量图、成绩分析表),体现 “三数” 的综合应用价值。
幻灯片 2:回顾与引入
“三数” 核心概念回顾:
平均数:反映数据的平均水平,受极端值影响。
中位数:反映数据的中等水平,不受极端值影响。
众数:反映数据的多数水平,与出现次数相关。
综合应用的必要性:单一统计量往往无法全面描述数据特征,实际问题中需结合 “三数” 及数据背景,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指标。
情境问题:某公司招聘时公布 “平均月薪 8000 元”,但入职后多数员工月薪低于 6000 元,这是为什么?引出 “三数” 综合分析的重要性。
幻灯片 3:“三数” 与数据分布的关系
对称分布数据:
特征:数据均匀分布在平均值两侧,极端值较少。
“三数” 关系: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示例:正常成年人的身高、体重数据,平均数能较好反映集中趋势。
偏态分布数据:
右偏分布(存在极大值):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如薪资、房价)。
左偏分布(存在极小值):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如考试成绩普遍较高时)。
示例:某行业薪资数据,少数高管薪资极高,导致平均数远高于中位数和众数。
图示对比:展示对称分布和偏态分布的直方图,标注 “三数” 的位置差异。
幻灯片 4:“三数” 的选择原则
当数据分布均匀无极端值时:优先选择平均数,因其利用所有数据信息,代表性强。
当数据存在极端值或偏态分布时:优先选择中位数,避免极端值干扰,更能反映中间水平。
当需关注多数情况或最常见值时:优先选择众数,适用于描述偏好、销量等数据。
综合分析原则:重要决策时需同时参考 “三数” 及数据分布特征,避免单一指标误导。
幻灯片 5:例题讲解 1(薪资水平分析)
题目呈现:某公司 50 名员工的月薪(元)分布如下:
经理 2 人:20000 元 / 人
主管 8 人:12000 元 / 人
普通员工 40 人:5000 元 / 人
计算该公司员工月薪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若你是求职者,哪个统计量更能反映实际薪资水平?
解答过程:
(1)计算:
平均数:\(\frac{2 20000 + 8 12000 + 40 5000}{50} = \frac{40000 + 96000 + 200000}{50} = 6720\)元。
中位数:将 50 个数据排序后,第 25 和 26 个数据均为 5000 元,中位数 = 5000 元。
众数:5000 元(出现 40 次,次数最多)。
(2)分析:数据右偏分布,平均数受高薪资影响偏高,中位数和众数更能反映多数普通员工的薪资水平,故选择中位数或众数。
幻灯片 6:例题讲解 2(商品销售决策)
题目呈现:某服装店销售四款 T 恤的月销量数据(件)如下:
A 款(S 码):30
B 款(M 码):50
C 款(L 码):45
D 款(XL 码):15
计算销量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若店主需补货,应优先增加哪款 T 恤的库存?
解答过程:
(1)计算:
平均数:\(\frac{30 + 50 + 45 + 15}{4} = 35\)件。
中位数:排序后 15、30、45、50,中位数\(= \frac{30 + 45}{2} = 37.5\)件。
众数:无(各款销量均不同)或 B 款(50 件,销量最高)。
(2)分析:众数(B 款销量最高)直接反映市场需求,补货时应优先增加 B 款(M 码)库存,以满足多数顾客需求。
幻灯片 7:例题讲解 3(考试成绩评价)
题目呈现:某班 30 名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分)如下:
60 分以下:2 人
60-70 分:5 人
70-80 分:10 人
80-90 分:10 人
90-100 分:3 人
若 80 分以上为优秀,优秀率是多少?
