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5.2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课件)冀教版2025-2026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5.5.2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课件)冀教版2025-2026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幻灯片 1:封面
标题:25.5.2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副标题:综合应用与进阶拓展
背景图:展示含多层相似关系的复杂几何图形,标注不同相似三角形的对应线段及面积关系,搭配动态变化的比例计算演示。
幻灯片 2:知识回顾与进阶引入
核心性质回顾: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相似比为\(k\))。
对应高、中线、角平分线的比等于\(k\)。
周长比等于\(k\),面积比等于\(k^2\)。
进阶问题特征:
含多层相似:多个三角形嵌套相似,需逐层推导比例关系。
动态变化:图形中存在动点,需结合相似性质分析线段或面积的变化规律。
实际综合应用:将多个性质结合解决测量、设计等复杂问题。
幻灯片 3:多层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应用
图形特征:三个或多个三角形依次相似,形成 “相似链”,如△ABC∽△ADE∽△AFG。
比例传递性:
若△ABC∽△ADE,相似比为\(k_1\);△ADE∽△AFG,相似比为\(k_2\),则△ABC∽△AFG,相似比为\(k_1 ·k_2\)。
周长比依次传递,面积比为对应相似比平方的乘积。
例题讲解 1:如图,△ABC 中,DE∥FG∥BC,AD:DF:FB=1:2:3,△ADE 的面积为 2cm ,求△AFG 和△ABC 的面积。
解题步骤:
确定相似比:AD:AF:AB=1:(1+2):(1+2+3)=1:3:6,故△ADE 与△AFG 的相似比\(k_1=1:3\),△ADE 与△ABC 的相似比\(k_2=1:6\)。
计算面积:面积比为相似比的平方,故△AFG 的面积 = 2×\(3^2\)=18cm ;△ABC 的面积 = 2×\(6^2\)=72cm 。
幻灯片 4:相似三角形与面积分割
面积比例关系:相似三角形分割原三角形后,各部分面积与原三角形面积的比可通过相似比计算。
例题讲解 2:在△ABC 中,DE∥BC,S△ADE:S△ABC=1:4,BC=6cm,求 DE 的长及△ADE 与梯形 DBCE 的面积比。
解题步骤:
求相似比:面积比为 1:4,故相似比\(k=1:2\)。
求 DE 的长:\(\frac{DE}{BC} = \frac{1}{2}\),即\(DE = \frac{1}{2} 6 = 3\)cm。
求面积比:S 梯形 DBCE=S△ABC - S△ADE=4 - 1=3(份),故 S△ADE:S 梯形 DBCE=1:3。
关键结论:若相似比为\(k\),则小三角形与梯形面积比为\(k^2:(1 - k^2)\)。
幻灯片 5:动态问题中的面积变化规律
问题特征:动点移动导致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变化,进而引起面积的动态变化,需建立面积与变量的函数关系。
例题讲解 3:如图,在 Rt△ABC 中,∠C=90°,AC=4cm,BC=3cm,点 P 从 C 出发沿 CA 向 A 运动,速度为 1cm/s,同时点 Q 从 B 出发沿 BC 向 C 运动,速度为 1cm/s,设运动时间为\(t\)秒(\(0 < t < 3\)),连接 PQ,当\(t\)为何值时,△CPQ 与△CAB 的面积比为 1:4?
