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4.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课件)冀教版2025-2026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5.4.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课件)冀教版2025-2026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幻灯片 1:封面
标题:25.4.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副标题:精准把握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
背景图:展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组合,标注角的度数和边的比例关系,突出判定相似的关键要素,搭配几何推理流程图。
幻灯片 2:知识回顾与判定思路
相似三角形定义回顾: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符号表示:△ABC∽△DEF,相似比为\(k\)。
判定必要性:
直接用定义判定需同时验证对应角相等和对应边成比例,操作复杂。
需更简便的判定方法,通过部分条件推导出三角形相似。
判定思路:从角和边的关系入手,寻找最少的条件组合,确保三角形形状相同(相似)。
幻灯片 3:判定定理 1——AA(两角分别相等)
定理内容: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图形与符号语言:
图形:在△ABC 和△DEF 中,∠A=∠D,∠B=∠E。
符号:∵∠A=∠D,∠B=∠E,∴△ABC∽△DEF(AA)。
推导依据:
三角形内角和为 180°,若两角分别相等,则第三角必相等(∠C=∠F)。
结合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可证对应边成比例。
适用场景:已知两个角的关系(如平行线形成的同位角、内错角,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关系等)。
幻灯片 4:AA 判定定理例题与变式
例题 1:如图,点 D 在△ABC 的边 AB 上,∠ACD=∠B,求证:△ACD∽△ABC。
证明:∵∠ACD=∠B(已知),∠A=∠A(公共角),∴△ACD∽△ABC(AA)。
例题 2:在 Rt△ABC 和 Rt△DEF 中,∠C=∠F=90°,∠A=∠D=30°,判断两三角形是否相似。
解答:∵∠C=∠F=90°,∠A=∠D=30°,∴∠B=∠E=60°,两角分别相等,故 Rt△ABC∽Rt△DEF。
变式练习:△ABC 中,DE∥BC,∠ADE=40°,∠C=60°,求∠A 的度数。
解答:∵DE∥BC,∴∠ADE=∠B=40°(同位角相等),故∠A=180°-40°-60°=80°。
幻灯片 5:判定定理 2——SAS(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
定理内容: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图形与符号语言:
图形:在△ABC 和△DEF 中,\(\frac{AB}{DE} = \frac{AC}{DF}\),∠A=∠D。
符号:∵\(\frac{AB}{DE} = \frac{AC}{DF}\),∠A=∠D,∴△ABC∽△DEF(SAS)。
关键强调:
必须是 “两边的夹角” 相等,而非任意角相等。
比例关系需对应两边,即\(\frac{AB}{DE} = \frac{AC}{DF}\)中,AB 与 DE、AC 与 DF 是对应边。
推导思路:通过作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转化为 AA 判定的情况。
幻灯片 6:SAS 判定定理例题与易错点
例题 3:已知△ABC 中,AB=6,AC=8,∠A=60°;△DEF 中,DE=3,DF=4,∠D=60°,求证:△ABC∽△DEF。
证明:\(\frac{AB}{DE} = \frac{6}{3} = 2\),\(\frac{AC}{DF} = \frac{8}{4} = 2\),故\(\frac{AB}{DE} = \frac{AC}{DF}\)。又∵∠A=∠D=60°,∴△ABC∽△DEF(SAS)。
易错示例:在△ABC 和△DEF 中,\(\frac{AB}{DE} = \frac{AC}{DF} = 2\),∠B=∠E,能否判定相似?
解答:不能。∠B 和∠E 不是 AB 与 AC、DE 与 DF 的夹角,不符合 SAS 条件,无法判定相似。
幻灯片 7:判定定理 3——SSS(三边成比例)
定理内容: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图形与符号语言:
图形:在△ABC 和△DEF 中,\(\frac{AB}{DE} = \frac{BC}{EF} = \frac{AC}{DF}\)。
符号:∵\(\frac{AB}{DE} = \frac{BC}{EF} = \frac{AC}{DF}\),∴△ABC∽△DEF(SSS)。
推导说明:通过作辅助线将小三角形放大,利用 SSS 全等判定推导角相等,进而转化为 AA 判定。
适用场景:已知三角形三边的长度或三边的比例关系。
幻灯片 8:SSS 判定定理例题与应用
例题 4:△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 5、12、13;△DEF 的三边长分别为 10、24、26,判断两三角形是否相似。
解答:\(\frac{5}{10} = \frac{1}{2}\),\(\frac{12}{24} = \frac{1}{2}\),\(\frac{13}{26} = \frac{1}{2}\),故\(\frac{AB}{DE} = \frac{BC}{EF} = \frac{AC}{DF} = \frac{1}{2}\),根据 SSS 判定,△ABC∽△DEF。
例题 5:若△ABC∽△DEF,且 AB=3,BC=4,AC=5,DE=6,求△DEF 的周长。
