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2 正弦、余弦(课件)冀教版2025-2026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6.1.2 正弦、余弦(课件)冀教版2025-2026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幻灯片 1:封面
标题:26.1.2 正弦、余弦
副标题: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拓展
背景图:展示含锐角的直角三角形,标注边的名称(对边、邻边、斜边),搭配实际场景如屋顶的倾角、起重机吊臂的角度示意图。
幻灯片 2:知识回顾与引入
正切知识回顾:
在 Rt△ABC 中,∠C=90°,\(\tan A = \frac{ A è }{ A é è }\),用于描述锐角与对边、邻边的比例关系。
正切值只与锐角大小有关,与三角形边长无关。
新问题提出:
除了对边与邻边的比,锐角与对边、斜边的比,邻边、斜边的比是否也有特殊规律?
这些比例关系能否像正切一样用于描述角的大小或解决实际问题?
幻灯片 3:正弦的定义
图形基础:在 Rt△ABC 中,∠C=90°,∠A 为锐角。
∠A 的对边:BC(或 a)。
斜边:AB(或 c)。
定义内容:
锐角 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作 sinA。
符号表达式:\(\sin A = \frac{ A è }{ è } = \frac{BC}{AB} = \frac{a}{c}\)。
注意事项:
正弦是比值,无单位,仅由锐角大小决定。
当∠A 确定时,sinA 的值唯一确定,与三角形大小无关。
sinA 是整体符号,不可拆分,如∠BAC 的正弦记作 sin∠BAC。
幻灯片 4:余弦的定义
图形基础:在 Rt△ABC 中,∠C=90°,∠A 为锐角。
∠A 的邻边:AC(或 b)。
斜边:AB(或 c)。
定义内容:
锐角 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作 cosA。
符号表达式:\(\cos A = \frac{ A é è }{ è } = \frac{AC}{AB} = \frac{b}{c}\)。
注意事项:
余弦同样是无单位的比值,仅由锐角大小决定。
与正弦类似,cosA 的值随∠A 的变化而变化,与三角形边长无关。
幻灯片 5:正弦和余弦的基本特征
比值的不变性:
如图,Rt△ABC∽Rt△A'B'C',∠A=∠A',则\(\frac{BC}{AB} = \frac{B'C'}{A'B'}\),即 sinA=sinA';\(\frac{AC}{AB} = \frac{A'C'}{A'B'}\),即 cosA=cosA'。
结论:正弦和余弦值仅由锐角度数决定,体现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取值范围:
锐角 A 的对边和邻边都小于斜边,故 0 < sinA < 1,0 < cosA < 1。
与角度的关系:
当∠A 从 0° 增大到 90° 时,sinA 从 0 增大到 1,cosA 从 1 减小到 0。
幻灯片 6:特殊锐角的正弦和余弦值
30° 角的正弦和余弦:
在 Rt△ABC 中,∠A=30°,设 BC=1,则 AB=2,AC=\(\sqrt{3}\)。
\(\sin30 ° = \frac{BC}{AB} = \frac{1}{2} = 0.5\)。
\(\cos30 ° = \frac{AC}{AB} = \frac{\sqrt{3}}{2} \approx 0.866\)。
45° 角的正弦和余弦:
在 Rt△ABC 中,∠A=45°,设 BC=1,AC=1,AB=\(\sqrt{2}\)。
\(\sin45 ° = \frac{1}{\sqrt{2}} = \frac{\sqrt{2}}{2} \approx 0.707\)。
\(\cos45 ° = \frac{1}{\sqrt{2}} = \frac{\sqrt{2}}{2} \approx 0.707\)。
60° 角的正弦和余弦:
在 Rt△ABC 中,∠A=60°,设 AC=1,BC=\(\sqrt{3}\),AB=2。
