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2.1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课件)2025-2026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4.2.2.1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课件)2025-2026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幻灯片 1:标题页
标题:24.2.2.1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 探索直线与圆的动态关联
副标题:理解位置关系,掌握判定与性质
配套元素:
背景图:展示太阳升起过程中地平线(直线)与太阳(圆)的不同位置关系,体现相离、相切、相交三种状态。
署名:学科、年级、教师姓名
幻灯片 2: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相离、相切、相交),能准确描述每种位置关系的特征。
掌握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能根据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的半径的大小关系判断位置关系。
了解切线的概念,明确直线与圆相切时的特殊性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动态演示、动手操作画图,经历探究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过程,培养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在分析位置关系与距离、半径关系的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提升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探究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对几何知识的探究兴趣。
通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幻灯片 3:情境引入 —— 生活中的直线与圆
展示实例:
动态展示直尺(直线)与硬币(圆)的位置变化:直尺远离硬币(无交点)、直尺边缘刚好接触硬币(一个交点)、直尺穿过硬币(两个交点)。
展示公路(直线)与圆形花坛(圆)的位置关系:公路在花坛外、公路与花坛边缘相切、公路穿过花坛。
提问引导:这些实例中,直线与圆之间存在哪些不同的位置关系?每种位置关系下,直线与圆的交点个数有何不同?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幻灯片 4:探究一 ——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分类
位置关系定义:
相离:直线和圆没有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离。
相切:直线和圆有唯一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切,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切线,这个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
相交:直线和圆有两个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交,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割线。
图形演示:在同一坐标系中分别画出直线与圆相离、相切、相交的示意图,标注出公共点的个数,直观展示三种位置关系的区别。
交点个数总结:相离(0 个交点)、相切(1 个交点)、相交(2 个交点)。
幻灯片 5:探究二 —— 位置关系与距离、半径的关系
关键量定义:设\(\odot O\)的半径为\(r\),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d\)(即圆心到直线的垂线段长度)。
关系探究:
当直线\(l\)与\(\odot O\)相离时,观察图形可知\(d > r\)。
当直线\(l\)与\(\odot O\)相切时,\(d = r\)。
当直线\(l\)与\(\odot O\)相交时,\(d < r\)。
符号表示:
直线\(l\)与\(\odot O\)相离\(\Leftrightarrow d > r\)。
直线\(l\)与\(\odot O\)相切\(\Leftrightarrow d = r\)。
直线\(l\)与\(\odot O\)相交\(\Leftrightarrow d < r\)。
动态验证:通过动画演示直线逐渐靠近圆的过程,展示距离\(d\)的变化与位置关系变化的对应关系。
幻灯片 6:切线的概念与性质初探
切线定义强调:直线和圆相切时,直线叫做圆的切线,唯一公共点叫做切点,此时圆心到切线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d = r\))。
性质特点: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后续将详细证明,此处先直观感知)。
如图,若直线\(l\)是\(\odot O\)的切线,切点为\(A\),则\(OA\perp l\)。
图形标注:在相切的示意图中标注出切线、切点和半径,展示半径与切线的垂直关系。
幻灯片 7:例题解析 —— 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例题 1:已知\(\odot O\)的半径为\(5cm\),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d\),分别根据下列条件判断直线\(l\)与\(\odot O\)的位置关系:
(1)\(d = 3cm\);(2)\(d = 5cm\);(3)\(d = 7cm\)。
解题步骤:
已知\(\odot O\)半径\(r = 5cm\)。
(1)当\(d = 3cm\)时,因为\(3cm < 5cm\)(\(d < r\)),所以直线\(l\)与\(\odot O\)相交。
