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4.1 仰角、俯角、方向角(课件)冀教版2025-2026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6.4.1 仰角、俯角、方向角(课件)冀教版2025-2026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幻灯片 1:封面
课程标题:26.4.1 仰角、俯角、方向角
副标题:解读生活中的角度测量语言
教师姓名:[具体姓名]
授课日期:[具体日期]
幻灯片 2:学习目标
准确理解仰角、俯角和方向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正确识别这些角。
学会将实际问题中的仰角、俯角、方向角转化为数学图形中的角,建立直角三角形模型。
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与仰角、俯角、方向角相关的实际问题,提升应用能力。
幻灯片 3:情境引入
展示图片:
图片 1:人们仰望山顶的场景。
图片 2:从高处俯视地面景物的场景。
图片 3:轮船航行中使用罗盘确定方向的场景。
提问引导:在这些场景中,如何用数学角度来描述视线与水平线、目标方向与正方向的关系呢?这就需要学习仰角、俯角和方向角的知识。
幻灯片 4:仰角和俯角的概念
仰角:从低处观测高处的目标时,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锐角叫做仰角。
图示:绘制一个简单图形,标注出观测点、目标点、水平线和仰角。
俯角:从高处观测低处的目标时,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锐角叫做俯角。
图示:绘制对应图形,标注观测点、目标点、水平线和俯角。
注意:仰角和俯角都是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且均为锐角;在解决问题时,需明确观测点和目标点的位置关系。
幻灯片 5:仰角和俯角应用示例 1
例 1:如图,为测量某建筑物的高度 AB,在距离建筑物底部 B 点 30m 的 C 处,测得建筑物顶部 A 的仰角为 60°,求建筑物 AB 的高度(结果保留根号)。
分析:在 Rt△ABC 中,∠C = 90°,∠ACB = 60°,BC = 30m,求 AB 的长度。
解答步骤:
因为 tan∠ACB = AB/BC,所以 AB = BC tan60° = 30×√3 = 30√3 m。
结论:建筑物 AB 的高度为 30√3 m。
幻灯片 6:仰角和俯角应用示例 2
例 2:一架飞机在离地面 1500m 的高空飞行,从飞机上测得地面控制点的俯角为 60°,求此时飞机到控制点的水平距离(结果保留根号)。
分析:设飞机位置为 A,地面控制点为 B,过 A 作水平线交 BC(竖直方向)于点 C,则 AC 为水平距离,∠BAC = 60°,BC = 1500m,在 Rt△ABC 中求 AC。
解答步骤:
因为 tan∠BAC = BC/AC,所以 AC = BC /tan60° = 1500 / √3 = 500√3 m。
结论:飞机到控制点的水平距离为 500√3 m。
幻灯片 7:练习 1(仰角和俯角)
题目:
(1) 从地面上的一点测得塔顶的仰角为 45°,向塔前进 100m 后,测得塔顶的仰角为 60°,求塔高(结果保留根号)。
(2) 从山顶处测得地面上一建筑物顶端的俯角为 30°,建筑物底部的俯角为 45°,已知建筑物高 20m,求山高(结果保留根号)。
答案:
(1) 50(3 + √3) m。
(2) 10(3 + √3) m。
幻灯片 8:方向角的概念
定义:方向角是指以观测者的位置为中心,将正北或正南方向作为起始方向旋转到目标方向所成的角(一般指锐角),通常表达为北(南)偏东(西)多少度。
图示:绘制方位图,标注北偏东 30°、南偏西 45° 等方向角。
示例说明:
北偏东 30°:从正北方向向东旋转 30° 所指的方向。
南偏西 20°:从正南方向向西旋转 20° 所指的方向。
特别地,正东方向可表示为北偏东 90° 或南偏东 90°,正西方向可表示为北偏西 90° 或南偏西 90°,正北为 0°,正南为 180°。
幻灯片 9:方向角应用示例 1
例 3:如图,一艘渔船从港口 O 出发,沿北偏东 30° 方向行驶了 40 海里到达 A 处,然后再沿南偏东 60° 方向行驶了 30 海里到达 B 处,求此时渔船相对于港口 O 的位置。
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连接 OB,在△AOB 中,OA = 40 海里,AB = 30 海里,通过角度关系判断三角形形状或用余弦定理求解。
解答步骤:
由方向角可知∠AOB = 30° + (90° - 60°) = 60°。
