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2.2切线的判定与性质(教学课件)2025-2026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4.2.2.2切线的判定与性质(教学课件)2025-2026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幻灯片 1:标题页
标题:24.2.2.2 切线的判定与性质 —— 深入探究切线的核心特征
副标题:掌握判定方法,理解性质应用
配套元素:
背景图:展示圆的切线与半径垂直的示意图,突出切线的关键特征。
署名:学科、年级、教师姓名
幻灯片 2: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切线的判定定理,能运用定理判断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
理解切线的性质定理,能运用定理解决与切线相关的计算和证明问题。
能综合运用切线的判定与性质解决几何问题,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推理证明等活动,经历探究切线判定与性质定理的过程,培养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证明能力。
在运用定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和转化思想的应用,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探究切线判定与性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逻辑性,激发对几何证明的兴趣。
通过运用定理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幻灯片 3:复习回顾 —— 衔接旧知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回顾:相离(\(d > r\))、相切(\(d = r\))、相交(\(d < r\)),重点强调相切时的特征:有唯一公共点,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
切线的初步概念回顾:与圆相切的直线叫做圆的切线,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初步感知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提问引入:如何判定一条直线是圆的切线?切线又具有哪些特殊的性质呢?本节课我们就来深入学习切线的判定与性质。
幻灯片 4:探究一 —— 切线的判定定理
定理推导:
问题:已知圆\(\odot O\),点\(A\)在圆上,过点\(A\)的直线\(l\)满足什么条件时是\(\odot O\)的切线?
分析:若直线\(l\)是\(\odot O\)的切线,则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等于半径\(OA\),即\(OA\perp l\)(因为\(OA\)是半径,距离\(d = OA = r\))。
反过来,若直线\(l\)经过半径\(OA\)的外端\(A\),且垂直于半径\(OA\),则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d = OA = r\),所以直线\(l\)与\(\odot O\)相切。
定理表述: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图形标注:在圆形图中标注出半径\(OA\),直线\(l\)经过点\(A\)且\(l\perp OA\),明确定理的条件:经过半径外端、垂直于半径。
幻灯片 5:切线判定定理的辨析与应用条件
条件辨析:切线的判定定理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直线经过半径的外端(即直线与半径有公共点,且该点在圆上)。
直线垂直于这条半径。
缺少任何一个条件,都不能判定直线是圆的切线。
反例展示:
直线经过半径外端但不垂直于半径(不是切线)。
直线垂直于半径但不经过半径外端(不是切线)。
结论强调:只有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才能判定直线是圆的切线。
幻灯片 6:例题解析 —— 运用切线判定定理证明
例题 1:如图,\(AB\)是\(\odot O\)的直径,点\(C\)在\(\odot O\)上,\(OD\parallel AC\),求证:\(OD\)是\(\odot O\)的切线吗?(修改为:求证:\(CD\)是\(\odot O\)的切线,假设\(D\)在\(AC\)的延长线上且\(OD\parallel AC\) )
解题步骤:
连接\(OC\),因为点\(C\)在\(\odot O\)上,所以\(OC\)是\(\odot O\)的半径。
因为\(OD\parallel AC\),所以\(\angle OCA=\angle COD\),\(\angle OAC=\angle BOD\)。
因为\(OA = OC\)(同圆半径相等),所以\(\angle OAC=\angle OCA\),因此\(\angle COD=\angle BOD\)。
在\(\triangle COD\)和\(\triangle BOD\)中,\(OC = OB\),\(\angle COD=\angle BOD\),\(OD = OD\),所以\(\triangle COD\cong\triangle BOD\)(SAS)。
所以\(\angle OCD=\angle OBD\),因为\(AB\)是直径,\(AC\perp BC\)(假设条件),\(OD\parallel AC\),所以\(\angle OBD = 90^{\circ}\),则\(\angle OCD = 90^{\circ}\),即\(OC\perp CD\)。
又因为\(OC\)是半径,且\(CD\)经过半径\(OC\)的外端\(C\),根据切线判定定理,\(CD\)是\(\odot O\)的切线。
关键思路:要证明直线是切线,需先找到直线与圆的公共点,连接该点与圆心得到半径,再证明直线垂直于这条半径。
幻灯片 7:探究二 —— 切线的性质定理
定理推导:
问题:如果直线\(l\)是\(\odot O\)的切线,切点为\(A\),那么半径\(OA\)与直线\(l\)有什么关系?
