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1 正切(课件)冀教版2025-2026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6.1.1 正切(课件)冀教版2025-2026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幻灯片 1:封面
标题:26.1.1 正切
副标题:探索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
背景图:展示含倾斜角的实际场景,如斜坡、梯子靠墙、山坡等,搭配直角三角形标注锐角和对边、邻边的示意图。
幻灯片 2:情境引入与问题提出
实际情境展示:
情境 1:梯子靠在墙上,梯子与地面形成一定角度,如何描述梯子的倾斜程度?
情境 2:两个不同的斜坡,一个较陡,一个较缓,用什么数量关系可以区分它们的陡峭程度?
情境 3:山坡的倾斜角不同,攀登的难度不同,如何量化倾斜角与坡面高度、水平距离的关系?
核心问题: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大小与它的对边、邻边长度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这种关系能否用来描述角的大小或物体的倾斜程度?
幻灯片 3:正切的定义
图形基础:在 Rt△ABC 中,∠C=90°,∠A 为锐角。
∠A 的对边:与∠A 相对的边,记作 BC(或 a)。
∠A 的邻边:与∠A 相邻且非斜边的边,记作 AC(或 b)。
斜边:直角所对的边,记作 AB(或 c)。
定义内容:
在 Rt△ABC 中,锐角 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记作 tanA。
符号表达式:\(\tan A = \frac{ A è }{ A é è } = \frac{BC}{AC} = \frac{a}{b}\)。
注意事项:
正切是一个比值,没有单位。
正切值只与锐角的大小有关,与直角三角形的大小无关(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决定)。
当∠A 的大小确定时,tanA 的值是唯一确定的。
幻灯片 4:正切的基本特征与理解
比值的不变性:
如图,在 Rt△ABC 和 Rt△A'B'C' 中,若∠A=∠A',则\(\frac{BC}{AC} = \frac{B'C'}{A'C'}\),即 tanA=tanA'。
结论:锐角的正切值仅由角的度数决定,与三角形的边长无关。
与倾斜程度的关系:
锐角 A 的正切值越大,说明∠A 越接近 90°,对应的斜坡或物体倾斜程度越陡。
示例:tan30°≈0.577,tan60°≈1.732,故 60° 角对应的斜坡比 30° 角的更陡。
表达方式:
tanA 是一个整体符号,不能拆分,如 tanA≠tan A。
当用三个字母表示角时,需加角的符号,如 tan∠BAC。
幻灯片 5:特殊锐角的正切值
30° 角的正切值:
在 Rt△ABC 中,∠A=30°,设 BC=1,则 AB=2,AC=\(\sqrt{3}\)。
\(\tan30 ° = \frac{BC}{AC} = \frac{1}{\sqrt{3}} = \frac{\sqrt{3}}{3} \approx 0.577\)。
45° 角的正切值:
在 Rt△ABC 中,∠A=45°,设 BC=1,则 AC=1,AB=\(\sqrt{2}\)。
\(\tan45 ° = \frac{BC}{AC} = \frac{1}{1} = 1\)。
60° 角的正切值:
在 Rt△ABC 中,∠A=60°,设 BC=\(\sqrt{3}\),则 AC=1,AB=2。
\(\tan60 ° = \frac{BC}{AC} = \frac{\sqrt{3}}{1} = \sqrt{3} \approx 1.732\)。
记忆口诀:30°、45°、60°,正切值分别为\(\frac{\sqrt{3}}{3}\)、1、\(\sqrt{3}\),递增趋势要记牢。
幻灯片 6:正切值的计算与应用(基础例题)
例题讲解 1:在 Rt△ABC 中,∠C=90°,BC=3,AC=4,求 tanA 和 tanB 的值。
解题步骤:
∠A 的对边为 BC=3,邻边为 AC=4,故\(\tan A = \frac{3}{4} = 0.75\)。
∠B 的对边为 AC=4,邻边为 BC=3,故\(\tan B = \frac{4}{3} \approx 1.333\)。
结论:tanA tanB=1(互为余角的正切值互为倒数)。
例题讲解 2:在 Rt△ABC 中,∠C=90°,tanA=2,AC=5,求 BC 的长。
解题步骤:
由\(\tan A = \frac{BC}{AC} = 2\),代入 AC=5,得\(\frac{BC}{5} = 2\)。
解得 BC=2×5=10。
幻灯片 7:正切在实际中的应用 —— 测量倾斜程度
应用场景 1:斜坡的坡度