\(\sin60 ° = \frac{\sqrt{3}}{2} \approx 0.866\)。
\(\cos60 ° = \frac{1}{2} = 0.5\)。
记忆表格:
锐角
sinα
cosα
30°
\(\frac{1}{2}\)
\(\frac{\sqrt{3}}{2}\)
45°
\(\frac{\sqrt{2}}{2}\)
\(\frac{\sqrt{2}}{2}\)
60°
\(\frac{\sqrt{3}}{2}\)
\(\frac{1}{2}\)
幻灯片 7:正弦、余弦与正切的关系
同角关系:
平方关系:\(\sin^2 A + \cos^2 A = 1\)(由勾股定理推导:\(a^2 + b^2 = c^2\)→\((\frac{a}{c})^2 + (\frac{b}{c})^2 = 1\))。
商数关系:\(\tan A = \frac{\sin A}{\cos A}\)(\(\frac{\frac{a}{c}}{\frac{b}{c}} = \frac{a}{b} = \tan A\))。
互余角关系:
∠A + ∠B = 90°,则\(\sin A = \cos B\),\(\cos A = \sin B\)。
示例:sin30°=cos60°=0.5,cos30°=sin60°=\(\frac{\sqrt{3}}{2}\)。
幻灯片 8:正弦和余弦的计算(基础例题)
例题讲解 1:在 Rt△ABC 中,∠C=90°,BC=5,AB=13,求 sinA、cosA、sinB、cosB 的值。
解题步骤:
由勾股定理得 AC=\(\sqrt{13^2 - 5^2}\)=12。
\(\sin A = \frac{BC}{AB} = \frac{5}{13}\),\(\cos A = \frac{AC}{AB} = \frac{12}{13}\)。
\(\sin B = \frac{AC}{AB} = \frac{12}{13}\),\(\cos B = \frac{BC}{AB} = \frac{5}{13}\)。
结论:sinA=cosB,cosA=sinB(互余角关系验证)。
例题讲解 2:已知∠A 为锐角,sinA=\(\frac{3}{5}\),求 cosA 和 tanA 的值。
解题步骤:
由\(\sin^2 A + \cos^2 A = 1\)得\(\cos A = \sqrt{1 - (\frac{3}{5})^2} = \frac{4}{5}\)。
\(\tan A = \frac{\sin A}{\cos A} = \frac{3/5}{4/5} = \frac{3}{4}\)。
幻灯片 9:正弦和余弦的实际应用
应用场景 1:测量物体高度
例题讲解 3:为测量旗杆 AB 的高度,在距离旗杆底部 10 米的 C 处测得顶端 A 的仰角为 30°,求旗杆高度(精确到 0.1 米)。
解答:在 Rt△ABC 中,∠C=90°,∠ACB=30°,BC=10 米,\(\sin30 ° = \frac{AB}{AC}\)(错误,应为\(\tan30 ° = \frac{AB}{BC}\))→修正:\(\tan30 ° = \frac{AB}{BC}\)→AB=BC·tan30°=10×\(\frac{\sqrt{3}}{3}\)≈5.8 米。(此处故意设计错误后修正,强调边角对应关系)
正确方法:∠ACB 的对边是 AB,邻边是 BC,故用正切;若已知 AC(斜边),则用正弦:AB=AC sin30°。
应用场景 2:屋顶倾角计算
例题讲解 4:某屋顶的斜面 AB 长 5 米,水平宽度 AC=4 米,求屋顶倾角∠A 的余弦值和正弦值。
解答:BC=\(\sqrt{5^2 - 4^2}\)=3 米,\(\cos A = \frac{AC}{AB} = \frac{4}{5}\),\(\sin A = \frac{BC}{AB} = \frac{3}{5}\)。
幻灯片 10:课堂练习 1(基础计算)
题目 1:在 Rt△ABC 中,∠C=90°,a=7,c=25,则 sinA=,cosA=,sinB=______。
题目 2:计算:sin30° + cos60°=,sin 45° + cos 45°=,\(\frac{\sin60 °}{\cos60 °}\)=______。
题目 3:若∠α 为锐角,cosα=\(\frac{1}{2}\),则∠α=°,sinα=,tanα=______。
幻灯片 11:课堂练习 2(综合应用)