计算成绩的中位数和平均数(估算),并分析班级成绩水平。
解答过程:
(1)优秀率:\(\frac{10 + 3}{30} 100\% 43.3\%\)。
(2)计算:
中位数:第 15 和 16 个数据均在 70-80 分区间,中位数≈75 分。
平均数估算:\(\frac{55 2 + 65 5 + 75 10 + 85 10 + 95 3}{30} 76.7\)分。
分析:平均数和中位数接近,数据分布较均匀,多数学生成绩在 70-90 分,班级整体成绩中等偏上。
幻灯片 8:“三数” 在不同领域的综合应用案例
教育领域:
教师评卷:用平均数衡量班级整体水平,用中位数判断中间层次学生表现,用众数了解多数学生易错知识点。
升学参考:同时参考平均分(整体水平)和高分段人数(拔尖情况)。
商业领域:
产品定价:用众数确定主流价格区间,用平均数计算成本收益,用中位数避免低价或高价商品干扰。
库存管理:从众数确定热销商品,从平均数预测总销量,从中位数平衡库存结构。
社会统计:
民生调查:用中位数描述居民收入的中等水平,用平均数反映总体经济状况,用众数了解普遍消费偏好。
医疗健康:用平均数衡量某年龄段身高体重标准,用中位数反映疾病发病年龄分布。
幻灯片 9:课堂练习 1(基础应用选择)
题目 1:下列场景中,最适合用众数描述的是( )
A. 描述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 B. 描述多数同学喜欢的课外活动
C. 描述考试成绩的中等水平 D. 描述家庭月收入的整体水平
题目 2:一组数据为 10、20、30、40、1000,若想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应选择______,理由是______。
题目 3:某品牌手机在五个地区的销量为:1200、1500、1500、1800、2000,“三数” 分别为______、、,用______描述销量水平更合适。
幻灯片 10:课堂练习 2(综合分析)
题目 4:某超市一周内牛奶销量(箱)为:25、30、28、32、25、40、25。
计算 “三数” 并分析数据分布特点。
若超市每周进货 30 箱,是否合理?为什么?
题目 5:某公司招聘公告称 “员工平均月薪 6000 元”,入职后小王发现自己和多数同事月薪仅 4000 元,解释这一现象可能的原因。
幻灯片 11:常见误区与避坑指南
误区 1:盲目相信平均数,忽略极端值影响,如 “平均薪资高” 可能是少数人拉高,多数人薪资低。
误区 2:忽视数据分布形态,在偏态分布中误用平均数作为主要参考指标。
误区 3:众数不存在或不唯一时强行选择,如数据无众数时,应结合中位数或平均数分析。
误区 4:孤立使用单一统计量,未结合实际背景,如评价学生成绩时仅看平均分,忽略高分和低分分布。
避坑指南:分析数据时先观察是否有极端值,绘制简单频数分布表或直方图,再结合 “三数” 综合判断。
幻灯片 12:课堂总结
核心思路:“三数” 从不同角度描述数据集中趋势,需根据数据分布特征和实际需求选择合适指标。
选择逻辑:
均匀分布→平均数;偏态 / 极端值→中位数;多数情况→众数。
重要决策需同时参考 “三数” 及数据背景,避免单一指标误导。
应用价值:综合运用 “三数” 可更客观地分析问题,为教育、商业、统计等领域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能力:培养数据解读能力,能识别数据分布形态,合理选择统计量并解释结果。
幻灯片 13:课后作业布置
基础作业:
(1)某班 25 名学生的英语成绩:80 分 10 人,85 分 8 人,90 分 5 人,95 分 2 人,计算 “三数” 并分析哪个统计量更适合描述班级成绩。
(2)某水果店三天的苹果销量:50kg、70kg、50kg,香蕉销量:60kg、60kg、60kg,分别分析苹果和香蕉销量的 “三数” 特征。
拓展作业:查找一份公开的统计报告(如城市薪资报告、学生成绩分析),找出其中使用的 “三数”,并评价其选择是否合理。
实践作业:设计一份小调查(如同学的每日睡眠时间、喜欢的运动类型),收集数据后计算 “三数”,撰写一份简短的分析报告,说明选择不同统计量的理由。
2025-2026学年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23.2.2 “三数”的综合应用
第二十三章 数据分析
a
i
T
u
j
m
i
a
N
g
1.进一步认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2.会利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作为数据的代表值,对数据进行分析,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作出自己的判断,并在具体情境中加以应用.
3.培养学生互相交流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前面我们学习了三个重要的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一起来思考下列问题.
有6户家庭的年收入分别为(单位:万元):4,5,5,6,7,50.你认为这6户家庭的年收入水平大概是多少?
学生讨论,交流.
(1)用平均数估计: (万元);
(2)用中位数估计:中位数= (万元);
(3)用众数估计:众数= 5万元.
学生活动一 【一起探究】
某公司销售部统计了14名销售人员6月份销售某商品的数量,结果如下表:
6月份销量/件 1500 1360 500 460 400
人数/名 1 1 5 4 3
(1)分别求销量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2)公司在制订销售人员月销量定额时,有以下三种观点:
观点一:平均数是数据的代表值,应该用平均数作为销量定额.