解题步骤:
表示线段长度:CP=\(t\)cm,CQ=(3 - \(t\))cm。
证明相似:∠C=∠C,\(\frac{CP}{CA} = \frac{t}{4}\),\(\frac{CQ}{CB} = \frac{3 - t}{3}\),若△CPQ∽△CAB,则\(\frac{CP}{CA} = \frac{CQ}{CB}\),但本题直接利用面积比。
计算面积比:S△CPQ=\(\frac{1}{2} ·t ·(3 - t)\),S△CAB=6cm ,由\(\frac{\frac{1}{2}t(3 - t)}{6} = \frac{1}{4}\),得\(t(3 - t)=3\),即\(t^2 - 3t + 3=0\)(无解),修正思路:题目未说相似,直接用面积比条件,解得\(t_1=1\),\(t_2=2\)(均符合范围)。
结论:当\(t=1\)或\(t=2\)时,面积比为 1:4。
幻灯片 6:相似性质在实际测量中的综合应用
测量复杂物体高度:当物体高度无法直接测量且存在遮挡时,利用多层相似三角形推导高度。
例题讲解 4:如图,为测量铁塔 AB 的高度,在地面上取一点 C,在 C 处测得塔顶 A 的仰角为 45°,前进 10 米至 D 处,在 D 处测得塔顶 A 的仰角为 60°,同时测得塔底 B 的仰角为 30°,求铁塔 AB 的高度。
解题步骤:
设未知数:设 BD=\(x\),在 Rt△BDE 中(E 为 D 处水平线与塔的交点),∠BDE=30°,故 BE=\(\frac{1}{2}x\),DE=\(\frac{\sqrt{3}}{2}x\)。
在 Rt△ADE 中:∠ADE=60°,AE=DE·tan60°=\(\frac{\sqrt{3}}{2}x ·\sqrt{3} = \frac{3}{2}x\)。
在 Rt△ABC 中:∠ACB=45°,故 AB=BC,BC=CD + DE=\(10 + \frac{\sqrt{3}}{2}x\),AB=AE + BE=\(\frac{3}{2}x + \frac{1}{2}x = 2x\)。
列方程求解:\(2x = 10 + \frac{\sqrt{3}}{2}x\),解得\(x = \frac{20}{4 - \sqrt{3}} = 4(4 + \sqrt{3})\),AB=2x=8 (4 + \sqrt {3})≈49.86 米。
幻灯片 7:相似三角形与几何证明
利用面积比证明线段关系:通过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结合面积公式推导线段比例。
例题讲解 5:在△ABC 中,AD 是∠BAC 的平分线,求证:\(\frac{AB}{AC} = \frac{BD}{DC}\)(角平分线定理)。
证明思路:
过 D 作 DE⊥AB 于 E,DF⊥AC 于 F,∵AD 平分∠BAC,∴DE=DF。
\(\frac{S ABD}{S ACD} = \frac{\frac{1}{2}AB ·DE}{\frac{1}{2}AC ·DF} = \frac{AB}{AC}\)。
又\(\frac{S ABD}{S ACD} = \frac{BD}{DC}\)(同高三角形面积比等于底之比),故\(\frac{AB}{AC} = \frac{BD}{DC}\)。
幻灯片 8:课堂练习 1(多层相似与面积)
题目 1:△ABC 中,DE∥FG∥BC,且 AD=DF=FB,若△ABC 的面积为 54,则△AFG 的面积为( )
A. 24 B. 18 C. 12 D. 6
题目 2: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为 3:5,若它们的面积差为 48cm ,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分别为______和______。
题目 3:如图,DE∥BC,S△ADE=S 梯形 DBCE,则 AD:AB=,DE:BC=。
幻灯片 9:课堂练习 2(动态与证明)
题目 4:在 Rt△ABC 中,∠C=90°,AC=6,BC=8,点 P 从 A 出发沿 AC 向 C 运动,速度为 1 单位 / 秒,点 Q 从 C 出发沿 CB 向 B 运动,速度为 2 单位 / 秒,运动时间为\(t\)秒,当\(t\)为何值时,△PCQ 与△ACB 相似?此时△PCQ 的面积是多少?
题目 5:求证:相似三角形对应角平分线的比等于相似比。
幻灯片 10:易错点深度解析
易错点 1:多层相似中相似比计算错误,忽略比例的传递性。
示例:AD:DF:FB=1:1:1 时,误将△ADE 与△ABC 的相似比算为 1:2(正确应为 1:3)。
易错点 2:动态问题中未考虑相似的多种对应情况,导致漏解。
示例:直角三角形中动点问题只考虑一种相似对应方式,忽略另一种可能的对应关系。
易错点 3:面积比与线段比的转化错误,误用面积比的算术平方根作为相似比。
示例:面积比为 1:2 时,误将相似比算为 1:2(正确应为 1:\(\sqrt{2}\))。
易错点 4:实际问题中未正确构造相似三角形,导致测量模型错误。
示例:测量高度时未区分仰角对应的直角三角形,混淆水平距离与斜边长度。
幻灯片 11:相似性质的思想方法拓展
分类讨论思想:动态问题中根据不同的相似对应关系分类求解,确保答案全面。
数形结合思想:通过图形标注线段长度和角度,结合代数方程解决几何计算问题。
转化思想:将面积问题转化为相似比问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几何模型问题。
建模思想:构建相似三角形模型解决测量、设计等实际应用问题。
幻灯片 12:课堂总结
多层相似处理:明确相似链中各三角形的相似比关系,周长比直接传递,面积比为相似比平方的乘积。
动态问题关键:用变量表示线段长度,结合相似性质或面积公式建立方程,分类讨论对应关系。
实际应用步骤:
抽象几何模型,确定相似三角形。
标注已知量和未知量,建立比例关系。
解方程并验证结果合理性。
核心能力:综合运用相似性质解决复杂图形、动态变化和实际应用问题,提升逻辑推理和建模能力。
幻灯片 13:课后作业布置
基础作业:
(1)△ABC∽△DEF,相似比为\(1:3\),若△ABC 的周长为 6,则△DEF 的周长为______;若△DEF 的面积为 27,则△ABC 的面积为______。
(2)如图,DE∥BC,AD:DB=2:3,S△ADE=8,则 S△ABC=,S 梯形 DBCE=。
拓展作业:
(1)在△ABC 中,AB=AC=5,BC=6,点 D 在 BC 上,DE∥AB 交 AC 于 E,DF∥AC 交 AB 于 F,设 BD=x,求四边形 AFDE 的面积(用含 x 的代数式表示)。
(2)证明: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用对应中线代替高进行证明)。
实践作业: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测量一栋教学楼的高度,要求至少使用两种不同的测量方法,并比较结果的准确性,分析误差原因。
2025-2026学年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25.5.2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第二十五章 图形的相似
a
i
T
u
j
m
i
a
N
g
1.经历探索相似三角形周长、面积性质的过程,了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发展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
2.通过相似三角形性质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思考:
(1)你知道的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有哪些?
(2)三角形除了边和角及三条重要线段之外,还有哪些要素是值得研究的?
周长、面积
如图: △ABC∽△A′B′C′ ,相似比为k,分别为边上的高,
(1)△ABC的周长与的周长的比与它们的相似比有什么关系?请说明理由。
(2)△ABC的面积与的面积的比与它们的相似比有什么关系?请说明理由。
学生活动一 【一起探究】
猜想:相似三角形对应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请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并证明上述猜想。
已知:如图,△ABC ∽△A′B′C′,相似比为 k,
求证:它们对应周长的比等于k.
证明: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相似三角形对应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符号语言:
∵△ABC∽△A′B′C′,且AB:A′B′=k
∴=k
思考:相似三角形对应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吗?为什么?
学生活动二 【一起探究】
例1:如图,△ABC∽△A′B′C′,相似比为k,AD、A′D′ 分别为BC,B′C′边上的高.
△ABC的面积和△A′B′C′的面积的比与他们的相似比有什么关系 请说明理由.
证明: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相似三角形对应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符号语言:
∵△ABC∽△A′B′C′,且=k
∴=k2
例2:如图,在△ABC 中,D,E,F分别为BC,AC,
AB 边的中点. 求:
(1)△DEF 的周长与△ABC 的周长之比.
(2)△DEF 的面积与△ABC 的面积之比.
学生活动三 【探究判定定理的应用】
1.如果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是1∶4,那么它们的周长比是(  )
A.1∶16 B.1∶4
C.1∶6 D.1∶2
D
2.如图,D是△ABC的边BC上一点,AB=4,AD=2,∠DAC=∠B,如果△ABD的面积为15,那么△ACD的面积为(  )
A.15 B.10 C.7.5 D.5
D
3.有3个正方形按如图所示放置,阴影部分的面积依次记为S1,S2,则S1: S2等于(   )
A.1: B.1:2
C.2:3 D.4:9
D
返回
1∶2
1.
[2024盐城中考]两个相似多边形的相似比为1∶2,则它们的周长的比为________.
返回
2.
返回
3.
18 cm
两个相似三角形的最短边长分别是5 cm和3 cm,它们的周长之差是12 cm,那么小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_.
返回
4.
返回
5.
D
[2024重庆中考]若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为1∶4,则这两个三角形面积的比是(  )
A.1∶2
B.1∶4
C.1∶8
D.1∶16
返回
6.
C
在一张打印出来的纸上,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由原图中的2 cm增加了4 cm,则打印出的三角形的面积是原图中三角形面积的(  )
A.4倍
B.6倍
C.9倍
D.12倍
返回
7.
12
[2024辽宁中考]如图,AB∥CD,AD与BC相交于点O,且△AOB与△DOC的面积比是1∶4,若AB=6,则CD的长为________.
返回
8.
返回
9.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相似三角形性质定理,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进行总结:
(1)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相似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2)本节课学习经历了怎样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用到了哪些数学方法?积累了哪些活动经验?
必做作业: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选做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