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2.3切线长定理(教学课件)2025-2026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4.2.2.3切线长定理(教学课件)2025-2026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幻灯片 1:标题页
标题:24.2.2.3 切线长定理 —— 探究切线长度的等量关系
副标题:理解切线长概念,掌握定理应用
配套元素:
背景图:展示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标注出切线长及相关线段,突出等量关系。
署名:学科、年级、教师姓名
幻灯片 2: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切线长的概念,能准确表述切线长的定义。
掌握切线长定理,明确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所具有的等量关系。
能运用切线长定理解决与切线相关的计算和证明问题,了解三角形的内切圆、内心等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画图、测量、猜想、证明等活动,经历探究切线长定理的过程,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推理证明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运用定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和转化思想的应用,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探究切线长定理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逻辑性,激发对几何知识的探究兴趣。
通过运用定理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幻灯片 3:复习回顾 —— 衔接旧知
切线的判定与性质回顾:
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且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问题引入:从圆外一点可以引圆的几条切线?这两条切线的长度之间存在什么关系?本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幻灯片 4:探究一 —— 切线长的概念
概念讲解:经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这点和切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叫做这点到圆的切线长。
如图,点\(P\)是\(\odot O\)外一点,\(PA\)、\(PB\)分别是\(\odot O\)的切线,切点为\(A\)、\(B\),则线段\(PA\)、\(PB\)的长就是点\(P\)到\(\odot O\)的切线长。
概念辨析:切线与切线长的区别:
切线是直线,不可以度量长度。
切线长是线段的长,是一个数量,可以度量。
图形标注:在圆形图中标注出圆外一点\(P\),两条切线\(PA\)、\(PB\),切点\(A\)、\(B\),明确切线长是线段\(PA\)、\(PB\)的长度。
幻灯片 5:探究二 —— 切线长定理的实验与猜想
动手操作:
画一个圆\(\odot O\)和圆外一点\(P\)。
过点\(P\)作\(\odot O\)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B\)。
用直尺测量线段\(PA\)和\(PB\)的长度,观察两者的数量关系。
连接\(PO\),测量\(\angle APO\)和\(\angle BPO\)的度数,观察两者的数量关系。
实验现象:通过测量发现,\(PA = PB\),\(\angle APO=\angle BPO\)。
得出猜想: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幻灯片 6:探究三 —— 切线长定理的证明
定理表述: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已知与求证:已知点\(P\)是\(\odot O\)外一点,\(PA\)、\(PB\)是\(\odot O\)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B\)。求证:\(PA = PB\),\(\angle APO=\angle BPO\)。
证明过程:
连接\(OA\)、\(OB\),因为\(PA\)、\(PB\)是\(\odot O\)的切线,所以\(OA\perp PA\),\(OB\perp PB\)(切线性质定理),即\(\angle OAP=\angle OBP = 90^{\circ}\)。
在\(Rt\triangle OAP\)和\(Rt\triangle OBP\)中,\(OA = OB\)(同圆半径相等),\(OP = OP\)(公共边)。
根据 “HL” 定理,可得\(Rt\triangle OAP\cong Rt\triangle OBP\)。
所以\(PA = PB\),\(\angle APO=\angle BPO\)。
图形演示:展示证明过程中的图形,标注出直角、相等的线段和角,清晰呈现证明思路。
幻灯片 7:三角形的内切圆与内心
概念讲解:
三角形的内切圆:与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
三角形的内心: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性质:三角形的内心到三角形三条边的距离相等(都等于内切圆的半径)。
图形演示:画出一个三角形及其内切圆,标注出内切圆的圆心(内心),展示内心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
作图方法: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即为内心,以内心为圆心,内心到任意一边的距离为半径作圆,即为三角形的内切圆。
幻灯片 8:例题解析 —— 运用切线长定理计算
例题 1:如图,\(PA\)、\(PB\)是\(\odot O\)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B\),\(PO = 10cm\),\(\angle APB = 60^{\circ}\),求\(\odot O\)的半径及切线长\(PA\)。
