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 解直角三角形(课件)冀教版2025-2026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6.3 解直角三角形(课件)冀教版2025-2026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幻灯片 1:封面
课程标题:26.3 解直角三角形
副标题:运用边角关系破解直角三角形奥秘
教师姓名:[具体姓名]
授课日期:[具体日期]
幻灯片 2:学习目标
深刻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明确解直角三角形的含义与要求。
熟练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包括勾股定理、锐角互余关系及锐角三角函数关系。
能够根据已知条件,准确选择合适的方法解直角三角形,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幻灯片 3:复习回顾
直角三角形元素:在 Rt△ABC 中,∠C = 90°,则有边 a、b、c(c 为斜边),角∠A、∠B,且∠A + ∠B = 90°。
边角关系:
勾股定理:a + b = c 。
锐角三角函数:sinA = a/c,cosA = b/c,tanA = a/b;sinB = b/c,cosB = a/c,tanB = b/a。
提问引导:如果知道直角三角形中的一些元素,如何求出其他未知元素呢?
幻灯片 4: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
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元素求出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说明:直角三角形的六个元素(三条边和三个角)中,直角是已知的,所以解直角三角形只需知道除直角外的两个元素(至少有一个是边),就能求出其余三个元素。
幻灯片 5: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
三边关系:勾股定理,即 a + b = c 。
锐角关系:∠A + ∠B = 90°(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边角关系:锐角三角函数,如 sinA = 对边 / 斜边 = a/c,cosA = 邻边 / 斜边 = b/c,tanA = 对边 / 邻边 = a/b 等。
幻灯片 6:解直角三角形的类型及示例 1(已知两边)
类型一:已知两条直角边。
例 1:在 Rt△ABC 中,∠C = 90°,a = 3,b = 4,解这个直角三角形。
步骤:
求斜边 c:根据勾股定理 c = √(a + b ) = √(3 + 4 ) = 5。
求∠A:tanA = a/b = 3/4 = 0.75,用计算器得∠A ≈ 36.87°。
求∠B:∠B = 90° - ∠A ≈ 90° - 36.87° = 53.13°。
幻灯片 7:解直角三角形的类型及示例 2(已知两边)
类型二:已知一条直角边和斜边。
例 2:在 Rt△ABC 中,∠C = 90°,c = 10,a = 6,解这个直角三角形。
步骤:
求另一直角边 b:由勾股定理 b = √(c - a ) = √(10 - 6 ) = 8。
求∠A:sinA = a/c = 6/10 = 0.6,用计算器得∠A ≈ 36.87°。
求∠B:∠B = 90° - ∠A ≈ 53.13°。
幻灯片 8:解直角三角形的类型及示例 3(已知一边一角)
类型三:已知一条直角边和一个锐角。
例 3:在 Rt△ABC 中,∠C = 90°,∠A = 30°,a = 5,解这个直角三角形。
步骤:
求∠B:∠B = 90° - ∠A = 90° - 30° = 60°。
求斜边 c:因为 sinA = a/c,所以 c = a /sinA = 5 /sin30° = 5 / 0.5 = 10。
求另一直角边 b:tanB = b/a,所以 b = a tanB = 5 tan60° = 5√3 ≈ 8.66。
幻灯片 9:解直角三角形的类型及示例 4(已知一边一角)
类型四:已知斜边和一个锐角。
例 4:在 Rt△ABC 中,∠C = 90°,c = 20,∠B = 45°,解这个直角三角形。
步骤:
求∠A:∠A = 90° - ∠B = 90° - 45° = 45°。
求直角边 a:cosB = a/c,所以 a = c cosB = 20 cos45° = 20×(√2/2) = 10√2 ≈ 14.14。
求直角边 b:sinB = b/c,所以 b = c sinB = 20 sin45° = 10√2 ≈ 14.14。
幻灯片 10:练习 1
题目:在 Rt△ABC 中,∠C = 90°,根据下列条件解直角三角形。
(1) a = 5,∠A = 60°。
(2) b = 8,c = 16。
答案:
(1) ∠B = 30°,c = 10/√3 ≈ 5.77,b = 5/√3 ≈ 2.89。
(2) ∠A = 60°,∠B = 30°,a = 8√3 ≈ 13.86。
幻灯片 11:实际应用示例
例 5:如图,某建筑物 BC 上有一旗杆 AB,从与 BC 相距 38m 的 D 处观测旗杆顶部 A 的仰角为 50°,观测旗杆底部 B 的仰角为 45°,求旗杆 AB 的高度(结果精确到 0.1m)。
步骤:
在 Rt△BCD 中,∠BDC = 45°,CD = 38m,因为 tan45° = BC/CD,所以 BC = CD tan45° = 38×1 = 38m。
在 Rt△ACD 中,∠ADC = 50°,CD = 38m,因为 tan50° = AC/CD,所以 AC = CD tan50° ≈ 38×1.1918 ≈ 45.2884m。
旗杆高度 AB = AC - BC ≈ 45.2884 - 38 ≈ 7.3m。
幻灯片 12:练习 2
题目:一艘轮船从港口 A 出发,沿北偏东 60° 方向航行,行驶至 B 处时,测得港口 A 在轮船的南偏西 30° 方向,此时轮船与港口 A 相距 20 海里,求轮船从 A 到 B 行驶的距离(结果保留根号)。
答案:20√3 海里。
幻灯片 13:课堂总结
知识点总结:
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由已知元素求未知元素的过程。
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勾股定理、锐角互余、锐角三角函数。
解直角三角形的类型:已知两边(两条直角边或一直角边一斜边)、已知一边一角(一直角边一锐角或斜边一锐角)。
方法归纳:根据已知条件选择合适的边角关系,准确计算,注重实际问题与数学模型的转化。
幻灯片 14:课后作业
基础作业:教材课后对应练习题,巩固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拓展作业: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写出测量方案和计算过程,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025-2026学年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26.3 解直角三角形
第二十六章 解直角三角形
a
i
T
u
j
m
i
a
N
g
1.梳理、归纳直角三角形中三条边、两锐角、边角之间的关系.