(2)当\(d = 5cm\)时,因为\(5cm = 5cm\)(\(d = r\)),所以直线\(l\)与\(\odot O\)相切。
(3)当\(d = 7cm\)时,因为\(7cm > 5cm\)(\(d > r\)),所以直线\(l\)与\(\odot O\)相离。
关键思路:直接比较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与圆的半径\(r\)的大小关系,根据对应法则判断位置关系。
幻灯片 8:例题解析 —— 由位置关系求距离或半径范围
例题 2:已知直线\(l\)与\(\odot O\)相交,\(\odot O\)的半径为\(8cm\),求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d\)的取值范围。
解题步骤:
因为直线\(l\)与\(\odot O\)相交,根据直线与圆相交的条件可知\(d < r\)。
已知\(r = 8cm\),所以\(d < 8cm\)。
又因为距离\(d\)是非负数(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不能为负),所以\(0 \leq d < 8cm\)。
变式练习:若直线\(l\)与\(\odot O\)相切,半径为\(8cm\),则\(d = 8cm\);若直线\(l\)与\(\odot O\)相离,则\(d > 8cm\)。
幻灯片 9:课堂练习(分层完成)
基础题:
直线和圆没有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______;有唯一公共点时,叫做______;有两个公共点时,叫做______。
设\(\odot O\)的半径为\(r\),圆心到直线\(l\)的距离为\(d\),则直线\(l\)与\(\odot O\)相离\(\Leftrightarrow\);相切\(\Leftrightarrow\);相交\(\Leftrightarrow\)______。
已知\(\odot O\)的半径为\(6cm\),圆心到直线\(l\)的距离为\(4cm\),则直线\(l\)与\(\odot O\)的位置关系是______。
直线\(l\)与\(\odot O\)相切,\(\odot O\)的半径为\(5cm\),则圆心到直线\(l\)的距离为______cm。
提升题:
已知\(\odot O\)的半径为\(5cm\),直线\(l\)上一点\(P\)到圆心\(O\)的距离为\(5cm\),判断直线\(l\)与\(\odot O\)的位置关系。
如图,在\(Rt\triangle ABC\)中,\(\angle C = 90^{\circ}\),\(AC = 3cm\),\(BC = 4cm\),以点\(C\)为圆心,\(r\)为半径画圆,当\(r\)为何值时,\(\odot C\)与直线\(AB\)相切?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答案和解题思路,选取代表展示解题过程,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幻灯片 10:易错点提醒
常见错误:
混淆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定义,将 “相切” 记为有两个公共点,“相交” 记为有一个公共点。
判断位置关系时,误用 “直线上一点到圆心的距离” 代替 “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导致结论错误。
忽略距离\(d\)的非负性,在求取值范围时漏掉\(d \geq 0\)的条件。
对切线的概念理解不透彻,认为与圆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就是切线,未考虑直线是否与圆真正相切(如直线经过圆内一点时,不可能是切线)。
避坑技巧:
牢记三种位置关系的核心特征:相离(0 交)、相切(1 交)、相交(2 交),通过交点个数强化记忆。
明确 “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是指垂线段的长度,而非直线上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可通过画图对比两者的区别。
在涉及距离取值范围的问题中,时刻注意距离的非负性,确保取值范围完整。
理解切线的定义要结合位置关系,只有当直线与圆有唯一公共点且圆心到直线距离等于半径时,才是切线。
幻灯片 11:课堂小结
核心收获:
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相离(0 个交点)、相切(1 个交点,切线与切点)、相交(2 个交点,割线)。
位置关系与距离、半径的关系:相离\(\Leftrightarrow d > r\);相切\(\Leftrightarrow d = r\);相交\(\Leftrightarrow d < r\)。
切线的初步概念:与圆相切的直线,圆心到切线的距离等于半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初步感知)。
方法提炼: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关键是计算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并与半径\(r\)比较大小;解决相关取值范围问题时,要紧扣位置关系的条件,结合距离的非负性分析。
幻灯片 12:作业布置
必做题:教材 PXX 页习题 24.2 第 4、5、6 题,要求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根据位置关系求距离或半径的取值范围。
选做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dot O\)的圆心在原点,半径为\(5\),直线\(y = kx + 10\)与\(\odot O\)相离,求\(k\)的取值范围。
实践题:用硬纸板制作一个圆和一把直尺,通过移动直尺,观察直尺与圆的不同位置关系,测量并记录每种位置关系下圆心到直尺的距离与圆半径的大小关系。
幻灯片 13:结束页
寄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圆的重要知识,距离与半径的大小比较是判断的核心。愿你能清晰掌握这三种关系的特征与判定方法,为后续学习切线的性质与判定打下坚实基础!
致谢:感谢聆听,下次课再见!