反证法证明:假设\(OA\)不垂直于直线\(l\),则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d < OA = r\),这与直线\(l\)是切线(\(d = r\))矛盾,所以\(OA\perp l\)。
定理表述: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图形标注:在圆形图中标注出切线\(l\),切点\(A\),半径\(OA\),明确\(OA\perp l\)的关系。
幻灯片 8:切线性质定理的推论
推论 1: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因为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而半径经过圆心,所以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与半径重合,必经过切点。
推论 2: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所以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与半径重合,必经过圆心。
图形演示:结合图形分别对两个推论进行展示,帮助学生理解推论的逻辑关系。
幻灯片 9:例题解析 —— 运用切线性质定理计算
例题 2:如图,\(AB\)是\(\odot O\)的切线,\(B\)为切点,\(AO\)交\(\odot O\)于点\(C\),若\(\angle A = 30^{\circ}\),\(AB = \sqrt{3}\),求\(\odot O\)的半径。
解题步骤:
因为\(AB\)是\(\odot O\)的切线,\(B\)为切点,根据切线性质定理,\(OB\perp AB\),所以\(\angle OBA = 90^{\circ}\)。
在\(Rt\triangle ABO\)中,\(\angle A = 30^{\circ}\),\(AB = \sqrt{3}\),设\(\odot O\)的半径为\(r\),则\(OB = r\),\(AO = AC + OC = AC + r\)。
在\(Rt\triangle ABO\)中,\(\tan\angle A=\frac{OB}{AB}\),即\(\tan30^{\circ}=\frac{r}{\sqrt{3}}\),\(\frac{\sqrt{3}}{3}=\frac{r}{\sqrt{3}}\),解得\(r = 1\)。
所以\(\odot O\)的半径为\(1\)。
关键思路:根据切线性质定理得到直角三角形,再利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求解半径。
幻灯片 10:课堂练习(分层完成)
基础题:
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______并且______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______过切点的半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B. 经过半径外端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C.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D. 与圆有公共点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如图,\(AB\)与\(\odot O\)相切于点\(B\),\(AO = 5cm\),\(OB = 3cm\),则\(AB=\)______cm。
提升题:
如图,在\(\triangle ABC\)中,\(AB = AC\),以\(AB\)为直径的\(\odot O\)交\(BC\)于点\(D\),过点\(D\)作\(DE\perp AC\)于点\(E\),求证:\(DE\)是\(\odot O\)的切线。
已知\(AB\)是\(\odot O\)的直径,\(BC\)是\(\odot O\)的切线,切点为\(B\),\(OC\parallel AD\),求证:\(CD\)是\(\odot O\)的切线。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答案和解题思路,选取代表展示解题过程,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幻灯片 11:易错点提醒
常见错误:
应用切线判定定理时,忽略 “经过半径外端” 或 “垂直于半径” 的条件,仅根据一个条件就判定直线是切线。
应用切线性质定理时,找不到切点或对应的半径,无法正确运用切线与半径的垂直关系。
在证明切线时,未先连接半径,直接证明垂直关系,导致证明过程不完整。
混淆切线的判定与性质,在需要判定时误用性质,需要应用性质时误用判定。
避坑技巧:
牢记切线判定定理的两个必备条件,证明时务必先找到直线与圆的公共点(或添加辅助线构造公共点),再证明垂直关系。
看到切线时,立即联想到 “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主动连接切点与圆心得到半径,构造直角三角形。
区分判定与性质的逻辑关系:判定是 “由条件到切线”,性质是 “由切线到结论(垂直关系)”。
复杂问题中,可通过添加辅助线(如连接半径、作垂线)创造应用定理的条件。
幻灯片 12:课堂小结
核心收获:
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推论: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基本方法:证明切线时,“连半径,证垂直”;应用性质时,“见切线,连半径,得垂直”。
方法提炼:解决切线相关问题的关键是把握 “半径” 与 “切线” 的垂直关系,判定时通过证明垂直关系确立切线,性质时利用垂直关系解决计算或证明问题。
幻灯片 13:作业布置
必做题:教材 PXX 页习题 24.2 第 7、8、9 题,要求运用切线的判定与性质进行证明和计算。
选做题:如图,\(AB\)是\(\odot O\)的直径,\(CD\)与\(\odot O\)相切于点\(C\),\(AD\perp CD\)于点\(D\),求证:\(AC\)平分\(\angle DAB\)。
实践题:在圆形纸片上任意确定一点作为切点,画出该点处的切线,验证切线与过该点的半径是否垂直。
幻灯片 14:结束页
寄语:切线的判定与性质是圆的核心知识,它们如同桥梁连接着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愿你能熟练掌握这些定理,在几何证明中灵活运用,感受逻辑推理的魅力!