解答:相似比\(k = \frac{AB}{DE} = \frac{3}{6} = \frac{1}{2}\),△ABC 周长为 12,故△DEF 周长为 12÷\(\frac{1}{2}\)=24。
幻灯片 9:直角三角形相似的特殊判定
特殊判定 1:斜边和一条直角边成比例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符号:在 Rt△ABC 和 Rt△DEF 中,∠C=∠F=90°,\(\frac{AB}{DE} = \frac{AC}{DF}\),则 Rt△ABC∽Rt△DEF。
特殊判定 2:有一个锐角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AA 的特殊情况)。
例题 6:在 Rt△ABC 和 Rt△DEF 中,∠C=∠F=90°,AC=3,BC=4,DF=6,EF=8,判断两三角形是否相似。
解答:AB=5,DE=10,\(\frac{AC}{DF} = \frac{3}{6} = \frac{1}{2}\),\(\frac{BC}{EF} = \frac{4}{8} = \frac{1}{2}\),\(\frac{AB}{DE} = \frac{5}{10} = \frac{1}{2}\),三边成比例,故相似(或用斜边直角边成比例判定)。
幻灯片 10:判定方法的选择策略
已知一角相等:
找另一角相等(用 AA)。
找夹这个角的两边成比例(用 SAS)。
已知两边成比例:
找夹角相等(用 SAS)。
找第三边也成比例(用 SSS)。
已知直角三角形:
找一锐角相等(用 AA)。
找斜边和直角边成比例。
找两直角边成比例(用 SAS)。
图形含平行线:优先考虑 AA(利用同位角、内错角相等)。
幻灯片 11:课堂练习 1(基础判定)
题目 1:下列条件能判定△ABC∽△DEF 的是( )
A. ∠A=∠D,AB=DE,AC=DF B. \(\frac{AB}{DE} = \frac{BC}{EF}\),∠B=∠E C. \(\frac{AB}{DE} = \frac{AC}{DF}\),∠C=∠F D. ∠A=∠D,∠B=∠F
题目 2:△ABC 中,AB=5,BC=6,AC=7;△DEF 中,DE=10,EF=12,DF=14,则△ABC 与△DEF______(填 “相似” 或 “不相似”),理由是______。
题目 3:Rt△ABC 中,∠C=90°,AC=3,BC=4;Rt△DEF 中,∠F=90°,DF=6,EF=8,则△ABC∽△DEF 的依据是______。
幻灯片 12:课堂练习 2(综合证明)
题目 4:如图,在△ABC 中,AB=AC,D 为 AB 上一点,E 为 AC 延长线上一点,且 BD=CE,DE 交 BC 于 F,求证:△BDF∽△CEF。
题目 5:在四边形 ABCD 中,∠B=∠D=90°,求证:△ABC∽△ADC(补充条件:AC 平分∠BAD)。
幻灯片 13:易错点深度解析
易错点 1:对应关系混乱:
示例:将△ABC∽△DEF 写成△ABC∽△EDF,导致边的比例对应错误(如误将 AB 对应 DE 写成 AB 对应 ED)。
对策:标注对应顶点字母时严格遵循顺序,必要时画图标注对应角和边。
易错点 2:误用 “SSA” 判定:
示例:两边成比例且非夹角相等时,错误判定相似(如 SAS 中夹角错用为对边的角)。
对策:牢记 SAS 的 “夹角” 要求,非夹角相等不能作为判定依据。
易错点 3:忽略三角形存在性:
示例:已知三边比例时,未验证是否满足三角形三边关系(如比例为 1:2:3 的三边无法构成三角形)。
对策:判定前先确认三边能否构成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幻灯片 14:课堂总结
核心判定定理:AA、SAS、SSS 是相似三角形的三大基本判定定理,直角三角形另有特殊判定方法。
关键要素:
AA 需两角对应相等。
SAS 需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
SSS 需三边对应成比例。
应用技巧:根据已知条件选择合适的判定方法,优先利用图形中的平行线、公共角、对顶角等隐含条件。
思想方法:通过转化思想将未知判定转化为已知定理(如 SSS 转化为 AA),培养几何推理能力。
幻灯片 15:课后作业布置
基础作业:
(1)在△ABC 和△DEF 中,∠A=∠D=80°,AB=4,AC=6,DE=2,DF=3,判断两三角形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
(2)△ABC 的三边长为 2、3、4,△DEF 的三边长为 6、9、12,求相似比及面积比。
拓展作业:
(1)如图,D、E 分别在△ABC 的 AB、AC 上,且\(\frac{AD}{AB} = \frac{AE}{AC}\),求证:∠ADE=∠B。
(2)在 Rt△ABC 中,CD 是斜边 AB 上的高,证明:CD =AD BD(提示: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
实践作业:用硬纸板制作两个相似三角形(指定相似比),通过测量角和边验证相似判定定理的正确性。
2025-2026学年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25.4.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第二十五章 图形的相似
a
i
T
u
j
m
i
a
N
g
1.经历探索相似三角形判定的过程,培养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科学的探究精神,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2.经历探索相似三角形判定的过程,了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定理的证明,发展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
3.通过相似三角形判定的应用,培养推理能力,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学习重点:知道两个角等可以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并能进行应用。
学习难点:能够找到证明判定定理的方法,能有条理的表达说理过程
思考:
(1)什么是相似三角形?目前判定相似的方法有什么?