2025-2026学年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24.2.2.1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第24章 圆
a
i
T
u
j
m
i
a
N
g
1.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2.会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3.理解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时,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d 和圆的半径 r 之间的数量关系.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
回顾:
设⊙O的半径为r,点到圆心的距离为d.则:
点在圆内
d﹤r
点在圆上
点在圆外
d=r
d > r



.
O
思考: 观察日出的时候,我们可以发现地平面和升起的太阳是怎么样的关系呢?
思考:(1)把太阳看作一个圆,地平线看作一条直线,仔细观察直线和圆的公共点个数.
l (地平线)
知识点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l (地平线)
2个
1个
0个
直线和圆的公共点个数有_____种情况.
3
(2)如图,在纸上画一条直线 l,把钥匙环看作一个圆.在纸上移动钥匙环,你能发现在移动钥匙环的过程中,它与直线 l 的公共点个数的变化情况吗?
0个公共点
1个公共点
2个公共点
直线和圆的公共点个数有_____种情况.
3
你能总结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了吗?
O
O
O
2个公共点
1个公共点
0个公共点
直线与圆相交
割线
2个交点
直线与圆相切
切线
1个交点
直线与圆相离
没有交点
位置关系
公共点个数
O
O
O
直线与圆相交
直线与圆相切
直线与圆相离
r
r
r
思考:设⊙O的半径为r,圆心О到直线l的距离为d.在直线和圆的不同位置关系中,d与r具有怎样的大小关系
dd=r
d>r
位置关系
数量关系
d
d
d
反过来,由数量关系联想到图形,得出:
d<r,则直线l1与⊙O相交;
d=r,则直线l2与⊙O相切;
d>r,则直线l3与⊙O相离.
l3
l2
l1
d
d
d
r
判定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
(1)定义;
(2)d与r的大小关系.
判定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有____种:
(1)根据定义,由________________的个数来判断;
(2)由 大小关系来判断.
在实际应用中,常采用第二种方法判定.

直线与圆的公共点
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与半径r
归纳总结
圆的直径是13cm,如果圆心与直线的距离分别是:
(1)4.5cm; (2)6.5cm; (3)8cm.
那么直线和圆分别是什么位置关系?有几个公共点?
【选自教材P96 练习】
解:(1)相交,有2个公共点;
(2)相切,有1个公共点;
(3)相离,没有公共点.
8. Rt△ABC中,∠C=90°,AC=3 cm,BC=4 cm,判断以点C为圆心,下列 r 为半径的⊙C与AB的位置关系:
(1) r = 2 cm; (2) r = 2.4 cm; (3) r = 3 cm.
·
解:由题意,得 AB=5cm. 点C到AB的距离d= cm
(1)∵r = 2cm<d=2.4cm,∴⊙C与AB相离;
(2)∵r =d=2.4cm,∴⊙C与AB相切;
(3)∵r = 3cm>d=2.4cm,∴⊙C与AB相交.
【选自教材P101 习题24.2 第2题】
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矩形OABC,点B的坐标为(4,2),现有一圆同时和这个矩形的三边都相切,则此圆的圆心D的坐标为 .
解析:若与AO,OC,CB三条边相切,D的
坐标为(1,1);若与OA,AB,BC三条边相切,
D的坐标为(3,1);若与CO,OA,AB三条边
相切,D的坐标为(2,2);若与OC,CB,BA
三条边相切,D的坐标为(2,0).
(1,1),(3,1)(2,2)和(2,0)
知识点1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1.已知的半径的长为2,若 ,则得到的图形可能是( )
A
A. B. C. D.
返回
2.已知的半径为,为线段的中点,当时,点
与 的位置关系是( )
A
A.点在内 B.点在上 C.点在 外 D.不能确定
返回
3.已知的半径为4,若点在内,则___4.(填“ ”“ ”或“
”)
返回
4.如图,在中, ,,, 是高线.
(1)以点为圆心,3为半径作,则点,,与 的位置关系
如何?
解:,,, .

.半径 ,
,, ,
点在上,点在内,点在 外.
(2)若以点为圆心作,使在圆内,在圆外,求的半径 的
取值范围?
解:由(1)知 .
又, ,
.
返回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相离
相切
相交
大致图象
数量关系(d、r)
交点个数
0
1
2
d﹤r
d=r
d > r
必做作业: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选做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