致谢:感谢聆听,下次课再见!
2025-2026学年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24.2.2.2切线的判定与性质
第24章 圆
a
i
T
u
j
m
i
a
N
g
1.理解并掌握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并能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
2.掌握圆的切线的性质定理,能综合运用切线的判定和性质定理解决问题.
情境导入
转动雨伞时飞出的雨滴,用砂轮磨刀时擦出的火花,都是沿着什么方向飞出的?
生活中常看到切线的实例,如何判断一条直线是否为切线呢?学完这节课,你就都会明白.
直线与圆相切的判定:
1.利用定义判定:直线和圆只有一个公共点时,直线与圆相切.
2.利用直线与圆心距离判定:当圆心与直线的距离等于该圆的半径时,直线与圆相切.
O
l
O
l
d=r
知识点1
切线的判定
思考:如图,在⊙O中,经过半径OA的外端点 A 作直线 l⊥OA.
O
A
l
(1)圆心O到直线 l 的距离是多少?
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d=半径r
(2)直线l和⊙O有什么位置关系?
相切
O
A
l
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 OA是半径,OA⊥l 于A
∴ l是⊙O的切线.
几何符号表达:
1.直线l 经过半径r的外端点A.
2.直线l 垂直于半径r.
注意:
r
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
⑴ 经过半径外端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
⑵ 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 )
⑶ 过半径的端点与半径垂直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 )
⑷ 和圆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 )
⑸ 过直径一端点且垂直于直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 )
×
利用判定定理时,要注意直线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1)直线经过半径的外端;(2)直线与这半径垂直.
×
×


已知一个圆和圆上的一点,如何过这个点画出圆的切线?
l
第一步:连接OA;
第二步:过A点作OA的垂线l.
.O
.
A
1.定义法:直线和圆只有一个公共点时,直线与圆的相切.
归纳:判断一条直线是一个圆的切线有三个方法:
O
A
l
O
A
l
O
A
l
d
r
3.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2.数量关系法:圆心到这条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即d=r)时,直线与圆相切.
已知:直线AB经过⊙O上的点C,并且OA=OB,CA=CB.求证:直线AB是⊙O的切线.
证明:连接OC.
∵OA=OB,CA=CB,
∴OC是等腰三角形OAB底边AB上的中线.
∴AB⊥OC.
∵OC是⊙O的半径,
∴AB是⊙O的切线.
O
C
A
方法总结:有交点,连半径,证垂直.
B
知识点2
切线的性质
将切线判定定理的题设与结论反过来:
思考:如图,如果直线l是⊙O的切线,切点为A,那么半径OA与直线l是不是一定垂直呢?
l
.O
A
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直线l切⊙O于点A,
∴OA⊥l
几何符号表达:
反证法
反证法证明切线的性质
如图,直线CD与⊙O相切,求证:⊙O的半径OA与直线CD垂直.