解题步骤:
连接\(OA\),因为\(PA\)是\(\odot O\)的切线,所以\(OA\perp PA\),即\(\angle OAP = 90^{\circ}\)。
由切线长定理可知,\(PA = PB\),\(\angle APO=\frac{1}{2}\angle APB=\frac{1}{2} 60^{\circ}=30^{\circ}\)。
在\(Rt\triangle OAP\)中,\(\angle APO = 30^{\circ}\),\(PO = 10cm\),所以\(OA=\frac{1}{2}PO=\frac{1}{2} 10 = 5cm\)(\(30^{\circ}\)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根据勾股定理,\(PA=\sqrt{PO^{2}-OA^{2}}=\sqrt{10^{2}-5^{2}}=\sqrt{100 - 25}=\sqrt{75}=5\sqrt{3}cm\)。
所以\(\odot O\)的半径为\(5cm\),切线长\(PA\)为\(5\sqrt{3}cm\)。
关键思路:利用切线长定理得到角的关系,结合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求解半径和切线长。
幻灯片 9:例题解析 —— 运用切线长定理证明
例题 2:如图,\(\triangle ABC\)的内切圆\(\odot O\)与三边分别相切于点\(D\)、\(E\)、\(F\),求证:\(AB + BC + AC = 2(AF + BD + CE)\)。
解题步骤:
因为\(\odot O\)与\(\triangle ABC\)的三边分别相切于点\(D\)、\(E\)、\(F\),根据切线长定理,可得:
从点\(A\)出发的切线:\(AF = AE\)。
从点\(B\)出发的切线:\(BD = BF\)。
从点\(C\)出发的切线:\(CE = CD\)。
所以\(AB + BC + AC=(AF + BF)+(BD + CD)+(CE + AE)\)。
替换等量线段得:\(AB + BC + AC=(AF + BD)+(BD + CE)+(CE + AF)=2(AF + BD + CE)\)。
因此,\(AB + BC + AC = 2(AF + BD + CE)\)。
方法提炼:涉及三角形内切圆的问题,常利用切线长定理将边的长度转化为从顶点到切点的线段长度,简化证明或计算过程。
幻灯片 10:课堂练习(分层完成)
基础题:
经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这点和切点之间的______的长,叫做这点到圆的切线长。
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______相等,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______两条切线的夹角。
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______,它是三角形______的交点,到三角形______的距离相等。
如图,\(PA\)、\(PB\)是\(\odot O\)的两条切线,\(A\)、\(B\)为切点,若\(PA = 5cm\),则\(PB=\)______cm。
提升题:
如图,\(PA\)、\(PB\)是\(\odot O\)的切线,\(A\)、\(B\)为切点,\(OA = 3cm\),\(OP = 6cm\),求\(\angle APB\)的度数。
已知\(\triangle ABC\)的内切圆与三边分别相切于点\(D\)、\(E\)、\(F\),且\(AB = 5cm\),\(BC = 6cm\),\(AC = 7cm\),求\(AF\)、\(BD\)、\(CE\)的长度。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答案和解题思路,选取代表展示解题过程,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幻灯片 11:易错点提醒
常见错误:
混淆切线与切线长的概念,将切线长误认为是切线的长度(切线是直线,无法度量)。
应用切线长定理时,忽略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 这一前提条件,错误地应用定理。
对三角形内心的概念理解不清,错误地认为内心是三角形三条高或中线的交点。
在涉及内切圆的计算时,不能正确运用切线长定理将三角形的边进行转化。
避坑技巧:
明确切线是直线,切线长是线段的长,牢记切线长的定义。
应用切线长定理时,确保是从圆外同一点引的两条切线,才能得出切线长相等和夹角平分线的结论。
区分三角形的外心和内心:外心是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外接圆圆心),内心是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内切圆圆心)。
解决内切圆问题时,记住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出发的两条切线长相等,通过设未知数建立方程求解。
幻灯片 12:课堂小结
核心收获:
切线长的概念:圆外一点到切点之间的线段长。
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切线长相等,该点与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三角形的内切圆与内心:内切圆是与三边都相切的圆,内心是内切圆的圆心,即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边距离相等。
基本方法:运用切线长定理进行线段等量转化和角度计算,结合三角形内心的性质解决内切圆相关问题。
方法提炼:解决切线长相关问题的关键是把握 “从同一点出发的两条切线长相等” 这一核心结论,通过连接半径构造直角三角形,或利用角平分线性质简化问题。
幻灯片 13:作业布置
必做题:教材 PXX 页习题 24.2 第 10、11、12 题,要求运用切线长定理进行计算和证明,理解三角形内心的概念。
选做题:如图,\(\triangle ABC\)的内切圆\(\odot O\)与\(AB\)、\(BC\)、\(AC\)分别相切于点\(D\)、\(E\)、\(F\),且\(\angle A = 60^{\circ}\),\(OD = 2cm\),求\(AF\)的长度。
实践题:画一个三角形,用尺规作出它的内切圆,测量内心到各边的距离,验证距离是否相等。
幻灯片 14:结束页
寄语:切线长定理揭示了从圆外一点引两条切线的等量关系,三角形的内切圆与内心则是其在三角形中的重要应用。愿你能熟练掌握这些知识,在几何问题中灵活运用,感受数学的和谐之美!