坡度(坡比)定义:斜坡的垂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即坡度 i=tanθ(θ 为斜坡与水平面的夹角)。
例题讲解 3:某斜坡的坡度为 1:2,即垂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为 1:2,求斜坡与水平面夹角 θ 的正切值及 θ 的度数(精确到 1°)。
解答:tanθ=1/2=0.5,通过计算器查得 θ≈27°。
应用场景 2:梯子靠墙的稳定性
例题讲解 4:一架梯子靠在墙上,梯子底部距离墙脚 3 米,顶端距离地面 6 米,求梯子与地面夹角的正切值,并判断梯子是否稳定(通常 tanθ>1 时较稳定)。
解答:tanθ=6/3=2>1,故梯子较稳定。
幻灯片 8:正切与相似三角形的联系
原理分析:
若两个直角三角形有一个锐角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因此对应锐角的正切值相等。
例题讲解 5:如图,Rt△ABC∽Rt△DEF,∠A=∠D=α,求证:tanα 在两个三角形中值相等。
证明:∵Rt△ABC∽Rt△DEF,∴\(\frac{BC}{EF} = \frac{AC}{DF}\)→\(\frac{BC}{AC} = \frac{EF}{DF}\),即 tanα=tanα,故值相等。
结论:正切值的不变性本质上是相似三角形性质的体现,为后续学习三角函数的定义奠定基础。
幻灯片 9:课堂练习 1(基础计算)
题目 1:在 Rt△ABC 中,∠C=90°,a=5,b=12,则 tanA=,tanB=。
题目 2:若∠α 为锐角,tanα=3,则\(\frac{ ± è }{ ± é è }\)=,若∠α 的邻边为 2,则对边为。
题目 3:计算:tan45°=,tan30°=,tan60°=,tan30°·tan60°=。
幻灯片 10:课堂练习 2(实际应用)
题目 4:某山坡的水平距离为 100 米,垂直高度为 50 米,则山坡的坡度为______,坡角 θ 的正切值为______,θ≈______度。
题目 5:梯子靠在墙上,与地面的夹角为 θ,若梯子长度为 5 米,tanθ=4/3,则梯子底部距离墙脚______米,顶端距离地面______米。
题目 6:在 Rt△ABC 中,∠C=90°,∠A=60°,AC=2,则 BC=,tanA=。
幻灯片 11:易错点辨析
易错点 1:混淆对边与邻边
错误示例:在求 tanB 时,误将∠B 的邻边当作对边计算。
纠正:明确 “对边” 是与角相对的边,“邻边” 是与角相邻且非斜边的边,可画图标注避免混淆。
易错点 2:认为正切值与三角形边长有关
错误示例:认为直角三角形边长扩大后,锐角的正切值会变化。
纠正:正切值仅由锐角大小决定,与边长无关,相似三角形的正切值相等。
易错点 3:特殊角正切值记忆错误
错误示例:将 tan30° 记为\(\sqrt{3}\),tan60° 记为\(\frac{\sqrt{3}}{3}\)。
纠正:通过画图推导特殊角的正切值,30° 角对边较短,正切值较小;60° 角对边较长,正切值较大。
易错点 4:坡度与坡角概念混淆
错误示例:将坡度理解为坡角的度数。
纠正:坡度是垂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即 tanθ),坡角是倾斜角的度数。
幻灯片 12:课堂总结
正切的定义:在 Rt△ABC 中,∠C=90°,\(\tan A = \frac{ A è }{ A é è }\),是一个无单位的比值。
核心特征:
正切值只与锐角的大小有关,与三角形边长无关。
锐角越大,正切值越大,对应倾斜程度越陡。
特殊角正切值:
tan30°=\(\frac{\sqrt{3}}{3}\),tan45°=1,tan60°=\(\sqrt{3}\)。
实际应用:用于描述坡度、倾斜角等,通过正切值可计算直角三角形中的未知边长。
思想方法:从实际问题抽象出直角三角形模型,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建立边角关系。
幻灯片 13:课后作业布置
基础作业:
(1)在 Rt△ABC 中,∠C=90°,AB=10,AC=8,求 tanA 和 tanB 的值。
(2)计算:3tan30° + tan45° - tan60°=______。
拓展作业:
(1)在 Rt△ABC 中,∠C=90°,tanA=1/2,BC=4,求 AB 的长。
(2)如图,某水坝的横断面为梯形 ABCD,迎水坡 AB 的坡度为 1:√3,坝高 BC=5 米,求迎水坡 AB 的长度。
实践作业:测量校园内一个斜坡(如楼梯、坡道)的垂直高度和水平宽度,计算其坡度和坡角的正切值,判断该斜坡的陡峭程度是否符合安全标准(通常楼梯坡度 tanθ≤1.5)。
2025-2026学年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26.1.1 正切
第二十六章 解直角三角形
a
i
T
u
j
m
i
a
N
g
1.利用相似的直角三角形,探索并认识锐角三角函数tanA,
知道30°, 45°, 60°角的三角函数值.