2.经历选择恰当的直角三角形中三边、两锐角、边角之间的关系,解直角三角形的过程.
3.在探索解直角三角形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学习重点: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
学习难点:综合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
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如图,轮船在A处时,灯塔B位于它的北偏东35°的方向上.轮船向东航行5 km到达C处时,轮船位于灯塔的正南方,此时轮船距灯塔多少千米 (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解:已知∠C=90°,∠BAC=55°,AC=5 km,
所以tan∠BAC= ,
所以,
BC=AC·tan∠BAC=5×tan55°≈5×1.4281≈7.14(km).
所以,
当轮船行驶到灯塔的正南方时,轮船距灯塔约7.14 km.
A
C
B
c
b
a
(1) 三边之间的关系:a2+b2=_____;
(2) 锐角之间的关系:∠A+∠B=_____;
(3) 边角之间的关系:sinA=____,cosA=____,
tanA=_____。
如图,在Rt△ABC中,共有六个元素(三条边,三个角), 其中∠C=90°。
c2
90°
一个直角三角形有几个元素?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解直角三角形
如图所示,在RtΔABC中,∠C=90°.
(1)已知直角三角形中的一个元素(除直角外),
能求其他元素吗
在RtΔABC中,∠C=90°,若∠B=30°,你能求ΔABC的各边长吗
在RtΔABC中,∠C=90°,若AC=2,你能求ΔABC的锐角和其他边长吗
(2)已知直角三角形中的两个元素(除直角外),有几种
可能的情况
有三种:一边和一锐角、两边、两锐角
(3)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元素(除直角外),能否求其他元素
在RtΔABC中,∠C=90°,若∠B=30°,AC=2,求∠A的度数及BC, AB的长.
在RtΔABC中,∠C=90°,若AC=2,AB=4,求∠A、∠B的度数和BC的长.
在RtΔABC中,∠C=90°,若∠A=30°,∠B=60°,你能求出AC,BC,AB的长吗
(4)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个元素(除直角外),可以求其他元素的情况有几种 哪几种
解直角三角形的条件可分为两大类:
(1)已知一锐角、一边(一锐角、一直角边或一锐角、一斜边);
(2)已知两边(一直角边、一斜边或两条直角边).
【归纳总结】
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还有三条边和两个锐角共五个元素.由这五个元素中的已知元素求出其余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例1:如图,在Rt△ABC 中,∠C=90°,∠A =34°,AC=6.解这个直角三角形.(结果精确到0.01)(sin34°≈0.60,cos34°≈0.56,tan34°≈0.67)
A
C
B
34°
6
A
C
B
34°
6
解:∠B=90°-∠A=90°-34°=56°.
在Rt△ABC中
∴BC=AC·tanA=6×tan34°≈6×0.6745=4.047
指明是哪个直角三角形
指明是哪个三角函数
导公式、计算
sin34°≈0.60,
cos34°≈0.83,
tan34°≈0.67
例2 如图,在Rt△ABC中,∠C=90°,AC=15,BC=8.解这个直角三角形.(角度精确到1”)
A
C
B
8
15
A
C
B
8
15
解:在Rt△ABC中
∴∠A=28°
由边长可导出角度
∴∠B=90°-∠A=90°-28°=62°.
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
sin28°≈0.47,
cos28°≈0.88,
tan28°≈0.53
1.数形结合有利于分析问题;
2.选择关系式时,尽量使用原始数据,以防“累积误差”
和“一错再错”;
3.解直角三角形时,应求出所有未知元素.
注意事项:
归纳
解直角三角形的原则:
(1)有角先求角,无角先求边
(2)有斜用弦, 无斜用切;
宁乘毋除, 取原避中。
A
B
C
5
50

在△ABC中,AB= 12 ,AC=13,cos∠B= ,求BC的长.
图②
当△ABC为锐角三角形时,如图②,
BC=BD+CD=12+5=17.
图①
解:∵cos∠B= ,∴∠B=45°,
当△ABC为钝角三角形时,如图①,
∵AC=13,∴由勾股定理得CD=5
∴BC=BD-CD=12-5=7;
∴BC的长为7或17.
分类讨论
返回
B
1.
[2025唐山期中]如图,在△ABC中,∠C=90°,∠A=α,AB=6,则BC的长为(  )
返回
2.
D
返回
3.
返回
4.
24
5.
返回
返回
6.
B
返回
7.
如图,将直角边长为5 cm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15°后,得到△AB′C′,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 cm2.
解直角三角形
依据
解法:只要知道五个元素中的两个元素(至少有一个是边),就可以求出余下的三个未知元素
勾股定理
两锐角互余
锐角的三角函数
必做作业: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选做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