观点二:只有两人的销量超过平均数,应该用中位数作为销量定额.
观点三:众数出现的次数最多,应该用众数作为销量定额.
你认为哪种观点更合理些
在这个具体的问题中,由于有两个异常大的数据会使得平均数偏大,若用平均数600件作为定额,根据过去的销售情况在,则只有两个人能够完成定额,显然不合适,用中位数480件或者众数500件作为定额比较合理,约有半数员工能够完成定额.
学生活动二 【例题分析】
例1 某企业50名职工的月工资分为5个档次,分布情况如下表:
月工资额/元 2500 3000 3500 4000 4500
人数/名 6 12 18 10 4
(1)求月工资的平均数和中位数.
(2)企业经理关心哪个数 普通职工关心哪个数
解:(1)月工资的平均数为
(2500×6+300012+350018+400010+45004)=3440(元).
50个数由小到大排列,最中间的两个数均为3500,所以中位数为3500元.
(2)企业经理关心平均工资,知道平均工资就知道了工资总额.普通职工关心中位数,知道了中位数,就知道自己工资水平大概的位置.
学生活动三 【总结归纳】
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时候,各有哪些优缺点呢?并举出相应的实例说明各自的优缺点.
学生活动四 【习题练习】
在奥运会男子50 m步枪射击决赛中,某著名选手10次射击的
成绩(单位:环)为:
9.4 10.4 9.3 10.4 9.5 10.1 9.9 9.4 10.0 0
其中第 10次射击意外地射向别人的靶子,痛失金牌.
(1)分别求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
(2)平均数、中位数哪个更能反映这名选手的真实射击水平?
解:(1)平均数是8.84环,中位数是9.7环.
(2)中位数能更好地反映这名选手的真实水平.
返回
C
1.
[2024无锡中考]一组数据:31,32,35,37,35,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A.34,34
B.35,35
C.34,35
D.35,34
返回
2.
D
小敏家2月1日至5日每天用电量情况如图所示,则这
5天的用电量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A.4千瓦时,4千瓦时
B.6千瓦时,7千瓦时
C.4千瓦时,10千瓦时
D.4千瓦时,6千瓦时
返回
3.
B
小明调查了班里40名同学一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结果如图所示.该班40名同学一周参加体育锻炼时间的众数、中位数分别是(  )
A.16小时、15小时
B.8小时、9小时
C.10小时、8.5小时
D.8小时、8.5小时
返回
4.
中位数
2024秦皇岛马拉松于5月12日在秦皇岛奥林匹克体育场南门开跑,点燃了人们对马拉松的激情.某校组织35名同学参加了马拉松知识竞赛,取前18名同学参加决赛.其中一名同学知道自己的分数后,要判断自己能否进入决赛,应关注比赛成绩的______.(填“众数”“中位数”或“平均数”)
返回
5.
1.56 m
下表是某校在一次体检中所抽取的八年级20名女生的身高统计结果:
则被抽取的女生身高的众数是________,平均数(保留两位小数)是________.
身高/m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人数 1 1 3 4 3 6 2
1.55 m
6.
240
某企业车间有技术工人20人,车间为了合理制定产品的每月生产定额,根据相关数据制作了这20人某月加工零件数的条形统计图(如图).
(1)这20人该月加工零件数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40
解:这个定额不合理.理由:因为平均数受个别数据的影响较大,该月加工零件数超过250的工人只有5人,绝大多数工人该月加工零件数达不到250,所以车间负责人把每位工人的月加工零件数定为250不合理.
(2)通过计算知这20人该月加工零件数的平均数为250,那么车间负责人把每位工人的月加工零件数定为250,你认为这个定额是否合理?请你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返回
返回
7.
D
[2024江西中考]如图是某地去年一至六月每月空气质量为优的天数的折线统计图,关于各月空气质量为优的天数,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五月份空气质量为优的天数是16天
B.这组数据的众数是15天
C.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5天
D.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15天
返回
8.
D
五名同学的捐款数分别是5,3,6,5,10(单位:元),捐10元的同学后来又追加了10元.追加后的5个数据与之前的5个数据相比,下列统计量相同的是(  )
A.只有平均数
B.只有中位数
C.只有众数
D.中位数和众数
1.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特征.
2.用合适的数据描述一组数据的特征.
必做作业: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选做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