致谢:感谢聆听,下次课再见!
2025-2026学年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24.2.2.3切线长定理
第24章 圆
a
i
T
u
j
m
i
a
N
g
1.知道切线长的概念,三角形的内切圆、内心的概念.
2.探索切线长定理,并会利用切线长定理解决问题.
3.会画出三角形的内切圆,会利用三角形内心的性质解决问题.
1.圆的切线的性质是什么?
2.圆的切线的判定方法有几种?
(1)定义法
(2)数量关系法
(3)切线的判定定理
过半径的外端点
垂直于半径
如图,圆外一点P,如何过点P画出⊙O的切线,这样的切线你能画出几条?
O
P
A
B
两条
O
P
A
B
切线长的概念:经过圆外一点的圆的切线上,这点和切点之间线段的长,叫做这点到圆的切线长.
线段PA,PB的长则为点P到⊙O的切线长.
思考:切线和切线长这两个概念有何区别?
如图,PA,PB是⊙O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B.在半透明纸上画出这个图形,沿着直线PO将图形对折,图中的PA与PB,∠APO与∠BPO有什么关系?
O
P
A
B
新知探究
知识点1
切线长定理
发现:①PA=PB
②PO平分∠APB
O
P
A
B
证明:如图,连接OA和OB.
∵PA和PB是⊙O的两条切线,
∴OA⊥AP,OB⊥BP.
又OA=OB,OP=OP.
∴Rt△AOP≌Rt△BOP.
∴PA=PB,∠APO=∠BPO
请证明你所发现的结论.
PA,PB分别切⊙O于A,B
PA = PB
∠OPA=∠OPB
从圆外一点可以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几何语言:
切线长定理为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提供新的方法.
切线长定理
O
P
A
B
探究:PA、PB是⊙O的两条切线,A、B为切点,直线OP交于⊙O于点D、E,交AB于C.
(1)写出图中所有的垂直关系;
OA⊥PA,OB ⊥PB,AB ⊥OP
(3)写出图中所有的全等三角形;
△AOP≌ △BOP, △AOC≌ △BOC, △ACP≌ △BCP
(4)写出图中所有的等腰三角形;
△ABP △AOB
(2)写出图中与∠OAC相等的角和图中相等的线段;
∠OAC=∠OBC=∠APC=∠BPC,OA=OB=OD=OE,PA=PB,AC=BC.
O
B
A
P
E
C
D
切线长定理运用的基本模型:
(1)分别连接圆心和切点
(2)连接两切点
(3)连接圆心和圆外一点
O
B
A
P
切线的性质:
1.圆的切线和圆只有一个公共点.
2.圆心到切线的距离等于半径.
3.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4.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过切点.
5.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过圆心.
6.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思考:如图,一张三角形的铁皮,如何在它上面截下一块圆形的用料,并且使圆的面积尽可能大呢
知识点2
三角形的内切圆
A
B
C
如何作圆,使它和已知三角形的各边都相切?
已知:△ABC.
求作:和△ABC的各边都相切的圆.
作法:
1.作∠B和∠C的平分线BM和CN,交点为O.