证明:(1)假设AB与CD不垂直,过点O作一条直线垂直于CD,垂足为M;
(2)则OM<OA,即圆心到直线CD的距离小于⊙O的半径,因此,CD与⊙O相交.这与已知条件“直线与⊙O相切”相矛盾;
(3)所以⊙O的半径OA与直线CD垂直.
O
A
B
C
D
M
切线的性质:
1.圆的切线和圆只有一个公共点.
2.圆心到切线的距离等于半径.
3.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4.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过切点.
5.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过圆心.
归纳总结
如图,△ABC为等腰三角形,O是底边BC的中点,腰AB与⊙O相切于点D.求证:AC是⊙O的切线.
例1
E
证明:连接OA,OD,作OE⊥AC 于E .
∴∠OEC=90°.
∵ AB是⊙O的切线, ∴OD⊥AB.
∴∠ODB=90 ° =∠OEC.
∵AB=AC ,∴∠B=∠C.
∵O是BC的中点, ∴OB=OC .
∴△OBD≌△OCE(AAS),
∴OD=OE . ∴AC与⊙O相切.
1
C
A
B
O
D
方法二:
证明:连接OA,OD,作OE⊥AC 于E .
∵ ⊙O与AB相切于E, ∴OD⊥AB.
又∵△ABC为等腰三角形,
O是底边BC的中点,
∴AO平分∠BAC,
∴OD=OE ,即OE是⊙O半径.
∴AC是⊙O的切线.
E
1
C
A
B
O
方法总结:无交点,作垂直,证半径.
D
3. 如图,AB是⊙O的直径,∠ABT=45°,AT=AB.
求证:AT是⊙O的切线.
【选自教材P98 练习第1题】
证明:∵ AT=AB,
∴∠T=∠ABT=45°,
∴∠TAB=90°,
∴BA⊥AT,
∴AT是⊙O的切线
A
B
.
O
T
4. 如图, AB是⊙O的直径,直线l1,l2是⊙O的切线,A,B是切点. l1,l2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证明你的结论.
解: l1 ∥ l2.
证明:∵直线l1,l2是⊙O的切线,
∴ AB⊥l1 , ∴ AB⊥l2,
∴ l1∥l2.
A
B
.
O
l2
l1
【选自教材P98 练习第2题】
5.如图,以点O为圆心的两个同心圆中,大圆的弦AB是小圆的切线,点P为切点,求证:AP=BP.
证明:连接OP.
∵AB切⊙O于点P,
∴OP⊥AB.
∴AP=BP(垂径定理).
O
A
B
P
【选自教材P101 习题24.2第5题】
知识点1 根据公共点的个数说明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1.如图是日出美景,图中太阳与海天交界处可看成圆
与直线,它们的位置关系是( )
B
A.相切 B.相交 C.相离 D.平行
返回
知识点2 由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判断数量关系
2.已知的直径为10,直线与相交,则圆心到直线 的距离可能
是( )
A
A.4 B.5 C.6 D.8
返回
3.[教材习题变式]在中, , ,
,以点为圆心作 .
解:,, ,
.
如图,过点作,垂足为 .

.
(1)若与相切,求的半径 ;
[答案] 当与相切时, ,
.
(2)若与直线相交,求的半径 的取值范围;
[答案] 当与直线相交时,, .
(3)若与直线没有公共点,求的半径 的取值范围.
[答案] 当与直线没有公共点时,, .
返回
知识点3 由数量关系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第4题)
4.[2025石家庄期中]半径为5的四个圆按如图所
示位置摆放,若其中有一个圆的圆心到直线 的距
离为4,则这个圆可以是( )
C
A. B. C. D.
返回
(第5题)
5.如图,是的平分线上一点,
于,以点为圆心,长为半径作,则
与直线 的位置关系是( )
B
A.相交 B.相切 C.相离 D.不确定
返回
切线的判定方法
定义法
数量关系
判定定理
→1个公共点
→d=r,相切
证切线常作辅助线:
有公共点,连半径,证垂直;
无公共点,作垂直,证半径.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有切线常作辅助线:
见切线,连切点,得垂直.
必做作业: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选做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