根据余弦定理 OB = OA + AB - 2 OA AB cos60° = 40 + 30 - 2×40×30×0.5 = 1300,所以 OB = 10√13 海里。
再通过正弦定理求∠AOB 的角度,确定方向为北偏东 30° + ∠AOB 的相关角度(具体计算略),最终得出渔船在港口 O 的北偏东约 53.13° 方向,距离约 36.06 海里处。
幻灯片 10:方向角应用示例 2
例 4:在 A 处测得某岛 C 在北偏东 60° 方向,前进 1000m 后到达 B 处,测得该岛 C 在北偏东 30° 方向,求 A 处到该岛 C 的距离。
分析:画出图形,∠CAB = 30°,∠ABC = 120°,AB = 1000m,在△ABC 中求 AC。
解答步骤:
因为∠ACB = 180° - 30° - 120° = 30°,所以∠CAB = ∠ACB,故 BC = AB = 1000m。
根据余弦定理 AC = AB + BC - 2 AB BC cos120° = 1000 + 1000 - 2×1000×1000×(-0.5) = 3000000,所以 AC = 1000√3 m。
结论:A 处到该岛 C 的距离为 1000√3 m。
幻灯片 11:练习 2(方向角)
题目:
(1) 一艘轮船从港口出发,沿南偏东 30° 方向行驶了 120km,此时它在港口的什么方向?距离港口多远?
(2) 甲、乙两船同时从同一港口出发,甲船沿北偏东 45° 方向行驶,乙船沿南偏东 30° 方向行驶,2 小时后甲船到达 A 处,乙船到达 B 处,已知甲船速度为每小时 20km,乙船速度为每小时 15km,求 A、B 两处的距离(结果保留根号)。
答案:
(1) 南偏东 30° 方向,120km 处。
(2) 5√137 km。
幻灯片 12:综合应用示例
例 5:如图,某观测站在山顶 C 处,测得地面上 A、B 两点的俯角分别为 30° 和 45°,若 A、B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 200m,且 A、B 两点在同一水平面上,求山高 CD(D 为山脚,C、D 在同一直线上)。
分析:设山高 CD = x m,在 Rt△ACD 和 Rt△BCD 中,分别表示出 AD 和 BD 的长度,再根据 AB = AD - BD = 200m 列方程求解。
解答步骤:
在 Rt△ACD 中,∠CAD = 30°,所以 AD = CD /tan30° = x√3 m。
在 Rt△BCD 中,∠CBD = 45°,所以 BD = CD /tan45° = x m。
因为 AB = AD - BD,所以 x√3 - x = 200,解得 x = 200 / (√3 - 1) = 100 (√3 + 1) m。
结论:山高 CD 为 100 (√3 + 1) m。
幻灯片 13:课堂总结
概念梳理:
仰角:视线在水平线上方,与水平线的锐角。
俯角:视线在水平线下方,与水平线的锐角。
方向角:以正北或正南为起始方向,旋转到目标方向的锐角,表达为北(南)偏东(西)多少度。
解题步骤:
审题,明确问题中的仰角、俯角或方向角。
画出示意图,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图形,标注已知条件和所求量。
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勾股定理、三角函数)求解。
检验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意义,写出答案。
幻灯片 14:课后作业
基础作业:教材中与仰角、俯角、方向角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概念和基本应用。
拓展作业:
观察生活中的仰角、俯角或方向角实例,记录下来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计算。
设计一个利用方向角确定位置的小游戏方案,与同学交流分享。
2025-2026学年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26.4.1 仰角、俯角、方向角
第二十六章 解直角三角形
a
i
T
u
j
m
i
a
N
g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比较熟练的应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与仰角、俯角、方位角有关的实际问题.
2.经历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了解转化与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在解直角三角形的过程中,一般要用到下面一些关系:
(1)三边之间的关系: .