(2)全等三角形有哪些判定方法?经历了怎样的研究历程?
(3)类比全等的判定,你认为相似的判定至少需要几个条件?
请设计研究思路,并进行研究
猜想:①一个角等能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吗?
②两个角等能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吗?
③三个角等能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吗?
一个条件
两个条件
三个条件
做一做:请任意作一个含30°角的三角形,然后组内对比
一下你们做的三角形相似吗?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结论:满足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相似
学生活动一 【一起探究】
思考:满足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吗?说明理由。
一般的三角形满足两个角对应相等相似吗?动手画一画
学生活动二 【一起探究】
思考:如何证明上述猜想?
请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并证明。
猜想: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已知:在△ABC与△DEF中,∠A=∠D,∠B=∠E,
求证:△ABC∽△DEF
思考:(1)证明相似的方法学几个?本题可以选择哪个方法?
(2)如何将两个三角形转化到一个三角形中?
证明:在AB上截取AM=DE,在AC上截取AN=DF,连接MN
∵∠A=∠D
∴△AMN≌△DEF
∴∠AMN=∠E,∠ANM=∠F ,MN=EF
∵∠B=∠E
∴∠AMN=∠B
∴MN∥BC
∴△AMN∽△ABC
∵△AMN≌△DEF
∴△DEF∽△ABC
M N
你还有其他方法吗?
方法:作全等,证相似
作相似,证全等
判定定理: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符号语言:
∵∠A=∠D,∠B=∠E
∴△ABC∽△DEF
例1:已知:如图,在△ABC 中,点D,E,F 分别在边AB,AC,BC上,且DE∥BC,DF∥AC.
求证:△ADE∽△DBF.
学生活动三 【探究判定定理的应用】
证明:∵ DE∥BC.
∴∠ADE=∠B.
又∵DE∥AC,
∴∠A=∠BDF.
∴ △ADE∽△DBF.
1.如图所示,在Rt△ABC和Rt△ADE中,∠DAE= ∠ABC=90°,AB=AD,E为AB的中点,AC⊥DE于点O,则
A. B.
C. D.
D
2.如图,在△ABC 中,∠BAC=90°,BC 的垂直平分线交BC 于D,交AB 于E,交CA 的延长线于F.
求证:DA2=DE·DF.
证明:在△ABC中,∵∠BAC=90°,D为BC的中点,
∴AD= BC=DB,∴∠B=∠DAB.
∵DF⊥BC于D,∴∠C+∠F=90°.
∵∠B + ∠C=90°,∴∠B=∠F.∴∠DAB=∠F.
又∵∠ADE=∠FDA ,∴△ADE∽△ FDA,
∴ = ,
∴ DA2=DE·DF.
返回
B
1.
如图所示,三个三角形中,相似的是(  )
A.(1)和(2)
B.(2)和(3)
C.(1)和(3)
D.(1)和(2)和(3)
返回
2.
C
在判断“有一个锐角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相似”时,甲、乙两名同学的观点如下:甲:相似;乙:不相似.对于两人的观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对
B.两人都不对
C.甲对,乙不对
D.甲不对,乙对
返回
3.
C
如图,在Rt△ABC中,CD是斜边AB上的高,则图中的相似三角形共有(  )
A.1对
B.2对
C.3对
D.0对
返回
4.
B
[教材P74例1变式]张老师在编写下面这个题目的答案时,不小心打乱了解答过程的顺序,你能帮他调整过来吗?
已知:如图,在△ABC中,点D,E,F分别在边AB,AC,BC上,且DE∥BC,DF∥AC.
求证:△ADE∽△DBF.
证明:①∵DF∥AC,②∵DE∥BC,
③∴∠A=∠BDF,④∴∠ADE=∠B,
⑤∴△ADE∽△DBF.
证明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A.③②④①⑤ B.②④①③⑤
C.③①④②⑤ D.②③④①⑤
返回
5.
∠D=∠B
(答案不唯一)
如图,已知∠1=∠2,若要添加一个条件使得△ABC与△ADE相似,则可添加的条件为____________.(只填写一个)
6.
如图,在矩形ABCD中,E是AB上一点,连接CE,DE,∠CED=90°,求证:△DAE∽△EBC.
返回
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
∴∠A=∠B=90°,∴∠ADE+∠AED=90°.
∵∠CED=90°,∴∠BEC+∠AED=90°,
∴∠ADE=∠BEC.
在△DAE和△EBC中,∠ADE=∠BEC,∠A=∠B,
∴△DAE∽△EBC.
返回
7.
C
在△ABC中,∠ACB=90°,用直尺和圆规在AB上确定点D,使△ACD∽△CBD,根据作图痕迹判断,正确的是(  )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进行总结:
(1)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目前为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你学了几个?
(2)本节课学习经历了怎样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用到了哪些数学方法?积累了哪些活动经验?
(3)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你认为相似三角形判定还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研究?
必做作业: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选做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