题目 4:在 Rt△ABC 中,∠C=90°,sinA=\(\frac{2}{3}\),BC=4,则 AB=,AC=,cosB=______。
题目 5:某梯子长 10 米,靠在墙上与地面成 60° 角,则梯子顶端距离地面______米,底部距离墙脚______米。
题目 6:已知∠A 为锐角,tanA=2,则 sinA=,cosA=(用分数表示)。
幻灯片 12:易错点辨析
易错点 1:正弦、余弦的边角对应错误
错误示例:求 sinA 时误用邻边与斜边的比。
纠正:牢记 “正弦对边比斜边,余弦邻边比斜边”,画图标注对边、邻边后再计算。
易错点 2:特殊角的值记忆混淆
错误示例:sin60° 记为\(\frac{1}{2}\),cos30° 记为\(\frac{1}{2}\)。
纠正:结合 30°-60°-90° 三角形的边长关系(1:\(\sqrt{3}\):2)推导,30° 对边最短,故 sin30° 最小。
易错点 3:互余角关系应用错误
错误示例:认为 sin30° + cos30°=1。
纠正:互余角满足 sinA=cosB,而非同角的正弦加余弦等于 1,同角满足平方和为 1。
易错点 4:实际问题中选错三角函数
错误示例:已知斜边和锐角,求对边时误用余弦。
纠正:明确已知边和未知边的类型(对边、邻边、斜边),对边与斜边用正弦,邻边与斜边用余弦。
幻灯片 13:课堂总结
正弦和余弦的定义:
\(\sin A = \frac{ è }{ è }\),\(\cos A = \frac{é è }{ è }\),均为无单位的比值。
核心特征:
仅与锐角大小有关,与三角形边长无关。
0 < sinA < 1,0 < cosA < 1(锐角范围内)。
特殊角的值:
30°、45°、60° 的正弦和余弦值需准确记忆,可通过特殊三角形推导。
重要关系:
同角:\(\sin^2 A + \cos^2 A = 1\),\(\tan A = \frac{\sin A}{\cos A}\)。
互余角:\(\sin A = \cos(90 °-A)\),\(\cos A = \sin(90 °-A)\)。
实际应用:用于计算直角三角形中的未知边,描述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
幻灯片 14:课后作业布置
基础作业:
(1)在 Rt△ABC 中,∠C=90°,AB=20,cosA=\(\frac{3}{5}\),求 AC 和 BC 的长。
(2)计算:2sin60° - cos30° + tan45°×cos60°。
拓展作业:
(1)在 Rt△ABC 中,∠C=90°,sinA:sinB=3:4,求∠A 的余弦值和正切值。
(2)如图,某船从港口 A 出发向正东方向航行,在 B 处测得灯塔 C 在北偏东 60° 方向,航行 10 海里至 C 处,测得灯塔在北偏东 30° 方向,求此时船与灯塔的距离(结果保留根号)。
实践作业:利用测角仪和卷尺测量校园内某棵树的高度,记录测量数据(水平距离、仰角),用正弦或余弦(结合正切)计算树高,并分析误差原因。
2025-2026学年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26.1.2 正弦、余弦
第二十六章 解直角三角形
a
i
T
u
j
m
i
a
N
g
1.初步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理解在锐角的正弦
(sinA)以及余弦(cosA)的意义.
2.熟练运用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进行有关计算.
3.能推导并熟记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并能
根据这些值说出对应的锐角度数.
思考 :
1.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确定时,它的对边与邻边的
比值有什么规律
2.什么是正切 如何求一个角的正切
3.含30°,45°的直角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4.你还记得30°、45°、60°角的正切值吗
学生活动 【做一做】
如图, ∠BAC 为任意给定的一个锐角,B1 ,B2 为射线AB上的任意两点,过点B1 ,B2 分别作AC的垂线B1C1,B2C2 ,垂足分别为C1,C2.试说明 与 , 与 分别相等.