(2)两锐角之间的关系: .
a2+ b2= c2 (勾股定理)
∠A+∠B=90°
A
B
a
b
c
C
(3)边角之间的关系:
A
B
a
b
c
C
.
我用一个测角仪(出示图片)和一个卷尺测得∠C为50°和所站位置到旗杆的距离为4.5米,能否得到旗杆的高度?你知道怎样得到吗?
学生活动
如果观察旗杆的底座,俯角为 18°,此时又怎么求得旗杆顶部到地面的距离AB?
B
水平线
视线
视线


仰角
俯角
铅 垂 线
仰角:在视线与水平线所形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
眼睛
巧记:上仰下俯
仰角和俯角的概念
俯角:
在视线与水平线所形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下方的角.
例1 如图所示,一艘渔船以30海里/时的速度由西向东航行.在A处看见小岛C在船北偏东60°的方向上.40 min后,渔船行驶到B处,此时小岛C在船北偏东30°的方向上.已知以小岛C为中心,10海里为半径的范围内是多暗礁的危险区.如果这艘渔船继续向东航行,有没有进入危险区的可能
解: 如图所示,过点C作CD⊥AB,交AB的延长线于点D,则∠CBD=60°,
在Rt△BCD中,tan∠CBD=tan 60°= .
在Rt△ACD中,∠CAD=30,
所以 ,
即 .
∵ ,
∴ .
解得x= 10 . 因为10<10
所以这艘渔船继续向东航行,不会进入危险区.
若设CD=x,则BD==
变式:
如果上述图中∠FBC变为45°,那么这个问题又如何解决
归纳
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是:
1.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
(画出平面图形,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2.根据条件的特点,适当选用锐角三角函数等去解直角三角形;
3.得到数学问题的答案;
4.得到实际问题的答案.
返回
C
1.
如图,AC,BD表示两栋楼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楼之间的距离是AD
B.从点C看点D的仰角是∠ADC
C.从点A看点D的仰角是∠DAB
D.从点D看点A的俯角是∠ADB
返回
2.
[2025石家庄期中]如图,从航拍无人机A看一栋楼顶部B的仰角α为30°,看这栋楼底部C的俯角β为60°,无人机与楼的水平距离为150 m,则这栋楼的高度为________m.
3.
证明:∵∠A=30°,
∠DBC=∠A+∠ADB=60°,
∴∠ADB=30°=∠A,∴AB=BD.
数学活动小组到某景点测量标志性建筑古塔CD的高度,如图,他们在地面上A处仰望塔顶,测得仰角为30°,再往塔的方向前进50 m至B处,测得仰角为60°,点A,B,C在同一直线上.(身高忽略不计)
(1)求证:AB=BD;
(2)求塔CD的高.(结果保留根号)
返回
返回
4.
B
[教材P117例1变式]如图,佳佳在点A测得点B在北偏东62°方向上,在点C测得点B在北偏东34°方向上,若AC=100,CD为AC的延长线,则点B到AD的距离为(  )
返回
5.
30
80
6.
如图,在一笔直的海岸线l上有A、B两个观测站,
AB=2 km,从A测得船C在北偏东45°的方向,从B测得船C在北偏东30°的方向,求船C离海岸线l的距离(即CD的长).(结果不取近似值)
返回
返回
7.
B
如图,物理实验室有一单摆在左右摆动,摆动过程中选取了两个瞬时状态,从C处测得E,F两点的俯角α,β分别为60°和30°,这时点F相对于点E升高了3 cm.该摆绳CD的长度为(  )
返回
8.
“二鸟饮泉”问题中记载:“两塔高分别为30步和20步.两塔之间有喷泉,两鸟从两塔顶同时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直线飞往喷泉中心,同时抵达.喷泉与两塔在同一平面内,求两塔之间的距离.”如图,已知AC⊥AB,BD⊥AB,M是AB上一点,CM=DM,在C处测得点M的俯角为60°,AC=30,
BD=20,那么AB=____________.
利用仰、俯角及
方向角解直角三角形
仰角、俯角及方向角的概念
运用解直角三角形解决仰角、俯角及方向角问题
必做作业: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选做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