2.过点O作OD⊥BC.垂足为D.
3.以O为圆心,OD为半径作圆O.
⊙O就是所求的圆.
O
D

o
1.与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
2.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3.这个三角形叫做圆的外切三角形.
4.三角形的内心就是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角平分线的交点.
A
B
C
内切圆
内心
外切三角形
→三角形角平分线的交点
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

名称 外心 内心
图形
性质 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三角形的内心到三角形三条边的距离相等
位置 外心不一定在三角形内部 内心一定在三角形内部
角度关系 ∠BOC=2∠A ∠BOC=90°+ ∠A
三角形外心、内心的区别:
例2 如图, △ABC的内切圆⊙O与BC,CA, AB 分别相交于点D , E , F ,且AB=9,BC =14, CA =13,求AF,BD,CE的长.
A
E
C
D
B
F
解:设AF=x,则AE=x,
CD=CE=AC-AE=13-x,
BD=BF=AB-AF=9-x.
由BD+CD=BC,可得
(13-x)+(9-x)=14.解得,x=4.
因此,AF=4,BD=5,CE=9.
4. 如图,△ABC中,∠ABC=50°, ∠ACB=75°,点
O是△ABC的内心,求∠BOC的度数。
【选自教材P100 练习 第1题】
A
B
C
O
解:∵ 点O是△ABC的内心,
∴∠OBC= ∠ABC= ×50°=25°,
∴∠OCB= ∠ACB = ×75°=37.5° ,
∴∠BOC=180°-25°-37.5°=117.5°
解:设△ABC的三边长分别为a,b,c,则S△ABC= ar + ab + cr= (a+b+c)r = lr
5. △ABC的内切圆半径为r, △ABC的周长为l,求△ABC的
面积。(提示:设△ABC的内心为O,连接OA,OB,OC.)
【选自教材P100 练习 第2题】
6.如图,PA,PB是⊙O的切线,A,B为切点,AC是⊙O的直径,∠BAC=25°,求∠P的度数.
解:由切线长定理可知PA=PB.
∵PA是⊙O的切线.
∴∠OAP=90°.
∵∠BAC=25°, ∴∠BAP=65°.
又∵PA=PB, ∴∠BAP=∠ABP=65°.
∴∠P=180°-∠BAP-∠ABP=50°.
A
O
B
C
P
【选自教材P101 习题24.2 第26题】
7.如图,一个油桶靠在直立的墙边,量得WY =0.65m, 并且XY⊥WY,这个油桶底面半径是多少 为什么?
【选自教材P102 习题24.2 第10题】
解:设圆心为O,连接OW,OX.
∵YW,YX均是⊙O的切线,
∴OW⊥WY,OX⊥XY,
又∵XY⊥WY,
∴∠OWY=∠OXY=∠WYX=90°,
∴四边形OWYX是矩形,又∵OW=OX.
∴四边形OWYX是正方形.
∴OW=WY=0.65m.
即这个油桶底面半径是0.65m.
知识点1 切线的判定
1.如图,点在上,下列条件不能说明是 的切线的是( )
D
(第1题)
A. B.
C. , D.
返回
2.如图,,是上的两点,是过点 的一条直线,如果
,那么当_____时,与 相切.
(第2题)
返回
3.如图,为的直径,如果上的点恰使 ,求证:
直线与 相切.
证明:连接 .
, .
为 的直径,
, .
又 ,

即, .
又是 的半径,
直线与 相切.
返回
知识点2 切线的性质
4.[2024哈尔滨中考]如图,是的切线,点为切点,连接 ,
,若 ,则____ .
50
返回
(第5题)
5.[2024山西中考]如图,已知,以 为直
径的交于点,与相切于点,连接 .若
,则 的度数为( )
D
A. B. C. D.
返回
课堂小结
切线长
切线长定理
三角形内切圆
原理
作用
辅助线
→图形的轴对称性
→提供了证线段和角相等的新方法
①分别连接圆心和切线;
②连接两切点;
③连接圆心和圆外一点.

有关概念
应用
→内心概念及性质
运用切线长定理,将相等线段转化集中到某条边上,从而建立方程.

必做作业: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选做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