A
B1
C1
B2
B
C2
C
所以Rt△AB1C1 ∽Rt△AB2C2.
即= .
=
由于∠C1=∠C2=90°,∠A=∠A,
A
B1
C1
B2
B
C2
C
正弦与余弦
归纳:在直角三角形中,当锐角 A 的度数一定时,不管三角形的大小如何,∠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也是一个固定值.
概念生成
B
A
C
c
a
b
斜边
对边
定义:在 Rt△ABC 中,∠C=90°,我们把锐角 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正弦,记作 sin A .
∠A的对边
斜边
sin A = =
c
a
正弦与余弦
归纳:在直角三角形中,当锐角 A 的度数一定时,不管三角形的大小如何,∠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也是一个固定值.
概念生成
定义:在 Rt△ABC 中,∠C=90°,我们把锐角 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余弦,记作cosA.
∠A的邻边
cos A = =
c
b
斜边
B
A
C
c
a
b
斜边
邻边
学生活动 【大家谈谈】
在Rt△ABC中,∠C=90°,
(1) ∠B的正弦和余弦分别是哪两边的比值?
(2)由a结论:1.∠B的正弦是, ∠B的余弦是
2.sin A<1,cos A<1,sin2A+cos2A=1
学生活动 【做一做】
思考 两块三角板中有几个不同的锐角?分别求出这几个锐角的正弦值、余弦值和正切值.
设图中每块三角尺较短的边长均为1,利用勾股定理和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出这些角的锐角三角函数值。
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
三角函数 30° 45° 60°
sin α
cos α
tan α 1
2.规律记忆法:1,2,3 ;3,2,1 ; 3,9,27 ;弦比2,切比3,分子根号别忘添.
30°,45°,60°角的正切值可以看成是, , .
1.图形推导法:在含特殊角的直角三角形中利用三边的比例关系,结合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可求出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当A、B为锐角时,若A≠B,则
sinA≠sinB,
cosA≠cosB,
tanA≠tanB.
例1 求下列各式的值:
(1) 2 sin30°+3tan30°- tan45°
解: (1) 2 sin30°+3tan30°-tan45°
=2+3-1
=.
例1 求下列各式的值:
(2) (sin45°tan60°sin60°.
解:(2) (sin45°tan60°sin60°
=(+
= +=2.
例2 如图,在 Rt△ABC 中,∠C=90°,AC=5,BC=12,
求sinA,cosA,tanA的值.
B
A
C
13
5
12
解:由勾股定理,得
AB=
==13.
所以sinA==,cosA=,
tanA==.
思考
(1)当锐角α的大小变化时,sin α,cos α,tan α是否变化
(2)对于锐角α的每一个确定的值,sin α,cos α和tan α是否有唯一的值和它对应
(3)sin α,cos α和tanα是不是α的函数
结论:
我们把锐角α正弦、余弦和正切统称为α的三角函数.
为方便起见,今后将(sin α)2,(cos α)2,(tan α)2分别记作sin2α,cos2α,tan2α.
如图,∠α的顶点为O,它的一边在x轴的正半轴上,另一边OA上有一点P(b,4),若sinα= ,则b=_______.
3
返回
C
1.
[2025唐山期中]如图,在Rt△ABC中,∠C=90°,AB=8,BC=6,则sin A等于(  )
返回
2.
C
[2025邢台期中]如图,在5×5的正方形网格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A,B,C均为格点,D为AC上一点,∠DBC=90°,则sin C的值是(  )
返回
3.
C
如图,在Rt△ABC中,∠C=90°,sin B=0.5,若AC=6,则BC的长为(  )
A.6
B.12
4.
(2)△ABC的周长及面积.
返回
返回
5.
C
如图,已知在Rt△ABC中,∠B=90°,则cos A=(  )
返回
6.
D
如图,在Rt△ABC中,∠C=90°,BC=2,AB=3,则cos B的值是(  )
正弦与余弦
正弦
余弦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
必做作业: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选做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