2.理解正切概念并根据正切概念正确进行计算.
3.引导学生体验数学活动中充满着探索与发现,并使之能积极
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思考、发现、
总结、验证.
思考 :
1.函数的概念及表示函数的方法;
2.列举我们已经学习过的函数.
如图,轮船在A处时,灯塔B位于它的北偏东35°的方向上.轮船向东航行5 km到达C处时,轮船位于灯塔的正南方,此时轮船距灯塔多少千米 (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该实际问题中的已知和所求为图中的哪些角和线段
学生活动一 【观察与思考】
(事实上,求轮船距灯塔的距离,就是在Rt△ABC中,已知∠C=90°,∠BAC=55°,AC=5 km,求BC长度的问题)
这就是我们将要学习的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
1.如图,在Rt△ABC中和Rt△A’B’C’中,∠C=∠C’=90°.当 ∠A=∠A’时, 与 具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活动二 【观察与思考】
(三角形相似)
引导思考:
(1)如何证明线段成比例
(2)你能证明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吗
(∵∠A=∠A',∠C=∠C'=90°,
∴Rt△ABC∽Rt△A'B'C')
引导思考:
(3)由三角形相似的性质可以得到
与 之间的关系吗
(Rt△ABC∽Rt△A'B'C', ∴
2.如图所示,已知∠EAF<90°,BC⊥AF,B'C'⊥AF,垂足分别为C,C'. 与 具有怎样的关系
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当一对锐角相等时,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从而两条对应直角边的比相等,即当∠A(小于90°)确定时,以∠A为锐角的Rt△ABC的两条直角边的比 是确定的.
思考:在锐角A的一边上任取一点B,自点B向另一边作垂线,垂足为C,得到Rt△ABC;再任取一点B1,自点B1向另一边作垂线,垂足为C1,得到另一个Rt△AB1C1……这样,我们可以得到无数个直角三角形,这些直角三角形有什么关系?在这些直角三角形中,锐角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 , ,……有怎样的关系?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当直角三角形中一锐角确定时,其对边与邻边的比值也随之确定。
知识归纳
如图所示,在Rt△ABC中,∠C=90°,我们
把∠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的正切,
记作tan A,即tan A==.
正切的定义
在Rt△ABC中,∠C=90°
思考:
(1)∠B的对边和邻边分别是哪两条边,
tanB等于什么?
(2)tanA与tan B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结论:tan B==.
tan A与tan B互为倒数,即tan A×tan B=1.
例1:在Rt△ABC中,∠C= 90°.
(1)如图(1)所示,∠A=30°,求tanA,tanB 的值.
(2)如图(2)所示,∠A=45°,求tanA的值.
解:(1)在Rt△ABC中,
∵∠A=30°,
∴∠B=60°,且a= c.
∴ b = = = c.
∴tan A=tan 30°== c÷ c= ,
tan B=tan 60°== c ÷ c =.
(2)在Rt△ABC中,
∵∠A=45°,
∴a=b.
∴tan B=tan 45°= = .
特殊三角函数值:
tan 30°= ,
tan 45°= 1 ,
tan 60°= .
如图,在Rt△ABC中,∠ACB=90°,AC=8,BC=6,CD⊥AB,垂足为D,则tan∠BCD=____.
根据题意得∠BCD=∠CAB,
所以tan ∠BCD=tan ∠CAB= = .
返回
D
1.
如图,在Rt△ABC中,∠C=90°,AC=3,BC=4,则tan A的值为(  )
返回
2.
D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4,3),那么tan α的值是(  )
返回
3.
A
返回
4.
B
在Rt△ABC中,若各边长都扩大为原来的3倍,则锐角A的正切值(  )
A.扩大为原来的3倍  
B.不变
返回
5.
在Rt△ABC中,∠C=90°,∠A,∠B,∠C的对边长分别为a,b,c,且c=3a,则tan B的值为________.
返回
6.
[2024邢台三模]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4,BD=6,则tan∠1=________.
返回
7.
返回
8.
C
锐角三角函数
(第1课时)
1.正切函数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一锐角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这个角的正切。
2.
3.特殊角的正切值:
,,
必做作业: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选做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